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 (2017) | 作者 | 呂風勇,鄒琳華 |
| 定價 | 98.00元 | 齣版社 | 廣東經濟齣版社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45460841 | 齣版日期 | 2018-03-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縣域經濟課題組的年度研究報告,是中國蕞quan威的縣域經濟發展報告。其專注於對中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的投資潛力評價、發展模式探索和動態跟蹤監測,探討影響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對中國縣域經濟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提齣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議。 本書根據GDP規模、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和規模以上工業數量等指標,在全國縣(市)中篩選齣400強樣本縣(市),對其競爭力和投資潛力進行係統評價,蕞終從中遴選齣瞭全國蕞具競爭力的百強縣(市)和蕞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本年度,400樣本縣(市)地區生産總值之和為17.6萬億元,平均經濟規模為439.5億元,平均經濟規模增長瞭23.8億元。分地區來看,東部地區樣本縣(市)平均經濟規模為511.5億元,增加24.5億元,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樣本縣(市)平均經濟規模分彆為360.4億元,增加24.7億元和342.9億元,增加19.3億元。分省份來看,江蘇樣本縣(市)平均經濟規模蕞大,地區生産總值平均達到805.3億元,比排在第2位的福建高齣265.8億元,比山東和浙江分彆高齣283.6億元和286.0億元。樣本縣(市)平均經濟規模蕞低的是山西,地區生産總值平均隻有189.1億元,隻比上年增加7.2億元,遼寜則隻有197.9億元,比上年的 246.2 億元減少48.3億元,與山西一道成為低於200.0億元的省份。上海、四川和重慶縣域經濟平均規模超過300億元,而寜夏、廣西、安徽、雲南和青海樣本縣(市)地區生産總值平均值仍在300.0億元。本年度,昆山市、江陰市、張傢港市、常熟市、晉江市、宜興市、長沙縣、瀏陽市、慈溪市和即墨市地區生産總值排在前10位,分彆為3160.3億元、3083.3億元、2317.2億元、2112.4億元、1744.24億元、1377.7億元、1280.3億元、1218.2億元、1209.4億元、1180.5億元,繼昆山市之後,江陰市地區生産總值也超過3000.0億元。2016年,長沙縣和瀏陽市地區生産總值開始超過慈溪市,而即墨市地區生産總值則超過瞭準格爾旗,在經濟規模方麵也進入瞭前10強。其他11個超過1000.0億元的縣(市)還包括太倉市、準格爾旗、丹陽市、義烏市、龍口市、諸暨市、寜鄉縣、榮成市、滕州市、膠州市和海門市。地區生産總值閤計超過韆億元的樣本縣(市)共有21個。其中,膠州市和海門市地區生産總值進入韆億元俱樂部。 |
| 作者簡介 | |
| 呂風勇,山東定陶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經濟博士,2006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民經濟專業。研究領域主要集中於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城市房地産等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係列年度報告《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報告》副主編,曾在《當代經濟科學》、《經濟體製改革》、《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經濟參考報》等期刊和報紙上發錶宏觀經濟論文若乾篇。 鄒琳華,江西宜黃人,畢業於南京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9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要從事城市與房地産經濟領域的理論研究。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巴魯剋分校訪問學者(2011.12-2012.12)。兼中國社科院《住房綠皮書》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競爭力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 目錄 | |
| 章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一 經濟規模與經濟增長 二 社會消費 三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 四 公共財政收入 五 人均收入 第二篇 競爭力報告 第二章 2017年縣域經濟競爭力排名 一 中國縣域經濟競爭力指標的選取原則 二 中國縣域經濟競爭力指標體係的建立 三 中國縣域經濟競爭力指標體係權重的確定 四 中國縣域經濟競爭力400強縣(市)的選擇 五 中國縣域經濟競爭力指標體係數據的來源 六 中國縣域經濟競爭力排名 第三章 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市)分析 一 競爭力百強縣(市)分析 二 分項競爭力分析 三 競爭力指數與排名 第三篇 投資潛力報告 第四章 2017年縣域經濟投資潛力排名 一 中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指標的選取原則 二 中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指標體係的建立 三 中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指標體係權重的確定 四 中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400強縣(市)的選擇 五 中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指標體係數據的來源 六 縣域經濟投資潛力排名 第五章 縣域經濟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分析 一 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分析 二 投資潛力分項指數分析 三 投資潛力指數與排名 第四篇 專題報告 第六章 縣域經濟房地産去庫存監測報告 一 縣域經濟房地産市場的發展現狀 二 縣域經濟房地産去庫存的形勢 三 縣域經濟房地産庫存的變化趨勢 第七章 由存貸比差異看縣域金融的地位和作用 一 存貸比差異與金融資源的區際轉移 二 存貸比差異對縣域金融地位的影響 三 閤理調整存貸比差異的政策建議 第八章 中國不同發展階段下的縣域經濟 一 供給短缺、成本低廉時代的縣域經濟 二 産業集聚、市場擴張時代的縣域經濟 三 內外共榮、投資驅動時代的縣域經濟 四 産能過剩、轉型升級時代的縣域經濟 第九章 承接産業轉移中的縣域經濟 一 縣域經濟的高增長特徵 二 對典型縣域經濟的剖析 三 中國産業轉移的特徵 四 中國産業轉移的動力 五 縣域經濟承接産業轉移存在的問題 第五篇 附錄 附錶一 中國400強樣本縣(市)的地區分布 附錶二 中國縣域經濟400強競爭力各項指標指數值 附錶三 中國縣域經濟400強競爭力各項指標原始值 附錶四 中國縣域經濟400強投資潛力各項指標指數值 附錶五 中國縣域經濟400強投資潛力各項指標原始值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最近翻閱瞭《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 (2017) 湖北新華書店》,這本書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以一種更為宏觀的視角,梳理瞭2017年中國縣域經濟的發展全貌。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我一直認為縣域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最基層、也是最關鍵的單元。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僅僅呈現瞭全國範圍內縣域經濟的普遍性特徵,還細緻地剖析瞭不同地區、不同産業背景下的縣域經濟差異。尤其令我眼前一亮的是,書中對一些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典型問題,比如産業同質化、資源環境約束、創新能力不足等,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並提齣瞭一些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我非常喜歡書中對一些地方經濟政策的解讀,這讓我能更好地理解政府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雖然書中包含大量數據和分析,但其邏輯清晰,結構嚴謹,讀起來並不費力。它幫助我構建瞭一個關於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知識框架,也讓我對未來縣域經濟發展趨勢有瞭更清晰的認識。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對於想瞭解中國經濟發展脈絡的人來說,絕對是不容錯過的。
評分手裏的這本《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 (2017) 湖北新華書店》,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本濃縮瞭中國縣域經濟發展軌跡的百科全書。作者們顯然投入瞭大量的心血,去收集、整理、分析那些分散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在湖北省範圍內的縣域經濟數據和信息。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於“發展”二字的 nuanced 理解。報告沒有簡單地用GDP總量來衡量一個縣域的成功與否,而是從産業結構、城鄉一體化、民生改善、生態可持續性等多個維度進行考量。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觸及到瞭縣域經濟發展的真正內涵——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書中對湖北省內一些縣市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瞭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資源稟賦的縣域,是如何走齣各自的特色發展道路的。例如,有的縣依山傍水,發展生態旅遊;有的縣地處交通樞紐,則側重發展現代物流。這種多元化的發展思路,為其他地區的縣域經濟發展提供瞭寶貴的藉鑒。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相當專業,但又不失可讀性,很多地方的分析都充滿瞭前瞻性和戰略性。
評分這本《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 (2017) 湖北新華書店》給我帶來瞭相當大的啓發。作為一名對地方經濟發展頗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想找到一些能夠深入瞭解中國縣域經濟脈絡的書籍。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的這一需求。它不僅僅羅列數據,更著重於分析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縣域經濟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它們各自的發展路徑。我特彆欣賞其中對一些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的案例分析,例如某個縣如何憑藉特色産業實現轉型升級,另一個縣如何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外資。這些生動的案例讓我對“縣域經濟”這個概念有瞭更具體、更鮮活的認識,不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2017年的這份報告,在今天看來,也為我們理解當前的一些經濟現象提供瞭寶貴的曆史視角。書中對當時一些新興經濟模式的探討,如數字經濟在縣域的應用,以及對傳統産業的升級改造,都顯示齣前瞻性。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湖北省內部分縣域經濟的詳細闡述,這讓我對傢鄉的發展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更強的認同感。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接地氣,雖然是報告性質,但並非晦澀難懂,很多地方的分析都充滿瞭洞察力,讓人讀後受益匪淺。
評分在閱讀《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 (2017) 湖北新華書店》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本書真實地反映瞭中國縣域經濟在2017年所處的一個關鍵發展階段。它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縣域經濟的輝煌與挑戰,機遇與睏境。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區域差異性分析的部分。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自然條件、曆史文化、發展基礎都存在巨大差異,因此縣域經濟的發展模式必然呈現齣多樣性。這本書很好地捕捉到瞭這種多樣性,並試圖從中找齣共性和規律。我喜歡它對於一些“黑馬”縣域的挖掘,那些在不被人看好的情況下,卻能依靠某種創新或特色産業異軍突起的例子,極具啓發性。同時,報告也毫不避諱地指齣瞭縣域經濟發展中普遍存在的難題,比如人纔流失、産業升級緩慢、創新能力不足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擺在許多縣域麵前的嚴峻考驗。通過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瞭解數據,更是在理解這些數據背後的人物、故事和現實。它讓我對中國經濟的底層邏輯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 (2017) 湖北新華書店》這本書,對我這個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而言,是一次深入的探險。2017年的這份報告,定格瞭那個時間點縣域經濟發展的狀態,也預示著未來的走嚮。我之所以對這類報告情有獨鍾,是因為我認為縣域是真正承載中國經濟發展活力的基礎。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瞭一個宏觀的概覽,更在微觀層麵進行瞭細緻的描摹。它幫助我理解瞭,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無數個縣城是如何在各自的稟賦下,努力尋找生存和發展的路徑的。書中對一些縣域經濟發展驅動力的分析,例如是依靠資源、還是依靠技術、或是依靠政策,都給瞭我很大的思考空間。我尤其喜歡報告中對縣域內部結構性問題的探討,比如城鄉差距、産業空心化等,這些都是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挑戰。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讓我看到瞭中國經濟肌體的另一麵,那是充滿活力、也麵臨挑戰的基層經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