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ENGINEER Wildfire 5.0中文版從入門到精通 | ||
| 定價 | 59.00 |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4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占金青 賈雪艷 等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115473356 | |
| 重量 | ||
1.1 Pro/ENGINEER Wildfire 5.0 工作界麵介紹 2
1.1.1 Pro/ENGINEER Wildfire 5.0 工作界麵 2
1.1.2 標題欄 3
1.1.3 菜單欄 3
1.1.4 工具欄 5
1.1.5 瀏覽器窗口 9
1.1.6 操控闆 11
1.1.7 繪圖區 12
1.1.8 拾取過濾器 12
1.1.9 消息顯示區 12
1.2 文件操作 12
1.2.1 新建文件 12
1.2.2 打開文件 13
1.2.3 保存文件 13
1.2.4 刪除文件 14
1.2.5 刪除內存中的文件 14
1.3 Pro/ENGINEER Wildfire 5.0 係統環境配置 14
1.3.1 定製工作界麵 14
1.3.2 配置文件 17
1.3.3 配置係統環境 18
* 2 章 繪製草圖 20
2.1 基本概念 21
2.2 進入草繪環境 21
2.3 草繪環境中各工具欄按鈕簡介 22
2.4 草繪環境中常用菜單簡介 23
2.4.1 “草繪”菜單 23
2.4.2 “編輯”菜單 24
2.5 設置草繪環境 25
2.5.1 設置網格及其間距 25
2.5.2 設置拾取過濾器 25
2.5.3 設置項 25
2.6 草繪命令 26
2.6.1 繪製綫 26
2.6.2 繪製矩形 27
2.6.3 繪製圓 28
2.6.4 繪製圓弧 30
2.6.5 繪製樣條麯綫 31
2.6.6 繪製圓角 32
2.6.7 繪製點和坐標係 32
2.6.8 調用常用截麵 33
2.6.9 繪製文本 34
2.7 草圖編輯 35
2.7.1 鏡像 36
2.7.2 縮放與鏇轉 36
2.7.3 修剪與分割工具的應用 38
2.7.4 剪切、復製和粘貼操作 40
2.8 標注草圖尺寸 40
2.8.1 尺寸標注 40
2.8.2 尺寸編輯 42
2.9 幾何約束 43
2.9.1 設定幾何約束 43
2.9.2 修改幾何約束 45
2.10 綜閤實例——法蘭盤截麵 46
第3 章 基準特徵 52
3.1 常用的基準特徵 53
3.2 基準平麵 53
3.2.1 基準平麵的作用 53
3.2.2 創建基準平麵 55
3.3 基準軸 59
3.3.1 基準軸簡介 59
3.3.2 創建基準軸 61
3.4 基準點 62
3.4.1 創建基準點 62
3.4.2 偏移坐標係基準點 64
3.4.3 更改基準點的顯示模式 66
3.5 基準麯綫 67
3.5.1 創建基準麯綫 67
3.5.2 草繪基準麯綫 68
3.6 基準坐標係 69
3.6.1 坐標係種類 69
3.6.2 創建坐標係 70
3.7 基準特徵顯示狀態控製 72
3.7.1 基準特徵的顯示控製 72
3.7.2 基準特徵的顯示顔色 73
第4 章 基本特徵建模 74
4.1 實體建模的一般流程 75
4.2 拉伸特徵 76
4.2.1 操控闆選項介紹 77
4.2.2 創建拉伸特徵的操作步驟 78
4.2.3 實例——膠墊 80
4.3 鏇轉特徵 81
4.3.1 操控闆選項介紹 81
4.3.2 創建鏇轉特徵的操作步驟 84
4.3.3 實例——閥杆 85
4.4 掃描特徵 87
4.4.1 創建掃描特徵的操作步驟 87
4.4.2 實例——工字鋼 91
4.5 混閤特徵 93
4.5.1 創建混閤特徵的操作步驟 93
4.5.2 實例——門把手 101
4.6 綜閤實例——銷釘 103
第5 章 工程特徵建模 105
5.1 倒圓角特徵 106
5.1.1 操控闆選項介紹 106
5.1.2 創建倒圓角特徵的操作步驟 109
5.1.3 實例——擋圈 113
5.2 邊倒角特徵 116
5.2.1 操控闆選項介紹 116
5.2.2 創建倒角特徵的操作步驟 118
5.2.3 實例——鍵 119
5.3 孔特徵 120
5.3.1 操控闆選項介紹 121
5.3.2 創建孔特徵的操作步驟 126
5.3.3 實例——活塞 130
5.4 抽殼特徵 134
5.4.1 操控闆選項介紹 134
5.4.2 創建殼特徵的操作步驟 136
5.4.3 實例——* 灰缸 137
5.5 筋特徵 139
5.5.1 操控闆選項介紹 139
5.5.2 創建筋特徵的操作步驟 140
5.5.3 實例——法蘭盤 141
5.6 拔模特徵 143
5.6.1 操控闆選項介紹 144
5.6.2 創建拔模特徵的操作步驟 145
5.6.3 實例——充電器 146
5.7 綜閤實例——暖瓶 150
第6 章 高 級特徵建模 159
6.1 掃描混閤 160
6.1.1 創建掃描混閤特徵的操作步驟 160
6.1.2 實例——颱燈 162
6.2 螺鏇掃描 169
6.2.1 創建螺鏇掃描特徵的操作步驟 169
6.2.2 實例——彈簧 174
6.3 可變截麵掃描 176
6.3.1 創建可變截麵掃描的操作步驟 176
6.3.2 實例——鼠標 179
6.4 綜閤實例——鑽頭 183
第7 章 實體特徵編輯 191
7.1 特徵操作 192
7.1.1 復製特徵 192
7.1.2 重新排序 195
7.1.3 插入特徵模式 196
7.1.4 實例——方嚮盤 197
7.2 刪除特徵 203
7.3 隱含特徵 204
7.4 隱藏特徵 205
7.5 特徵鏡像 206
7.5.1 創建鏡像特徵的操作步驟 207
7.5.2 實例——闆簧 208
7.6 特徵陣列 210
7.6.1 尺寸陣列 210
7.6.2 方嚮陣列 212
7.6.3 軸陣列 212
7.6.4 填充陣列 213
7.6.5 實例——葉輪 215
7.7 縮放模型命令 218
7.8 綜閤實例——錐齒輪 219
第8 章 麯麵造型 225
8.1 麯麵設計概述 226
8.2 創建麯麵 226
8.2.1 麯麵的網格顯示 228
8.2.2 平整麯麵 226
8.2.3 拉伸麯麵和掃描麯麵 227
8.2.4 實例——果盤 230
8.2.5 邊界麯麵 231
8.2.6 實例——凸輪 234
8.3 麯麵編輯 239
8.3.1 偏移麯麵 239
8.3.2 復製麯麵 241
8.3.3 鏡像麯麵 242
8.3.4 加厚麯麵 242
8.3.5 實例——水瓶 244
8.3.6 閤並麯麵 247
8.3.7 實例——椅子 248
8.3.8 修剪麯麵 251
8.3.9 延伸麯麵 253
8.3.10 實例——燈罩 256
8.3.11 實體化麯麵 264
8.3.12 實例——吊鈎 265
8.4 綜閤實例——蘋果 277
8.4.1 蘋果主體 277
8.4.2 蘋果把 278
8.4.3 蘋果葉子 279
第9 章 鈑金設計 282
9.1 基本鈑金特徵 283
9.1.1 分離的平整壁特徵 283
9.1.2 鏇轉壁特徵 285
9.2 高 級鈑金特徵 287
9.2.1 可變截麵掃描特徵 287
9.2.2 掃描混閤特徵 289
9.2.3 自邊界特徵 293
9.3 後繼鈑金壁特徵 294
9.3.1 平整壁特徵 295
9.3.2 法蘭壁特徵 299
9.3.3 實例——U 型槽 302
9.4 鈑金操作 306
9.4.1 鈑金切口特徵 306
9.4.2 閤並壁特徵 309
9.4.3 轉換特徵 312
9.4.4 實例——六角盒 314
9.5 綜閤實例——抽屜支架 319
* 10 章 裝配體設計 334
10.1 裝配基礎 335
10.1.1 裝配環境 335
10.1.2 組件模型樹 335
10.2 創建裝配圖 336
10.3 零件裝配的操作步驟 337
10.4 裝配約束 342
10.4.1 配對約束 343
10.4.2 對齊約束 346
10.4.3 插入約束 348
10.4.4 相切約束 349
10.4.5 坐標係約束 350
10.4.6 自動約束 350
10.4.7 其他約束 350
10.4.8 實例—— 齒輪組件裝配體 352
10.5 爆炸視圖 354
10.5.1 關於爆炸視圖 354
10.5.2 創建爆炸視圖 355
10.5.3 編輯爆炸視圖 356
10.5.4 保存爆炸視圖 357
10.5.5 刪除爆炸視圖 357
10.6 綜閤實例——齒輪泵裝配 358
10.6.1 調入機座零件 358
10.6.2 調入齒輪泵前蓋零件 359
10.6.3 調入銷進行定位 359
10.6.4 調入螺釘進行連接 360
10.6.5 調入齒輪軸 361
10.6.6 調入齒輪組件和後蓋 362
10.6.7 製作爆炸圖 363
* 11 章 工程圖繪製 365
11.1 建立工程圖 366
11.2 建立視圖 367
11.2.1 一般視圖的建立 367
11.2.2 投影視圖的建立 369
11.2.3 輔助視圖的建立 370
11.2.4 詳細視圖的建立 370
11.2.5 實例——創建支座視圖 372
11.3 調整視圖 377
11.3.1 移動視圖 377
11.3.2 刪除視圖 379
11.3.3 修改視圖 379
11.3.4 實例——創建軸承座視圖 381
11.4 工程圖標注 386
11.4.1 創建尺寸 387
11.4.2 創建參照尺寸 387
11.4.3 尺寸的編輯 388
11.4.4 顯示尺寸公差 389
11.4.5 實例——聯軸器 392
11.5 創建注釋文本 395
11.5.1 注釋標注 395
11.5.2 注釋編輯 397
11.5.3 幾何公差的標注 397
11.6 綜閤實例——軸工程圖 399
* 12 章 變速箱設計 407
12.1 變速箱主要零件設計 408
12.1.1 變速箱端蓋設計 408
12.1.2 變速箱上箱蓋設計 409
12.1.3 變速箱箱體設計 415
12.2 變速箱組件裝配 425
12.2.1 變速箱低速軸軸承的裝配 426
12.2.2 變速箱低速軸裝配 428
12.3 變速箱總裝配 432
12.3.1 變速箱高、低速軸與下箱體的裝配 432
12.3.2 變速箱下箱體箱蓋的裝配 434
12.3.3 變速箱其他零件的裝配 436
讓我從一個側重於産品設計流程的角度來評價一下這本關於Pro/E Wildfire 5.0中文版的“精通”之作。在現代産品開發中,CAD軟件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工具,它必須與仿真分析(CAE)和製造工藝(CAM)緊密結閤。這本書在這方麵的連接性做得相當不錯。我發現它在介紹完零件建模後,很自然地過渡到瞭如何為後續的仿真分析準備“乾淨”的模型。比如,它詳細說明瞭如何利用“去除小特徵”或“閤並麯麵”等操作,來優化網格劃分時的輸入條件,避免仿真軟件報錯或計算耗時過長。這部分內容往往是很多基礎教程完全忽略的“知識盲區”。此外,在模具設計和數控加工的視角下,作者對拔模斜度、倒扣分析以及如何正確創建“特徵抑製”的布局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錶明作者對整個産品生命周期的理解是比較全麵的。我尤其欣賞它對“工程圖”模塊的處理。很多學習者往往覺得PROE的齣圖模塊操作繁瑣,但這本書通過清晰的圖例,展示瞭如何快速生成符閤國標規範的詳圖,包括批注、符號和明細錶的自動生成,這些都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環節。它真正做到瞭將軟件功能與實際工程需求無縫對接,而不是停留在軟件錶麵的炫技。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抱著一種審視的態度,畢竟Wildfire 5.0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版本,但軟件的底層邏輯和用戶習慣往往是跨版本的穩定核心。這本書的價值恰恰體現在它對“精通”二字的理解上。對於有一定三維建模經驗的人來說,入門知識點可以直接跳過,重點應該放在高級麯麵、裝配體管理以及齣圖標準這幾個“攔路虎”上。我驚喜地發現,它在講解高級麯麵模塊時,沒有僅僅停留在基礎的“拉伸”或“鏇轉”上,而是深入探討瞭“可變截麵掃描”和“麯綫網格”的組閤應用,這對於設計汽車外殼或者復雜的流綫型産品至關重要。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大型裝配體的性能優化和管理策略,提齣瞭非常實用的建議。作者似乎深知工程師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哪些痛點,比如模型文件過大導緻打開緩慢,或者在爆炸視圖生成時的卡頓問題。書裏提到的“簡化錶示(Simplified Representation)”的應用技巧,以及如何閤理地利用“骨架模型”來控製整體結構,都是在實際工程環境中摸爬滾打多年纔能總結齣來的經驗,而不是靠閱讀官方手冊就能獲得的。這種側重於“效率”和“工程實踐”的深度解讀,使得這本書超越瞭一本單純的軟件操作手冊,更像是一本結閤瞭PROE工具特性的設計方法論指南。對於希望從“會用”走嚮“用好”的資深用戶,這本書的後半部分絕對是物有所值的。
評分從一個追求軟件定製化和自動化操作的“高級用戶”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對PRO/E 5.0的“後颱”操作的揭示。真正的精通不僅僅是會畫圖,而是如何讓軟件更好地服務於你的重復性工作。我發現這本書在介紹宏(Macro)和參數驅動的自動化腳本方麵,著墨不少。它沒有僅僅停留在錄製宏這個初級階段,而是展示瞭如何通過修改VBA或J-Link接口(雖然5.0時代可能更多是基於PRO/PROGRAM腳本)來實現對特定工作流程的定製化優化。例如,如何編寫一個腳本自動批量修改圖紙標題欄的信息,或者如何根據輸入的一組變量,自動生成一係列標準化的軸件。這種對腳本和自動化潛力的挖掘,是很多強調基礎建模的書籍往往會避開的“高階領域”。此外,書中對於係統配置文件的理解,如config.pro文件的各個參數對性能和工作環境的影響,也進行瞭非常深入的剖析。這對於需要在多人協作環境下保證團隊設計規範一緻性的項目經理或高級工程師而言,是極為寶貴的經驗。它告訴你如何通過配置環境,將軟件的默認行為調整到最符閤你團隊工作流的狀態。這本書在這些方麵提供的深度,使得它不僅僅是一本操作手冊,更像是一本如何優化和管理你的PRO/ENGINEER環境的“工具箱指南”。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評價視角或許會更偏嚮於自學者的體驗。坦白說,學習一個像Wildfire 5.0這樣功能強大的係統,最大的障礙往往在於“挫敗感”。當你嘗試創建一個復雜的麯麵,結果不是失敗就是齣現奇怪的幾何錯誤時,很多人會選擇放棄。這本書的編排邏輯似乎非常注意緩解這種挫敗感。它的章節結構具有很強的遞進性,但這種遞進不是綫性的堆砌,而是螺鏇上升的。比如,它在前麵用簡單的實體建模介紹瞭一個概念,然後在後麵涉及到復雜裝配時,會再次引用這個概念,但這次的應用場景復雜瞭數倍,這對於鞏固記憶和理解知識的遷移性非常有幫助。我發現它在排版上也下瞭一番功夫。圖文比例恰當,沒有齣現那種大段文字堆砌的枯燥感。特彆是一些關鍵的界麵交互,它會用醒目的顔色或邊框將鼠標點擊的位置和快捷鍵標注齣來,這對於視覺學習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門檻。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也許是對一些不常用但非常底層的係統配置文件的講解可以再多一些,但考慮到這是一本麵嚮大眾市場的“從入門到精通”的書籍,它在保持可讀性和專業深度之間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對於一個希望通過自我學習掌握PROE 5.0的讀者,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結構清晰、反饋及時的學習路徑圖。
評分這本關於Pro/ENGINEER Wildfire 5.0中文版的“從入門到精通”的書籍,從我這個老CAD用戶來看,確實在某些方麵提供瞭不少值得稱道的內容。我接觸CAD軟件也有十多年瞭,很多時候,市麵上的“入門到精通”係列往往在“入門”部分囉嗦重復,到瞭“精通”部分又淺嘗輒止,讓人抓狂。但這本書,至少在基礎操作的邏輯梳理上做得比較到位。它沒有一上來就扔給你一堆晦澀的專業術語,而是非常耐心地講解瞭界麵布局和基本文件操作的思維定式。比如,它對參數化設計理念的引入,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要用參數”,而是通過幾個實際的零件建模案例,讓你真切體會到為什麼參數化是PROE的核心競爭力。初學者可能需要時間消化這些概念,但這本書的結構似乎是為這種消化過程設計的,它會把復雜的特徵創建步驟拆解得非常細緻,即便是像“混閤特徵”或者“截麵編輯”這種容易讓人迷失的地方,作者也用大量的截圖和步驟提示來保證視覺上的連貫性。我特彆欣賞它在講解草圖約束時的那種細緻入微,很多軟件自帶的幫助文檔都隻是一筆帶過,但這本書卻會花大篇幅解釋“為什麼這個約束會失效”以及“如何通過修改驅動關係來修復模型”。對於一個想要真正掌握一個強大三維軟件的人來說,這種對底層邏輯的挖掘遠比堆砌功能列錶來得重要得多。總而言之,它為新手鋪設瞭一條相對平坦的起步斜坡,這在同類書籍中是難能可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