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魅感的表面:明清的好玩之物
定价:168.00元
作者:乔迅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117326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魅感的表面》中,乔迅对明清时期中国的装饰艺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展示了明清时期中国装饰艺术从个人物品到整体住宅室内布置的各个层面,建立了在非宗教性的装饰背后一个松散变化的、不成文但仍不失连贯的体系。*部分“玩好之物”,首先介绍了生产和消费物品的社会环境。第二部分“表域资源”,考察了单个器物所利用的表面处理的主要形式资源。第三部分“从表域到物境”,描绘了单个器物的表面组合在一起时营造出的室内整体物境。本书关注的时间段跨越了将近三个世纪,主要侧重于重建装饰艺术不断变化的、深层次的认知框架,同时也不会忽略讨论时代的差异。
物品物质地与我们同思,是为了让观者产生愉悦感,完成它们作为装饰的*基本的功能。这一功能从视觉上和物理上将我们与周边的世界联系起来。意识反馈了感知的体验,如果读者观察得足够细致的话,将会从而获得对装饰品的崭新的、感官性的体验。当人们在装饰物品中获得愉悦时,到底与其发生了什么样的精神和身体的互动?本书有志于成为读者在体验明清时期的玩好之物时用来参考的系统工具书。书中约有280幅彩图,将带给任何对装饰艺术、对中国艺术感兴趣的人士一种的愉悦体验内容提要
在《魅感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中,乔迅对明清时期中国的装饰艺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展示了明清时期中国装饰艺术从个人物品到整体住宅室内布置的各个层面,建立了在非宗教性的装饰背后一个松散变化的、不成文但仍不失连贯的体系。*部分“玩好之物”,首先介绍了生产和消费物品的社会环境。第二部分“表域资源”,考察了单个器物所利用的表面处理的主要形式资源。第三部分“从表域到物境”,描绘了单个器物的表面组合在一起时营造出的室内整体物境。本书关注的时间段跨越了将近三个世纪,主要侧重于重建装饰艺术不断变化的、深层次的认知框架,同时也不会忽略讨论时代的差异。书中约有280幅彩图,将带给任何对装饰艺术、对中国艺术感兴趣的人士一种的愉悦体验。
目录
作者介绍
乔迅(Jonathan Hay) 1956年出生于苏格兰。197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考古学学士;1981年入美国耶鲁大学,随班宗华教授(Richard Barnhart)学习中国艺术史,专攻晚期中国绘画史、物质文化史。1989年以论文《石涛晚期的作品(1697-1707);一副主题的地图》]获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纽约大学美术史研究所艾尔萨梅隆布鲁斯讲座教授,艺术史期刊《人类学与美学》特邀顾问(1990-1999)。乔迅的写作主要讨论中国艺术的现代性、主体性与世界性等问题;研究领域设计艺术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明清艺术、唐代墓室壁画、宋画及当代中国艺术
文摘
序言
“好玩之物”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的是那些充满趣味性和创造力的物件,它们或许不一定是最昂贵的,但一定是最能引发人们兴趣,最能带来愉悦感的。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聚焦于明清时期那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又极富匠心独运的器物。比如,一些巧妙的机关盒,需要复杂的步骤才能打开;又或者是一些富有想象力的玩具,能够吸引孩童乃至成人的目光。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好玩之物”的设计灵感来源,是来源于民间传说、自然景物,还是文人的奇思妙想?它们在当时是否也扮演着社交的角色,成为人们互相赠送、交流的媒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物件,展现明清时期人们的乐观心态、幽默感,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或许书中会提到一些与节日庆典、民间习俗相关的“好玩之物”,它们又是如何烘托气氛,增添乐趣的?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发现那些被忽略却又极其有趣的明清生活细节,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活力与情趣。
评分当我看到“魅感的表面”这个词时,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种精致而又充满诱惑力的画面。我猜测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明清时期的物件,更会着重于它们所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气质和魅力。这种“魅感”可能来自于它们精湛的工艺,比如如同鬼斧神工般的雕刻,又或是丝丝入扣的绘画。也可能来自于它们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比如祥瑞的图案,又或是寄托着文人情怀的题跋。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领略那些曾经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的“好玩之物”,不仅仅是它们的形态,更是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审美哲学和价值取向。或许书中会详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物件,分析它们的设计理念、制作工艺,以及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地位和意义。我设想,通过这些“魅感的表面”,我们可以感受到明清时期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于美的痴迷,以及对这些精美物件所寄托的情感。它们是否也曾经引发过人们的惊叹、羡慕,甚至是一些有趣的社会事件?我对这些“魅感”背后的故事充满了好奇。
评分一直对明清时期的物质文化和审美趣味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点缀、娱乐甚至寄托情感角色的“好玩之物”。这本书的题目《魅感的表面:明清的好玩之物》就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仿佛预示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发现之旅。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性:或许是精致的鼻烟壶,上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又或者是巧夺天工的竹木雕件,每一笔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也可能是承载着文人雅趣的书斋摆件,如玉如意,或是一方墨玉镇纸。我想象着这些物件如何在家居空间中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又如何通过它们,我们能够窥探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甚至是对美的独特追求。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器物,更是时代精神的凝结,是情感的载体,是社会风气的缩影。这本书会不会带领我们走进那些曾经辉煌的宅院,看看那些被收藏、被珍视的“好玩之物”?它们又经历了怎样的流转,承载了怎样的历史信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魅感的表面”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丰富而细腻的故事。
评分我对明清时期社会的风俗人情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好玩之物”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恰恰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物质与精神的绝佳切入点。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那些在当时社会被视为“玩物”的器物,但这些“玩物”并非简单的消遣,而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涵。比如,是否会涉及那些在文人雅士之间流传的珍玩,如精致的盆景、古朴的茶具,亦或是能够引发诗词歌赋的器物?它们是如何在社会阶层中流转,又如何折射出不同群体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通过对这些“好玩之物”的剖析,来揭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物质文化的影响,以及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审美风尚。是否会有一章专门讲述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流行物件,例如精美的扇面、各式各样的首饰,甚至是带有娱乐性质的玩具?这些物件的出现和消亡,本身就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精神世界的演进。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立体、更生动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感受其中蕴含的细腻情感与文化韵味。
评分我对明清时期的历史有着一种由衷的敬畏和好奇,而“好玩之物”则是一个非常吸引我的切入点,它不像宏大的历史叙事那样遥不可及,反而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挖掘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甚至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好玩之物”。这些物件或许不一定出现在皇家宫殿,而是更多地活跃在士大夫的庭院、商人的宅邸,甚至是寻常百姓的家中。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描述这些物件的制作材料、工艺流程,以及它们在当时是如何被使用的,又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影响。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好玩之物”,它们又是如何反映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的?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这些物件,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某件“好玩之物”如何引发了一段佳话,或者某位匠人如何凭借他精巧的技艺声名远扬。我相信,这些“好玩之物”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记忆和梦想,它们是那个时代独特生活方式的生动注脚,而这本书,无疑会是一扇通往那个丰富多彩世界的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