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曆史地圖集》全書內容豐富、編製科學、圖麵清新、印製精美,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也是一部具有極高實用價值的工具書,整個地圖集,從總體設計思想到具體錶現手段,乃至地圖上每一個具體點位和綫條,都有充分的科學依據,都經過相關學者艱苦的文獻考證和深入的實地考查。2012年該項目被評為國傢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受到瞭國內外研究機構和教育團體的高度關注。
本書主編侯仁之是著名曆史地理學傢,中國科學院院士,在中國曆史地理學的研究領域獨樹一幟,主要代錶性著作有《曆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曆史地理學四論》《侯仁之文集》等,其相關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相關學者的廣泛贊譽。
目 錄
第yi章 序圖
中國政區 /4
北京地勢 /6
北京政區 /8
北京城區 /10
第二章 城市建設
明北京城市建設所用物料來源/14
清北京城市建設所用物料及匠役來源/16
清末民國間北京(平)城內道路改造、皇城城牆拆除/18
清末民國間北京(平)城內近代建築/20
民國、日僞時期北京(平)城市規劃/22
清代王府/24
清末民國間北京(平)城內街巷改名/26
清末北京城內外國大使館/28
第三章 人口
戰國、西漢、東漢、西晉北京地區人口/32
北魏、唐代中期、遼、金北京地區人口/34
元、明北京地區人口/36
清代北京人口分布/38
清代北京人口變遷/40
民國時期北京(平)人口分布/42
民國時期北京(平)人口構成及變遷/44
第四章 經濟
元、明時期城內主要商業區/48
清末民國間北京(平)城內主要商業區/50
清末民國間北京(平)城內主要商號/52
清末民國間北京(平)城內飯店、旅館、飯莊/54
明清北京榷關/56
清光緒末年北京城內錢銀鋪/58
民國間北京(平)城內金融業/60
明北京城內手工業/62
清末民國間北京(平)城內手工業/64
曆史時期北京地區采礦業、伐木地/66
商、西周、戰國、東漢、魏晉至隋唐時期北京地區農業/68
遼、金、元、明時期北京地區農業/70
清代北京地區農業/72
第五章 文化
金、元時期北京地區園林/76
明清時期北京園林/78
民國時期北京(平)園林/80
清代北京及附近州縣“八景”/82
元代以前、明清民國時期北京地區寺廟/84
民國時期北京(平)內城寺廟/86
民國時期北京(平)外城寺廟/88
民國時期北京(平)近郊寺廟/90
門頭溝區、順義區曆代寺廟/92
明至民國間北京西式教堂與傳教士墓地/94
明至民國間北京外城西部會館/96
明至民國間北京外城東部、內城、郊區會館/98
近代北京(平)城內名人故居/100
明清北京學校/102
民國時期北京(平)城內高等學校/104
清末民國間北京(平)城內中等學校/106
清末民國間北京(平)城內小學校/108
民國時期北京(平)城內文化設施/110
民國時期北京(平)城內娛樂設施/112
第六章 社會管理與社會生活
金元明清時期北京地區巡檢司/116
清北京營汛/118
民國前期北京城內治安機構/120
清北京慈善公益機構/122
民國時期北京(平)慈善公益機構/124
清末民國間北京(平)城內衛生及防疫機構/126
明代及以前北京地區墓地/128
清、民國時期北京地區墓地/130
清、民國時期北京會館墓地與義園/132
第七章 村落
漢、唐、遼金元時期北京地區形成的村落/136
明代北京地區形成的村落/138
清代北京地區形成的村落/140
近代北京地區形成的村落/142
第八章 交通
元及元以前北京地區陸路交通/146
明北京地區驛站、遞鋪/148
清北京地區驛站、遞鋪/150
北京地區曆代皇傢行宮/152
清末民國間北京(平)地區交通/154
北京西山古道路 /156
北京地區曆代水路交通/158
第九章 軍事
北京地區長城( 一)/162
北京地區長城(二)/164
明北京軍事駐防/166
清北京軍事駐防(一)/168
清北京軍事駐防(二)/170
第十章 近代革命史
北京地區近代革命史跡/174
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城市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北京城區擴展/178
北京城建設的三個裏程碑示意圖/180
北京舊城曆史文化保護區/182
後記/184
4
《北京曆史地圖集:文化生態捲》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座城市,不能僅僅停留在錶麵的認識,而要深入挖掘其曆史的根基和文化的脈絡。這本書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它以地圖為載體,將北京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城市形態、人文活動以及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生動而直觀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描繪古代商業街區、市井生活以及文人雅士活動區域的地圖。它們讓我能夠“親臨”曆史現場,感受當年北京的繁華與活力,體會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同時,書中對北京水係、綠化以及與周邊山川河流關係的描繪,也讓我深刻認識到,北京這座城市的形成和發展,與自然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它讓我看到瞭古人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資源,又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這種從文化與生態的雙重維度來解讀北京曆史的視角,是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也讓我對這座城市有瞭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地圖集,更是一部關於北京城市生命史的史詩,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當我收到《北京曆史地圖集:文化生態捲》時,我內心充滿瞭期待,因為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地方,必須從它的根源和脈絡去探尋。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一願望。它以精美絕倫的地圖作為載體,將北京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地理格局、城市發展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文化生態景觀,勾勒得淋灕盡緻。我尤其被書中那些標注著古代寺廟、皇傢園林以及文人雅士隱居之地的地圖所吸引。它們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標記,更是承載著豐富曆史信息和文化故事的窗口,讓我得以窺見北京作為一座韆年古都的深厚底蘊。同時,書中對北京水係、綠化以及與周邊自然環境互動關係的描繪,也讓我深刻認識到,北京這座城市的形成和發展,與自然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它讓我看到瞭古人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資源,又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這種將文化與生態融為一體的獨特視角,讓我對北京這座城市的理解,不再局限於單一的層麵,而是更加全麵、立體。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曆史地圖,更是一部關於北京城市生命史的宏偉畫捲,讓我深深為之著迷。
評分《北京曆史地圖集:文化生態捲》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不是一本簡單的地圖冊,而是一部濃縮瞭北京數韆年曆史文化的百科全書。書中精美的地圖不僅僅是地理信息的載體,更是曆史事件、文化變遷和社會發展的生動見證。我非常喜歡那些標注著古代市集、商業活動、以及文人雅士聚居地的地圖。它們勾勒齣瞭北京在不同曆史時期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生動圖景。我仿佛能聽到當年隆福寺廟會的喧囂,感受到西山文人墨客的清幽生活,也能看到明清時期王公貴族的奢華生活。這本書讓我對北京的城市空間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僅僅是那些顯赫的宮殿和廟宇,更是那些普通百姓生活的街巷、鬍同,那些隱藏在市井煙火中的曆史細節。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北京水源、綠化以及與周邊自然環境互動的地圖很感興趣。它讓我看到瞭北京在不同時期如何利用自然資源,以及這些自然資源又是如何影響瞭這座城市的文化發展。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文化和生態是緊密相連的,它們共同塑造瞭北京的獨特氣質。它不僅僅是一份曆史地圖,更是一份關於北京的記憶,一份關於北京靈魂的解讀。
評分當我翻開《北京曆史地圖集:文化生態捲》時,我立刻被其精美的地圖和豐富的信息所吸引。作為一名對北京曆史文化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書,能以一種係統而直觀的方式,展現這座城市的變遷與發展。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一期待。書中細緻入微的地圖繪製,將北京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城市肌理、地理變遷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景觀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其驚嘆於那些標注著古代寺廟、皇傢園林以及文人雅士隱居之地的地圖,它們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記錄,更是承載著豐富曆史信息和文化故事的窗口,讓我得以窺見北京作為一座韆年古都的深厚底蘊。同時,書中對北京水係、綠化以及與周邊自然環境互動關係的描繪,也讓我對這座城市的生態曆史有瞭全新的認識。它讓我看到瞭古人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資源,又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這種將文化與生態融為一體的視角,讓我對北京這座城市的理解,不再局限於單一的層麵,而是更加全麵、立體。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曆史地圖,更是一部關於北京城市生命史的宏偉畫捲,我愛不釋手。
評分《北京曆史地圖集:文化生態捲》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曆史解讀方式。一直以來,我對北京的曆史都抱有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則以一種極其直觀且富有藝術感的方式,將北京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城市形態、人文活動以及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呈現在我麵前。我尤其驚嘆於書中地圖的精細程度,那些標注著古代市集、商業活動以及文人雅士聚居地的圖示,仿佛將我帶入瞭那個久遠的年代,讓我能夠“親身”感受北京作為文化中心的繁榮與活力。此外,書中對北京水係、山川河流以及植被覆蓋的描繪,也讓我對這座城市的生態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讓我看到瞭古人如何順應自然、利用自然,並將其融入到城市建設和文化發展之中。這種將文化與生態視為一體的解讀方式,讓我對北京這座城市有瞭更全麵、更立體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地圖集,更是一部關於北京城市靈魂和生命力的史書,我從中獲得瞭無盡的啓發。
評分翻開《北京曆史地圖集:文化生態捲》,我立刻被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所吸引。地圖的呈現方式並非枯燥的綫條和色彩,而是充滿瞭敘事性和故事性。那些繪製得細緻入微的地圖,將北京不同曆史時期的地理風貌、城市格局、以及與文化生態息息相關的元素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城市水係、綠化植被以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圖注,它們讓我看到瞭一個與如今截然不同的北京。曾經的湖泊、河流、郊野,它們是如何塑造瞭北京的城市肌理,又如何與北京的文化發展相互影響,這些問題在這本書中都得到瞭令人驚喜的解答。我一直認為,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態,是其靈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本書恰恰從這個角度切入,讓我看到瞭北京這座古都更深層次的魅力。它不僅僅是政治的中心,文化的熔爐,更是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有機體。當我看著地圖上標記的古代皇傢園林、寺廟的選址,以及那些曾經的鄉村聚落,我能感受到古人對環境的尊重和對自然的敬畏。這種視角對於理解北京的曆史演變,以及現代城市發展所麵臨的挑戰,都具有深刻的啓示意義。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文化與生態並非割裂,而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整體。它讓我對北京的過去有瞭更全麵、更立體的認知,也引發瞭我對當下城市發展模式的思考。
評分終於拿到這本《北京曆史地圖集:文化生態捲》,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就知道裏麵一定乾貨滿滿。迫不及待地翻開,地圖的繪製精美,細節的處理堪稱一絲不苟。我尤其被那些標示著古老遺跡和曆史街區的地圖所吸引,仿佛能穿越時空,親眼見證昔日北京的繁華與變遷。每一個地名、每一個古建築的標記,都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曆史畫捲。我一直對北京的城市發展脈絡充滿好奇,特彆是那些如今已經消失或麵目全非的區域,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認識北京深層曆史的大門。那些古老的鬍同、曾經輝煌的王府、承載著無數故事的城牆,都在地圖上被賦予瞭新的生命。我甚至能在腦海中想象齣當年人們在這裏的生活場景,市井的喧囂、文人的雅集、官場的進退,這一切都隨著地圖上細緻的標注而鮮活起來。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地理位置的記錄,更是關於時間和文化的傳承。它讓我對“北京”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僅僅是現代都市的符號,而是承載著厚重曆史的文化巨著。每一張地圖都像一個故事的引子,讓我忍不住去深究地圖上標注的每一個細節,去搜尋相關的曆史資料,去感受這座城市靈魂深處的魅力。我甚至開始重新審視我所居住的城市,那些看似平凡的街區,也許都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一張張地圖,更在於它點燃瞭我對曆史探尋的熱情,讓我成為瞭一個更積極的“城市考古學傢”。
評分拿到《北京曆史地圖集:文化生態捲》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我是一個對曆史地圖情有獨鍾的人,而這本書無疑是我近年來看到的最具深度和廣度的作品之一。書中細緻入微的地圖繪製,將北京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城市肌理、地理變遷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景觀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其驚嘆於那些標注著古代寺廟、道觀、皇傢園林以及文人雅士隱居之地的地圖,它們讓我看到瞭北京作為一座韆年古都,其文化底蘊的深厚和文化的多元。書中對城市水係、綠化以及與自然環境互動的圖示,更是讓我對北京的生態曆史有瞭全新的認識。我曾經以為北京的生態環境主要是近現代以來纔受到關注,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古人對於環境的尊重和對自然的利用,這種智慧和理念至今仍值得我們學習。它讓我明白,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態,是其曆史發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塑造其獨特氣質的內在力量。這本書不僅僅是地圖的集閤,更是一部關於北京城市精神和文化傳承的宏偉畫捲。
評分我一直認為,地圖是解讀一座城市最直接、最形象的語言。《北京曆史地圖集:文化生態捲》無疑是這本書的集大成者。它不僅僅是一張張靜態的地圖,更是承載著北京數韆年曆史變遷、文化積澱和生態演進的生動載體。我尤其被那些標注著古代市集、手工藝作坊以及文人墨客聚居地的地圖所吸引。它們讓我能夠“觸摸”到曆史的溫度,感受到當年北京作為文化中心的繁榮與活力。同時,書中對北京水係、山川河流以及植被覆蓋的描繪,也讓我對這座城市的生態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看到瞭古人如何順應自然、利用自然,又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這種將文化與生態融為一體的視角,讓我對北京這座城市的認知,從單一的政治和人文層麵,拓展到瞭更廣闊的地理和環境維度。它讓我明白,北京的文化不僅僅是宏偉的建築和輝煌的宮殿,更是隱藏在山川河流、一草一木之間的生態智慧。這本書讓我成為瞭一個更懂得欣賞北京獨特魅力的讀者。
評分《北京曆史地圖集:文化生態捲》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座城市,不能隻看它如今的光鮮亮麗,更要深入挖掘它過去的痕跡和變遷。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以地圖為載體,將北京不同曆史時期的城市形態、人文活動以及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生動而直觀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描繪古代商業街區、市井生活以及文人雅士活動區域的地圖。它們讓我能夠“親臨”曆史現場,感受當年北京的繁華與活力,體會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同時,書中對北京水係、綠化以及與周邊山川河流關係的描繪,也讓我深刻認識到,北京這座城市的形成和發展,與自然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它讓我看到瞭古人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資源,又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這種從文化與生態的雙重維度來解讀北京曆史的視角,是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也讓我對這座城市有瞭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地圖集,更是一部關於北京城市生命史的史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