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外饰设计与实战手册

汽车内外饰设计与实战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渡 著
图书标签:
  • 汽车设计
  • 内饰设计
  • 外饰设计
  • 汽车造型
  • 汽车工艺
  • 设计实战
  • 汽车材料
  • 汽车制造
  • 工业设计
  • 汽车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悦读时代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1378
商品编码:26442298993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汽车内外饰设计与实战手册

定价:199.00元

作者:曹渡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111561378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汽车内外饰设计流程、设计工具与方法、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试验验证等内容,并从可行性分析、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实验验证等方面对仪表板系统、门内饰板系统、立柱门槛、NVH系统、座椅系统、保险杠系统、外装饰件、内外饰功能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辅以实际案例说明、几乎涵盖汽车内外饰系统设计的内容。本书为汽车内外饰设计及相关零部件制造工程师提供了系统设计与制造的知识与技能;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的教材,及相关机械制造与工艺专业的辅助教材;同时适合汽车及其零部件开发过程项目管理工程师阅读。

目录



前言
章 汽车内外饰概述 1
 1. 1 汽车内外饰的发展与现状 1
 1. 2 汽车内饰主要系统简介 3
  1. 2. 1 主副仪表板系统 4
  1. 2. 2 门内饰板系统 5
  1. 2. 3 立柱系统 7
  1. 2. 4 NVH 系统 8
  1. 2. 5 座椅系统 9
 1. 3 汽车外饰主要系统简介 11
  1. 3. 1 前后保险杠系统 11
  1. 3. 2 外后视镜系统 12
  1. 3. 3 汽车其他外装饰件 13
 1. 4 汽车内外饰开发概述 13
第2 章 设计开发流程与内外饰设计 16
 2. 1 设计开发流程 16
  2. 1. 1 预研阶段 16
  2. 1. 2 方案阶段 18
  2. 1. 3 设计验证阶段 19
  2. 1. 4 投产阶段 22
 2. 2 造型设计开发 23
  2. 2. 1 前期定义 26
  2. 2. 2 造型设计 29
  2. 2. 3 造型确认 31
 2. 3 内外饰开发设计 31
  2. 3. 1 开发目标设定 31
  2. 3. 2 可行性分析 33
  2. 3. 3 工程化设计 35
  2. 3. 4 同步分析 41
  2. 3. 5 模具/工装开发 44
  2. 3. 6 设计验证 45
 2. 4 精致工艺 50
  2. 4. 1 精致工艺评价 50
  2. 4. 2 精致工艺流程 53
  2. 4. 3 精致工艺影响因素 54
  2. 4. 4 执行精致工艺的优点 55
  2. 4. 5 精致工艺总结 55
第3 章 内外饰设计常用工具与设计
方法 56
 3. 1 工程设计常用工具 57
  3. 1. 1 三维数模工程设计 57
  3. 1. 2 几何公差产品图纸 57
  3. 1. 3 尺寸工程 61
  3. 1. 4 数字样车技术 68
  3. 1. 5 设计检查清单 71
  3. 1. 6 CAE 分析 73
  3. 1. 7 模流分析 74
  3. 1. 8 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80
 3. 2 内外饰设计验证方法 84
  3. 2. 1 同步工程的应用 85
  3. 2. 2 断面可行性分析 85
  3. 2. 3 人机工程虚拟仿真与样车验证 87
  3. 2. 4 快速成型件验证 88
  3. 2. 5 零部件设计验证 89
  3. 2. 6 可靠性设计方法 91
  3. 2. 7 检具 91
第4 章 汽车内外饰材料与工艺 93
 4. 1 内外饰材料 94
  4. 1. 1 塑料 94
  4. 1. 2 橡胶 108
  4. 1. 3 面料 111
  4. 1. 4 泡沫类材料 119
  4. 1. 5 声学包装材料 122
  4. 1. 6 刚强度复合材料 126
  4. 1. 7 粘结剂 132
  4. 1. 8 涂料 137
 4. 2 内外饰零件选材原则 138
  4. 2. 1 选材考虑因素 138
  4. 2. 2 选材步骤 139
Ⅵ 
  4. 2. 3 NVH 零件选材原则 139
 4. 3 内外饰零件选材方法及案例 140
  4. 3. 1 选材方法 140
  4. 3. 2 选材案例 141
 4. 4 内外饰常用塑料失效机理及案例
分析 145
  4. 4. 1 塑料失效机理 145
  4. 4. 2 塑料失效分析方法 147
  4. 4. 3 失效案例 149
 4. 5 内外饰部件成型工艺 151
  4. 5. 1 注射 151
  4. 5. 2 吹塑 158
  4. 5. 3 其他工艺 159
  4. 5. 4 表面处理工艺 168
 4. 6 内外饰常用材料发展趋势 182
第5 章 内外饰仿真分析的应用 185
 5. 1 结构仿真分析 187
  5. 1. 1 结构仿真的应用流程 187
  5. 1. 2 常用的结构仿真分析类型 189
  5. 1. 3 主要系统的结构仿真及案例 194
 5. 2 工艺仿真分析 200
  5. 2. 1 工艺仿真的应用流程 201
  5. 2. 2 常用的工艺仿真分析类型 202
  5. 2. 3 装配模拟技术的应用及案例 208
第6 章 内外饰常规性能验证 215
 6. 1 法规安全类试验 215
  6. 1. 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 216
  6. 1. 2 禁用物质及多环芳烃 217
  6. 1. 3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 218
  6. 1. 4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 219
  6. 1. 5 阻燃性试验 220
 6. 2 可靠性试验 221
  6. 2. 1 环境性能试验 221
  6. 2. 2 物理性能试验 227
 6. 3 感官品质类试验 234
  6. 3. 1 颜色和光泽测试 234
  6. 3. 2 气味评价 235
  6. 3. 3 软质材料触感舒适性测试 236
  6. 3. 4 内饰零件操作舒适性 236
第7 章 内外饰工装设计 238
 7. 1 注射成型模具 238
  7. 1. 1 注射模具 238
  7. 1. 2 蒸汽高光模具 246
  7. 1. 3 模内装饰模具 249
  7. 1. 4 低压注射模具 252
  7. 1. 5 双色注射模具 255
 7. 2 模压模具 258
  7. 2. 1 主要NVH 零件成型工艺及模具
材料 260
  7. 2. 2 模压模具结构及设计要求 261
  7. 2. 3 模具制作流程 262
 7. 3 发泡模具 262
  7. 3. 1 发泡成型原理及分类 262
  7. 3. 2 发泡模具结构 263
  7. 3. 3 发泡模具设计要求 263
  7. 3. 4 发泡模具制作流程 264
 7. 4 辅助工装 264
  7. 4. 1 检具 264
  7. 4. 2 焊接工装 283
第8 章 仪表板系统设计 287
 8. 1 仪表板系统可行性分析 289
  8. 1. 1 人机工程 290
  8. 1. 2 法规 297
  8. 1. 3 安全 303
 8. 2 仪表板结构设计 310
  8. 2. 1 仪表板本体结构设计 310
  8. 2. 2 风管及风口设计 318
  8. 2. 3 储物箱(盒) 结构设计 320
  8. 2. 4 中间面板的设计 322
  8. 2. 5 左下护板及膝盖碰撞吸能结构
设计 323
  8. 2. 6 副仪表板的结构设计 324
  8. 2. 7 转向支撑的设计 330
 8. 3 主副仪表板系统制造工艺 334
  8. 3. 1 成型工艺 334
  8. 3. 2 连接工艺 337
  8. 3. 3 组装工艺 337
 8. 4 主副仪表板系统设计试验验证 339
  8. 4. 1 零部件DV 验证 339
  8. 4. 2 整车路试验证 342
第9 章 门内饰板系统设计 344
 9. 1 门内饰板设计可行性分析 345
  9. 1. 1 人机 346
  9. 1. 2 法规 347
  9. 1. 3 安全 347
Ⅶ 
 9. 2 门内饰板系统结构设计 348
  9. 2. 1 侧门内饰板系统设计 348
  9. 2. 2 背门内饰板结构设计 357
 9. 3 门内饰板系统制造工艺 359
 9. 4 门内饰板系统设计试验验证 359
  9. 4. 1 门内饰板设计验证 359
  9. 4. 2 门内饰板产品验证 360
0 章 立柱门槛内饰件设计 362
 10. 1 立柱门槛内饰件设计输入 362
  10. 1. 1 人机 362
  10. 1. 2 法规 363
  10. 1. 3 安全 363
 10. 2 立柱门槛内饰件结构设计 364
  10. 2. 1 立柱门槛内饰件零部件安装
定位设计 364
  10. 2. 2 立柱门槛内饰件零部件典型
断面 365
  10. 2. 3 立柱门槛内饰件零部件结构
设计 367
  10. 2. 4 与NVH 性能相关的设计 369
 10. 3 立柱门槛内饰件制造工艺 369
 10. 4 立柱门槛内饰件设计试验验证 369
  10. 4. 1 设计验证 369
  10. 4. 2 产品验证 370
1 章 NVH 系统设计 371
 11. 1 NVH 系统设计可行性分析 373
  11. 1. 1 顶盖内衬性能要求 374
  11. 1. 2 人机 374
  11. 1. 3 法规 377
 11. 2 NVH 系统结构设计 378
  11. 2. 1 顶盖内衬安装、定位设计 378
  11. 2. 2 顶盖内衬总成结构设计 379
  11. 2. 3 顶盖内衬常见故障模式 383
  11. 2. 4 顶盖内衬精细化设计要求 384
 11. 3 NVH 系统制造工艺 384
  11. 3. 1 顶盖内衬工艺介绍 384
  11. 3. 2 顶盖内衬工艺优缺点介绍 385
 11. 4 NVH 系统验证 386
  11. 4. 1 设计验证 386
  11. 4. 2 产品验证 386
2 章 座椅系统设计 387
 12. 1 座椅系统设计输入、输出 388
  12. 1. 1 输入 388
  12. 1. 2 输出 389
 12. 2 座椅系统设计可行性分析 390
  12. 2. 1 人机 390
  12. 2. 2 法规 393
  12. 2. 3 安全 395
  12. 2. 4 舒适性 396
  12. 2. 5 搭接边界 398
 12. 3 座椅系统结构设计 400
  12. 3. 1 头枕设计 400
  12. 3. 2 骨架设计 403
  12. 3. 3 座椅调节机构件设计选择 405
  12. 3. 4 座椅接插件固定设计 408
  12. 3. 5 座椅操作手柄设计 408
  12. 3. 6 座椅鞋盒设计 409
  12. 3. 7 座椅泡沫垫及面套设计 409
  12. 3. 8 座椅塑料件设计 413
  12. 3. 9 座椅舒适性设计 414
 12. 4 座椅制造工艺 419
 12. 5 座椅系统设计试验验证 419
3 章 保险杠系统设计 421
 13. 1 保险杠系统可行性分析 422
  13. 1. 1 人机 423
  13. 1. 2 法规 426
 13. 2 保险杠系统结构设计 432
  13. 2. 1 保险杠系统与车体的典型结构
设计 433
  13. 2. 2 保险杠系统与电器的典型结构
设计 442
  13. 2. 3 保险杠系统与其他外饰件的典型
断面设计 447
  13. 2. 4 保险杠系统内部的典型断面
设计 448
 13. 3 保险杠系统制造工艺 452
  13. 3. 1 保险杠系统内部各子零件的
制造工艺 452
  13. 3. 2 保险杠系统的装配工艺 453
 13. 4 保险杠系统设计验证试验 453
4 章 外装饰件设计 455
 14. 1 前罩装饰件设计 455
  14. 1. 1 前罩装饰件可行性分析 456
  14. 1. 2 前罩装饰件结构设计 457
  14. 1. 3 前罩装饰件制造工艺 459
Ⅷ 
  14. 1. 4 前罩装饰件设计试验验证 460
 14. 2 扰流板设计 461
  14. 2. 1 扰流板可行性分析 462
  14. 2. 2 扰流板结构设计 462
  14. 2. 3 扰流板制造工艺 465
  14. 2. 4 扰流板设计验证 466
 14. 3 车身下护板设计 466
  14. 3. 1 车身下护板可行性分析 466
  14. 3. 2 车身下护板结构设计 466
  14. 3. 3 车身下护板制造工艺 468
  14. 3. 4 车身下护板试验验证 468
5 章 内外饰功能件设计 470
 15. 1 外后视镜 470
  15. 1. 1 外后视镜可行性分析 471
  15. 1. 2 外后视镜结构设计 473
  15. 1. 3 外后视镜制造工艺 475
  15. 1. 4 外后视镜设计验证 475
 15. 2 遮阳板设计 477
  15. 2. 1 遮阳板设计可行性分析 477
  15. 2. 2 遮阳板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汽车内外饰设计与实战手册》 书籍简介 《汽车内外饰设计与实战手册》是一本专为汽车设计从业者、汽车工程专业学生以及对汽车内外饰设计充满热情的爱好者打造的深度学习与实践指南。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设计案例,而是深入剖析了汽车内外饰设计的核心理念、方法论、技术流程以及前沿趋势,旨在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设计理论基础,掌握切实可行的实战技巧,并能独立思考和创新。 第一部分:设计哲学与思维方式 本书首先着眼于宏观的设计哲学,强调汽车内外饰设计并非单纯的美学堆砌,而是对用户体验、品牌文化、市场定位以及未来出行方式的深刻洞察与表达。 用户中心的设计理念: 详细阐述如何从用户需求出发,深入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偏好、使用习惯以及情感诉求。这包括用户画像的构建、用户旅程的分析,以及如何将这些洞察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元素。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人体工程学分析,确保内饰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性;如何通过触感、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体验,营造出符合品牌调性和用户期待的座舱氛围。例如,在座椅设计部分,我们将不仅仅介绍造型,更会深入讲解坐姿支撑、材质选择、加热/通风/按摩功能集成等如何从用户实际感受出发进行考量。 品牌DNA的视觉化: 深入解析汽车品牌如何通过内外饰设计来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用户感知。本书将分析不同品牌在设计语言、家族特征、色彩搭配、材质运用等方面是如何形成差异化优势的,并指导读者如何运用设计手法将抽象的品牌理念转化为具象的设计元素,例如,宾利的奢华感、宝马的运动感、沃尔沃的安全感,是如何在车身线条、格栅造型、内饰材质和细节处理上得到体现的。 未来出行方式的预判与设计: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深入发展,汽车的设计边界正在被不断拓展。本书将探讨这些未来趋势如何影响汽车内外饰设计的方向,例如,自动驾驶技术对内饰空间布局的颠覆性影响(如可旋转座椅、交互式屏幕),以及如何通过轻质化材料、可持续材料的运用,响应环保理念。我们将分析如何设计能够适应不同场景(通勤、娱乐、办公)的灵活多变的车内空间。 第二部分:内饰设计精要 内饰设计是车辆内部空间与用户直接互动的核心。本书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内饰设计的各个环节。 座舱空间布局与人机工程学: 详细讲解如何根据车辆类型(轿车、SUV、MPV、跑车)和驱动形式(燃油、电动)来优化座舱空间布局,平衡乘坐空间、储物空间和功能区划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包括座椅的支撑性、调节范围、头部与腿部空间,仪表台的视线、操作便利性,以及车门内饰板、扶手等细节的人性化设计。我们将提供具体的测量数据和参考标准,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材质、色彩与表面肌理: 深入研究不同材质(皮革、织物、木材、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的特性、视觉和触觉感受,以及它们在不同部位的适用性。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通过精妙的色彩搭配和表面肌理设计,营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例如,通过温暖的木纹和柔和的灯光营造温馨感,通过哑光金属和冷色调营造科技感。我们将提供详细的色彩理论应用,以及不同材质组合的搭配指南。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HMI): 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升,HMI成为内饰设计的重中之重。本书将探讨如何设计直观、易用、美观的中央触控屏幕、数字仪表盘、语音控制系统以及氛围灯系统。我们将分析信息架构、交互逻辑、视觉风格等关键要素,并强调如何将技术功能与用户体验无缝融合,避免信息过载和操作失误。 照明设计与氛围营造: 详细介绍汽车内部照明系统的功能与艺术。除了基础的照明需求,本书将重点关注氛围照明的设计,包括色彩、亮度、动态效果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照明来引导视线、提升空间感、强化品牌形象。我们将分析主动式照明和被动式照明的结合,以及智能照明系统如何根据驾驶场景和用户偏好进行自适应调节。 细节设计与品质感: “魔鬼藏在细节里”。本书将强调门把手、出风口、按键、缝线、徽标等细节设计的重要性。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这些微小的设计元素来传递品质感、精致度和用户关怀,并提供提升细节品质的实操建议。 第三部分:外饰设计精要 外饰设计是汽车给人的第一印象,直接决定了车辆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车身比例与造型语言: 深入解析汽车车身比例的黄金法则,以及不同造型元素(如前脸、车侧腰线、车尾)如何相互协调,形成独特的设计语言。本书将分析不同车型(跑车、SUV、轿车)在比例和造型上的差异化处理,以及如何通过线条的流畅性、曲面的张力来赋予车辆生命力。 前脸设计: 详细剖析前脸作为汽车“面孔”的重要性,包括格栅、大灯、保险杠等元素的协同作用。我们将探讨不同品牌的前脸家族化设计,以及如何通过光影变化、材质对比来塑造前脸的表情和性格。 车身侧面与车尾设计: 分析车身侧面的动态美感,如何通过腰线、轮拱、窗线等元素来营造速度感和力量感。车尾设计则侧重于功能性与视觉冲击力的结合,例如尾灯造型、扰流板设计、排气管布局等。 灯光系统设计: 除了内部照明,外饰灯光系统(前大灯、尾灯、日间行车灯、转向灯)在造型和功能上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本书将探讨灯光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如何将灯光设计融入整体造型,创造出独特的视觉符号。 空气动力学与造型的结合: 探讨造型设计如何与空气动力学性能相结合,例如通过车身流线、扰流板、扩散器等设计来降低风阻,提升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本书将介绍一些基础的空气动力学原理,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将其考虑在内。 第四部分:设计流程与工具 本书将引领读者了解从概念到落地的完整设计流程,并介绍行业常用的设计工具。 设计流程详解: 从市场调研、概念草图、数字建模、原型制作、模型评审到最终的工程实现,详细讲解汽车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我们将强调不同阶段之间的衔接与协同,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项目进度。 草图绘制与造型表现: 提供实用的草图绘制技巧,包括透视、光影、比例的掌握,以及如何用简洁的线条快速表达设计想法。 数字建模与渲染: 介绍主流的3D建模软件(如Alias, Blender, Rhino)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渲染软件(如Keyshot, V-Ray)来制作逼真的视觉效果图。 原型制作与评估: 讲解不同比例模型的制作方法(粘土模型、3D打印模型),以及如何通过模型评审来收集反馈、优化设计。 工程实现与配合: 强调设计师与工程师之间的紧密合作,理解汽车制造工艺、材料限制以及成本控制,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第五部分:前沿趋势与未来展望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放眼未来,探讨汽车内外饰设计的新兴领域和发展方向。 可持续设计与环保材料: 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可回收、可再生、低排放的环保材料,以及如何在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 个性化定制与模块化设计: 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将成为重要趋势。本书将分析模块化设计如何实现更灵活的定制化方案。 智能化交互体验的深化: 探讨如何通过AR/VR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座舱内的智能化交互体验。 跨界设计与艺术融合: 汽车作为流动的艺术品,其设计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艺术门类和跨界合作的影响。本书将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并启发读者进行更具创造性的设计。 《汽车内外饰设计与实战手册》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在汽车设计的道路上不断精进,创作出符合未来需求、引领时代潮流的优秀作品。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从设计理念到具体操作的每一个环节,旨在成为读者在汽车设计领域的良师益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汽车的内饰设计情有独钟,觉得那是能体现汽车灵魂的地方。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惊喜。它没有像其他书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各种内饰风格,而是从非常宏观的角度,去探讨内饰设计的整体思路。从最初的“座舱概念”的形成,到各个功能区域的划分,再到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作者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剖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沉浸式体验”的论述,它让我意识到,现代汽车内饰设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堆砌,而是要为用户创造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书中对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那些能够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节亮度的屏幕,还有那些能够提供按摩和加热功能的座椅,这些都让我看到了未来汽车内饰的可能性。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即使是涉及到一些比较专业的设计术语,作者也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乘坐过的各种汽车,然后对照书中的分析,去理解那些我曾经忽略的细节。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让你重新认识汽车内饰的书,它不仅仅是关于设计,更是关于如何通过设计,去连接人与车的感情。

评分

我是一个对汽车外观设计有着近乎痴迷的爱好者,从学生时代起,我就喜欢在笔记本上涂鸦各种想象中的车型。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没有停留于简单的外观描绘,而是深入到了汽车内外饰设计的核心。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概念化设计”的讲解,它让我理解了,一个成功的汽车设计,是如何从一个模糊的创意,一步步演变成最终的实物。书中对造型语言、比例关系、以及细节处理的分析,都非常到位。我学会了如何从一个更专业的角度去欣赏一辆汽车,不仅仅是看它是否“漂亮”,而是去感受它的设计理念,去理解设计师的意图。书中的一些历史回顾,也让我对汽车设计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到那些经典车型是如何在时代潮流中,留下深刻印记的。而且,这本书的文字表达非常生动,让我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热情和专业。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我就是那个正在进行设计创作的工程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书,更是我实现设计梦想的启蒙之光,让我对汽车设计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我刚拿到手,就被它厚实的装帧和纸张的质感吸引了。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印刷油墨香扑鼻而来,让人瞬间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宝藏。我是一名汽车设计爱好者,平时没少看各种设计杂志和网站,但总觉得少了点体系化的知识,很多时候只是零散的碎片信息。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这个空白。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着我理解汽车内外饰设计的方方面面。从最初的造型趋势分析,到具体的材质选择,再到不同功能区的布局考量,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人体工程学和用户体验的部分,这些内容对于真正做出实用又美观的设计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外观,却忽略了用户实际使用时的感受。书中的配图也很丰富,不仅有大量的实车照片,还有一些精美的设计草图和三维渲染图,这些都为我提供了非常直观的视觉参考,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讲解。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舒服,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即使是看很长一段文字也不会感到疲倦。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图书,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汽车内外饰设计的人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主要是被封面设计吸引了。那种流线型的车身线条,配合着深邃的蓝色背景,给我一种未来感和科技感。我是一名正在学习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汽车设计不是我的主修方向,但一直对其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汽车。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技术手册,也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的画册,而是将设计理念和实际操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书中的很多案例分析都非常精彩,通过对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内外饰设计进行剖析,我能够了解到设计师们是如何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去表达品牌DNA和用户的情感诉求的。那些关于色彩搭配、材质肌理、以及灯光运用的讨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发现,一个好的内外饰设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表达。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设计不仅仅是“画画”,更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用户体验的深度思考。它促使我去思考,如何让一个冰冷的机械产品,变得有温度,有生命力。虽然我暂时没有机会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但它无疑拓宽了我的设计视野,激发了我更多的设计灵感。

评分

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每天都在与各种车辆打交道,但我总觉得在设计层面,我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关于“好看”的设计,更是关于“好用”和“可持续”的设计。书中对人体工程学在内外饰设计中的应用,有着非常详尽的阐述,这对于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需要确保我所参与的设计,不仅在视觉上吸引人,更能在实际使用中,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体验。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贴近实际工作,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例如,关于不同材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表现,还有关于如何平衡美观与耐久性,这些都给了我很多启发。而且,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清晰,逻辑性很强,我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快速找到我想要的内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设计趋势与未来展望”的章节,它让我对汽车内外饰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它能够帮助我提升专业技能,拓展设计思路,让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