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5)

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李学数 编
图书标签:
  • 数学史
  • 数学家
  • 科普
  • 故事
  • 人物
  • 传记
  • 数学文化
  • 趣味数学
  • 教育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科技
ISBN:9787547824665
商品编码:26698724981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5)
  • 作者:编者:(美)李学数
  • 定价:35
  • 出版社:上海科技
  • ISBN号:978754782466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5-01-01
  • 印刷时间:2017-11-01
  • 版次:1
  • 印次:4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13
  • 字数:160千字

编辑推荐语

数学很难,追求她是艰苦的;数学很美!不追求她是遗憾的。人生,怎能逃避艰苦,而选择遗憾呢?《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5)》告诉我们,数学的吸引力何在,以及数学大师们,追求数学的美丽人生。作者李学数以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创作的热情,将一般人认为枯燥的数学问题和数学史、平淡的数学家生涯,深入浅出、趣味盎然地展现出来。

作者简介

李学数又名李信明,1945年出生于新加坡,南洋大学数学系第八届毕业生。留学加拿大缅尼多巴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73年起在法国南巴黎大学从事7年半研究工作,曾师从菲尔兹奖获得者、20世纪*伟大数学家之一的格罗滕迪克(A.Grotlleridieck,1928-2014)。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1 984年获斯蒂文斯理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目前为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计算机系退休教授。发表200多篇论文。除专业研究,还热爱中国历史与文学,致力于数学科普创作并取得成功,《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系列是其代表作。

目录


前言
1.21世纪中国数学展望
21世纪中国数学会怎样
数学是中国人专长
中国数学从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了
难以普及的致命伤
中国数学突飞猛进要注意两大问题
数学发展关乎**昌盛
数学应用到商业,促成运筹学和管理科学诞生
搬过来消化吸收再创造
单纯理论研究容易使人空乏
中国的数学教育需要改革
2.奇妙的平方数
平方数
远溯古希腊
奇怪的墓志铭
会晤费马大师
300年后解决的费马问题
飞向未来
动脑筋想想看
3.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创造力
我小时候是很怕数学的
把脑中储存的知识与人分享
数学实际不是很难
你希望你的小孩子以后怎样
*重要的是创造力
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
4.趣昧的质数
从两块骨头谈起
怎样寻找质数
质数的一个古怪特性
质数在自然数列中的分布
表面简单实际困难的质数问题
孪生质数问题
有没有能够计算所有质数的公式
动脑筋想想看
5.在美国四年级教室讲几何
算术真是无聊
看到数学就怕的一代
不胜任的老师教怕数学的孩子
几何属于现实,诗歌是幻想的框架
6.美国数学家
——哈尔莫斯
匈牙利籍犹太人
大学由化学工程和哲学改修数学
曾经是积极的左翼分子
对我的影响
“标新立异”的数学家
怎样做一个数学家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演变与审美的图书简介,其内容与您提到的《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5)》无任何关联。 --- 琼楼玉宇:华夏建筑艺术的千年流变与精神图谱 一卷跨越数千年的壮丽史诗,一次深入骨髓的文化寻根之旅。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位帝王的功业,也非详述某次战役的得失,而是将聚光灯投向了中华文明的“骨架”与“皮肤”——那一方方拔地而起的木石结构,那一个个凝聚着天地哲思的院落庭台。我们试图描摹的,是一部用梁、枋、斗栱、瓦垄写就的活态史书。 第一部分:万物有始——先秦至汉代的形制奠基 萌芽与秩序的初探:从夯土到规制 史前聚落的穹顶与穴居,是人类对“庇护”本能的最初回应。本书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考古切入,探讨早期建筑材料的局限性与初步的群体规划意识的萌芽。 夏商的威仪:礼制对空间的影响 随着奴隶社会的建立,建筑开始承担起明确的社会功能。我们将聚焦于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基址,分析早期中轴线的雏形及其所蕴含的权力等级观念。青铜时代的辉煌,如何通过宏大的尺度和严格的对称性,投射到都城的设计之中? 周代的“天人合一”:礼乐文明的载体 周公制礼作乐,为后世两千多年的建筑定下了基调。《周礼·考工记》中的“匠人营国”思想,不再仅仅是技术指导,而上升为一种哲学宣言。本书将深入解析“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城市布局逻辑,阐释其如何将宇宙观、宗法制与城市空间结构紧密绑定。我们不仅看建筑的“形”,更要探究其背后的“礼”之“魂”。 汉代的壮阔与务实:气势的扩张 秦汉帝国将尺度的概念推向极致。长城的防御体系、未央宫的恢弘气象,以及画像砖中生动再现的亭台楼阁,共同构建了汉代气势磅礴的建筑风貌。本书特别设置章节,剖析汉代建筑中“木构架”技术的成熟,特别是“阑额”与“柱”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何为后世的抗震和跨度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对汉代“阙”的形制演变,及其在国家意识表达中的核心地位进行细致考察。 第二部分:融汇与转型——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创新与鼎盛 佛教东渐:异域美学与本土精神的碰撞 这是一个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佛教的传入,带来了石窟造像和塔的建筑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空间语汇。我们将详细对比云冈、龙门石窟的造像风格演变,考察印度“窣堵波”是如何被本土的“楼阁式塔”所改造、吸收,最终成为中国佛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隋唐的集大成:气象万千的长安模式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其建筑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度。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对唐代“大屋顶”的结构美学的解构。 斗栱的成熟与强化: 探讨唐代斗栱如何从单纯的承重构件,发展成为具有强大装饰性和结构效率的“力学美学符号”。不同类型斗栱(如“材”、“櫨”的比例)在不同等级建筑上的应用差异。 宫殿布局的典范: 以大明宫、唐城池的规划为例,解析唐代在城市尺度、功能分区以及中轴线处理上所体现出的恢弘自信和严谨规划。 园林初现端倪: 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私家园林从实用性向审美性过渡的早期探索。 第三部分:精巧与内敛——宋元时期的技术深化与审美转向 宋代:技术的标准化与审美的情趣化 宋代建筑的标志是技术的进一步精细化和文人审美的渗透。 《营造法式》的里程碑意义: 深度解读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分析其如何通过“材份制度”实现了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和模数化生产,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罕见的早期工业化实践。 斗栱的“瘦身”与装饰化: 观察宋代斗栱相较于唐代的结构简化趋势,以及其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秀丽、精巧的转变。 园林艺术的成熟: 重点分析苏轼、米芾等文人对园林空间的理解,探讨“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如何将有限的空间转化为无限的意境。 元代的过渡与整合:多民族文化的交融 元代建筑在继承汉族传统的基础上,也吸纳了部分西北和中亚的风格元素,尤其在宫殿和宗教建筑的色彩运用上,展现出新的面貌。 第四部分:极盛与定型——明清的程式化与世俗化高峰 明清:程式的固化与细节的繁复 明清两代,以北京城为代表的官式建筑达到了形式上的巅峰,但同时也趋于程式化和等级化。 紫禁城的建筑语言: 本书将以紫禁城为核心案例,全面解析其色彩体系(黄瓦、朱墙、汉白玉台基)的等级象征意义,以及院落空间序列中“藏拙”与“显贵”的复杂关系。 地方建筑的风格分化: 探讨在官式规范之外,徽派的马头墙、福建的土楼、山西的窑洞等地方建筑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出各自独特的生命力和结构智慧。 木雕、砖雕、彩画的“满工”: 详细展示明清建筑在装饰艺术上的登峰造极,分析这些繁复的装饰图案背后所蕴含的吉祥寓意、民间信仰和工匠的哲学思考。 结语:建筑,流动的历史 最后,本书将回归对“中国建筑精神”的探讨:它何以能历经千年而不中断?这种以木结构为核心、以群体布局为核心的空间哲学,在现代城市化浪潮下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不仅欣赏到一座座古代建筑的雄伟壮丽,更能理解其作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与生存智慧的载体,所蕴含的深沉力量。 本书特色: 结构清晰: 严格按照历史时间脉络,结合空间类型(宫殿、宗教、园林、民居)进行多维度交叉分析。 图文并茂: 辅以大量珍贵的历史测绘图、考古发掘平面图以及学者复原线描图,力求直观展现结构细节。 超越技术: 深入剖析礼制、哲学、社会结构对建筑形态的塑造作用,实现从“物”到“意”的跨越。 --- 面向读者: 建筑史研究者、历史爱好者、文化地理学者,以及所有对探究中国传统文化根源有深厚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即是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触摸历史最坚实的肌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5)》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数学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堆砌,但在阅读过程中,我却被那些数学家们鲜活的人生经历深深吸引。他们不仅仅是解决难题的智者,更是充满热情、好奇心甚至有些偏执的普通人。我读到了关于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天才,他们如何在时代的局限下,凭借着惊人的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为数学的殿堂添砖加瓦。书中对他们求学、研究、生活中的点滴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仿佛能看到他们在昏暗灯光下与草稿纸搏斗的身影,听到他们在课堂上激昂的辩论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数学家们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反而将这些也作为故事的一部分呈现出来,这让我更加理解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伟大。它不仅仅是关于数学的知识,更是关于一种精神,一种永不言弃、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仿佛也受到了感染,开始对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数学概念产生了新的兴趣,甚至开始尝试去理解其中蕴含的美妙逻辑。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很容易陷入晦涩难懂的理论泥沼,但《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5)》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想法。作者拥有极高的叙事技巧,能够将复杂的数学概念以极其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让我这个数学“小白”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书中描绘的数学家们,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思维方式都极具戏剧性,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我读到了关于他们年轻时的青涩与大胆,关于他们中年时的沉稳与坚持,以及晚年时的智慧与从容。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数学本身,更是关于人类的智慧、创造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数学家们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的描写,这让我看到了不同思维模式碰撞出的火花。它就像一部精彩的纪录片,将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书本上的名字,变得鲜活而立体。

评分

拿到《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5)》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故事”这个词有时候会让人联想到过于浅显的叙述。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将那些抽象的数学理论巧妙地融入到数学家们的个人故事中。我读到了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人生,关于友谊、关于竞争、关于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有些数学家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悲壮色彩,却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某位数学家在困境中如何找到灵感的描述,那段情节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伟大的数学成就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个人的奋斗和牺牲。它不仅仅是一本讲故事的书,更是一本激励人心的传记集合。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

对于我来说,《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5)》是一次非常特别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觉得数学家们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抽象存在,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他们真实而饱满的人生。作者的叙事角度非常巧妙,既有对数学成就的宏观梳理,又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我读到了关于他们个人的坚持、挣扎、喜悦和悲伤,这些都让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书中关于某位数学家在事业低谷期如何重新振作的经历,让我深受感动。它让我明白,即使是伟大的数学家,也会面临挑战和困惑,关键在于他们能否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数学家的生平,更是通过他们的故事,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人生态度。它让我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更深的敬意,也对那些为之奉献一生的人们充满了景仰。

评分

《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5)》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它没有故弄玄虚的专业术语,也没有生硬乏味的公式推导,而是用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数学领域那些闪耀的群星。我沉浸在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中,感受着他们对数学的痴迷,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辉煌成就。书中关于某位数学家在某个关键时刻的顿悟,那段描写非常精彩,仿佛有一道闪电划破黑暗,瞬间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进步往往源于灵感的迸发和不懈的努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数学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和探索精神的赞歌。我仿佛看到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演进,也看到了人类思想的飞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