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 |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 开本: | 16开 |
| 作者: |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译者:林俊宏 | 页数: | |
| 定价: | 68 | 出版时间: | 2017-02-01 |
| ISBN号: | 9787508660752 | 印刷时间: | 2017-02-01 |
| 出版社: | 中信 | 版次: | 2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2 |
内容介绍
内容提要: 尤瓦尔·赫拉利著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是一部从10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 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10万年前,我们只是非洲角 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的影响力和萤火虫、 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全书三大线索理清人类发展脉络,认知革命、农 业革命、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认知革命 使得人类成为想象的共同体,农业革命可能是*** 大的骗局,科技革命*终将使人类成为神一样的存在 。人类通过讲故事的能力将彼此连接,有效协作,国 家、宗教、企业是虚构的现实。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 发展史,*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 己。
......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林俊宏,台师大翻译所硕士。现为自由译者,兼任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讲师,译作近30种。 曾获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翻译类金签奖,译作曾获选时报开卷好书、文津图书奖等。 研究兴趣为翻译史、翻译产业、科普翻译、翻译与英语教学。 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生,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学术领域和大众出版领域都有很大的兴趣。他的《人类简史》一书让他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畅销书,目前这本书已授43个**版权,在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根据图书改变的课程上传YOUTUBE后风靡**,拥有大批青年粉丝。写书,视频课程之外,他还开设有专栏。
目录
目录: **序 高毅
**部分 认知革命
第一章 人类:—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家族秘史
“思考”的代价
厨师的种族
兄弟的守护者
第二章 知善恶树
标致汽车的传说
绕过基因组的快速道路
历史和生物学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
原始的富裕社会
会说话的鬼
和平还是战争?
沉默的帷幕
第四章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罪名成立
地懒的*灭
诺亚方舟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第五章 ***大骗局
**生活的陷阱
神圣的干预
革命的受害者
第六章 盖起金字塔
未来的来临
由想象所建构的秩序
真正的坚信者
监狱的高墙
第七章 记忆过载
由库辛签核
官僚制度的奇迹
数字的语言
第八章 历史从无正义
恶性循环
美洲的“洁净”观念
他和她
性与性别
当男人究竟有什么好的?
肌肉理论
流氓理论
父权基因理论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第九章 历史的方向
用一种间谍卫星的高度……
**视野
第十章 金钱的味道
这要怎么算?
贝壳和香烟
金钱的运作原理?
黄金福音
金钱的价格
第十一章 帝国的愿景
究竟帝国是什么?
邪恶的帝国?
这是为你们好
当“他们”成了“我们”
历**的好人和坏人
全新的**帝国
第十二章 宗教的法则
让羔羊变得沉默
偶像崇拜的好处
神是**
善恶之战
自然法则
当崇拜的对象变成了人
第十三章 成功的秘密
1.马后*的谬误
2.盲目的历史女神克丽欧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第十四章 发现自己的无知
不知为不知
科学教条
知识就是力量
进步论的理想
吉尔伽美什计划
科学研究的恩客
第十五章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为什么是欧洲?
征服的心态
地图上的空白
如同来自外层空间的侵略者
罕见的蜘蛛,被遗忘的文字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教条
会变大的饼
哥伦布也需要金主
以资本之名
对自由市场的崇拜
资本主义的地狱
第十七章 工业的巨轮
厨房里的秘密
能源的汪洋大海
输送带上的生命
血拼的年代
第十八章 一场永远的革命
摩登的现代
家庭和社群的崩溃
想象的社群
变动不休
我们这个年代的和平
帝国的退位
核子和平
第十九章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快乐该如何计算?
快乐的化学成分
生命的意义
认识你自己
第二十章 智人末日
老鼠和人
让尼安德特人再现
仿生的生命
另一种生命
奇异点
科学怪人预言
后记 变成神的这种动物
致谢
历史年表
参考数据
尾注
......
在线试读
精 彩 页: 第一章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大约在135亿年前,经过所谓的“大**”(Big Bang)之后,宇宙的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才成了 现在的样子。宇宙的这些基本特征,就成了“物理学 ”。
在这之后过了大约30万年,物质和能量开始形成 复杂的结构,称为“原子”,再进一步构成“分子” 。至于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它们如何互动,就 成了“化学”。
大约38亿年前,在这个叫作地球的行星上,有些 分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别庞大而又精细的结构, 称为“有机体”。有机体的故事,就成了“生物学” 。
到了大约7万年前,一些属于“智人”(Homo sapiens)这一物种的生物,开始创造出*复杂的架 构,称为“文化”。而这些人类文化继续发展,就成 了“历史学”。
在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 ,“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让历史 正式启动。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 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让历史加速发展 。而到了大约不过是500年前,“科学革 命”(Scientific Revolution)可以说是让历史画 下句点而另创新局。这本书的内容,讲述的就是这三 大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和其他生物。
人类早在有历史记录之前就已存在。早在250万 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现代人类的动物。然而 ,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他们与一同共享栖地的其他 生物相比,并没什么特别突出之处。
如果到200万年前的东非逛一逛,你很可能会看 到一群很像人类的生物:有些妈妈一边哄着小婴儿, 一边还得把玩疯的小孩抓回来,忙得团团转;有些年 轻人对社会上种种规范气愤不满,也有些垂垂老矣的 老人家只想图个清静;有肌肉猛男捶着自己的胸膛, 只希望旁边的美女能够垂青;也有年长的充满智慧的 大家长,对这一切早就习以为常。这些远古时期的人 类已懂得爱和玩乐,能够产生亲密的友谊,也会争地 位、夺权力,不过,这些人和黑猩猩、狒狒、大象也 没什么不同。这些远古人类,和一般动物比起来就是 没什么特别。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后代某** 竟能在月球上漫步、分裂原子、了解基因码,还能写 写历史书。说到史前人类*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们 在当时根本无足挂齿,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见得比大猩 猩、萤火虫或是水母来得多。
生物学家把所有生物划分成不同的“物种”。而 所谓属于同一物种,就是它们会彼此交配,能够产出 下一代。例如马和驴,虽然有共同的祖先,也有许多 类似的身体特征,也能够交配,但它们彼此却是缺少 性趣,就算刻意让它们交配,产出的下一代会是骡, 而不具有生育能力。因此,驴的DNA突变就不可能会 传给马这个物种,马也不会传给驴。于是,我们认定 马和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各有各自的演化路径。
相较之下,虽然斗牛犬和西班牙猎犬看来天差地别, 却属于同一物种,有一样的DNA库。它们很愿意交配 ,而且它们的小狗长大后也能再和其他狗交配、子孙 满堂。
从同一个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物种,会属于同一 个“属”(genus)。例如狮子、老虎、豹和美洲豹 ,虽然是不同物种,但都是“豹属”(Panthera)。
生物学家用拉丁文为生物命名,每个名字由两个词组 成,**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则是种名。例如狮子 就称为“Panthera leo”,指的是豹属(Panthera )的狮种(leo)。而只要没有意外,每一位在读这 本书的应该都是一个“Homo sapiens”:人属(Homo ,指“人”)的人种(sapiens,指“明智”)。
许多属还能再归类为同一科(family),例如猫 科(狮子、猎豹、家猫)、犬科(狼、狐狸、豺)、 象科(大象、长毛象、乳齿象)。同一科的所有成员 ,都能追溯到某个*早的雄性或雌性祖先。例如所有 的猫科动物,不管是家里喵喵叫的小猫或是草原上吼 声震天的狮子,都是来自大约2500万年前的某头祖先 。
至于智人,也是属于某个科。虽然这件事看来再 平凡不过,却曾经是整个历***大的秘密。智人一 直希望自己和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仿佛整个科就只有 自己的存在,没有兄弟姐妹,没有远近亲戚,而且* 重要的是:没有父母。但可惜这*非事实。不论你是 否接受,我们所属的人科不仅成员众多,而且还特别 吵闹,那就是一堆巨猿。与我们*相近的亲戚,就是 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其中,黑猩猩与我们*为接 近。不过就在6万年前,有一头母猿产下两个女儿, 一头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头则成了所有人类 的祖奶奶。
家族秘史 智人还有另一个*见不得光的秘密。我们有许多 堂、表兄弟姐妹,而且没什么文明,但这还小事一桩 ;我们其实还曾经有很多*相近的兄弟姐妹。人类( human)已经习惯以为自己是**的“人”,是因为 在过去1万年间,“人种”确实只剩下智人一种。然 而,“human”一词真正的意思是“属于人属的动物 ”,而在过去,这可不只“智人”而已。此外,我们 在*后一章也会提到,不久之后,很可能我们又得再 和一些不属“智人”的人类开始竞争。为避免混淆, 以下讲到“智人”,讲的就是“Homo sapiens”这个 物种的成员,而讲到“人类”,讲的则是“Homo”( 人属)的所有现存成员。
*早的人类是从大约250万年前的东非开始演化 ,祖先是一种*早的猿属“Australopithecus”(南 方古猿)。大约200万年前,这些远古人类有一部分 离开了家园而踏上旅程,足迹遍及北非、欧洲和亚洲 的广大地带。北欧的森林白雪皑皑,印度尼西亚的热 带丛林湿气蒸腾,想活命显然需要不同的特征,因此 人类也开始朝着不同方向进化。于是人类发展出几个 不同的物种,而科学家也为每一种都取了华丽的拉丁 名称。
在欧洲和西亚的人类成了“Homo neanderthalensis”,意为“来自尼安德谷 (Neander Valley)的人”,一般简称为“尼安德特 人”(Neanderthals)。比起我们这种“智人”,尼 安德特人*为魁梧,肌肉也*发达,**适应西方的 欧亚大陆在冰河时期的寒冷气候。至于在东方的亚洲 ,住的则是“Homo erectus”(直立人),一共存续 了将近200万年,是目前所知存续*久的人类物种, 而我们智人看来也很难打破这项纪录。光是1000年后 还会不会有智人存在,现在看来都令人十分怀疑,所 以和200万年比起来,我们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至于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则住着“Homo soloensis”(梭罗人,拉丁文意为“来自梭罗谷的 人”),这种人很能适应热带的生活环境。同样在印 度尼西亚,还有另一个小岛弗洛里斯(Flores),这 里住的远古人类则是经历了一场侏儒化的过程。曾有 一段时间,因为海水水位格外低,于是人类初次抵达 了弗洛里斯,而且当时和大陆的交通往来十分便利。
但后来海水再次上涨,于是有些人就被困在岛上,物 资十分缺乏。那些长得高头大马的人,需要的食物也 多,于是*早在岛上饿死淘汰。长得矮反而成了生存 优势。经过几代之后,在弗洛里斯的人都成了小矮人 。科学家把这种独特的人种称为“Homo floresiensis”(弗洛里斯人),身高*高不过1米 ,体重*重也不过25公斤。然而,他们仍然懂得如何 制造石器,甚至偶尔还能在岛上猎象。不过倒也公平 ,在这岛上的象也是一种矮生种。
2010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 (Denisova)洞穴中发现了一块已经变成化石的手指 骨,为人类的大家族又添一种成员。手指骨的基因分 析证实这个人种过去并不为人知,现在则命名 为“Homo denisova”(丹尼索瓦人)。**还有太 多洞穴、岛屿、气候,谁晓得还有多少我们失落的亲 戚,正等着我们去发现。
这几个人种在欧洲和亚洲不断演化的同时,其他 在东非的人种演化也没有停止,人类的摇篮继续养育 着许多新品种,例如“Homo rudolfensis”(鲁道夫 人,“来自鲁道夫湖的人”)、“Homo ergaster” (匠人,“工作的人”),*后还有我们自己的这种 人种,而我们也颇为厚颜地把自己命名为“Homo sapiens”(智人,“明智的人”)。
在这些人种当中,有些高大,有些矮小,有些会 凶残地猎捕,有些只是温和地采集着食物,有些只住 在某个小岛上,而大多是在整个大陆上迁徙移动;但 不论如何,他们都是“人属”,也都是人类。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是认为这些人种是呈线性发 展,从“匠人”变成“直立人”,“直立人”再变成 “尼安德特人”,而尼安德特人再变成我们。这种线 性模型误以为地球在某个时间点上只会有单一人种, 而其他*早的人种不过就是我们的祖先。但事实是, 从大约200万年前到大约1万年前为止,整个世界其实 同时存在多种不同人种。这其实也十分合理。就像今 天,地球上还是有许多种的狐狸、熊或是猪,而在几 十万年前的地球上,至少就有6种不同的人。
图2 这些都可说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据推测重建 样貌(从左至右):鲁道夫人(东非,距今大约200 万年);直立人(东亚,距今约200万~5万年);尼 安德特人(欧洲和西亚,距今约40万~3万年)。他们 都是“人类”。
从整个历史来看,过去多种人种共存其实是常态 ,现在地球上只有“一种人”,这才是异常。而下面 很快就会提到,对于我们智人来说,我们不愿想起这 些过去的手足亲情,背后其来有自。
“思考”的代价 虽然人种之间有诸多不同,但还是有几项共同的 人类特征。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的大脑明显 大于其他动物。对于60公斤的哺乳类来说,平均脑容 量是200立方厘米,但早在250万年前*早的男男女女 ,脑容量就已有600立方厘米,至于现代的智人,平 均脑容量*高达1200~1400立方厘米。至于尼安德特 人,其实脑容量*大。
这样看来似乎再清楚不过,物竞天择就该让脑越 来越大才是。人类深深迷恋着我们自己的高智能,于 是一心认为智力当然是越高越好。但如果真是如此, 猫科动物也经过演化,为什么没有会微积分的猫?究 竟为什么,在整个动物界,只有人属演化出了比例如 此庞大的思考器官? 答案在于:庞大的大脑也是个庞大的负担。大脑 结构脆弱,原本就不利于活动,*别说还得用个巨大 的头骨把它装着。而且大脑消耗的能量惊人。对智人 来说,大脑只占身体总重约2%~3%,但在身体休息而 不活动时,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了25%。相比之下, 其他猿类的大脑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大约只占8%。因 为大脑较大,远古人类付出的代价有两种:首先是得 花*多时间寻找食物,其次是肌肉退化萎缩。这就像 是政府把国防预算转拨给了教育,人类也把手臂二头 肌所需的能量拨给了大脑里的神经元。对于在非洲草 原上这究竟是不是个好策略,事先只能说无人能知。
虽然黑猩猩要讲道理**讲不赢智人,但它却能直接 把智人像个布娃娃一样扯个稀烂。
时到**,人类大脑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我们 能制造出汽车和**,让我们的移动速度远高于黑猩 猩,而且从远方就能将黑猩猩一*毙命,而无须和它 摔跤硬拼。只不过,汽车和**是*近才有的事。在 超过200万年间,虽然人类的神经网络不断增长,但 除了能用燧石做出一些刀具,能把树枝削尖变成** ,人类的大脑实在没什么特殊表现。那么,究竟是为 什么,才驱使人类的大脑在这200万年间不断这样演 化?坦白说,我们也不知道。
人类另一项**的特点,在于我们用两条腿直立 行走。能够站起来,就*容易扫视整片草原,看看哪 里有猎物或敌人,而且既然手不需负责移动身体,就 能发挥其他用途,像是丢石块或是做信号。手能做的 事情越多,可以说人就变得越厉害;于是人的演化也 就越来越着重神经发展,也不断地对手掌和手指的肌 肉做修正。于是,人类的手开始能够处理**精细的 任务,特别是能够生产、使用复杂的工具。*早有证 据证明人类开始制作工具,大约可追溯到250万年前 ,而且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也正是考古学家对远古人类 的一种判断标准。
然而,直立行走也有不利的一面。原本,人类的 远古祖先历经数百万年,才发展出以四肢行走、头部 相对较小的骨架,而要将这种骨架调整成直立,可说 是一大挑战,而且还得撑住一个超大的头盖骨,*是 难上加难。于是,为了能望远、能有灵活的双手,现 在人类只得面对背痛、颈脖僵硬的苦恼代价。
这点对妇女来说造成的负担*大。直立的步行方 式需要让臀部变窄,于是产道宽度受限,而且别忘了 婴儿的头还越来越大。于是,分娩死亡成了女性的一 大风险。而如果早点儿生产,婴儿的大脑和头部都还 比较小,也比较柔软,这位母亲就*有机会渡过难关 ,未来也可能再生下*多孩子。于是,自然选择 (natural selection,又译“天择”或“自然淘汰 ”)就让生产开始提前。与其他动物相较,人类可说 都是早产儿,许多重要器官的发育都还不够完善。看 看小马,出生没多久就能开始小跑步;小猫出生不过 几周,也能离开母亲自行觅食。相较之下,人类的婴 儿只能说没用得很,许多年都得当个啃老族来被抚养 、保护和教育。
人类之所以会有突出的社交技巧(以及同样人类 **的社会问题),有一大原因也正出自于此。独自 一人的母亲,如果还得拖着孩子,就很难为自己和小 孩取得足够的食物。所以,想养孩子,就需要其他家 族成员和邻居持续提供协助。要养活一个小孩,得靠 全部落共同的努力。于是,演化也就偏好能够形成强 大社会关系的种族。此外,由于人类出生的时候尚未 发育**,比起其他动物,也就*能够用教育和社会 化的方式加以改变。大多数哺乳动物脱离子宫的时候 ,就像是已经上釉的陶器出了窑,如果还想再做什么 调整,不是刮伤,就是碎裂。然而,人类脱离子宫的 时候,却像是从炉里拿出了一团刚熔化的玻璃,可以 旋转、拉长,可塑性高到令人叹为观止。正因如此, 才会有人是基督徒或佛教徒,有人是资本主义者或社 会主义者,又或有人好战,有人爱好和平。
P3-10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是一部颠覆性的历史著作,它以宏大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审视了人类从原始猿类崛起,一步步演化成为地球主宰的漫长而精彩的历程。本书并非堆砌繁琐的年代记,而是深入探究那些塑造了人类社会、文化、思想乃至我们自身存在的关键性转折点。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是一位杰出的以色列历史学家,他以其睿智的洞察力和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将深邃的历史哲学与生动的科学知识巧妙融合,为读者呈现出一场关于人类起源、发展与未来的思想盛宴。 第一部分:认知革命——智人如何崛起 本书开篇,赫拉利将我们拉回到遥远的过去,探寻智人(Homo sapiens)在数万年前不过是众多人类物种之一,甚至并非最为强大的存在。然而,一系列的基因突变,引发了一场“认知革命”,赋予了智人前所未有的认知能力。这场革命并非体现在工具的改进或体能的增强,而是体现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的诞生—— 虚构故事的能力。 正是这种创造和传播虚构故事的能力,让智人能够超越个体的局限,形成大规模的、灵活的合作网络。想象一下,一个由成千上万互不相识的人组成的部落,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比如狩猎大型动物或抵御敌对部落——而协同作战,这在其他物种中是难以想象的。这些虚构的故事,包括神灵、国家、金钱、法律、宗教、企业、民族主义等等,成为维系人类社会运转的基石。它们并非客观存在,却拥有强大的力量,能够将无数个体连接起来,形成超越血缘和地缘的群体。 赫拉利生动地描绘了认知革命如何使智人拥有了强大的适应性和扩张性,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取代了其他人类物种,成为唯一的幸存者。他解释了为什么智人能够成功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导致许多大型动物的灭绝,这一现象被称为“史前大灭绝”。 第二部分:农业革命——陷阱还是进步? 农业革命,在许多历史叙事中被视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但在赫拉利的笔下,它却被描绘成一个“史上最大的骗局”。当人类开始定居下来,种植谷物,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剧变。然而,这种转变并非是轻松惬意的享受,而是伴随着更辛苦的劳作、更单一的饮食、更易传播的疾病,以及更严重的社会阶级分化。 尽管农业革命带来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但个体的生活质量并未得到普遍改善。相反,人们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耕种上。赫拉利用犀利的语言指出,是植物驯化了人类,而非人类驯化了植物。人类为了植物的繁衍,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牺牲了自由度和多样性。 农业革命也催生了“国家”和“帝国”的兴起。为了管理日益复杂的人口和社会,出现了统治者、官僚、税收、法律和军队。这些制度的出现,进一步巩固了社会等级,也带来了战争和征服。赫拉利深入剖析了农业革命对人类心理和社会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如何为后来的帝国主义和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人类的统一——从帝国到金钱和宗教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文化和地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赫拉利将目光投向了塑造人类统一性的三大力量:帝国、金钱和宗教。 帝国:历史上,许多强大的帝国,如罗马帝国、波斯帝国、中华帝国等,通过征服和统治,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整合在一起。尽管帝国往往伴随着暴力和压迫,但它们也促进了贸易、技术和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的隔阂。 金钱:金钱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商品交换的方式。它是一种普遍的信任系统,能够跨越地域、文化和宗教的障碍,将人类连接起来。赫拉利认为,金钱的本质是一种虚构的信任,但这种信任却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能够驱动全球经济的运转。 宗教:宗教,尤其是普世宗教,如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凭借其对普世真理的宣扬和对死后世界的承诺,吸引了数以亿计的信徒。宗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塑造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并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三大力量的共同作用,使得人类社会在地理、经济和文化上逐渐走向统一,为我们今天所处的全球化时代奠定了基础。 第四部分:科学革命——发现无知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赫拉利将焦点转向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科学革命。他认为,科学革命的根本之处并非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科学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承认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并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去探索未知。 科学革命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它还与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紧密相连。它鼓励怀疑、实验和观察,并且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全球的快速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赫拉利对科学革命带来的后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探讨了人类如何在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一系列技术变革中,不断地挑战自然的极限,但也可能面临新的生存危机。他思考了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新兴技术对人类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是否会通过科技的力量,最终超越“人类”这个物种的定义,成为“上帝”。 本书的独特之处与价值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宏大叙事与细节并存:赫拉利能够将数百万年的历史浓缩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同时又能深入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跨学科的视野:他融合了历史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视角来审视人类。 批判性思维:赫拉利不回避对人类历史中的黑暗面和争议性话题进行讨论,他鼓励读者独立思考,质疑既定的观念。 对未来的警示与启示:本书并非仅仅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我们反思当下的选择,并对人类的未来进行深刻的思考。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一本能够挑战你固有认知、拓展你思维边界的杰作。它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将去往何方。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但它绝对是一本值得你花费时间去深入研读的书籍。它将带领你踏上一段令人惊叹的智识旅程,让你对人类自身以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