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提出中西文化的发展存在两种不同的路径,两种文化是并立共存的,没有优劣之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其独特性,是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另一种形式的科学——象科学。所谓“象科学”是指中国文化传统主流选取的是“象”的层面,主要利用意象思维,通过采取整体观察、整体比较、取象比类、因应调试等方法,以获取自然整体之现象的规律。作者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科学,是象科学,并把象科学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易、道、医、兵学中,对易、道认识论及中国医学、兵学的哲学基础做了新的阐述。作者指出,中国象科学作为一条与西方科学传统不同的认识路线,对于调整现代科学的巨大偏向,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也将做出专享的贡献。本书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存在及其独特性提供了理论说明,这在目前的学术界具有创新性,而且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中国象科学观》一书之前已在社会科学文献等 刘长林 著 刘长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88年任研究员,2002年退休。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主要著作《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1982)、《中国系统思维》(1980)。最近有幸读到了《中国象科学观》这本厚重的学术著作,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我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史料堆砌,但实际内容却远超我的预期。书中并非仅仅是机械地罗列古代文献中关于“象”的记载,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文化和思想史的框架下来进行解读。作者巧妙地将“象”的概念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医学、甚至艺术等领域紧密联系起来,勾勒出一幅宏大而细致的古代中国关于自然世界认知体系的画卷。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象”的“观”——即“观察”和“观念”——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仅关注古人对大象这一具体物种的描绘,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古人在观察“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书中对于“象”的象征意义、隐喻功能,以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都有着深刻的剖析。例如,书中可能会提到,古人如何从大象的形态、习性中联想到权力、智慧、祥瑞等概念,以及这些联想如何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对我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精神,它并非西方科学那样强调实验和量化,而是更加注重整体性、象征性和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视为“迷信”或“落后”的古代认知,发掘其背后蕴含的独特智慧和深刻洞察。
评分《中国象科学观》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知识的宝库,我几乎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去翻阅的。我一直对中国古代那些关于动物的描绘,尤其是那些带有神秘色彩的记载,非常感兴趣。比如,《山海经》里那些奇形怪状的生物,或者《搜神记》里那些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离奇故事,都让我觉得充满想象力。这本书,我相信是系统地梳理和解读了这类记载背后的思想根源。它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到古代中国人对“象”——也就是自然界事物——的理解模式。我很好奇,古人是如何将大象这种庞大的生物,与他们的宇宙观、道德观联系起来的?书中是否有关于“象”的象征意义的详细解读?比如,大象在古代是否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又或者在军事、政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古代中国人观察动物的细致之处,以及他们是如何从这些观察中提炼出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的。我想象书中会引用大量的古代文献,并进行严谨的考证,将那些零散的记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了解“象”,更是理解中国古代人独特的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或许与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却同样充满魅力和价值。
评分《中国象科学观》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装帧和略显古朴的书名所吸引。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朴素认知和智慧充满好奇,总觉得在这些看似简单的观察背后,隐藏着一套与现代科学不同的,但同样深刻的逻辑体系。《中国象科学观》似乎就是这样一本致力于挖掘和梳理这份宝贵财富的书籍。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一些古代的动物传说或者博物志,而是试图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探究古人是如何“观察”和“理解”“象”的,这里的“象”,我理解为自然界的种种现象,特别是那些与动物相关的,比如大象,但又不止于大象。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古人对于这些“象”的分类、命名、习性描述,以及这些描述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我想象书中会描绘出古代的士大夫、隐士,甚至是普通民众,是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形成一套独属于中华民族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象”的书,更是一扇通往古代中国心灵世界的窗户,让我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人们,他们是如何看待生命、宇宙,以及人类自身在其中的位置。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独特理解,那种基于经验积累和天人感应的智慧,以及这些智慧如何影响了后世的科学发展,甚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评分坦白说,《中国象科学观》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对于它的内容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预期,以为可能就是一些关于大象的传统文化解读。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发现这本书的视野远比我想象的要宏大得多。它所探讨的“象”,并不仅仅局限于“大象”这一具体物种,而是更广义地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对于自然界一切“形象”的认知、理解和运用。书中对于“观”的解读,更是让我拍案叫绝。它不仅仅是指“观察”这一个动作,更是包含了古人通过观察所形成的“观念”、“方法”乃至“世界观”。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似乎在尝试构建一套与西方科学方法论不同的,基于东方哲学思维的,对自然世界的认知体系。这种体系,可能更强调事物的关联性、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古人是如何从对“象”的观察中,推导出宇宙运行的规律,如何将自然界的“象”与人自身的德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比如,书中是否会探讨“象”在古代的占卜、医药、军事等领域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背后所蕴含的逻辑?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穿越,让我得以窥见古人是如何在那个没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时代,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去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
评分《中国象科学观》这本书,我必须说,它的确是一本非常独特且引人深思的著作。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那些关于自然界的描述,那些带有哲学色彩和文化意蕴的记载,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在那些朴素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套与现代科学不同的,却同样深刻的智慧。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这种探索的欲望。它不仅仅是关于“象”的文字记载,更重要的是,它试图挖掘出古人“观”象——也就是观察和理解“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我尤其好奇的是,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象”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地位,比如“象”与“道”、“理”、“气”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我也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从“象”的形态、习性、象征意义等多个维度,来解读古人对大象乃至其他自然事物的理解。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古代动物学的书籍,更是一扇通往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窗口。它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人是如何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来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如何将这种理解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充满智慧的生活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