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7) | 作者 | 吕风勇,邹琳华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45460841 | 出版日期 | 2018-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县域经济课题组的年度研究报告,是中国蕞quan威的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其专注于对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投资潜力评价、发展模式探索和动态跟踪监测,探讨影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本书根据GDP规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数量等指标,在全国县(市)中筛选出400强样本县(市),对其竞争力和投资潜力进行系统评价,蕞终从中遴选出了全国蕞具竞争力的百强县(市)和蕞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本年度,400样本县(市)地区生产总值之和为17.6万亿元,平均经济规模为439.5亿元,平均经济规模增长了23.8亿元。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样本县(市)平均经济规模为511.5亿元,增加24.5亿元,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样本县(市)平均经济规模分别为360.4亿元,增加24.7亿元和342.9亿元,增加19.3亿元。分省份来看,江苏样本县(市)平均经济规模蕞大,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达到805.3亿元,比排在第2位的福建高出265.8亿元,比山东和浙江分别高出283.6亿元和286.0亿元。样本县(市)平均经济规模蕞低的是山西,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只有189.1亿元,只比上年增加7.2亿元,辽宁则只有197.9亿元,比上年的 246.2 亿元减少48.3亿元,与山西一道成为低于200.0亿元的省份。上海、四川和重庆县域经济平均规模超过300亿元,而宁夏、广西、安徽、云南和青海样本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仍在300.0亿元。本年度,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晋江市、宜兴市、长沙县、浏阳市、慈溪市和即墨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在前10位,分别为3160.3亿元、3083.3亿元、2317.2亿元、2112.4亿元、1744.24亿元、1377.7亿元、1280.3亿元、1218.2亿元、1209.4亿元、1180.5亿元,继昆山市之后,江阴市地区生产总值也超过3000.0亿元。2016年,长沙县和浏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开始超过慈溪市,而即墨市地区生产总值则超过了准格尔旗,在经济规模方面也进入了前10强。其他11个超过1000.0亿元的县(市)还包括太仓市、准格尔旗、丹阳市、义乌市、龙口市、诸暨市、宁乡县、荣成市、滕州市、胶州市和海门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千亿元的样本县(市)共有21个。其中,胶州市和海门市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千亿元俱乐部。 |
| 作者简介 | |
| 吕风勇,山东定陶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经济博士,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民经济专业。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城市房地产等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系列年度报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副主编,曾在《当代经济科学》、《经济体制改革》、《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等期刊和报纸上发表宏观经济论文若干篇。 邹琳华,江西宜黄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要从事城市与房地产经济领域的理论研究。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分校访问学者(2011.12-2012.12)。兼中国社科院《住房绿皮书》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竞争力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 目录 | |
| 章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一 经济规模与经济增长 二 社会消费 三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四 公共财政收入 五 人均收入 第二篇 竞争力报告 第二章 2017年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 一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的选取原则 二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四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400强县(市)的选择 五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数据的来源 六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 第三章 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分析 一 竞争力百强县(市)分析 二 分项竞争力分析 三 竞争力指数与排名 第三篇 投资潜力报告 第四章 2017年县域经济投资潜力排名 一 中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指标的选取原则 二 中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 中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四 中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400强县(市)的选择 五 中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指标体系数据的来源 六 县域经济投资潜力排名 第五章 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分析 一 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分析 二 投资潜力分项指数分析 三 投资潜力指数与排名 第四篇 专题报告 第六章 县域经济房地产去库存监测报告 一 县域经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 二 县域经济房地产去库存的形势 三 县域经济房地产库存的变化趋势 第七章 由存贷比差异看县域金融的地位和作用 一 存贷比差异与金融资源的区际转移 二 存贷比差异对县域金融地位的影响 三 合理调整存贷比差异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中国不同发展阶段下的县域经济 一 供给短缺、成本低廉时代的县域经济 二 产业集聚、市场扩张时代的县域经济 三 内外共荣、投资驱动时代的县域经济 四 产能过剩、转型升级时代的县域经济 第九章 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县域经济 一 县域经济的高增长特征 二 对典型县域经济的剖析 三 中国产业转移的特征 四 中国产业转移的动力 五 县域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第五篇 附录 附表一 中国400强样本县(市)的地区分布 附表二 中国县域经济400强竞争力各项指标指数值 附表三 中国县域经济400强竞争力各项指标原始值 附表四 中国县域经济400强投资潜力各项指标指数值 附表五 中国县域经济400强投资潜力各项指标原始值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最近翻阅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7) 湖北新华书店》,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以一种更为宏观的视角,梳理了2017年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全貌。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基层、也是最关键的单元。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呈现了全国范围内县域经济的普遍性特征,还细致地剖析了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背景下的县域经济差异。尤其令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对一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典型问题,比如产业同质化、资源环境约束、创新能力不足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一些地方经济政策的解读,这让我能更好地理解政府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虽然书中包含大量数据和分析,但其逻辑清晰,结构严谨,读起来并不费力。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关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知识框架,也让我对未来县域经济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对于想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人来说,绝对是不容错过的。
评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7) 湖北新华书店》这本书,对我这个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而言,是一次深入的探险。2017年的这份报告,定格了那个时间点县域经济发展的状态,也预示着未来的走向。我之所以对这类报告情有独钟,是因为我认为县域是真正承载中国经济发展活力的基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概览,更在微观层面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它帮助我理解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无数个县城是如何在各自的禀赋下,努力寻找生存和发展的路径的。书中对一些县域经济发展驱动力的分析,例如是依靠资源、还是依靠技术、或是依靠政策,都给了我很大的思考空间。我尤其喜欢报告中对县域内部结构性问题的探讨,比如城乡差距、产业空心化等,这些都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挑战。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肌体的另一面,那是充满活力、也面临挑战的基层经济。
评分在阅读《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7) 湖北新华书店》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县域经济在2017年所处的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县域经济的辉煌与挑战,机遇与困境。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区域差异性分析的部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发展基础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必然呈现出多样性。这本书很好地捕捉到了这种多样性,并试图从中找出共性和规律。我喜欢它对于一些“黑马”县域的挖掘,那些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却能依靠某种创新或特色产业异军突起的例子,极具启发性。同时,报告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县域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难题,比如人才流失、产业升级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摆在许多县域面前的严峻考验。通过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了解数据,更是在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人物、故事和现实。它让我对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手里的这本《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7) 湖北新华书店》,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浓缩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轨迹的百科全书。作者们显然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去收集、整理、分析那些分散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湖北省范围内的县域经济数据和信息。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发展”二字的 nuanced 理解。报告没有简单地用GDP总量来衡量一个县域的成功与否,而是从产业结构、城乡一体化、民生改善、生态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触及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真正内涵——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书中对湖北省内一些县市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禀赋的县域,是如何走出各自的特色发展道路的。例如,有的县依山傍水,发展生态旅游;有的县地处交通枢纽,则侧重发展现代物流。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为其他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相当专业,但又不失可读性,很多地方的分析都充满了前瞻性和战略性。
评分这本《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7) 湖北新华书店》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对地方经济发展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找到一些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县域经济脉络的书籍。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不仅仅罗列数据,更着重于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县域经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它们各自的发展路径。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一些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例如某个县如何凭借特色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另一个县如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这些生动的案例让我对“县域经济”这个概念有了更具体、更鲜活的认识,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2017年的这份报告,在今天看来,也为我们理解当前的一些经济现象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视角。书中对当时一些新兴经济模式的探讨,如数字经济在县域的应用,以及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都显示出前瞻性。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湖北省内部分县域经济的详细阐述,这让我对家乡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强的认同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接地气,虽然是报告性质,但并非晦涩难懂,很多地方的分析都充满了洞察力,让人读后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