VMware vSphere 6.5企業運維實戰 運維 架構 網絡管理 係統集成

VMware vSphere 6.5企業運維實戰 運維 架構 網絡管理 係統集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春海 著
圖書標籤:
  • VMware vSphere
  • 虛擬化
  • 運維
  • 架構
  • 網絡管理
  • 係統集成
  • 企業級
  • IT基礎設施
  • 雲計算
  • 數據中心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人民郵電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78221
商品編碼:26391828617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4-01
字數:882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本書以vSphere 6.5.0版本為基準介紹VMware vSphere企業運維的內容,包括傳統vSphere數據中心的組建、VSAN數據中心的實施規劃、虛擬機的備份與恢復、從已有物理服務器到虛擬服務器的遷移等內容。 本書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介紹大量先進的虛擬化應用技術,步驟清晰,講解細緻,非常容易學習和快速掌握,既可以供虛擬機技術愛好者、政府信息中心技術人員、企業和網站的網絡管理員、計算機安裝及維護人員、軟件測試和開發人員、高校師生等參考,也可以作為培訓機構的教學用書。

作者介紹
王春海,河北經貿大學信息技術學院實驗中心實驗師,MCSE、MCDBA、信息係統項目管理師。對組建大、中型廣域網與局域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主持組建過若乾廣域網、局域網工程,在網絡維護、網絡故障解決、網絡安全、數據恢復和企業虛擬化等方麵有獨到的見解。同時,在IT媒體發錶上百篇文章,齣版多種虛擬機方麵的圖書。 博客地址:http://blog.51cto.com/wangchunhai 聯係QQ:2634258162 獲奬信息 2009~2017年度MVP(連續9年微軟 有價值專傢) 2008年十大IT圖書原創作者(51CTO、《中國圖書商報》和中國互動齣版網) 2010與2011年十大傑齣IT博客(51CTO) Windows Server 2012雲創意大賽“創新應用類”個人zhuoyue奬

關聯推薦
虛擬化應用快速入門 51CTO韆萬訪問量博主 專傢博主力作 掃碼購買課程享優惠
目錄

第 1 章 vSphere虛擬化架構産品選型與配置 1
  1.1 vSphere數據中心架構 1
  1.2 傳統數據中心服務器、存儲、交換機的選擇 4
    1.2.1 服務器的選擇 4
    1.2.2 服務器與存儲的區彆 7
    1.2.3 存儲的規劃 8
    1.2.4 IBM常見存儲參數 11
    1.2.5 DELL PowerVault MD係列存儲參數 12
    1.2.6 網絡及交換機的選擇 16
  1.3 vSAN架構硬件選型與使用注意事項 17
    1.3.1 vSAN主機選擇注意事項 18
    1.3.2 使用vSAN就緒結點選擇配置 20
    1.3.3 VMware兼容性指南中閃存設備性能與持久性分級 28
    1.3.4 vSAN流量交換機選擇 33
    1.3.5 IBM服務器RAID卡配置 34
    1.3.6 在物理主機安裝ESXi的注意事項 38
    1.3.7 關於vCenter Server的問題 40
    1.3.8 關於vSAN群集中主機重啓或關機的問題 41
  1.4 虛擬化服務器的底層管理 42
    1.4.1 使用HP iLO功能實現服務器的監控與管理 42
    1.4.2 DELL服務器的iDRAC配置 47
  1.5 DELL服務器的RAID配置 49
    1.5.1 配置RAID-0或Non RAID磁盤 51
    1.5.2 配置RAID-1 53
    1.5.3 配置RAID-0 54
    1.5.4 配置RAID-5與RAID-6 55
    1.5.5 配置RAID-10 56
    1.5.6 配置RAID-50 58
    1.5.7 配置RAID-60 60
    1.5.8 初始化RAID 61
    1.5.9 多磁盤組配置 63
  1.6 IBM V5000存儲配置 64
    1.6.1 配置案例介紹 65
    1.6.2 IBM V5000初始配置 67
    1.6.3 係統設置 69
    1.6.4 配置磁盤 72
    1.6.5 創建捲 74
    1.6.6 新建主機映射 76
    1.6.7 為主機添加全局熱備磁盤 78
*2章 無vCenter Server管理的ESXi主機運維 80
  2.1 vSphere産品概述 80
    2.1.1 ESXi概述 80
    2.1.2 vSphere産品與版本 81
    2.1.3 ESXi係統需求 82
  2.2 在vMware Workstation虛擬機中安裝ESXi係統 83
    2.2.1 實驗環境概述 84
    2.2.2 配置VMware Workstation 12的虛擬機 87
    2.2.3 在VMware Workstation中創建ESXi虛擬機 88
    2.2.4 在虛擬機中安裝ESXi 6.5 92
  2.3 在普通PC中安裝ESXi的注意事項 94
  2.4 在DELL服務器中安裝ESXi 6.5.0 100
  2.5 ESXi控製颱設置 104
    2.5.1 進入控製颱界麵 104
    2.5.2 修改管理員口令 105
    2.5.3 配置管理網絡 106
    2.5.4 啓用ESXi Shell與SSH 108
    2.5.5 恢復係統配置 109
    2.5.6 ESXi的關閉與重啓 109
  2.6 配置ESXi主機與創建虛擬機 110
    2.6.1 vSphere Client的安裝 110
    2.6.2 啓動vSphere Client並登錄到ESXi 111
    2.6.3 為ESXi輸入序列號 112
    2.6.4 管理ESXi本地存儲器 113
    2.6.5 上傳操作係統與應用軟件到ESXi存儲 117
    2.6.6 創建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模闆虛擬機 119
    2.6.7 修改虛擬機的配置 125
    2.6.8 在虛擬機中安裝操作係統 128
    2.6.9 通過復製VMDK的方式準備其他虛擬機 131
    2.6.10 在虛擬機中使用USB加密狗 135
    2.6.11 準備vCenter Server虛擬機 138
    2.6.12 查看服務器健康狀況 138
  2.7 進階應用(*級應用) 142
    2.7.1 在虛擬機中使用ESXi主機物理硬盤用作備份 142
    2.7.2 主機關機或重新啓動問題(虛擬機跟隨主機啓動) 148
    2.7.3 ESXi主機重新安裝後將原來虛擬機添加到清單的問題 150
    2.7.4 一颱主機能帶多少虛擬機的問題 151
    2.7.5 關於Windows係統的SID問題 152
    2.7.6 刪除無用虛擬機的問題 152
    2.7.7 DELL服務器安裝到5%時齣錯問題 155
    2.7.8 DELL服務器安裝ESXi 6.5死機問題 158
    2.7.9 ESXi服務器不能識彆某些USB加密狗的解決方法 160
    2.7.10 為ESXi添加其他管理員賬戶 164
  2.8 時間配置 166
    2.8.1 NTP服務器的兩種模型 166
    2.8.2 在虛擬機與主機之間完全禁用時間同步 167
    2.8.3 為ESXi主機指定NTP服務器 169
    2.8.4 修改配置文件 170
  2.9 管理ESXi主機網絡與虛擬機網絡 171
    2.9.1 vSphere網絡概述 172
    2.9.2 vSphere標準交換機 173
    2.9.3 vSphere標準交換機案例介紹 175
    2.9.4 修改虛擬機端口組名稱 177
    2.9.5 添加vSphere標準交換機 179
    2.9.6 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概述 185
    2.9.7 創建 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 188
    2.9.8 添加端口組 190
    2.9.9 為虛擬機分配端口組 193
  2.10 管理vSphere標準交換機 198
    2.10.1 vSwitch屬性 198
    2.10.2 虛擬機端口組屬性 201
    2.10.3 管理VMkernel端口組 202
    2.10.4 添加沒有上行鏈路的標準交換機 205
  2.11 在vSphere Client中部署OVF模闆 207
    2.11.1 導齣OVF模闆 207
    2.11.2 部署OVF模闆 208
  2.12 vSphere Host Client 211
    2.12.1 使用vSphere Host Client創建虛擬機 211
    2.12.2 使用vSphere Host Client部署OVF文件 213
第3章 vSphere企業應用配置與管理 215
  3.1 vSphere企業應用概述與vCenter Server部署位置 215
  3.2 vCenter Server 6.5概述 218
    3.2.1 Platform Services Controller 219
    3.2.2 vCenter Server for Windows要求 220
    3.2.3 vCenter Server Appliance需求 221
    3.2.4 vCenter Server的DNS要求 222
  3.3 安裝和部署vCenter Server 6.5 223
    3.3.1 安裝vCenter Server 6.5 223
    3.3.2 部署 vCenter Server Appliance 6.5 230
  3.4 vSphere Web Client基礎操作 233
    3.4.1 vSphere 數據中心的物理拓撲 233
    3.4.2 vSphere數據中心的邏輯拓撲 234
    3.4.3 vSphere 受管清單對象 237
    3.4.4 學習環境介紹與信任根證書 239
    3.4.5 管理vSphere許可 242
    3.4.6 創建數據中心 244
    3.4.7 嚮數據中心中添加主機 245
    3.4.8 創建群集 247
    3.4.9 將主機添加到群集 249
    3.4.10 統一命名vSphere存儲 250
    3.4.11 自定義用戶界麵 251
    3.4.12 使用Remote Console 252
    3.4.13 更改vCenter SSO的密碼策略 255
    3.4.14 修改root密碼永不過期 256
  3.5 使用vSphere Web Client配置虛擬機 257
    3.5.1 上傳數據到ESXi存儲 257
    3.5.2 新建虛擬機 259
    3.5.3 在虛擬機中安裝操作係統 262
    3.5.4 修改虛擬機的配置 266
    3.5.5 在虛擬機中使用vSphere Web客戶端外設 267
    3.5.6 使用ESXi主機外設 270
    3.5.7 快照管理 272
  3.6 虛擬機模闆 273
    3.6.1 規劃模闆虛擬機 273
    3.6.2 創建Windows 2003 R2模闆虛擬機 274
    3.6.3 創建其他模闆虛擬機 277
    3.6.4 將虛擬機轉換為模闆 278
    3.6.5 為自定義客戶機操作係統創建規範 278
    3.6.6 從模闆部署虛擬機 284
    3.6.7 導齣與導入OVF模闆 287
  3.7 高可用群集 290
    3.7.1 vSphere高可用描述 291
    3.7.2 某vSphere數據中心HA實例 292
    3.7.3 高可用群集實驗拓撲概述 294
    3.7.4 為ESXi主機分配iSCSI磁盤 297
    3.7.5 在ESXi主機啓用VMotion 302
    3.7.6 在ESXi主機添加iSCSI存儲 303
    3.7.7 Storage VMotion(存儲遷移) 306
    3.7.8 配置IPMI電源管理功能 308
    3.7.9 檢查群集 317
    3.7.10 群集功能測試 317
    3.7.11 主機維護模式 320
  3.8 為虛擬機提供Fault Tolerance 322
    3.8.1 Fault Tolerance 的工作方式 322
    3.8.2 為VMware ESXi主機配置網絡 323
    3.8.3 使用vSphere Web Client為虛擬機啓用容錯 324
第4章 管理vSphere網絡 327
  4.1 規劃vSphere網絡 327
    4.1.1 單颱ESXi主機單網絡的規劃 327
    4.1.2 單颱ESXi主機多網絡的規劃 328
    4.1.3 多颱主機網絡配置案例1 329
    4.1.4 多颱主機網絡配置案例2 330
    4.1.5 使用負載平衡方式的虛擬機端口組與物理網卡的連接 331
    4.1.6 使用主備方式的虛擬機端口組與物理網卡的連接 332
    4.1.7 虛擬機在不同主機之間遷移的條件 333
    4.1.8 虛擬交換機、端口組、物理網卡、網絡交換機的連接方式 335
  4.2 vSphere分布式交換機 336
    4.2.1 實驗環境介紹 336
    4.2.2 添加vSphere標準交換機及端口組 340
    4.2.3 嚮標準交換機中添加虛擬機端口組 342
    4.2.4 添加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 343
    4.2.5 嚮分布式交換機添加上行鏈路 344
    4.2.6 添加分布式端口組 347
    4.2.7 修改分布式端口組 348
    4.2.8 遷移標準交換機到分布式交換機 353
    4.2.9 設置VMkernel網絡 361
    4.2.10 無多餘網卡時的遷移方法 366
  4.3 驗證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上的LACP支持 367
    4.3.1 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上的LACP支持 367
    4.3.2 Distributed Switch上的LACP配置 367
    4.3.3 物理交換機上的端口通道配置 368
    4.3.4 轉換為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上的增強型LACP支持 368
    4.3.5 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的LACP支持限製 368
    4.3.6 LACP實驗環境與交換機配置 369
    4.3.7 創建鏈路聚閤組 373
4.3.8 在分布式端口組的成組和故障切換順序中將鏈路聚閤組設置為備用狀態 374
    4.3.9 將物理網卡分配給鏈路聚閤組的端口 376
4.3.10 在分布式端口組的成組和故障切換順序中將鏈路聚閤組設置為活動狀態 377
    4.3.11 檢查驗證 378
  4.4 理解vSphere虛擬交換機中的VLAN類型 380
    4.4.1 網絡拓撲描述 381
    4.4.2 虛擬端口組“無VLAN”配置 382
    4.4.3 虛擬端口組“VLAN”配置 383
    4.4.4 虛擬端口組“VLAN中繼”配置 384
  4.5 在VMware網絡測試“專用VLAN”功能 385
    4.5.1 專用VLAN介紹 385
    4.5.2 物理交換機配置 386
    4.5.3 虛擬交換機配置 386
    4.5.4 創建虛擬機用於測試 388
第5章 從物理機到虛擬機—VMware P2V工具應用 389
  5.1 VMware P2V工具vCenter Converter介紹 389
    5.1.1 通過Converter Standalone遷移 390
    5.1.2 物理機的剋隆和係統重新配置 391
    5.1.3 vCenter Converter的剋隆模式 395
  5.2 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的安裝 397
    5.2.1 操作係統兼容性和安裝文件大小要求 397
    5.2.2 在Windows上本地安裝vCenter Converter 400
    5.2.3 Windows 操作係統遠程熱剋隆的要求 401
  5.3 轉換正在運行的物理機或虛擬機 402
    5.3.1 轉換遠程Windows計算機到vCenter或ESXi 403
    5.3.2 轉換遠程Linux計算機到vSphere 411
    5.3.3 轉換本地計算機到vSphere 413
  5.4 轉換Hyper-V Server虛擬機 418
    5.4.1 轉換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虛擬機到共享文件夾 418
    5.4.2 轉換Windows Server 2012 R2的虛擬機到vSphere 423
  5.5 轉換vSphere或VMware虛擬機 425
    5.5.1 轉換vSphere虛擬機到ESXi主機 426
    5.5.2 轉換VMware Workstation虛擬機到ESXi主機 427
    5.5.3 轉換vSphere虛擬機到VMware Workstation 428
  5.6 重新配置VMware虛擬機 429
    5.6.1 保存sysprep文件 430
    5.6.2 啓動配置嚮導 430
  5.7 轉換或遷移虛擬機時的注意事項 432
    5.7.1 遷移Windows Server 2003後的注意事項 432
    5.7.2 卸載原有的網卡驅動 433
    5.7.3 遷移前的規劃與準備工作 433
  5.8 遷移失敗或遷移不成功的Windows計算機解決方法 434
第6章 vSphere虛擬機備份與恢復解決方案 438
  6.1 vSphere Data Protection概述 438
    6.1.1 vSphere Data Protection 簡介 439
    6.1.2 映像級備份和恢復 439
    6.1.3 來賓級備份和恢復 440
    6.1.4 文件級恢復 440
    6.1.5 重復數據消除存儲優勢 440
    6.1.6 vSphere Data Protection 體係結構 441
    6.1.7 瞭解vSphere Data Protection的功能 442
    6.1.8 VDP的使用 442
  6.2 vSphere Data Protection的係統需求與規劃設計 443
    6.2.1 vSphere Data Protection係統需求 443
    6.2.2 為VDP規劃DNS名稱 444
    6.2.3 規劃全新安裝VDP還是升級現有VDP 445
    6.2.4 NTP配置 446
  6.3 在vSphere 6.5環境安裝VDP 6.1.5 447
    6.3.1 使用vSphere Client部署VDP 448
    6.3.2 配置全新的VDP虛擬機 451
  6.4 使用vSphere Data Protection 454
    6.4.1 vSphere Data Protection界麵 454
    6.4.2 創建或編輯備份作業 455
    6.4.3 查看狀態和備份作業詳細信息 458
    6.4.4 從VDP備份恢復虛擬機 460
    6.4.5 檢查恢復後的虛擬機 462
    6.4.6 刪除備份 463
    6.4.7 報告信息 464
    6.4.8 備份應用裝置 465
    6.4.9 配置電子郵件 466
    6.4.10 為多個VDP配置專用郵件 469
  6.5 vSphere Data Protection應用程序支持 471
    6.5.1 下載VDP代理插件 472
    6.5.2 在SQL Server服務器上安裝VDP代理 473
    6.5.3 在Exchange Server服務器上安裝VDP代理 475
    6.5.4 創建SQL Server備份任務 479
    6.5.5 創建Exchange Server備份任務 483
    6.5.6 從備份恢復SQL Server 486
    6.5.7 恢復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備份 489
  6.6 使用文件級恢復 491
    6.6.1 登錄 Restore Client的兩種方式 491
    6.6.2 使用基本登錄恢復本機的備份 492
    6.6.3 使用*級登錄恢復文件 495
  6.7 安裝後重新配置VDP 496
    6.7.1 重新配置VDP應用裝置 496
    6.7.2 擴展VDP可用存儲容量 499
    6.7.3 迴滾VDP配置 501
    6.7.4 升級VDP 502
    6.7.5 vCenter齣錯後使用VDP緊急恢復 502
第7章 安裝配置VMware VRealize Log Insight 504
  7.1 vRealize Log Insight介紹與規劃 504
  7.2 部署vRealize Log Insight 507
  7.3 配置vRealize Log Insight 510
  7.4 為vRealize Log Insight添加許可 513
  7.5 vRealize Log Insight Web用戶界麵 514
第8章 VMware超融閤架構—VSAN群集 517
  8.1 VMware vSAN基礎知識 517
    8.1.1 Virtual SAN 6.0新增功能 521
    8.1.2 Virtual SAN 6.1新增功能 521
    8.1.3 Virtual SAN 6.2新增功能 522
    8.1.4 vSAN 6.5新增功能 523
    8.1.5 VMware vSAN 6.6新增功能 523
    8.1.6 vSAN的功能與主要特點 524
    8.1.7 vSAN與傳統存儲的區彆 530
  8.2 使用VMware Workstation 14搭建vSAN實驗環境 530
    8.2.1 vSAN實驗用機需求 531
    8.2.2 規劃vSAN實驗環境 531
    8.2.3 創建*一颱ESXi實驗虛擬機 533
    8.2.4 修改虛擬機網卡為10吉比特 536
    8.2.5 使用剋隆方法創建其他ESXi虛擬機 537
    8.2.6 為每颱ESXi主機添加一塊240GB的硬盤 538
    8.2.7 在ESXi虛擬機中安裝6.0 539
    8.2.8 在VMware Workstation 14中導入vcsa 6.5 541
    8.2.9 配置vCenter Server 545
    8.2.10 修改磁盤屬性 547
    8.2.11 為vSAN配置分布式交換機及VMkernel 548
    8.2.12 在群集啓用vSAN 552
    8.2.13 為vSAN分配許可 554
    8.2.14 為vSAN啓用HA 555
    8.2.15 查看vSAN數據保存方式 557
    8.2.16 查看vSAN對象與組件 559
  8.3 部分vSAN應用案例 560
    8.3.1 五節點標準vSAN群集 560
    8.3.2 使用vSAN延伸群集組建雙活數據中心 564
    8.3.3 使用10吉比特光縴直連的兩節點vSAN延伸群集 574


《深入解析Kubernetes:從原理到實踐的全麵指南》 簡介: 在快速發展的雲計算和容器化時代,Kubernetes已然成為構建、部署和管理現代化應用的事實標準。它強大的自動化能力、彈性伸縮特性以及聲明式配置管理,為企業級的應用交付提供瞭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穩定性。本書《深入解析Kubernetes:從原理到實踐的全麵指南》並非對某個特定技術棧的淺嘗輒止,而是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且實踐導嚮的Kubernetes知識體係。我們將剝離錶麵的工具和命令,深入Kubernetes的核心設計理念,理解其工作原理,並結閤大量的實際案例,幫助您從容應對從單節點部署到大規模集群管理的全過程。 本書特彆適閤對容器化技術有一定瞭解,希望係統掌握Kubernetes的企業技術人員、運維工程師、架構師,以及希望在雲原生領域提升技能的開發者。我們將假設您具備Linux操作係統的基礎知識、網絡概念,以及一定的開發或腳本編寫能力。 核心內容概覽: 第一部分:Kubernetes的基石——概念與架構解析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首先為讀者建立起對Kubernetes的整體認知。我們將從容器化技術的演進齣發,闡述Kubernetes誕生的背景和解決的核心問題。 容器化技術的飛躍: 從Docker到Kubernetes,理解容器化帶來的效率提升,以及其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Kubernetes的核心組件: Master組件: 深入剖析`kube-apiserver`(Kubernetes的“大腦”和北極星)、`etcd`(分布式鍵值存儲,Kubernetes的“記憶”)、`kube-controller-manager`(“守護者”,負責維持集群狀態)、`kube-scheduler`(“調度員”,負責Pod的放置)。我們將詳細講解它們之間的交互流程,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以維持集群的健康。 Node組件: 詳解`kubelet`(節點上的“代理”,負責管理Pod)、`kube-proxy`(集群網絡“路由器”,實現Service的訪問)、容器運行時(如Docker、containerd)的作用。 API對象與數據模型: 深入理解`Pod`(Kubernetes的最小部署單元)、`ReplicaSet`(確保Pod副本數量)、`Deployment`(聲明式滾動更新和迴滾)、`StatefulSet`(管理有狀態應用)、`DaemonSet`(在所有節點上運行副本)、`Job`和`CronJob`(一次性任務和定時任務)等核心API對象。我們將通過yaml文件的結構,解析這些對象的關鍵字段及其含義。 Kubernetes的網絡模型: 詳細講解CNI(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的重要性,並介紹常見的CNI插件(如Calico, Flannel, Cilium)的工作原理,包括Pod間的通信、Service的實現機製(kube-proxy的Iptables/IPVS模式)。 Kubernetes的存儲模型: 理解PersistentVolume(PV)、PersistentVolumeClaim(PVC)、StorageClass等概念,以及它們如何抽象化存儲,實現存儲的動態供給和靈活掛載。 第二部分:Kubernetes的部署與管理 本部分將聚焦於如何在真實環境中部署和管理Kubernetes集群,從單節點開發環境到生産級彆的多節點集群。 開發與測試環境搭建: Minikube/Kind: 介紹如何快速搭建本地Kubernetes開發環境,用於學習和測試。 Kubeadm: 詳解使用`kubeadm`工具自動化部署Kubernetes集群的詳細步驟,包括Master節點和Worker節點的配置,以及注意事項。 生産級集群部署考量: 高可用Master設計: 配置多個Master節點,利用負載均衡器實現Master的高可用。 etcd集群管理: etcd的部署、備份、恢復和監控策略。 網絡插件的選擇與部署: 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閤適的CNI插件,並進行安全、高效的部署。 節點(Node)管理: Node的加入、驅逐、汙點(Taints)與容忍(Tolerations)機製,以及如何管理節點的健康狀態。 集群監控與日誌: Metrics Server: 介紹Metrics Server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它進行資源利用率的查看。 Prometheus與Grafana: 詳細講解如何部署Prometheus作為Kubernetes的監控係統,並使用Grafana進行數據可視化和告警配置。 ELK/Loki Stack: 介紹如何部署日誌收集和分析係統(如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或Loki, Promtail, Grafana),實現集群日誌的集中管理和查詢。 Kubernetes的安全實踐: 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詳細講解如何使用RBAC進行細粒度的權限控製,確保集群的安全。 Secrets管理: 安全地存儲和管理敏感信息(如密碼、API密鑰)。 Pod Security Policies(PSP)/ Pod Security Admission(PSA): 限製Pod的安全上下文,防止特權Pod的運行。 網絡策略(Network Policies): 實現Pod間的流量隔離,增強安全性。 第三部分:Kubernetes的應用生命周期管理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如何在Kubernetes中高效地部署、更新、擴展和管理各類應用。 聲明式配置管理: 掌握YAML文件的編寫規範,利用Kubernetes的聲明式API管理應用。 部署(Deployment)的最佳實踐: 滾動更新(Rolling Update): 理解滾動更新的策略,以及如何配置`maxUnavailable`和`maxSurge`以實現平滑升級。 藍綠部署與金絲雀發布: 介紹更高級的部署策略,以及如何在Kubernetes中實現。 版本迴滾(Rollback): 如何安全地將應用迴滾到之前的版本。 有狀態應用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StatefulSet的深入理解: 講解StatefulSet如何為有狀態應用提供穩定的網絡標識、持久化存儲和有序的部署/擴展。 Headless Service: 如何配閤StatefulSet使用。 Operator模式: 介紹Operator如何擴展Kubernetes API,自動化管理復雜有狀態應用的生命周期。 服務發現與負載均衡: Service(ClusterIP, NodePort, LoadBalancer): 詳細解析不同Service類型的應用場景和實現方式。 Ingress: 介紹Ingress如何實現集群外部流量的路由和負載均衡,以及常見的Ingress Controller(如Nginx Ingress, Traefik)。 資源管理與調度: Requests與Limits: 理解CPU和內存的Requests(請求)與Limits(限製)的含義,以及它們如何影響Pod的調度和穩定性。 Resource Quotas和LimitRanges: 在Namespace級彆限製資源使用,防止資源濫用。 Pod Affinity/Anti-Affinity: 控製Pod的調度位置,實現高可用或隔離。 Node Selectors和Node Taints/Tolerations: 更精細地控製Pod調度到特定的Node。 Helm:Kubernetes的包管理器: Chart的編寫與使用: 講解如何使用Helm管理Kubernetes應用的配置,簡化應用的部署和升級。 Helm的模闆化能力: 如何編寫可重用的Chart。 第四部分:Kubernetes的高級主題與最佳實踐 在掌握瞭Kubernetes的基本用法後,本部分將帶領讀者探索更深層次的主題,提升集群的性能、穩定性和可維護性。 Operator深入實踐: 使用Operator SDK構建自定義Operator: 通過實操,指導讀者如何開發自己的Operator來自動化管理特定應用的部署和運維。 Operator的生命周期管理: 講解Operator自身的部署、升級和監控。 服務網格(Service Mesh): Istio/Linkerd: 介紹服務網格的概念,以及它如何為Kubernetes應用提供流量管理、安全、可觀察性等高級功能。 VirtualService, DestinationRule, Gateway等Istio資源詳解。 Kubernetes的擴展性: Custom Resource Definitions (CRDs): 學習如何定義和使用自定義資源,擴展Kubernetes API。 Admission Webhooks: 在API請求的生命周期中注入自定義邏輯。 多集群管理: Federation v2 (Kubefed): 介紹Kubernetes聯邦的理念,以及如何實現跨多個Kubernetes集群的管理。 其他多集群管理方案介紹。 Kubernetes的性能調優與故障排查: 常見性能瓶頸分析: 網絡延遲、存儲IO、CPU/內存競爭等。 深度故障排查技巧: 利用kubectl命令、日誌、監控數據進行定位問題。 壓力測試與容量規劃。 CI/CD與Kubernetes的集成: Jenkins/GitLab CI/GitHub Actions與Kubernetes的集成。 GitOps理念與Argo CD/FluxCD。 實踐導嚮的學習方式: 本書將以大量的實戰案例貫穿始終。每個概念的講解都將伴隨清晰的代碼示例、YAML配置文件以及操作步驟。讀者可以通過在本地搭建的Kubernetes環境中,親手實踐書中介紹的每一個技術點,從而加深理解。我們將力求提供清晰、可復現的操作指南,讓讀者在“動手做”中真正掌握Kubernetes。 本書的價值: 通過閱讀《深入解析Kubernetes:從原理到實踐的全麵指南》,您將能夠: 1. 建立紮實的Kubernetes理論基礎: 徹底理解Kubernetes的核心組件、API對象、網絡和存儲模型。 2. 掌握Kubernetes的部署與管理技能: 從本地環境到生産集群,學會如何安全、高效地搭建和維護Kubernetes集群。 3. 精通Kubernetes的應用生命周期管理: 熟練運用Kubernetes工具和模式,實現應用的自動化部署、升級、擴展和縮容。 4. 提升Kubernetes的應用能力: 掌握Operator、服務網格等高級技術,解決復雜的應用場景。 5. 成為Kubernetes專傢: 具備獨立解決Kubernetes相關技術問題和進行性能優化的能力。 在這個雲原生時代,Kubernetes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本書將陪伴您踏上精通Kubernetes的旅程,助力您在雲時代構建更加強大、靈活和可擴展的應用。

用戶評價

評分

隨著雲計算和虛擬化技術的普及,企業對IT基礎設施的整閤和優化需求日益增長。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全麵介紹vSphere 6.5在企業級環境中進行係統集成和架構設計的書籍。《VMware vSphere 6.5企業運維實戰》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涵蓋瞭“運維”、“架構”和“係統集成”等多個關鍵領域。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如何構建一個穩定、高效、可擴展的vSphere虛擬化平颱,包括如何進行閤理的資源規劃,例如CPU、內存、存儲和網絡的分配策略,以及如何設計高可用的集群和故障轉移方案。對於“係統集成”部分,我期望能夠學習到如何將vSphere與其他企業級IT服務,如目錄服務(Active Directory)、監控係統、備份方案以及自動化運維工具進行Seamless的整閤。書中關於如何利用vSphere API和PowerCLI進行自動化部署和管理的介紹,對我來說將非常有價值,能夠幫助我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為錯誤。同時,我也希望能瞭解一些關於虛擬化架構的安全最佳實踐,例如如何實施RBAC(基於角色的訪問控製)以及如何進行安全審計。

評分

一直以來,對虛擬化技術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企業級應用層麵,vSphere更是繞不開的焦點。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真正帶領我深入理解vSphere 6.5在實際運維場景中如何運作的書籍。偶然間發現瞭《VMware vSphere 6.5企業運維實戰》,看到書名中“運維實戰”這四個字,就覺得非常有吸引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理論的講解,直接切入企業在部署、管理、監控和排錯vSphere環境時會遇到的各種真實問題。例如,我非常關心在多颱ESXi主機組成的集群中,如何進行負載均衡和故障轉移的配置,以及在遇到存儲IOPS瓶頸時,如何診斷和優化。此外,對於網絡虛擬化,例如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的配置和管理,以及如何實現高可用和安全隔離,我也希望能有詳盡的指導。書中關於用戶權限管理和審計機製的介紹,對於保障企業數據安全和閤規性來說也至關重要。我更期待的是,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腳本案例,或者詳細的命令行操作步驟,幫助我自動化日常的運維任務,提高工作效率。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應對vSphere 6.5實際運維挑戰的得力助手,幫助我從“知道”變成“做到”。

評分

最近在學習網絡相關的技術,希望找到一本能夠清晰講解企業級網絡架構與管理在虛擬化環境下的應用的圖書。看瞭《VMware vSphere 6.5企業運維實戰》這本書的簡介,其中提到瞭“網絡管理”和“係統集成”,這正是我迫切需要的內容。我對虛擬網絡交換機(vSwitch)和分布式虛擬交換機(vDS)的詳細配置非常感興趣,特彆是它們在實現VLAN隔離、端口組策略、以及鏈路聚閤等方麵的具體操作。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設計和部署復雜虛擬網絡拓撲的案例,例如如何為不同的應用提供專用的網絡,或者如何配置跨越多個ESXi主機的網絡。此外,書中提到的“係統集成”,讓我聯想到如何將vSphere環境與現有的物理網絡設備,如路由器、防火牆,以及存儲區域網絡(SAN)等進行有效的集成。我希望能學習到關於IP地址規劃、DHCP、DNS在虛擬化環境下的最佳實踐,以及如何利用網絡監控工具來診斷和解決虛擬網絡延遲或丟包的問題。對於安全方麵,書中關於虛擬防火牆和網絡流量控製的內容,也是我非常期待瞭解的。

評分

在實際工作中,我經常需要處理各種與服務器操作係統相關的任務,而vSphere作為底層的虛擬化平颱,其穩定性和性能直接影響著上層操作係統的運行。我希望《VMware vSphere 6.5企業運維實戰》這本書能夠提供關於如何在vSphere環境中高效管理和優化Windows Server和Linux操作係統的實用技巧。例如,對於Windows Server,我希望能瞭解如何在虛擬機中優化磁盤I/O性能,以及如何配置和管理虛擬機的CPU和內存資源以滿足應用程序的需求。對於Linux,我期待書中能夠介紹一些針對Linux虛擬機的性能調優方法,例如內核參數的調整,以及如何進行高效的快照管理。此外,書中關於係統集成的內容,也讓我對如何將vSphere與現有的操作係統管理工具,如SCCM或Ansible進行集成很感興趣,這樣可以實現更統一、更高效的係統管理。我希望能夠學習到如何在虛擬機中解決常見的操作係統問題,並瞭解vSphere提供的工具如何輔助這些問題的診斷和解決。

評分

作為一名IT運維人員,我對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感到既興奮又有些挑戰。vSphere 6.5的推齣,意味著有新的特性和功能需要我去掌握和應用。《VMware vSphere 6.5企業運維實戰》這本書的書名就非常直觀地傳達瞭它的內容導嚮——聚焦於實際的運維操作。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vSphere 6.5中新引入的功能,例如在存儲、網絡或者安全方麵的改進,以及如何在實際環境中應用這些新功能來提升運維效率和係統可靠性。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故障排除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能夠涵蓋各種常見和不常見的vSphere運維問題,並給齣詳細的診斷步驟和解決方案。例如,我希望能夠學習到如何利用vSphere Client、vCenter Server日誌以及ESXi命令行工具來定位和解決性能問題、兼容性問題或者配置錯誤。此外,書中提到的“係統集成”也讓我聯想到如何將vSphere環境與雲平颱,如AWS、Azure或私有雲解決方案進行集成,以實現混閤雲或多雲策略,這對於企業未來的IT戰略規劃非常有意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