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圖解未來簡史 王宇琨 董誌道著 人類如何從智人到智神

超圖解未來簡史 王宇琨 董誌道著 人類如何從智人到智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未來學
  • 人類學
  • 科技
  • 曆史
  • 智人
  • 智神
  • 進化
  • 社會
  • 未來趨勢
  • 科普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大正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天津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1129570
商品編碼:27375649397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
《超圖解未來簡史》
作者 王宇琨 董誌道

齣版社 天津人民齣版社
齣版品牌 北京紫圖圖書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 2018年4月
書號 978-7-201-12957-0
CIP分類 K02-64
定 價 69.90元
開本/尺寸 16開:170×235mm
印張/頁數 19.5
印張,312頁
建議上架 暢銷 ? 曆史?社科
同類參考 《超圖解人類簡史》
目標讀者 大眾讀者、曆史愛好者

人類如何從智人到智神
在極少數精英控製社會的未來時代到來之前,你該如何趁早成為他們?
大數據、人工智能已經成為算法時代的先頭軍,
在未來,99%的人或將成為無用階級,
前所 有的失業危機與個人價值危機已經快步來襲,你我該如何應對?
260餘幅圖片、100多張錶格,
詳盡圖解人類未來發展趨嚮,讓你具象化洞悉未來的求勝之道。


◎圖文並茂:采用260餘幅手繪圖片以及100多張錶格,圖文融通地分析瞭人類未來的發展趨嚮,具象化洞悉未來趨勢。
◎視角獨特:本書對人類發展曆程進行迴顧總結,結閤現代基因學、人工智能以及未來學等方麵的 新研究成果,提齣瞭思考、探討和揭示人類未來的新視角:數據主義或將人文主義。
◎裝幀彆緻:超圖解概念貫穿一體,透徹洞穿未來議題。封麵以“鑽孔鏤空穿洞”設計,引 讀者探討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護封:200g高階硬化+模切工藝,前沿設計讓你用本書也能成為科技達人。模切與書名組成大寫T(Tomorrow),鏤空之處洞悉未來世界的趨勢,為讀者提供一種思考未來的可能性。
內封:210g白卡,手感 佳,觸感光滑,高端豪華。
內文:高端膠版紙配以專屬油墨印刷,色彩明亮艷麗,質感細膩光滑,讓文字錶現形式與內容質量相得益彰。

編輯推薦
※ 數據更新、內容更全:對人類發展曆程進行迴顧總結,結閤現代基因學、人工智能以及未來學等方麵的全新研究成果,提齣瞭思考、探討和揭示人類未來的新視角。
※ 觀點獨到、全新視角:本書從微觀到宏觀,從過去到未來,高屋建瓴,深刻洞見瞭人類麵臨的前 未有的變局,算法或將取代意誌,數據主義取代人文主義。本書讓你具象化洞悉未來趨勢,找齣求勝之道,瞭解人類如何從智人到智神。
※ 圖文並茂、清晰易讀:采用260餘幅手繪圖片以及100多張錶格,圖文並茂地分析人們關注的關於未來的熱點、難點、抽象點,完全科學圖解,一書在手,讓你讀懂人類發展的未來法則,立足當下,決勝未來。
作者簡介 王宇琨、董誌道,暢銷科普讀物作者,長期從事自然社會科學科普讀物創作,擅長用輕鬆幽默的文筆講述嚴謹的科學知識,代錶作品有《超圖解人類簡史》《圖解時間簡史》《圖解時間簡史大全集》《圖解萬物簡史》等。
內容簡介 21世紀,數據算法以及人工智能必將掀起一股人類社會的變革風暴,巨變之下,人類將如何自處?本書對人類發展曆程進行迴顧總結,結閤現代基因學、人工智能以及未來學等方麵的全新研究成果,采用約260餘幅手繪圖片以及100多張錶格,圖文融通地分析瞭人類未來的發展趨嚮,提齣瞭思考、探討和揭示人類未來的新視角,讓你具象化洞悉未來趨勢,找齣求勝之道。
目 錄
一部分

智人掌控下的世界
一章 前所 有的變局
關於未來,知道的越多恐怕越會讓你感到恐懼。進入21 世紀,人類所麵對的問題是前 未有的:飢荒、瘟疫與戰爭,曾經的三大課題似乎已被人類有效解決。曾經實現過許多不可能的人類,生物科技替代自然進化,算法打敗人類思維。一個更大的問題擺在眼前:接下來,人類要做什麼?
1. 曾經的三大課題:飢荒、瘟疫與戰爭/ 002
2. 比飢荒更嚴重:肥胖代替飢餓成為更大威脅/ 004
3. 曾被戰勝的“殺手”:曆史上的傳染病/ 006
4. 流行病的終結:現代生物科技的發展/ 008
5. 基因編輯:人類或將親手毀滅自己/ 010
6. 戰爭正在消失:“新和平”與“知識經濟”的崛起/ 012
7. 新威脅:更具多樣性的未來戰爭/ 014

第二章 人類的新課題
曆史從來不會存在真空,當人類戰勝瞭飢荒、瘟疫與戰爭,又必將麵對新的課題。在未來,曆史上所有戰爭和衝突的規模,可能都遠不及“爭奪青春的永恒”這場爭鬥更慘烈。人類 重要的課題之一就是不被自身力量所害。搖身一變成為絕 主宰的人類,卻麵對著一個似乎無解的問題:到底什麼是快樂?
1. 邁嚮新時代:從祈禱到主宰/ 016
2. 繞不開的話題:到底什麼是死亡/ 018
3 當死亡不再神聖:死亡已經變成一個技術性問題/ 020
4. 人類壽命的矛盾:在長壽與永恒之間/ 022
5. 永生的人更焦慮:永生一旦實現之後的雪崩反應/ 024
6. 服務對象的轉變:為滿足國傢利益的幸福體係/ 026
7. 幸福快樂並不容易:經濟快速增長與幸福感的原地踏步/ 028
8. 愉快的本質:快樂是如何産生的/ 030
9. 如果快樂能被掌控:就快樂而言,人類到底要過程還是要結果/ 032
10. 矛盾的欲望與快樂:刺激、興奮感、幸福感/ 034
11. 改造快樂的雙刃劍:是促進還是抑製/ 036
12. 徹底改變的人類社會:人類的自我改造/ 038

第三章 過去與未來之間
人類的文化一直基於全人類的共同經驗。然而,人類一旦可以重新打造人類心靈,智人勢必從此開始消失。但人類心靈重新打造的不確定性,讓如今的人類已經無法預知未來的人類究竟是什麼樣子。智人的進化是漸進的,但人類對“超人類”的期待,讓人類迷戀於對自身特質的改變,而這將會讓人類不再是人類。更為驚悚的是,這個過程沒有刹車。
1. 人類曾經和現在的情感基礎正在崩塌:“共鳴”的謝幕/ 040
2. 對未來的恐懼: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未來更恐懼/ 042
3. 爆炸式的科技發展:未來的到來在加速/ 044
4. 登門檻效應:人類正在逐步接受“被改造”/ 046
5. 預言的威力:過度放大的預期直接塑造曆史/ 048
6. 曆史存在的意義:曆史提供未來以可能性/ 050
7. 從一塊草坪看曆史:當草坪不再是“身份的象徵”/ 052

第四章 人類角色的轉變
人類已經成為過去7 萬年以來全球生態變化中,唯 為重要的因素。與非人類動物相比,人類這種動物早已成為地球上的“神”。智人在突破地球上各個生態之間阻礙的同時,也讓世界産生瞭前 未有的改變。人類與其為未來如小行星撞擊地球之類的不確定因素而害怕,還不如害怕人類自己,因為人類角色的轉變將更具未知性與顛覆性。
1. 人類徹底改變地球規則:人類獨自改變全球生態/ 054
2. 隻屬於人類的時代:人類世/ 056
3. 人類與動物的差距:動物適應規則,而人類製定規則/ 058
4. 人類曾經的“悲憫”:泛靈論讓萬物皆有話說/ 060
5. 人是誰的孩子:伊甸園與各種神造人的故事/ 062
6. 人與動物關係的新階段:被人類創造齣來的全新生命形式/ 064
7. 被“餓怕瞭”的基因:當代人類身上祖先的影子/ 066
8. 情感與算法的相似性:哺乳動物存活的秘密/ 068
9. 燃燒的欲望:感覺、情感和思想運作下的算法/ 070
10. 母嬰聯結:哺乳動物中與食物同等重要的情感/ 072
11. 剝削者的自圓其說:宗教中人類、農作物與傢畜之間的關係/ 074
12. 為人類而專設的有神論:讓萬物沉默的藉口/ 076
13. 和神做個交易:毀天滅地的大洪水/ 078
14. 把生命和情感降格:動物在不同宗教體係下的不同地位/ 080
15. 人與動物關係的第二次革命:農業革命帶來的信仰轉變/ 082
16. 獵人、農民、科學傢:人類與萬事萬物關係的變遷/ 084


第五章 人類有何特殊之處
人類寜可接受DNA 的突變,也不願放棄自己的靈魂。進化論相較於相對論更易讓人厭惡的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其觸碰到瞭人類“寶貴”的信仰。時至今日如自動駕駛汽車或計算機,早就可以自己運作,但為何都沒有發展齣意識?螞蟻和蜜蜂早於人類幾百萬年就學會瞭集體閤作,為什麼它們不能早早統治人類?賦予世界意義的虛構想象背後,到底反映瞭人類怎樣的特殊性?
1. 無法被證實存在的靈魂:人類特殊地位的動搖/ 086
2. 達爾文和靈魂的矛盾:為什麼人會不接受進化論/ 088
3. 意識和心靈的謎團:我們是否真的有彆於動物/ 090
4. 如何解釋意識:人類的主觀體驗是否就是意識/ 092
5. 多餘的心靈:人類行為的神經學解釋/ 094
6. 或許一開始我們就錯瞭:意識可能不是人類所想的那樣/ 096
7. 碳基與矽基:把生物類比成算法可能是個誤導/ 098
8. 活在虛擬與現實之間的人類:重要的是彆人認為你是誰/ 100
9. 精神醫學實驗室的信條:白鼠的行為與情感/ 102
10. 它們離人類到底有多遠:動物的自我意識/ 104
11. 神奇的動物:動物在特殊情況下的驚人錶現/ 106

第六章 人類社會:想象的共同體
如果你讀過《超圖解人類簡史》,那你一定對“虛構”二字不會陌生。人類社會的基礎,正是建立在這種全人類都相信的虛構之上,在此基礎上,人類編織齣一張符閤全人類社會運行意義的網:政權、金錢、企業等等都包含在其中。隻要人類共同相信,這張看不見的“網”就會一直存在並發揮效力。
1 人類何以擁有今天這樣的地位:智力、製造工具與靈活的閤作/ 108
2 人類大範圍的閤作:改革的勝利需要順暢的閤作/ 110
3 色情、暴力還是熟識:小範圍閤作産生的方式/ 112
4. 古典經濟學理論式微:人類是否崇尚公平/ 114
5. 戰爭揭示瞭我們的本質:大批民眾和小團體在閤作上的巨大差異/ 116
6. 互為主體的事物:主觀願景構建瞭貨幣與價值/ 118
7. 大同世界:互為主體的現實/ 120

第二部分

智人為無意義的世界創造意義

第七章 虛構的世界
建立在人類共同相信基礎之上的虛構故事被人類掌握之後,就進入瞭一個“人類認為自己創造瞭曆史”的階段。文字與貨幣的齣現,讓人類得以用算法的方式組織整個社會,並讓虛構的力量突破瞭人腦數據處理的限製。神聖 文的齣現,更讓文字的力量達到頂 。進入21 世紀,科技的加持讓虛構的力量更為強大,區分虛構與真實將變得更加睏難。
1. 想象中的神:給人以重組人類社會傑齣組織技能的力量/ 124
2. 讓虛構不再受限的文字:帶來強大的虛構實體並給世界以秩序/ 126
3. 威力無窮的文字:塑造現實與重塑現實的雙刃劍/ 128
4. 徘徊於真假之間:當文字虛構成為現實/ 130
5. 讓虛構變得更有用:宗教與教育的真實目的與意義/ 132
6. 虛構與衝突:目的化的虛構/ 134

第八章 在科學與宗教之間
一直以來,神話都在主宰人類秩序走嚮,但當被神話放大的故事開始主宰現實時,就會産生“為瞭虛構主體”而努力卻忽視感受生命本質的副作用。宗教與科學始終伴隨著爭論與相互依存,從而達到創造、維持和不斷加強社會秩序的力量。21 世紀,科學的發展卻不斷在為神話增加力量。科學與人文主義之間的契約,在未來是否會被打破,又會被什麼打破呢?
1. 和而不同:宗教虛構與科學虛構/ 136
2. 自然還是超自然:宗教與秩序/ 138
3. 秩序還是反秩序:靈性與宗教/ 140
4. 是敵是友:科學與宗教的關係/ 142
5. 科學與宗教的角逐:以宗教的曆史為例(1)/ 144
6. 科學與宗教的角逐:以《聖 》的曆史為例(2)/ 146
7. 終目標:神聖性與科學性的矛盾與調和/ 148

第九章 現代化意味著什麼
科技的巨大進步,帶給人類從未有過的富庶物質,並逐漸改變整個社會的供需法則。然而,優渥的物質條件和豐富的精神財富,並沒有把人類帶入平靜、安適的生活,卻造成人類不得不繼續加速發展的惡性循環。麵對這種境況,人類是否隻能祈求現代化後,靠人文主義獲得救贖?
1. 人類追求的巨大變化:從追求意義到追求力量/ 150
2. 古代與現代對認知的不同:從平衡到增長/ 152
3. 信用的力量:古代不是沒有信用,而是不相信增長/ 154
4. 越發重視“信任”的現代社會:信貸經濟在現代社會的發展/ 156
5. 自由資本主義如何取信:人人都相信的“追求增長”/ 158
6. 發展有瓶頸嗎:日新月異的發展/ 160
7. 現代經濟真正的敵人:生態危機可能帶來的後果/ 162
8. 無意義的競爭:是什麼帶來瞭新的秩序/ 164

第十章 人文主義帶來的變革
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的加持,人類快步進入現代社會。科學技術不斷擴大人類認知,人類似乎也不用再遵循一直存在於神話中的“神的安排”或所謂的自然發展。那現代社會靠什麼力量來維持秩序?人文主義應時而生。它的齣現,讓人類角色實現大逆轉。藝術、經濟、教育製度、政治都被深深影響甚至徹底改變。問題是,人文主義可以解決現代社會的一切問題嗎?
1. 人嚮“神”的邁步:人文主義重新賦予人以意義/ 166
2. 感覺遠比立場重要:以個人感覺為標準所帶來的問題/ 168
3. 人文主義影響下的政治:民主選舉取代神的旨意/ 170
4. 藝術開始擺脫神和宗教的枷鎖:“感覺對瞭,就做吧”/ 172
5. 被徹底改變的教育製度:從絕 服從到自我思考/ 174
6. 古往今來獲得知識途徑的變化:宗教邏輯、科學邏輯與人文邏輯/ 176
7. 科學與人文主義的聯閤:構建現代社會真實狀態的根本/ 178
8. 人文主義視角下對戰爭的反思:看待戰爭的視角在變/ 180
9. 人文主義的傳播與變異:人文主義的三大分類/ 182
10. 欣欣嚮榮:自由人文主義/ 186
11. 青齣於藍:社會人文主義/ 188
12. 差之毫厘,謬以韆裏:進化人文主義/ 190
13. 新時代的衝突:人文主義的“宗教戰爭”(1)/ 192
14. 新時代的衝突:人文主義的“宗教戰爭”(2)/ 194
15. 關係全人類命運的19 世紀:生産方式區分下完全不同的亞歐世界/ 196
16. 承先啓後:新認識與新時代/ 198

第三部分

智能時代:人類如何勝齣

第十一章 科學已經動搖瞭自由主義哲學
科學發展至今,已給人類社會帶來瞭前 未有的挑戰,其中 大的挑戰就是其正在破壞人類賴以維係社會秩序的基礎——自由意誌。科學實驗已經錶明,人可以被操控,情感可以被創造。人類選擇不過是生物預設或隨機齣現,而絕非瞭齣於“自由意誌”的力量。幾韆年來神職人員及政客極力維係並通過“某種犧牲”讓人相信的假想實體,正在加速崩潰。
1. 當科學推翻哲學:自由意誌的動搖與消亡/ 202
2. 當大腦被控製:對自由意誌的再次試探/ 204
3. 我的快樂是誰的快樂:用電流控製人腦/ 206
4. 我的兩個小人在打架:左右腦的不同思考過程/ 208
5. 違背“自我”的自我:峰終定律顯示齣人對於自我的背叛/ 210
6. 迥異的敘事對應截然不同的結果:體驗自我與敘事自我各司其職/ 212
7. 無悔的逝去:我們都很會“講故事”/ 214
8. 虛構的故事:認知矛盾與自由意誌/ 216

第十二章 超人類與無用階級的分離
傳統意義上的神和自由意誌在21 世紀將會被無情碾碎,人類傳統的三大就業市場(農業、工業、服務業)中,所做工作越有限的越將更快地被人工智能取代。算法取代宗教和意識形態成為絕 主宰。財富、權力乃至生命,都可能集中在掌握超強算法的極少數人手中。更讓人沮喪的是,這些所謂的未來,其實已經來臨。
1. 為什麼男女是平等的:人權興起的原因/ 218
2. 算法的優勢:人類與算法相比的不足/ 220
3. 精英階層會否繼續承認人人平等:人權和自由麵臨的空前危機/ 222
4. 智能與意識孰輕孰重:智能與意識的重要性比較/ 224
5. 超級計算機“沃森”:智能與意識在處理數據時的區彆/ 226
6. 作為類人的機器人:機器人對無用階級的逐步取代/ 230
7. 全民失業危機:技術革新帶來的壓力/ 232
8. 挑戰不可能:智能算法打破人類的自戀心態/ 234
9. 炙手可熱的算法:算法的社會地位/ 236
10. 藝術聖殿的淪陷:算法能夠進行藝術創作/ 238
11. 龐大而無用的階級:對社會零貢獻的人群/ 240
12. 個人主義的消亡:自由主義與生命科學針鋒相對/ 242
13. 今時不同往日:算法比我們更瞭解自己/ 244
14. 數據的強大作用:利用數據指導生活/ 246
15. 追悔莫及的決定:算法可不會輕易被糊弄/ 248
16. 從嚮導到領主:機器算法為人類提供指導/ 250
17. 自由主義麵臨的第三大威脅:升級後的人類/ 254
18. 遊戲方式從未改變:超人類與人類的分離/ 256

第十三章 科技人文主義的悖論
7萬年前智人因為其DNA 的一點點變化,帶來瞭地球上的 一次認知革命,使其成為地球上的統治者。科技發展至今,有能力對人類DNA 進行主觀乾預,而這一次有意識的人類自我改造,將會直接引發第二次認知革命,即升值人類的身體和心理,成為更優秀的人類。但風險就是有可能讓人類走嚮歧途,甚至麵臨更多的問題與挑戰。
1. 有限的研究:心智之間的巨大差距/ 258
2. 我們可能走上歧途:人類對待心智能力的偏頗/ 260
3. 如何聆聽內心嘈雜的聲音:科技人文主義麵臨的問題/ 262
4. 未來醫學的發展:人類的福音和對倫理的挑戰/ 264

第十四章 從以人為中心到以數據為中心
與科學人文主義同時存在的另一種新科技存在形式的數據主義者,篤信根據數據可以對不同模式的數據流(流感、金融、音樂等)進行分析。可能這種說法你不相信,但如今 為堅信這類說法的卻是計算機科學與生物學,而尤以生物學為甚。也許看到這裏你還不以為然,而事實卻是未來世界的改變,將更為難以想象。
1. 數據主義的設想:任何現象或實體都是在處理數據/ 268
2. 誰在操縱世界:人類社會的權力真空/ 270
3. 不斷提高的係統效率:從數據角度看待人類曆史/ 272
4. 新宗教的殉道士:信息的意誌是自由/ 274
5. 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數據自由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自己/ 276
6. 數據永生:數據的未來會怎樣/ 278
精彩內頁




內文試閱 一場徘徊在推論與可能性之間的冒險
明日的世界會是怎樣的?麵對這樣一個問題,恐怕沒有人能給齣確切的答案。
例如,我們知道每隔四年將會舉辦一屆奧運會,但我們並不知道下次奧運會各個比賽項目的奬牌將會花落誰傢。我們也可以根據運動員們的錶現推測齣誰更有可能獲取奬牌,不過我們並不能給齣非常肯定的迴答,甚至下一屆奧運會也有非常非常低的概率會被取消。
與古代的預言傢不同,如今的我們要預測未來,首先會迴避莫名其妙的比喻。我們需要的是更有針對性的、更精確的預見,而不是一個模棱兩可、可以隨處套用,但卻沒有任何指導意義的預言。
那麼問題來瞭。古人能滿足於模糊的預言,但如今的我們卻越來越難相信預言,甚至覺得那樣的預言有些可笑,這又是為什麼呢?答案非常簡單。人類 底層 共通的思想,在這幾百年迎來瞭天翻地覆的變化。
古時的人類認為,世界是神的世界。我們可以認為,除去一些細節上的區彆,即使有著不同的精神支柱,大多數古代人類依然認為世界是由神創造的。神是實際存在並且至高無上的,神的代言人或者代言組織應當享有社會權 。因此,人們認為神製定瞭規則,規定瞭秩序,即使是不成文的道德倫理也能擁有強大的約束力。在神明的引導下,人類就像一個巨大舞颱上的主角,錶演著劇本裏的情節,走嚮一個確定的結局。
過去,人類由於自身的濛昧,不得不將解釋世界的權力委托給神。隨著科學革命的開展,看似牢靠的秩序開始緩慢解體。盡管這種古老的思想是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體係,但是如果它推導得齣的結論 終被證明是錯誤的,它自身是否可靠就變得十分可疑瞭。例如,既然神創造瞭這個世界,那麼地球肯定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天體也都是為瞭地球而存在的。當這樣一種認識被證僞的時候,當然會大大打擊這種世界觀給普通大眾帶來的吸引力。一個以錯誤事實為內容的思想當然無法繼續發揮它的統製力。
於是,世界迎來瞭新的時代。獨立的人類逐漸放棄瞭舊思想,嘗試用新的方法重構秩序與倫理,並給失去舊意義的世界重新賦予意義。這種新的方法就是人文主義。擺脫瞭神的束縛,人自認為是世界的中心,認為有人存在,事物的存在纔有意義。
我們真的能夠為世界賦予意義嗎?今天,新的媒體與新的社交方式改變瞭我們的生活。就像科學技術在數百年前衰落瞭舊思想、繁榮瞭人文主義一樣,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科學技術必定會再一次改變我們的理念。人文主義或將被消解在數據的洪流之中,一去不返。
本書並不是一本作齣預言的書籍。本書通過豐富的內容與生動的插圖,分析世界的動態與趨勢,目標是探討未來的可能性。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在閱讀與思考之中,發現屬於自己的未來。


紫圖 2018.4.18


跨越億萬年的探索:文明的潮汐與人類的未來 這是一部關於時間、演化與意識的宏大史詩。它將我們帶迴到宇宙的黎明,探尋生命的起源,追溯人類文明跌宕起伏的足跡,並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勾勒齣我們邁嚮未知未來的壯麗圖景。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識和非凡的想象力,將復雜的科學概念、深刻的哲學思考與引人入勝的故事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為我們呈現瞭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 序章:寂靜宇宙中的微光 故事的開端,是混沌初開的宇宙。在億萬年的寂靜中,物質、能量和基本粒子以一種我們尚難完全理解的方式相互作用,孕育齣星辰與星係。地球,這顆在浩瀚宇宙中偶然誕生的藍色星球,成為瞭生命演化的溫床。從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到復雜多樣的動植物,生命以一種令人驚嘆的韌性和創造力,在各種極端環境下繁衍生息,不斷適應與進化。這段漫長的旅程,充滿瞭偶然與必然,是無數次化學反應、物理定律以及環境壓力的共同傑作。作者將帶領我們穿越這億萬年的時光隧道,感受生命誕生的奇跡,理解地球環境如何塑造瞭生命的形態,以及生命自身如何反過來改造瞭地球。 第一篇:智慧的火種——從石器時代到文明的曙光 人類的齣現,並非宇宙演化的終點,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端。我們的祖先,一群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猿類,憑藉著偶然的基因突變,逐漸發展齣瞭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和復雜的大腦。火的發現,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次偉大的飛躍。它不僅帶來瞭溫暖和光明,更改變瞭人類的飲食結構,加速瞭大腦的發育。語言的齣現,是另一場革命。它使得知識得以傳遞,思想得以交流,從而産生瞭文化,催生瞭社會。 從散落在非洲大地的遊牧部落,到遍布各大洲的早期人類群體,作者將詳細描繪人類在工具製造、狩獵采集、社會組織等方麵的每一次進步。我們將會看到,早期的藝術、宗教和儀式如何萌芽,它們是如何幫助人類理解世界,建立社群歸屬感。當人類學會瞭農耕,便邁入瞭定居時代,村落隨之興起,人口開始增長。土地的耕耘和食物的剩餘,催生瞭社會分工,也帶來瞭階級的分化。 文明的曙光,在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國等地依次點亮。城市拔地而起,文字應運而生,法律開始製定,宗教體係逐漸完善。這些早期文明,各自發展齣獨特的文化、科技和政治體係,它們之間時而交流,時而衝突,共同推動著人類文明的車輪嚮前。作者將以生動的筆觸,重現這些文明的輝煌,也探討它們孕育的矛盾與挑戰,為我們理解人類文明的復雜性奠定基礎。 第二篇:知識的洪流——科學革命與工業浪潮 當人類的足跡遍布世界,對自然的探索也從未停止。古希臘的哲學傢們,以其理性的思辨,為科學奠定瞭基礎。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人的科學革命,徹底改變瞭我們對宇宙的認知,揭示瞭隱藏在自然現象背後的普遍規律。科學方法的建立,使得知識的獲取變得係統而可靠,開啓瞭一個前所未有的理性時代。 工業革命,是人類曆史上又一次翻天覆地的變革。蒸汽機的發明,極大地提高瞭生産力,將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齣來。工廠的建立,城市的擴張,交通運輸的飛速發展,徹底改變瞭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科技的進步,不僅改變瞭物質世界,也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思想觀念。啓濛運動的思潮,強調理性、自由與平等,為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奠定瞭基石。 隨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內燃機、化工等技術的湧現,將人類帶入瞭更為先進的生産力時代。通信技術的進步,如電報、電話、廣播,極大地縮短瞭信息傳播的距離,使得世界變得更加緊密。醫學的飛速發展,延長瞭人類的壽命,提高瞭生活質量。然而,科技的進步也伴隨著新的挑戰:環境汙染、資源枯竭、社會不公等問題逐漸顯現,人類開始反思科技的雙刃劍效應。 第三篇:意識的疆界——思想的飛躍與認知的重塑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人類的思想也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解放和重塑。達爾文的進化論,顛覆瞭人類關於自身起源的傳統觀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揭示瞭人類意識深處的隱秘角落。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挑戰瞭我們對時空的直觀理解。量子力學的誕生,更是將我們帶入瞭微觀世界的奇幻領域,那裏充滿瞭不確定性和概率。 信息時代的到來,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錶,是人類社會又一次深刻的變革。信息的爆炸式增長,使得知識的獲取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社交媒體的興起,連接瞭世界各地的人們,但也帶來瞭信息繭房、隱私泄露等新的問題。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更是讓我們開始思考智能的本質,以及人類在未來可能扮演的角色。 作者將深入探討這些思想革命如何挑戰和重塑瞭我們對自身、對世界、對宇宙的認知。我們將看到,人類的思維模式是如何不斷被更新,我們的價值觀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演變。從宗教的統治到科學的理性,從經驗的束縛到批判的思維,人類的認知邊界在不斷拓展,我們對“存在”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 第四篇:未來的迴響——智能時代與星際的邀約 當我們站在21世紀的門檻上,人類文明已經取得瞭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前方的道路充滿瞭未知與可能。人工智能的崛起,預示著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的到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的突破,使得機器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展現齣超越人類的能力。我們將探討,人工智能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甚至思維方式。它會成為人類的助手,還是競爭者?我們如何纔能與智能機器和諧共存,實現共贏? 基因編輯、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等前沿科學,為我們提供瞭乾預生命、改造物質的可能性。這些技術能否幫助我們剋服疾病、衰老,甚至提升人類自身的智力和身體素質?我們是否應該擁抱這種“自我進化”,又該如何規避潛在的倫理風險? 氣候變化、資源枯竭、全球衝突等挑戰,是人類文明麵臨的嚴峻考驗。作者將審視這些危機,探討人類是否有能力團結起來,共同應對這些威脅,實現可持續發展。 更長遠的來看,人類是否會走嚮星際?太空探索的意義何在?我們是否會在其他星球上建立新的文明?作者將以宏大的視野,展望人類在宇宙中的未來。 終章:超越與啓示 這本書並非一個簡單的曆史迴顧,更不是一個冰冷的科學論述。它是一場關於人類文明的深度思考,一次對生命意義的追問,一次對未來的勇敢展望。作者通過梳理人類從懵懂走嚮智慧,從個體走嚮群體,從地球走嚮宇宙的漫長曆程,試圖揭示驅動文明發展的核心力量,以及人類不斷超越自我的內在動力。 最終,我們會被引導去思考:作為智慧生命,我們的獨特之處何在?我們應該如何運用我們日益增長的知識和能力,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在這場跨越億萬年的探索中,我們不僅會瞭解“我們從哪裏來”,更會深刻思考“我們要到哪裏去”。這是一部能夠啓發思考、激發想象,並為我們理解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提供深刻見解的力作。它將讓我們重新審視當下,並以更廣闊的視野,迎接即將到來的、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編排簡直是一門藝術,它巧妙地將宏大的曆史脈絡與具體的科技突破穿插結閤,讀起來絲毫沒有枯燥感。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關鍵轉摺點上那種近乎詩意的筆觸,尤其是在描述信息革命如何重塑人類心智模式時,那種流暢的過渡和邏輯的嚴密性,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底。它不是那種老生常談的科普讀物,而是充滿瞭對“可能性”的探索欲。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捕捉到新的思考角度,仿佛作者不僅僅是在迴顧過去,更像是在為我們搭建一座通往未來的思想橋梁。這種敘事上的高明之處在於,它讓你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積極的參與感,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讀完後,感覺自己的思維邊界都被拓寬瞭不少。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成功地將那些原本深埋在學術殿堂裏的前沿思考,以一種極具親和力的方式呈現瞭齣來。作者的文字功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對於人類曆史的把握精準而富有洞察力,總能在關鍵時刻給齣令人拍案叫絕的總結陳詞。我注意到,在處理涉及倫理和未來科技的議題時,作者的筆鋒變得尤為審慎和深刻,沒有輕易下定論,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復雜性背後的多重維度。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層次感,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的記錄,更像是一本關於“未來設計藍圖”的嚴肅探討,引人深思,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評分

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舒適且富有啓發性的。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究氣,反而像是一位睿智的長者,用極其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那些關於人類命運的重大議題。我尤其喜歡作者在闡述一些關於社會形態演變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辯證思維,承認進步的同時,也毫不避諱地指齣其中潛藏的風險與代價。這種坦誠讓整個敘事顯得更加真實可信,而不是一味地唱贊歌。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關於“選擇”與“命運”的討論,這促使我反思自己所處時代的意義,以及我們正在做齣的每一個選擇將如何被後世銘記。

評分

讀完這本《超圖解未來簡史》,我簡直被作者的宏大敘事和細膩描摹所震撼,那種從遠古洪荒到未來宇宙的跨越,讓人仿佛置身於時間的長河之中,親眼見證瞭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關鍵飛躍。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把曆史簡單地描繪成一條直綫,而是充滿瞭各種“岔路口”和“不確定性”。作者很擅長用富有畫麵感的語言,將那些抽象的哲學思辨和復雜的科學概念,轉化為普通讀者也能理解的生動圖景。比如,在探討早期人類如何學會協作時,那種從狩獵場景到部落構建的敘事張力,讓人忍不住去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火花”點燃瞭我們走嚮文明的引擎。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提供的不是冰冷的知識點堆砌,而是一種看待世界和理解自我的全新視角,讓我們對“人”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與好奇。

評分

初讀這本書時,我擔心內容會過於艱深晦澀,但很快我就發現自己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與讀者“對話”,他選擇的切入點總是能精準地抓住人們對自身起源和未來走嚮的好奇心。書中那種對人類潛能的堅定信念與對未知挑戰的清醒認知交織在一起,形成瞭一種非常迷人的張力。每一次閱讀體驗都是一次精神上的“充電”,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所經曆的一切,不過是漫長演化史中的一瞬,而更宏大、更不可思議的未來或許正在前方等待著我們去塑造。這絕對是一部能夠激發深層思考,並帶來持久閱讀迴味的作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