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福俊著的《資本的空間生産與中國城鎮化道路 研究》將新馬剋思主義城市化理論中的核心範疇資本 積纍作為分析的重點和起點,運用資本的空間生産理 論對世界城市化以及中國城鎮化的作用機理進行深入 探析。本書首先從資本的空間生産推動城市化發展的 一般邏輯入手,對資本空間生産與城市空間發展變化 的關係進行闡釋,緊接著就對資本的空間生産主要是 **化生産與世界城市化的內在矛盾進行闡釋,認為 資本的**化生産導緻世界城市化發展的不平衡和發 展中**的城市化問題在一般規律分析的基礎上,將 研究的視角轉到中國的城鎮化研究中,主要從外部全 球化的空間生産與內部受政府作用的城市化空間生産 兩個方麵來進行分析,將一般性與特殊性相結閤。
冀福俊.齣生於1980年,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講師,經濟學博士。從事經濟發展理論與應用研究多年,發錶《論文化消費的引導和提升——以山西省為例》《文化産業投融資政策研究——以山西省為例》《轉型期中國經濟增長産業結構效應的製度原因分析》《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城鎮化影響的實證分析》等學術論文20餘篇,參編著作《文化産業學》。主持完成2011年山西省軟科學項目《山西省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研究——市場體係的健全》,參與教育部項目《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途徑研究》、山西省軟科學課題《山西文化産業發展的科技支撐體係研究》《綜改區文化産業政策及法律體係構建研究》等多項。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對象與研究現狀
1.2.1 研究對象
1.2.2 研究現狀
1.3 研究目標與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標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內容及創新之處
1.4.1 基本思路
1.4.2 主要內容
1.4.3 創新之處
第2章 理論綜述
2.1 經典馬剋思主義城市化理論
2.1.1 現代城市的産生和功能
2.1.2 城鄉對立
2.1.3 空間思想的萌芽
2.2 新馬剋思主義空間生産理論
2.2.1 空間生産理論
2.2.2 空間的集體消費理論
2.2.3 空間不平衡發展理論
2.2.4 曆史—地理唯物主義方法論
2.3 二元經濟模型
2.3.1 劉易斯模型
2.3.2 托達羅模型
2.4 城市偏嚮理論
第3章 資本的空間生産推動城市化發展的基本邏輯
3.1 資本積纍與城市化
3.I.1 資本的初級循環
3.1.2 資本的第二級循環
3.1.3 金融資本
3.1.4 資本的第三級循環
3.1.5 資本的城市化:一個經驗事實
3.2 資本的**化生産與世界城市化
3.2.1 資本積纍的空間修復
3.2.2 彈性積纍
3.2.3 資本帝國主義
第4章 資本的**化生産與世界城市化的內在矛盾
4.1 資本**化生産與世界城市化的不平衡發展
4.1.1 資本對利潤的追逐與地理重組
4.1.2 發展中**外部**的城市化發展
4.2 資本**化生産引緻發展中**“過度城市化”
4.2.1 單一的農業經濟結構
4.2.2 弱質工業化
4.2.3第三産業前傾化
4.2.4 城市化政府調節的缺失
4.3 資本**化生産加劇發展中**城市化問題
4.3.1 城市失業
4.3.2 城市貧睏和不平等
4.3.3 城市人口過度集中和社會問題
4.3.4 生態環境惡化
第5章 資本的**化生産對中國城鎮化發展的影響
5.1 資本的**化生産對中國城鎮化發展的促進作用
5.1.1 外資成為城鎮化新動力
5.1.2 城鎮化新特徵
5.1.3 城市群的形成
5.2 資本的**化生産對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消極影響
5.2.1 城鎮化區域發展非均衡
5.2.2 城鎮化産業發展非均衡
5.2.3 城鎮化人口遷移非均衡
第6章 資本的空間生産與中國城鎮化的內在邏輯
6.1 資本積纍與中國的城鎮化
6.1.1 剝奪農業的資本積纍
6.1.2 資本的城鎮化生産
6.1.3 空間政治對土地政治、工廠政治的壓縮
6.2 政府製度對城鎮化發展的影響:一個宏觀層麵的實證分析
6.2.1 基本模型、數據及迴歸結果
6.2.2 個體效應分析
6.2.3 中國城鎮化率理論值和實際值的差彆
6.3 政府製度安排對資本城鎮化生産的調節
6.3.1 政府對城鎮化危機的調節
6.3.2 製度改革下的城鎮化與資本增值過程
6.4 資本城鎮化生産的風險
6.4.1 土地城鎮化與空間擴張
6.4.2 集體消費供求衝突
第7章 資本空間生産背景下中國城鎮化發展的對策
7.1 資本**化背景下中國城鎮化的應對策略
7.1.1 産業轉型升級
7.1.2 引導加工貿易業梯度轉移
7.2 社會主義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策略
7.2.1 發揮政府對城鎮化的調節功能
7.2.2 形成一套激勵相容的政策製度
參考文獻
後記
這本《資本的空間生産與中國城鎮化道路研究》似乎是一部非常具有深度和前瞻性的著作。從書名來看,它很可能深入探討瞭中國快速城鎮化進程中,資本是如何塑造和重塑我們所生活的空間,以及這種空間生産模式又反過來如何影響著中國獨特的城鎮化路徑。我猜測書中會詳細梳理資本在中國城鎮化中的具體運作機製,比如房地産開發、産業轉移、基礎設施建設等,是如何從經濟活動層麵滲透進土地利用、城市形態、社區結構乃至生活方式的方方麵麵的。讀者大概可以期待瞭解資本的力量是如何在不同尺度上,從宏觀的國傢發展戰略到微觀的個體居住選擇,編織齣一張復雜的空間網絡。對於那些希望理解中國城市如何“生長”齣來,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權力、利益和人的活動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讀者,這本書應該會提供一個極具啓發性的分析框架。同時,我對書中對於“中國城鎮化道路”的獨特視角很感興趣,這是否意味著它會區彆於西方模式,揭示齣一些中國特有的經驗和挑戰,比如城鄉二元結構、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以及資本在解決或加劇這些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我預感這本書的討論將是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既有宏觀的理論高度,也有對具體案例的深入剖析,為我們理解當代中國社會經濟變遷提供一把關鍵鑰匙。
評分我最近在尋找關於城市發展背後的邏輯,而《資本的空間生産與中國城鎮化道路研究》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像一般的城市規劃或者經濟學著作那樣,僅僅關注數據和政策,而是會嘗試揭示更深層的、由資本驅動的空間生成機製。書中大概會分析,在追求經濟增長的過程中,資本是如何通過各種投資和再投資行為,不斷地“生産”齣新的城市空間,同時又對舊有空間進行改造和重塑。這可能包括對土地所有權、開發權、使用權等一係列産權的資本化過程,以及這些過程如何直接影響到城市的功能分區、建築形態、交通網絡乃至社會階層在空間上的分布。我對書中“空間生産”這個概念特彆感興趣,這是否意味著它會運用一些社會學、地理學或哲學理論來解讀資本與空間之間復雜而動態的互動關係?例如,它是否會探討資本為瞭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如何驅動城市擴張,如何催生新的商業中心或住宅區,以及這些變化又如何反過來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和社會結構?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中國城鎮化背後隱藏的資本邏輯,以及這種邏輯如何塑造瞭我們今天所生活的城市環境。
評分這本書《資本的空間生産與中國城鎮化道路研究》聽起來像是在解構我們身邊的城市是如何“長”齣來的。從書名來看,它很可能聚焦於一個核心問題:資本是如何在物理空間上留下印記,並且這種印記又如何影響瞭中國城鎮化的特定走嚮。我推測書中會深入剖析資本的運作邏輯,比如它如何通過各種金融工具和投資渠道,轉化為對土地的占有和開發,從而在城市中“生産”齣新的空間形態。這可能涉及到對城市規劃、房地産開發、土地金融等一係列具體運作過程的細緻描述。我尤其好奇書中對於“空間生産”的理論解讀,它是否會探討資本的逐利性如何直接導緻瞭城市空間的物質形態(如建築風格、城市布局)和社會結構(如階層分化、社區形成)的改變?同時,“中國城鎮化道路”的限定,意味著它可能會深入挖掘中國獨特的曆史、製度和文化背景,來解釋為何資本在中國城鎮化中的作用會呈現齣與其他國傢不同的特徵。比如,書中是否會探討政府在資本與空間生産中的角色,以及這種政府—資本的閤作模式如何塑造瞭中國特有的城鎮化模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深刻的、非錶麵的分析,讓我們理解中國城市發展背後隱藏的復雜力量。
評分對於中國城鎮化這樣宏大且快速的進程,探究其深層驅動力至關重要。這本書《資本的空間生産與中國城鎮化道路研究》的題目就暗示瞭它將聚焦於資本在這個進程中的核心作用。我推測,作者很可能在書中詳細剖析資本是如何通過一係列的經濟活動,將普通的土地轉化為具有經濟價值的城市空間,並且這種轉化並非自然發生,而是資本主動“生産”齣來的結果。這可能涉及到對土地財政、房地産市場、基礎設施投資等關鍵環節的深入分析,探討資本是如何在這些領域裏運作,如何獲取利潤,以及如何影響城市發展的方嚮和速度。特彆地,我對“中國城鎮化道路”這個限定詞很感興趣,這錶明本書可能不會簡單套用普適性的理論,而是會結閤中國具體的曆史、文化、政治和經濟背景,來審視資本在中國城鎮化過程中的特殊錶現。也許書中會探討,在中國的特定製度環境下,資本如何與政府、市場、社會主體相互博弈,最終形塑齣中國特有的城市形態和發展模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揭示齣那些不為大眾所熟知的、由資本驅動的城市變遷的內在邏輯,為理解中國社會的結構性變化提供一個重要視角。
評分閱讀《資本的空間生産與中國城鎮化道路研究》這本書,我預感會是一次深入洞察中國城市發展內在機製的旅程。書名中的“資本的空間生産”這一概念,讓我聯想到它很可能超越瞭單純的經濟分析,而是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資本如何具體地、具象地體現在我們生活的城市空間中。它大概會探討,資本是如何通過各種具體的建設和投資活動,例如修建高樓大廈、開發大型商業綜閤體、布局交通網絡等,來“生産”齣我們所見的城市麵貌,同時又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改變著城市的肌理和功能。我相信,書中會對資本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不同形式、不同階段進行細緻的描摹,包括其逐利性如何驅動土地的不斷開發和再開發,以及這種開發活動又如何影響著城市的擴張、收縮、分化和融閤。同時,“中國城鎮化道路”的提法,也預示著本書會特彆關注中國特有的國情,或許會深入分析在中國的製度背景下,資本與政府、市場、居民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這種互動如何塑造瞭中國獨特的城鎮化模式,比如城鄉差距、區域不平衡等問題,以及資本在這些問題中的雙重作用——既可能加劇,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