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与庙堂 湖北新华书店

民间与庙堂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纪霖 著
图书标签:
  • 湖北
  • 民俗
  • 历史
  • 文化
  • 社会
  • 地方志
  • 新华书店
  • 民间文化
  • 庙堂文化
  • 风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8973
商品编码:2647829384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民间与庙堂 作者 许纪霖
定价 45.00元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58973 出版日期 2018-01-01
字数 248000 页码 289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国知识分子的千年上下求索,到了当代受到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和社会尊严受到世俗化的不断冲击;随着中国日益卷入全球化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知识分子内部的分歧也日益增大。知识分子应该怎样在知识被高度专业化、文化被商业操纵和元话语被解构的时代存在?作者通过探讨当代人文精神的危机、几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求索、启蒙的分化及其内在悖论等论题,剖析了当代中国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史的复杂面向,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深刻的回答。


   作者简介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兼任上海市社联委员、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日本爱知大学与东京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或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与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城市文化研究。


   目录

编 世俗化时代的人文危机

人文精神在俗世中的意义 3

精英文化的自我拯救 9

失落了的关怀 18

何种文明:十字路口的抉择 47

第二编 当代知识分子的上下求索

20 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 67

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 74

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 112

“我是19 世纪之子” 119

第三编 后现代终结现代性了吗?

“现代性”是否真的终结了? 135

后殖民文化批评之批评 142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的意义 153

独白还是对话? 164

第四编 社会文化思潮之批评

启蒙的自我分化 173

启蒙如何起死回生? 195

儒家宪政的现实与历史 209

启蒙为何要与轴心文明接榫 238

两种启蒙:文明自觉,还是文化自觉? 254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官渡的阴影:三国争霸的暗流》 本书并非一部描绘宏大历史画卷的通史,也非对三国时期某位英雄人物的单一方面解读。相反,它深入探究了三国鼎立格局背后,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权力运作、利益纠葛与策略博弈。作者以官渡之战为核心切入点,并非将其简单视为一场战役的胜负,而是将其视为揭示曹操集团内部权力结构、政治生态以及战略决策过程的一个绝佳窗口。 《官渡的阴影》将目光聚焦于三国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不为人知的幕后操作和错综复杂的权力游戏。它不是简单复述史书记载的英雄事迹,而是试图还原那个时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织下的真实图景。书名“官渡的阴影”并非指代一场战役的直接后果,而是借用官渡之战这一历史性转折点,来象征那个时期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深刻影响历史走向的暗流涌动。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曹操集团的崛起,绝非仅凭个人武力或军事才能,其背后是一整套精妙的政治权谋、人才选拔与利用机制,以及对社会各阶层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作者将层层剥开历史的迷雾,展现曹操集团如何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灵活的经济政策以及严密的组织架构,最终得以巩固并扩张其势力。 在内容上,《官渡的阴影》将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一、权力网络的织构与维系: “寒门”与“世族”的博弈: 曹操集团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存在着不同出身背景的势力。本书将细致分析曹操如何平衡和利用这些势力,特别是他如何破格提拔出身寒门的将领和谋士,同时又如何安抚和吸纳士族阶层,构建一个既有活力又不失稳定的权力结构。这其中,对荀彧、郭嘉等核心谋士的政治智慧和策略贡献,将进行深入的解读,但不止于其个人能力,更在于他们如何在曹操的政治体系中发挥作用。 “恩”与“法”的艺术: 曹操集团的统治,既依赖于其政治上的恩威并施,也离不开严密的法制。本书将探讨曹操如何通过赏罚分明的制度,激励士卒,约束官员,从而形成强大的执行力。这部分内容会涉及曹操的用人哲学,他如何识人、用人和留人,以及他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差异化管理策略。 情报的价值与运用: 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情报的获取与运用至关重要。本书将揭示曹操集团在情报网络构建和信息分析上的独特之处,以及情报如何在战略决策中扮演关键角色。这部分将避免泛泛而谈,而是尝试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说明情报是如何影响战役的进程和政治格局的。 二、经济基础的夯实与扩张: 屯田制的深层考量: 官渡之战前后,曹操集团推行的屯田制,是其能够支撑长期战争的重要经济保障。本书将深入分析屯田制的具体运作模式,其在解决军粮、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实际作用,以及屯田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深远影响。作者将尝试从经济史的角度,来审视这项政策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以及它如何成为曹操集团崛起的重要基石。 货币与商业的调控: 除了农业生产,本书还将探讨曹操集团在货币发行、商业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在战乱频仍的年代,稳定经济秩序的意义非凡。作者将分析曹操如何通过一些经济手段,来筹集军费,稳定物价,促进商品流通,为战争的持续提供经济支持。 三、社会动员与舆论引导: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象征意义: 这一策略在政治上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但其背后更深层的含义在于曹操集团如何通过控制汉献帝,来获取政治上的合法性,并进行舆论引导。本书将分析这一策略的实际操作,以及它如何影响当时各方势力的判断和行动。 对民心的争取与维系: 在乱世之中,民心向背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存亡。本书将探讨曹操集团如何在战争期间,通过一些措施来争取和维系民心,例如招抚流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等。这些举措并非简单的“仁政”,而是具有明确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旨在为集团的长远发展奠定社会基础。 四、文化思潮的交汇与影响: 儒家思想的“实用主义”运用: 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曹操集团并非简单地照搬照抄。本书将分析曹操集团如何以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来解读和运用儒家思想,使其为当时的政治统治和军事行动服务。这涉及到对当时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细致梳理。 《官渡的阴影:三国争霸的暗流》是一次对三国时期权力运行机制的深入剖析。它不回避历史的复杂性,不歌颂单一的英雄主义,而是试图在纷繁的历史事件中,捕捉那些潜藏在权力运作、利益博弈与策略选择背后的逻辑。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深邃、更具洞察力的视角,去理解三国时代之所以能够形成那样一种格局,以及曹操集团之所以能够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其背后是怎样一套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在发挥作用。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表象,去感受那段风起云涌的年代,那些不为人知的“官渡的阴影”是如何逐渐汇聚,最终塑造了历史的走向。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读完《民间与庙堂:湖北新华书店》,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漫游。这本书的书写风格相当独特,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细腻的描写,将一个时代的画卷徐徐展开。 我特别钟情于书中对于“民间”视角的呈现。这里的“民间”不只是指广大的读者群体,更包括了那些在新华书店体系内,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书里那些关于书店经理如何用微薄的收入,支撑起乡村的文化希望;那些营业员如何用真诚的服务,打动每一位顾客的故事,都让我深受感动。我仿佛看到了,在那些曾经简陋的书店里,人们如何渴望知识,如何通过阅读改变命运。这些细节,充满了烟火气,充满了人情味,让我切实地感受到,新华书店是如何真正地深入民间,扎根基层,成为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不仅仅是卖书,更是在播撒文明的种子。

评分

翻开《民间与庙堂:湖北新华书店》,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泛黄的旧时光。书中的文字,不像时下许多讲故事的书那样,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带着一种朴素而真挚的力量,缓缓地流淌,一点点地渗入你的心田。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基层书店经营者的故事。 那些在偏远山区,在条件简陋的小镇,辛勤耕耘的普通人。他们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在我看来,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敬的英雄。书中描写的,是他们如何用一本书,点燃一个孩子的求知欲;如何用一次讲座,温暖一个孤寂的心灵;如何用自己的坚持,在时代变迁中守护一方文化阵地。这些零散却生动的片段,让我看到了一个企业背后,最鲜活的生命力。我能想象到,当一个孩子拿到他人生中的第一本书,脸上闪烁的光芒;我能感受到,当一个读者在书店找到他苦苦寻觅的书籍时,那份难以言喻的喜悦。这些,都是新华书店在“民间”留下的最动人的足迹。

评分

刚刚合上《民间与庙堂:湖北新华书店》,心中泛起一种久违的、沉甸甸的触动。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单纯的书,不如说是一段时代的印记,一帧幅流淌的记忆。我从小就熟悉新华书店,它的存在就像家门口的老榕树,司空见惯,却又不可或缺。而这本书,恰恰是将这份熟悉感放大、聚焦,让我们得以窥见它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深层肌理。 书里那些关于早期新华书店创业者们的故事,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在那个物质匮乏、信息闭塞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书籍送到千家万户的?那些在乡村的小屋里,点着煤油灯,为孩子们讲述《西游记》的片段,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响。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脸上的汗水,听到了他们沙哑的嗓音,感受到了他们传播知识、启迪民智的那份纯粹而坚韧的力量。书中的描述,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堆砌,而是充满人情味的细节,那些质朴的言语,那些充满智慧的决策,都让我对“新华书店”这三个字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售卖书籍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阵地,一个连接民众与知识的桥梁,一个承载着一代人青春与梦想的符号。

评分

《民间与庙堂:湖北新华书店》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远不止于对一家书店的怀旧。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以及在这个变迁中,知识传播的力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庙堂”视角下的论述印象深刻。 这里的“庙堂”并非冰冷的权力象征,而是代表着一种宏观的、具有前瞻性的文化战略部署。书中的内容,让我得以审视新华书店在不同历史节点,如何顺应国家发展大局,如何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如何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它讲述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是国家文化政策的落地实践,是社会阅读习惯的培养历程,是时代发展对文化传播提出的挑战与机遇。我从中看到了,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如何在“庙堂”的引领下,以长远的眼光,去规划发展,去服务社会,去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这种“庙堂”与“民间”的良性互动,让我深感敬佩。

评分

读《民间与庙堂:湖北新华书店》的过程,就像是在拆解一幅巨大的时代画卷,而每一笔每一画都饱含深意。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庙堂”这一侧的描绘所吸引。这里的“庙堂”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庄严肃穆,而是指代着一种更宏观的、系统化的文化推广和书籍发行体系的构建。它讲述了新华书店如何从国家战略层面,如何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如何在大潮涌动中扮演的角色。 书中有大量篇幅在探讨新华书店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响应国家号召,如何参与到重要的社会文化建设中去。我能感受到那种宏大的叙事,以及在这个宏大叙事背后,无数个体努力的身影。它让我思考,一家书店,如何能超越单纯的商业属性,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引擎?书中对政策的解读,对发展模式的演变,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重视,都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这让我认识到,新华书店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深谋远虑、系统规划的结果。它在“民间”的生根发芽,与“庙堂”的精心培育,共同铸就了它今日的辉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