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 vSphere 6.5企业运维实战 运维 架构 网络管理 系统集成

VMware vSphere 6.5企业运维实战 运维 架构 网络管理 系统集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春海 著
图书标签:
  • VMware vSphere
  • 虚拟化
  • 运维
  • 架构
  • 网络管理
  • 系统集成
  • 企业级
  • IT基础设施
  • 云计算
  • 数据中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民邮电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8221
商品编码:26391828617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4-01
字数:882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以vSphere 6.5.0版本为基准介绍VMware vSphere企业运维的内容,包括传统vSphere数据中心的组建、VSAN数据中心的实施规划、虚拟机的备份与恢复、从已有物理服务器到虚拟服务器的迁移等内容。 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介绍大量先进的虚拟化应用技术,步骤清晰,讲解细致,非常容易学习和快速掌握,既可以供虚拟机技术爱好者、政府信息中心技术人员、企业和网站的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安装及维护人员、软件测试和开发人员、高校师生等参考,也可以作为培训机构的教学用书。

作者介绍
王春海,河北经贸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师,MCSE、MCDBA、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对组建大、中型广域网与局域网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主持组建过若干广域网、局域网工程,在网络维护、网络故障解决、网络安全、数据恢复和企业虚拟化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同时,在IT媒体发表上百篇文章,出版多种虚拟机方面的图书。 博客地址:http://blog.51cto.com/wangchunhai 联系QQ:2634258162 获奖信息 2009~2017年度MVP(连续9年微软 有价值专家) 2008年十大IT图书原创作者(51CTO、《中国图书商报》和中国互动出版网) 2010与2011年十大杰出IT博客(51CTO) Windows Server 2012云创意大赛“创新应用类”个人zhuoyue奖

关联推荐
虚拟化应用快速入门 51CTO千万访问量博主 专家博主力作 扫码购买课程享优惠
目录

第 1 章 vSphere虚拟化架构产品选型与配置 1
  1.1 vSphere数据中心架构 1
  1.2 传统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的选择 4
    1.2.1 服务器的选择 4
    1.2.2 服务器与存储的区别 7
    1.2.3 存储的规划 8
    1.2.4 IBM常见存储参数 11
    1.2.5 DELL PowerVault MD系列存储参数 12
    1.2.6 网络及交换机的选择 16
  1.3 vSAN架构硬件选型与使用注意事项 17
    1.3.1 vSAN主机选择注意事项 18
    1.3.2 使用vSAN就绪结点选择配置 20
    1.3.3 VMware兼容性指南中闪存设备性能与持久性分级 28
    1.3.4 vSAN流量交换机选择 33
    1.3.5 IBM服务器RAID卡配置 34
    1.3.6 在物理主机安装ESXi的注意事项 38
    1.3.7 关于vCenter Server的问题 40
    1.3.8 关于vSAN群集中主机重启或关机的问题 41
  1.4 虚拟化服务器的底层管理 42
    1.4.1 使用HP iLO功能实现服务器的监控与管理 42
    1.4.2 DELL服务器的iDRAC配置 47
  1.5 DELL服务器的RAID配置 49
    1.5.1 配置RAID-0或Non RAID磁盘 51
    1.5.2 配置RAID-1 53
    1.5.3 配置RAID-0 54
    1.5.4 配置RAID-5与RAID-6 55
    1.5.5 配置RAID-10 56
    1.5.6 配置RAID-50 58
    1.5.7 配置RAID-60 60
    1.5.8 初始化RAID 61
    1.5.9 多磁盘组配置 63
  1.6 IBM V5000存储配置 64
    1.6.1 配置案例介绍 65
    1.6.2 IBM V5000初始配置 67
    1.6.3 系统设置 69
    1.6.4 配置磁盘 72
    1.6.5 创建卷 74
    1.6.6 新建主机映射 76
    1.6.7 为主机添加全局热备磁盘 78
*2章 无vCenter Server管理的ESXi主机运维 80
  2.1 vSphere产品概述 80
    2.1.1 ESXi概述 80
    2.1.2 vSphere产品与版本 81
    2.1.3 ESXi系统需求 82
  2.2 在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中安装ESXi系统 83
    2.2.1 实验环境概述 84
    2.2.2 配置VMware Workstation 12的虚拟机 87
    2.2.3 在VMware Workstation中创建ESXi虚拟机 88
    2.2.4 在虚拟机中安装ESXi 6.5 92
  2.3 在普通PC中安装ESXi的注意事项 94
  2.4 在DELL服务器中安装ESXi 6.5.0 100
  2.5 ESXi控制台设置 104
    2.5.1 进入控制台界面 104
    2.5.2 修改管理员口令 105
    2.5.3 配置管理网络 106
    2.5.4 启用ESXi Shell与SSH 108
    2.5.5 恢复系统配置 109
    2.5.6 ESXi的关闭与重启 109
  2.6 配置ESXi主机与创建虚拟机 110
    2.6.1 vSphere Client的安装 110
    2.6.2 启动vSphere Client并登录到ESXi 111
    2.6.3 为ESXi输入序列号 112
    2.6.4 管理ESXi本地存储器 113
    2.6.5 上传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到ESXi存储 117
    2.6.6 创建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模板虚拟机 119
    2.6.7 修改虚拟机的配置 125
    2.6.8 在虚拟机中安装操作系统 128
    2.6.9 通过复制VMDK的方式准备其他虚拟机 131
    2.6.10 在虚拟机中使用USB加密狗 135
    2.6.11 准备vCenter Server虚拟机 138
    2.6.12 查看服务器健康状况 138
  2.7 进阶应用(*级应用) 142
    2.7.1 在虚拟机中使用ESXi主机物理硬盘用作备份 142
    2.7.2 主机关机或重新启动问题(虚拟机跟随主机启动) 148
    2.7.3 ESXi主机重新安装后将原来虚拟机添加到清单的问题 150
    2.7.4 一台主机能带多少虚拟机的问题 151
    2.7.5 关于Windows系统的SID问题 152
    2.7.6 删除无用虚拟机的问题 152
    2.7.7 DELL服务器安装到5%时出错问题 155
    2.7.8 DELL服务器安装ESXi 6.5死机问题 158
    2.7.9 ESXi服务器不能识别某些USB加密狗的解决方法 160
    2.7.10 为ESXi添加其他管理员账户 164
  2.8 时间配置 166
    2.8.1 NTP服务器的两种模型 166
    2.8.2 在虚拟机与主机之间完全禁用时间同步 167
    2.8.3 为ESXi主机指定NTP服务器 169
    2.8.4 修改配置文件 170
  2.9 管理ESXi主机网络与虚拟机网络 171
    2.9.1 vSphere网络概述 172
    2.9.2 vSphere标准交换机 173
    2.9.3 vSphere标准交换机案例介绍 175
    2.9.4 修改虚拟机端口组名称 177
    2.9.5 添加vSphere标准交换机 179
    2.9.6 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概述 185
    2.9.7 创建 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 188
    2.9.8 添加端口组 190
    2.9.9 为虚拟机分配端口组 193
  2.10 管理vSphere标准交换机 198
    2.10.1 vSwitch属性 198
    2.10.2 虚拟机端口组属性 201
    2.10.3 管理VMkernel端口组 202
    2.10.4 添加没有上行链路的标准交换机 205
  2.11 在vSphere Client中部署OVF模板 207
    2.11.1 导出OVF模板 207
    2.11.2 部署OVF模板 208
  2.12 vSphere Host Client 211
    2.12.1 使用vSphere Host Client创建虚拟机 211
    2.12.2 使用vSphere Host Client部署OVF文件 213
第3章 vSphere企业应用配置与管理 215
  3.1 vSphere企业应用概述与vCenter Server部署位置 215
  3.2 vCenter Server 6.5概述 218
    3.2.1 Platform Services Controller 219
    3.2.2 vCenter Server for Windows要求 220
    3.2.3 vCenter Server Appliance需求 221
    3.2.4 vCenter Server的DNS要求 222
  3.3 安装和部署vCenter Server 6.5 223
    3.3.1 安装vCenter Server 6.5 223
    3.3.2 部署 vCenter Server Appliance 6.5 230
  3.4 vSphere Web Client基础操作 233
    3.4.1 vSphere 数据中心的物理拓扑 233
    3.4.2 vSphere数据中心的逻辑拓扑 234
    3.4.3 vSphere 受管清单对象 237
    3.4.4 学习环境介绍与信任根证书 239
    3.4.5 管理vSphere许可 242
    3.4.6 创建数据中心 244
    3.4.7 向数据中心中添加主机 245
    3.4.8 创建群集 247
    3.4.9 将主机添加到群集 249
    3.4.10 统一命名vSphere存储 250
    3.4.11 自定义用户界面 251
    3.4.12 使用Remote Console 252
    3.4.13 更改vCenter SSO的密码策略 255
    3.4.14 修改root密码永不过期 256
  3.5 使用vSphere Web Client配置虚拟机 257
    3.5.1 上传数据到ESXi存储 257
    3.5.2 新建虚拟机 259
    3.5.3 在虚拟机中安装操作系统 262
    3.5.4 修改虚拟机的配置 266
    3.5.5 在虚拟机中使用vSphere Web客户端外设 267
    3.5.6 使用ESXi主机外设 270
    3.5.7 快照管理 272
  3.6 虚拟机模板 273
    3.6.1 规划模板虚拟机 273
    3.6.2 创建Windows 2003 R2模板虚拟机 274
    3.6.3 创建其他模板虚拟机 277
    3.6.4 将虚拟机转换为模板 278
    3.6.5 为自定义客户机操作系统创建规范 278
    3.6.6 从模板部署虚拟机 284
    3.6.7 导出与导入OVF模板 287
  3.7 高可用群集 290
    3.7.1 vSphere高可用描述 291
    3.7.2 某vSphere数据中心HA实例 292
    3.7.3 高可用群集实验拓扑概述 294
    3.7.4 为ESXi主机分配iSCSI磁盘 297
    3.7.5 在ESXi主机启用VMotion 302
    3.7.6 在ESXi主机添加iSCSI存储 303
    3.7.7 Storage VMotion(存储迁移) 306
    3.7.8 配置IPMI电源管理功能 308
    3.7.9 检查群集 317
    3.7.10 群集功能测试 317
    3.7.11 主机维护模式 320
  3.8 为虚拟机提供Fault Tolerance 322
    3.8.1 Fault Tolerance 的工作方式 322
    3.8.2 为VMware ESXi主机配置网络 323
    3.8.3 使用vSphere Web Client为虚拟机启用容错 324
第4章 管理vSphere网络 327
  4.1 规划vSphere网络 327
    4.1.1 单台ESXi主机单网络的规划 327
    4.1.2 单台ESXi主机多网络的规划 328
    4.1.3 多台主机网络配置案例1 329
    4.1.4 多台主机网络配置案例2 330
    4.1.5 使用负载平衡方式的虚拟机端口组与物理网卡的连接 331
    4.1.6 使用主备方式的虚拟机端口组与物理网卡的连接 332
    4.1.7 虚拟机在不同主机之间迁移的条件 333
    4.1.8 虚拟交换机、端口组、物理网卡、网络交换机的连接方式 335
  4.2 vSphere分布式交换机 336
    4.2.1 实验环境介绍 336
    4.2.2 添加vSphere标准交换机及端口组 340
    4.2.3 向标准交换机中添加虚拟机端口组 342
    4.2.4 添加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 343
    4.2.5 向分布式交换机添加上行链路 344
    4.2.6 添加分布式端口组 347
    4.2.7 修改分布式端口组 348
    4.2.8 迁移标准交换机到分布式交换机 353
    4.2.9 设置VMkernel网络 361
    4.2.10 无多余网卡时的迁移方法 366
  4.3 验证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上的LACP支持 367
    4.3.1 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上的LACP支持 367
    4.3.2 Distributed Switch上的LACP配置 367
    4.3.3 物理交换机上的端口通道配置 368
    4.3.4 转换为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上的增强型LACP支持 368
    4.3.5 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的LACP支持限制 368
    4.3.6 LACP实验环境与交换机配置 369
    4.3.7 创建链路聚合组 373
4.3.8 在分布式端口组的成组和故障切换顺序中将链路聚合组设置为备用状态 374
    4.3.9 将物理网卡分配给链路聚合组的端口 376
4.3.10 在分布式端口组的成组和故障切换顺序中将链路聚合组设置为活动状态 377
    4.3.11 检查验证 378
  4.4 理解vSphere虚拟交换机中的VLAN类型 380
    4.4.1 网络拓扑描述 381
    4.4.2 虚拟端口组“无VLAN”配置 382
    4.4.3 虚拟端口组“VLAN”配置 383
    4.4.4 虚拟端口组“VLAN中继”配置 384
  4.5 在VMware网络测试“专用VLAN”功能 385
    4.5.1 专用VLAN介绍 385
    4.5.2 物理交换机配置 386
    4.5.3 虚拟交换机配置 386
    4.5.4 创建虚拟机用于测试 388
第5章 从物理机到虚拟机—VMware P2V工具应用 389
  5.1 VMware P2V工具vCenter Converter介绍 389
    5.1.1 通过Converter Standalone迁移 390
    5.1.2 物理机的克隆和系统重新配置 391
    5.1.3 vCenter Converter的克隆模式 395
  5.2 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的安装 397
    5.2.1 操作系统兼容性和安装文件大小要求 397
    5.2.2 在Windows上本地安装vCenter Converter 400
    5.2.3 Windows 操作系统远程热克隆的要求 401
  5.3 转换正在运行的物理机或虚拟机 402
    5.3.1 转换远程Windows计算机到vCenter或ESXi 403
    5.3.2 转换远程Linux计算机到vSphere 411
    5.3.3 转换本地计算机到vSphere 413
  5.4 转换Hyper-V Server虚拟机 418
    5.4.1 转换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虚拟机到共享文件夹 418
    5.4.2 转换Windows Server 2012 R2的虚拟机到vSphere 423
  5.5 转换vSphere或VMware虚拟机 425
    5.5.1 转换vSphere虚拟机到ESXi主机 426
    5.5.2 转换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到ESXi主机 427
    5.5.3 转换vSphere虚拟机到VMware Workstation 428
  5.6 重新配置VMware虚拟机 429
    5.6.1 保存sysprep文件 430
    5.6.2 启动配置向导 430
  5.7 转换或迁移虚拟机时的注意事项 432
    5.7.1 迁移Windows Server 2003后的注意事项 432
    5.7.2 卸载原有的网卡驱动 433
    5.7.3 迁移前的规划与准备工作 433
  5.8 迁移失败或迁移不成功的Windows计算机解决方法 434
第6章 vSphere虚拟机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 438
  6.1 vSphere Data Protection概述 438
    6.1.1 vSphere Data Protection 简介 439
    6.1.2 映像级备份和恢复 439
    6.1.3 来宾级备份和恢复 440
    6.1.4 文件级恢复 440
    6.1.5 重复数据消除存储优势 440
    6.1.6 vSphere Data Protection 体系结构 441
    6.1.7 了解vSphere Data Protection的功能 442
    6.1.8 VDP的使用 442
  6.2 vSphere Data Protection的系统需求与规划设计 443
    6.2.1 vSphere Data Protection系统需求 443
    6.2.2 为VDP规划DNS名称 444
    6.2.3 规划全新安装VDP还是升级现有VDP 445
    6.2.4 NTP配置 446
  6.3 在vSphere 6.5环境安装VDP 6.1.5 447
    6.3.1 使用vSphere Client部署VDP 448
    6.3.2 配置全新的VDP虚拟机 451
  6.4 使用vSphere Data Protection 454
    6.4.1 vSphere Data Protection界面 454
    6.4.2 创建或编辑备份作业 455
    6.4.3 查看状态和备份作业详细信息 458
    6.4.4 从VDP备份恢复虚拟机 460
    6.4.5 检查恢复后的虚拟机 462
    6.4.6 删除备份 463
    6.4.7 报告信息 464
    6.4.8 备份应用装置 465
    6.4.9 配置电子邮件 466
    6.4.10 为多个VDP配置专用邮件 469
  6.5 vSphere Data Protection应用程序支持 471
    6.5.1 下载VDP代理插件 472
    6.5.2 在SQL Server服务器上安装VDP代理 473
    6.5.3 在Exchange Server服务器上安装VDP代理 475
    6.5.4 创建SQL Server备份任务 479
    6.5.5 创建Exchange Server备份任务 483
    6.5.6 从备份恢复SQL Server 486
    6.5.7 恢复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备份 489
  6.6 使用文件级恢复 491
    6.6.1 登录 Restore Client的两种方式 491
    6.6.2 使用基本登录恢复本机的备份 492
    6.6.3 使用*级登录恢复文件 495
  6.7 安装后重新配置VDP 496
    6.7.1 重新配置VDP应用装置 496
    6.7.2 扩展VDP可用存储容量 499
    6.7.3 回滚VDP配置 501
    6.7.4 升级VDP 502
    6.7.5 vCenter出错后使用VDP紧急恢复 502
第7章 安装配置VMware VRealize Log Insight 504
  7.1 vRealize Log Insight介绍与规划 504
  7.2 部署vRealize Log Insight 507
  7.3 配置vRealize Log Insight 510
  7.4 为vRealize Log Insight添加许可 513
  7.5 vRealize Log Insight Web用户界面 514
第8章 VMware超融合架构—VSAN群集 517
  8.1 VMware vSAN基础知识 517
    8.1.1 Virtual SAN 6.0新增功能 521
    8.1.2 Virtual SAN 6.1新增功能 521
    8.1.3 Virtual SAN 6.2新增功能 522
    8.1.4 vSAN 6.5新增功能 523
    8.1.5 VMware vSAN 6.6新增功能 523
    8.1.6 vSAN的功能与主要特点 524
    8.1.7 vSAN与传统存储的区别 530
  8.2 使用VMware Workstation 14搭建vSAN实验环境 530
    8.2.1 vSAN实验用机需求 531
    8.2.2 规划vSAN实验环境 531
    8.2.3 创建*一台ESXi实验虚拟机 533
    8.2.4 修改虚拟机网卡为10吉比特 536
    8.2.5 使用克隆方法创建其他ESXi虚拟机 537
    8.2.6 为每台ESXi主机添加一块240GB的硬盘 538
    8.2.7 在ESXi虚拟机中安装6.0 539
    8.2.8 在VMware Workstation 14中导入vcsa 6.5 541
    8.2.9 配置vCenter Server 545
    8.2.10 修改磁盘属性 547
    8.2.11 为vSAN配置分布式交换机及VMkernel 548
    8.2.12 在群集启用vSAN 552
    8.2.13 为vSAN分配许可 554
    8.2.14 为vSAN启用HA 555
    8.2.15 查看vSAN数据保存方式 557
    8.2.16 查看vSAN对象与组件 559
  8.3 部分vSAN应用案例 560
    8.3.1 五节点标准vSAN群集 560
    8.3.2 使用vSAN延伸群集组建双活数据中心 564
    8.3.3 使用10吉比特光纤直连的两节点vSAN延伸群集 574


《深入解析Kubernetes:从原理到实践的全面指南》 简介: 在快速发展的云计算和容器化时代,Kubernetes已然成为构建、部署和管理现代化应用的事实标准。它强大的自动化能力、弹性伸缩特性以及声明式配置管理,为企业级的应用交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稳定性。本书《深入解析Kubernetes:从原理到实践的全面指南》并非对某个特定技术栈的浅尝辄止,而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且实践导向的Kubernetes知识体系。我们将剥离表面的工具和命令,深入Kubernetes的核心设计理念,理解其工作原理,并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帮助您从容应对从单节点部署到大规模集群管理的全过程。 本书特别适合对容器化技术有一定了解,希望系统掌握Kubernetes的企业技术人员、运维工程师、架构师,以及希望在云原生领域提升技能的开发者。我们将假设您具备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网络概念,以及一定的开发或脚本编写能力。 核心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Kubernetes的基石——概念与架构解析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首先为读者建立起对Kubernetes的整体认知。我们将从容器化技术的演进出发,阐述Kubernetes诞生的背景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容器化技术的飞跃: 从Docker到Kubernetes,理解容器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以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Kubernetes的核心组件: Master组件: 深入剖析`kube-apiserver`(Kubernetes的“大脑”和北极星)、`etcd`(分布式键值存储,Kubernetes的“记忆”)、`kube-controller-manager`(“守护者”,负责维持集群状态)、`kube-scheduler`(“调度员”,负责Pod的放置)。我们将详细讲解它们之间的交互流程,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维持集群的健康。 Node组件: 详解`kubelet`(节点上的“代理”,负责管理Pod)、`kube-proxy`(集群网络“路由器”,实现Service的访问)、容器运行时(如Docker、containerd)的作用。 API对象与数据模型: 深入理解`Pod`(Kubernetes的最小部署单元)、`ReplicaSet`(确保Pod副本数量)、`Deployment`(声明式滚动更新和回滚)、`StatefulSet`(管理有状态应用)、`DaemonSet`(在所有节点上运行副本)、`Job`和`CronJob`(一次性任务和定时任务)等核心API对象。我们将通过yaml文件的结构,解析这些对象的关键字段及其含义。 Kubernetes的网络模型: 详细讲解CNI(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的重要性,并介绍常见的CNI插件(如Calico, Flannel, Cilium)的工作原理,包括Pod间的通信、Service的实现机制(kube-proxy的Iptables/IPVS模式)。 Kubernetes的存储模型: 理解PersistentVolume(PV)、PersistentVolumeClaim(PVC)、StorageClass等概念,以及它们如何抽象化存储,实现存储的动态供给和灵活挂载。 第二部分:Kubernetes的部署与管理 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在真实环境中部署和管理Kubernetes集群,从单节点开发环境到生产级别的多节点集群。 开发与测试环境搭建: Minikube/Kind: 介绍如何快速搭建本地Kubernetes开发环境,用于学习和测试。 Kubeadm: 详解使用`kubeadm`工具自动化部署Kubernetes集群的详细步骤,包括Master节点和Worker节点的配置,以及注意事项。 生产级集群部署考量: 高可用Master设计: 配置多个Master节点,利用负载均衡器实现Master的高可用。 etcd集群管理: etcd的部署、备份、恢复和监控策略。 网络插件的选择与部署: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CNI插件,并进行安全、高效的部署。 节点(Node)管理: Node的加入、驱逐、污点(Taints)与容忍(Tolerations)机制,以及如何管理节点的健康状态。 集群监控与日志: Metrics Server: 介绍Metrics Server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它进行资源利用率的查看。 Prometheus与Grafana: 详细讲解如何部署Prometheus作为Kubernetes的监控系统,并使用Grafana进行数据可视化和告警配置。 ELK/Loki Stack: 介绍如何部署日志收集和分析系统(如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或Loki, Promtail, Grafana),实现集群日志的集中管理和查询。 Kubernetes的安全实践: 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详细讲解如何使用RBAC进行细粒度的权限控制,确保集群的安全。 Secrets管理: 安全地存储和管理敏感信息(如密码、API密钥)。 Pod Security Policies(PSP)/ Pod Security Admission(PSA): 限制Pod的安全上下文,防止特权Pod的运行。 网络策略(Network Policies): 实现Pod间的流量隔离,增强安全性。 第三部分:Kubernetes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如何在Kubernetes中高效地部署、更新、扩展和管理各类应用。 声明式配置管理: 掌握YAML文件的编写规范,利用Kubernetes的声明式API管理应用。 部署(Deployment)的最佳实践: 滚动更新(Rolling Update): 理解滚动更新的策略,以及如何配置`maxUnavailable`和`maxSurge`以实现平滑升级。 蓝绿部署与金丝雀发布: 介绍更高级的部署策略,以及如何在Kubernetes中实现。 版本回滚(Rollback): 如何安全地将应用回滚到之前的版本。 有状态应用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StatefulSet的深入理解: 讲解StatefulSet如何为有状态应用提供稳定的网络标识、持久化存储和有序的部署/扩展。 Headless Service: 如何配合StatefulSet使用。 Operator模式: 介绍Operator如何扩展Kubernetes API,自动化管理复杂有状态应用的生命周期。 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 Service(ClusterIP, NodePort, LoadBalancer): 详细解析不同Service类型的应用场景和实现方式。 Ingress: 介绍Ingress如何实现集群外部流量的路由和负载均衡,以及常见的Ingress Controller(如Nginx Ingress, Traefik)。 资源管理与调度: Requests与Limits: 理解CPU和内存的Requests(请求)与Limits(限制)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Pod的调度和稳定性。 Resource Quotas和LimitRanges: 在Namespace级别限制资源使用,防止资源滥用。 Pod Affinity/Anti-Affinity: 控制Pod的调度位置,实现高可用或隔离。 Node Selectors和Node Taints/Tolerations: 更精细地控制Pod调度到特定的Node。 Helm:Kubernetes的包管理器: Chart的编写与使用: 讲解如何使用Helm管理Kubernetes应用的配置,简化应用的部署和升级。 Helm的模板化能力: 如何编写可重用的Chart。 第四部分:Kubernetes的高级主题与最佳实践 在掌握了Kubernetes的基本用法后,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探索更深层次的主题,提升集群的性能、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Operator深入实践: 使用Operator SDK构建自定义Operator: 通过实操,指导读者如何开发自己的Operator来自动化管理特定应用的部署和运维。 Operator的生命周期管理: 讲解Operator自身的部署、升级和监控。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 Istio/Linkerd: 介绍服务网格的概念,以及它如何为Kubernetes应用提供流量管理、安全、可观察性等高级功能。 VirtualService, DestinationRule, Gateway等Istio资源详解。 Kubernetes的扩展性: Custom Resource Definitions (CRDs): 学习如何定义和使用自定义资源,扩展Kubernetes API。 Admission Webhooks: 在API请求的生命周期中注入自定义逻辑。 多集群管理: Federation v2 (Kubefed): 介绍Kubernetes联邦的理念,以及如何实现跨多个Kubernetes集群的管理。 其他多集群管理方案介绍。 Kubernetes的性能调优与故障排查: 常见性能瓶颈分析: 网络延迟、存储IO、CPU/内存竞争等。 深度故障排查技巧: 利用kubectl命令、日志、监控数据进行定位问题。 压力测试与容量规划。 CI/CD与Kubernetes的集成: Jenkins/GitLab CI/GitHub Actions与Kubernetes的集成。 GitOps理念与Argo CD/FluxCD。 实践导向的学习方式: 本书将以大量的实战案例贯穿始终。每个概念的讲解都将伴随清晰的代码示例、YAML配置文件以及操作步骤。读者可以通过在本地搭建的Kubernetes环境中,亲手实践书中介绍的每一个技术点,从而加深理解。我们将力求提供清晰、可复现的操作指南,让读者在“动手做”中真正掌握Kubernetes。 本书的价值: 通过阅读《深入解析Kubernetes:从原理到实践的全面指南》,您将能够: 1. 建立扎实的Kubernetes理论基础: 彻底理解Kubernetes的核心组件、API对象、网络和存储模型。 2. 掌握Kubernetes的部署与管理技能: 从本地环境到生产集群,学会如何安全、高效地搭建和维护Kubernetes集群。 3. 精通Kubernetes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熟练运用Kubernetes工具和模式,实现应用的自动化部署、升级、扩展和缩容。 4. 提升Kubernetes的应用能力: 掌握Operator、服务网格等高级技术,解决复杂的应用场景。 5. 成为Kubernetes专家: 具备独立解决Kubernetes相关技术问题和进行性能优化的能力。 在这个云原生时代,Kubernetes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本书将陪伴您踏上精通Kubernetes的旅程,助力您在云时代构建更加强大、灵活和可扩展的应用。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学习网络相关的技术,希望找到一本能够清晰讲解企业级网络架构与管理在虚拟化环境下的应用的图书。看了《VMware vSphere 6.5企业运维实战》这本书的简介,其中提到了“网络管理”和“系统集成”,这正是我迫切需要的内容。我对虚拟网络交换机(vSwitch)和分布式虚拟交换机(vDS)的详细配置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它们在实现VLAN隔离、端口组策略、以及链路聚合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和部署复杂虚拟网络拓扑的案例,例如如何为不同的应用提供专用的网络,或者如何配置跨越多个ESXi主机的网络。此外,书中提到的“系统集成”,让我联想到如何将vSphere环境与现有的物理网络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以及存储区域网络(SAN)等进行有效的集成。我希望能学习到关于IP地址规划、DHCP、DNS在虚拟化环境下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利用网络监控工具来诊断和解决虚拟网络延迟或丢包的问题。对于安全方面,书中关于虚拟防火墙和网络流量控制的内容,也是我非常期待了解的。

评分

在实际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处理各种与服务器操作系统相关的任务,而vSphere作为底层的虚拟化平台,其稳定性和性能直接影响着上层操作系统的运行。我希望《VMware vSphere 6.5企业运维实战》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如何在vSphere环境中高效管理和优化Windows Server和Linux操作系统的实用技巧。例如,对于Windows Server,我希望能了解如何在虚拟机中优化磁盘I/O性能,以及如何配置和管理虚拟机的CPU和内存资源以满足应用程序的需求。对于Linux,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针对Linux虚拟机的性能调优方法,例如内核参数的调整,以及如何进行高效的快照管理。此外,书中关于系统集成的内容,也让我对如何将vSphere与现有的操作系统管理工具,如SCCM或Ansible进行集成很感兴趣,这样可以实现更统一、更高效的系统管理。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在虚拟机中解决常见的操作系统问题,并了解vSphere提供的工具如何辅助这些问题的诊断和解决。

评分

随着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普及,企业对IT基础设施的整合和优化需求日益增长。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介绍vSphere 6.5在企业级环境中进行系统集成和架构设计的书籍。《VMware vSphere 6.5企业运维实战》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涵盖了“运维”、“架构”和“系统集成”等多个关键领域。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稳定、高效、可扩展的vSphere虚拟化平台,包括如何进行合理的资源规划,例如CPU、内存、存储和网络的分配策略,以及如何设计高可用的集群和故障转移方案。对于“系统集成”部分,我期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将vSphere与其他企业级IT服务,如目录服务(Active Directory)、监控系统、备份方案以及自动化运维工具进行Seamless的整合。书中关于如何利用vSphere API和PowerCLI进行自动化部署和管理的介绍,对我来说将非常有价值,能够帮助我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同时,我也希望能了解一些关于虚拟化架构的安全最佳实践,例如如何实施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以及如何进行安全审计。

评分

一直以来,对虚拟化技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企业级应用层面,vSphere更是绕不开的焦点。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真正带领我深入理解vSphere 6.5在实际运维场景中如何运作的书籍。偶然间发现了《VMware vSphere 6.5企业运维实战》,看到书名中“运维实战”这四个字,就觉得非常有吸引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理论的讲解,直接切入企业在部署、管理、监控和排错vSphere环境时会遇到的各种真实问题。例如,我非常关心在多台ESXi主机组成的集群中,如何进行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的配置,以及在遇到存储IOPS瓶颈时,如何诊断和优化。此外,对于网络虚拟化,例如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的配置和管理,以及如何实现高可用和安全隔离,我也希望能有详尽的指导。书中关于用户权限管理和审计机制的介绍,对于保障企业数据安全和合规性来说也至关重要。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脚本案例,或者详细的命令行操作步骤,帮助我自动化日常的运维任务,提高工作效率。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应对vSphere 6.5实际运维挑战的得力助手,帮助我从“知道”变成“做到”。

评分

作为一名IT运维人员,我对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感到既兴奋又有些挑战。vSphere 6.5的推出,意味着有新的特性和功能需要我去掌握和应用。《VMware vSphere 6.5企业运维实战》这本书的书名就非常直观地传达了它的内容导向——聚焦于实际的运维操作。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vSphere 6.5中新引入的功能,例如在存储、网络或者安全方面的改进,以及如何在实际环境中应用这些新功能来提升运维效率和系统可靠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故障排除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能够涵盖各种常见和不常见的vSphere运维问题,并给出详细的诊断步骤和解决方案。例如,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利用vSphere Client、vCenter Server日志以及ESXi命令行工具来定位和解决性能问题、兼容性问题或者配置错误。此外,书中提到的“系统集成”也让我联想到如何将vSphere环境与云平台,如AWS、Azure或私有云解决方案进行集成,以实现混合云或多云策略,这对于企业未来的IT战略规划非常有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