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網——未來的未來
物聯網智庫創始人傾力打造 智能時代必讀書目之一
作者:彭昭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8年04月
定價 68元
版 次:1頁 數:272字 數:274印刷時間:2018年03月21日開 本:128開紙 張:膠版紙包 裝:精裝是否套裝:否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21338403
所屬分類:
圖書>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據通信>通信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基於超過10年對全球物聯網的趨勢跟蹤、超過5年對中國物聯網行業的沉浸式經驗;
是市場上*一部係統化梳理和分析“智聯網”這一發展趨勢的作品。
本書為你解讀——
“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是什麼關係?
智聯網的初創公司有可能變身BAT嗎?
為什麼工業領域的傳統架構將被打破?
為什麼物聯網升級需要區塊鏈……
第一章 邊緣智能
1.1 【市場痛點】 / 002
1.1.1 破題:什麼是邊緣智能 / 002
1.1.2 為什麼單憑雲計算不行 / 003
1.1.3 邊緣智能的明顯好處:省錢 / 006
1.1.4 做好預測性維護,需要邊緣智能 / 008
1.2 【趨勢解讀】 / 009
1.2.1 邊緣智能正在觸發萬億市場 / 009
1.2.2 I2oT要AI和IoT在一起纔最好 / 010
1.2.3 邊緣智能將與物聯網雲計算平颱共生 / 012
1.2.4 專為邊緣智能而生的EdgeX Foundry / 013
1.3 【時機判斷】 / 024
1.3.1 AI的演進路徑之一是邊緣部署、算力下降 / 024
1.3.2 雲計算和物聯網平颱之爭開啓“下半場” / 029
1.4 【企業圖譜】 / 032
1.4.1 巨頭率先轉身擁抱“邊緣智能” / 032
1.4.2 邊緣智能領域的初創企業更值得關注 / 038
1.4.3 邊緣智能真正崛起,低功耗AI芯片終將普及 / 046
1.5 【事前驗屍】 / 057
1.5.1 邊緣智能的産業生態尚未形成 / 057
1.5.2 物聯網雲平颱的前車之鑒 / 061
【本章小結】 / 069
第二章 實時物聯
2.1 【市場痛點】 / 072
2.1.1 數據的“保鮮期”必須珍視 / 072
2.1.2 從“一網到底”到“萬網到底” / 075
2.1.3 繼續解鎖預測性維護市場 / 076
2.2 【趨勢解讀】 / 078
2.2.1 實時物聯網的專屬通信網絡TSN / 078
2.2.2 為什麼要重視和采用OPC UA / 083
2.2.3 TSN聯手OPC UA對智能製造的意義與影響 / 091
2.2.4 物聯網中的“網”還在經曆一次“脫胎換骨” / 104
2.3 【時機判斷】 / 108
2.3.1 又見走下雲端的人工智能 / 108
2.3.2 TSN市場到2024年將超過6億美元 / 110
2.3.3 TSN處於技術定型測試階段 / 110
2.3.4 漸入佳境的OPC UA / 111
2.3.5 三大聯盟攜手共推OPC UA和TSN / 112
2.4 【企業圖譜】 / 113
2.4.1 IIoT企業的競爭焦點,即將升級到“實時物聯網” / 113
2.4.2 Orange Box告訴你,TSN和OPC UA在一起纔最好 / 117
2.5 【事前驗屍】 / 121
2.5.1 工業網絡演進路徑的啓示 / 121
2.5.2 TSN可以完成改寫工業通信底層邏輯的重任嗎 / 126
2.5.3 TSN的終局將是引發巨變,還是半路夭摺 / 129
【本章小結】 / 134
第三章 物鏈網
3.1 【市場痛點】 / 138
3.1.1 最接地氣的故事闡明區塊鏈本質 / 138
3.1.2 區塊鏈 物聯網=物鏈網Blockchain-IoT / 146
3.1.3 物聯網需要衡量交易的“貨幣” / 149
3.2 【趨勢解讀】 / 156
3.2.1 機器設備都會擁有戶口,物與物自主交易 / 156
3.2.2 物聯網到物鏈網,比特幣、以太坊和超級賬本功不可沒 / 158
3.2.3 物聯網首個加密貨幣市場已經誕生 / 160
3.2.4 另一種可能的物聯網安全通信解決思路 / 168
3.3 【時機判斷】 / 172
3.3.1 為什麼你永遠等不到區塊鏈IoT的最佳時機 / 172
3.3.2 區塊鏈技術與聯盟的狀態判斷 / 175
3.3.3 守住底綫最重要 / 177
3.4 【企業圖譜】 / 177
3.4.1 區塊鏈在物聯網的典型應用:安全、供應鏈、ABS / 177
3.4.2 物鏈網的先驅們已經上路 / 185
3.5 【事前驗屍】 / 193
3.5.1 區塊鏈自身的缺陷不可小覷 / 193
3.5.2 ICO“東窗事發”,是時候迴歸理性瞭 / 197
3.5.3 沒有完美的區塊鏈技術 / 198
【本章小結】 / 200
第四章 物聯網資本
4.1 【看清現狀】 / 204
4.1.1 物聯網産業進入跨界並購的野蠻階段 / 204
4.1.2 新三闆竟然“私藏”瞭這麼多物聯網公司 / 212
4.1.3 物聯網初創公司融資狀況調研 / 217
4.2 【案例解讀】 / 225
4.2.1 深度解讀2017年度國內最大IoT投資事件 / 225
4.2.2 物聯網平颱猶如“多層寶塔”,物聯網企業如“逆嚮生長” / 225
4.3 【未來展望】 / 229
4.3.1 物聯網投資的背後是交易,交易的背後是權力 / 229
4.3.2 IoT資源終會流動到最善於利用它的人手上 / 234
【本章小結】 / 238
跋 / 241
參考文獻 / 243
作為智能時代的必讀書目之一,本書是市場上*本係統化梳理和分析“智聯網”這一發展趨勢的圖書。如何更好地迎接“智聯網”這個全新的時代?本書將從技術和資本兩個維度,解答這個問題。在技術維度,全書圍繞“邊緣智能”、“實時物聯”和“物鏈網”三大核心技術革新展開;在資本維度,各種投資公司和上市企業紛紛以投資和並購等方式布局物聯網,加速瞭産業智能化的升級與改造,本書將給予綜閤解讀。這些趨勢正處於發展“窗口期”,是值得由近及遠的在當下這個時點做好布局的領域。
本書力圖使用*簡單的語言解釋復雜的問題和概念,更適閤廣泛的物聯網從業人員、物聯網初創企業、科研人員、科技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物聯網智庫創始人。清華大學自動化係控製理論與科學專業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10年前開始關注全球物聯網的最新趨勢,經過與大量物聯網企業的長期交流與研究,對物聯網行業的發展形成瞭獨特的認知。
現擔任清華校友TMT協會副秘書長、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産業技術創新聯盟促進會副秘書長、中國軟件産業協會嵌入式係統分會理事、北京物聯網智能技術應用協會理事等職。
我尤其看重作者在專業性上的錶現。彭昭這個名字,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領域,我已經有所耳聞,他在這方麵的研究和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對於這本書的專業深度和可信度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紮實的數據支撐,嚴謹的理論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談的空洞概念。對於“智能時代必讀書目之一”這樣的評價,我更是充滿瞭好奇,這意味著它在學術界和産業界都具有相當的認可度。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智聯網發展的核心技術,例如人工智能算法的演進、大數據處理的能力、傳感器網絡的部署以及通信協議的優化等等,並能將這些復雜的技術用相對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讓即使不是技術專傢也能有所收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未來智聯網應用場景的獨到見解,比如智慧城市、智能醫療、自動駕駛、智能傢居等等,並能分析這些應用背後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評分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定位和宣傳語都深深地吸引瞭我。它承諾將為讀者揭示“未來的未來”,聽起來就充滿瞭一種探索未知世界的魅力。我希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能夠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大眾的可讀性,能夠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智慧的碰撞,而非枯燥的術語堆砌。我期待它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迷霧,清晰地描繪齣智聯網時代的壯麗圖景。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在推動著智聯網的飛速發展,它的內在驅動力是什麼?未來的智聯網又將呈現齣哪些顛覆性的創新?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份關於現狀的分析報告,更能是一份充滿前瞻性的預測和指引,讓我能夠更好地把握時代的脈搏,為未來的個人發展和職業規劃提供有益的參考。
評分讀一本書,我最看重的往往是它能否引發我的思考,能否帶給我新的認知維度。關於“智聯網”這個概念,我雖然有所瞭解,但總覺得還停留在比較錶麵的認知層麵。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構建一個更加清晰、完整的智聯網知識體係。我希望它能夠從宏觀的生態係統角度,分析智聯網中各個組成部分(如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平颱層等)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進路徑。同時,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通過實際的例子來闡述智聯網的運作模式和價值創造。這本書如果能讓我理解智聯網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以及它如何催生新的商業機會,那就更完美瞭。我更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作為個人,在智聯網時代,我們應該具備哪些技能,如何提升自身的價值,以及如何與日益智能化的環境和諧共處。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精美,封麵采用瞭一種深邃的藍色,上麵點綴著銀色的綫條,勾勒齣瞭錯綜復雜的網絡狀圖案,仿佛預示著書中將要探討的智聯網的無限可能。書的紙質也十分考究,觸感細膩,翻閱時沒有刺鼻的油墨味,這一點對於我這樣喜歡沉浸在閱讀體驗中的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項。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讓人充滿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對科技發展的未來趨勢充滿瞭好奇,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深度融閤,總是讓我覺得既興奮又有些許的不可思議。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這個領域深入瞭解的渴望。從封麵設計上,我能感受到作者和齣版社在內容呈現上的用心,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通往未來的窗口,邀請讀者去探索那些尚未揭曉的奧秘。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宏觀的視角,幫助我理解智聯網是如何一步步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的,以及它將如何重塑我們的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
評分在我看來,一本優秀的科技讀物,不僅要講述“是什麼”,更要深入探討“為什麼”和“將往何處去”。這本書的副標題“未來的未來”以及“智聯網發展趨勢分析書籍”,讓我覺得它很有可能觸及到更深層次的議題。我希望書中能夠不僅僅局限於技術本身的介紹,更能探討智聯網發展所帶來的倫理、社會、經濟甚至哲學層麵的影響。例如,數據隱私如何得到保障?人工智能的決策機製是否公平透明?智聯網將如何改變就業結構?這些都是我非常關心的問題。我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引導讀者思考這些復雜的問題,並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思考方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我對於未來科技發展方嚮的獨立思考,而不僅僅是被動接受信息。它應該能讓我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審視智聯網帶來的變革,並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去適應和引導這個變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