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變革性經濟增長:中國經濟的結構與製度分析——政治經濟學論叢
定價:19.20元
作者:盧荻
齣版社:經濟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1-07-01
ISBN:9787505825949
字數:240000
頁碼:27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製度變革背景下的中國經濟,中國工業化與經濟增長的結構分析,機械電子工業區與外貿一經濟增長紐帶,從後進工業化看擺脫蘇聯模式製度變革,世界範圍的後進發展危朵與中國。
內容提要
本書的目的有二:一是期望能夠為20世紀後20年的中國經濟變革作齣一個有所啓發的分析、特彆是著重分析重新融入世界市場對經濟發展和改革的誘導與製約;二是要以此介入有關擺脫蘇聯模式經濟製度變革的討論。本書的齣發點,是基於這樣一個信念,即以上述兩者為目的的著作,必須立足於經驗分析,而非先驗概念。因此,貫穿全書的論斷,都是提煉自現實觀察或所謂風格化現實,而非任何經濟理論的所謂定理。
目錄
第1章 導論——製度變革背景下的中國經濟
第2章 後時工業化與經濟製度變革
經濟理論的限度和曆史的開放性
經濟發展中的專業分工原則和體製
技術範式、組織創新和製度演化
後進工業化理論中的技術——經濟範式
結語
第3章 中國工業化與經濟增長的結構分析
改革開放、工業化、經濟增長
結構變動作為工業增長的動力
不平均工業化模式的三種製約
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體製調節
結語
第4章 機械電子工業與外貿一經濟增長紐帶
工業化進程中的外貿-經濟增長紐帶
對外貿易——比較優勢還是競爭優勢
增長動力——配置效率還是技術發展
外貿一經濟增長紐帶的體製和結構條件
結語
第5章 重新審視企業層麵的改革和業績錶現
國有企業業績判斷——評價體製改革的關鍵
將業績比較放進特定的政策和結構環境
從業績比較齣發重新審視企業體製改革
結語
數據附錄和說明
第6章 企業財務業績惡化趨勢的現實及理論解釋
企業財務業績惡化趨勢的發展意義
體製中心論及其批評
競爭中心論及其批評
需求膨脹、市場結構與企業業績
微觀經濟學的局限與利潤壓榨假說
結語
第7章 有關工業化進程各種解釋的迴歸測試
中國經濟增長和工業化的有關論題
經濟增長成因分析和工業化的貢獻
需求拉動、結構轉型和動態效率
兩種融入世界市場方式和工業化
結語
數學和數據附錄
第8章 東亞發展奇跡的興衰與中國
第9章 從後進工業化看擺脫蘇聯模式製度變革
第10章 結論——中國經濟變革的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初次翻開《變革性經濟增長》,便被其深邃的理論視角和宏大的曆史視野所吸引。作者盧荻先生以政治經濟學的獨特視角,對中國經濟的結構與製度變遷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他並非僅僅羅列數據或描述現象,而是試圖穿透錶象,揭示驅動中國經濟實現“變革性增長”的深層機製。書中對計劃經濟嚮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的製度安排、利益博弈以及由此産生的經濟結構調整,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梳理。讀來,仿佛置身於那段波瀾壯闊的改革年代,親身感受中國經濟是如何在一次次挑戰與探索中重塑自我的。作者的論述邏輯嚴謹,引證豐富,既有對經典理論的藉鑒與發展,又有對中國具體國情的深刻洞察,為理解中國經濟的獨特性提供瞭有力的理論框架。尤其是在分析市場化改革如何與非市場化因素相互作用,塑造齣中國特有的發展模式時,其見解獨到,發人深省。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像是一部史詩,講述瞭中國經濟如何從一個相對封閉的狀態,邁嚮一個充滿活力和復雜性的全球經濟體係。
評分《變革性經濟增長》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盧荻先生的分析,如同剝洋蔥一般,層層深入,將中國經濟發展的復雜性一一呈現。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製度”概念的延展性解讀,它不局限於法律法規的條文,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動態的、互動性的力量,涵蓋瞭經濟運行的規則、社會規範、權力結構乃至文化觀念。這種多維度的製度審視,使得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解釋不再是單綫條的,而是充滿瞭內在的張力和矛盾。例如,書中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探討,並非簡單地將其視為效率低下的阻礙,而是分析瞭其在不同曆史階段扮演的特定角色,以及在市場化進程中如何與民營經濟形成競閤關係。這種 nuanced 的分析,讓我對中國經濟的“中國特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作者對經濟增長的“變革性”特徵的強調,也引導我去關注那些顛覆性的創新和結構性重塑,而非僅僅是量的積纍。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來觀察和理解中國這個正在不斷變化的經濟體。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用“沉浸式”來形容。盧荻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到的洞察力,構建瞭一個關於中國經濟變革的宏大敘事。他不僅僅是在講述“中國經濟增長瞭多少”,更是在探討“中國經濟是如何增長的”以及“增長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結構性與製度性力量”。書中對發展中國傢普遍麵臨的“中等收入陷阱”以及中國如何規避這一陷阱的分析,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將經濟增長的動力拆解為多個層麵,從要素投入、技術進步到製度環境的優化,再到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行瞭一係列精細的解構。讀到關於産權保護、金融體係改革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章節時,我仿佛看到瞭中國經濟發展的真實脈絡,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睏惑的現象,在作者的分析下變得清晰起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理解中國經濟,必須跳齣傳統的經濟學模型,擁抱更具韌性和適應性的政治經濟學視角。
評分《變革性經濟增長》這本書,最讓我觸動的是其對於“曆史性”與“結構性”的有機結閤。盧荻先生在分析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時,始終貫穿著曆史的維度,將當下的經濟現象置於中國近代以來經濟發展的長河中進行審視。他並非簡單地套用普適性的經濟理論,而是深刻地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獨特性,即它是在特定的曆史條件、文化背景和政治體製下發生的。書中關於改革開放初期如何通過製度創新激活生産力,以及如何構建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框架,都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同時,作者對經濟結構的分析也極其到位,例如對城鄉二元結構、産業結構升級以及對外貿易模式的演變,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這種曆史與結構相輔相成的分析方法,使得這本書的論證充滿瞭說服力,也讓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路徑有瞭更具深度的思考。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獲得瞭一種對中國經濟的“整體性”認知。盧荻先生的分析,將經濟增長視為一個多因素、多層次相互作用的復雜係統。他不僅僅關注微觀層麵的企業行為和宏觀層麵的政策調控,更將製度、文化、政治等非經濟因素納入考量,從而勾勒齣中國經濟增長的全景圖。尤其是在論述中國經濟的“韌性”和“適應性”時,作者展現瞭令人信服的洞察力。他分析瞭中國如何在全球經濟動蕩中保持穩定增長,以及如何通過不斷的製度創新來應對內外部挑戰。書中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類比”與“區分”的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避免瞭簡單地將中國經濟置於西方模式之下進行評判。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穿越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迷宮,理解其內在邏輯和發展規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