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 胡滨 著 社科文献

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 胡滨 著 社科文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滨 编
图书标签:
  • 金融监管
  • 金融
  • 中国金融
  • 监管
  • 蓝皮书
  • 报告
  • 胡滨
  • 社科文献
  • 2018
  • 金融政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4034
商品编码:2748831126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金融监管蓝皮书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主要由“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研究”组成。“总报告”对2017年度中国金融监管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报告”为分行业监管年度报告,具体剖析了2017年度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外汇领域监管的进展,呈现给读者一幅中国金融监管全景路线图。“专题研究”深度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领域的重大问题,主要涉及网络互助计划、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区块链金融、资管产品增值税、系统性风险度量等。

内容简介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主要由“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研究”三部分组成。“总报告“对2017年度中国金融监管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报告”为分行业的监管年度报告,具体剖析了2017年度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外汇领域监管的年度进展,呈现给读者一幅中国金融监管全景路线图。“专题研究”部分是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领域重大问题的深度分析,主要涉及网络互助计划、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区块链金融、资管产品增值税、系统性风险度量等方面。

作者简介

胡滨,男,1971年出生,安徽六安人,法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监管、法与金融理论、结构金融(资产证券化)等。
尹振涛,男,1980年出生,山东青岛人,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监管、金融制度与金融史等。
郑联盛,男,1980年出生,福建泉州人,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等。

精彩书评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作为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的系列年度报告,秉承“记载事实”“客观评论”,以及“金融和法律交叉研究”的理念,系统、全面、集中、持续地反映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发展和改革历程,为金融机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为金融理论工作者提供素材,为金融监管当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目录

Ⅰ 总报告
1 我国金融风险的类型、程度、比较与化解之策【胡 滨 郑联盛】/001
2 2017年中国金融监管重大事件述评【尹振涛 魏鸣昕】/046

Ⅱ 分报告
3 银行业监管年度报告【巴劲松 李育峰 白啸威】/067
4 证券业监管年度报告【星 焱 吴 亮】/100
5 保险业监管年度报告【孙才华 张 坤】/119
6 信托业监管年度报告【袁增霆】/141
7 外汇管理年度报告【林 楠】/155

Ⅲ 专题研究
8 资管产品增值税研究【王 刚 王斐然 胡予喆】/179
9 美国现金贷市场监管政策及经验借鉴【尹振涛 李 欢】/202
10 区块链金融及其监管【刘 亮 何 昕】/214
11 融资融券业务担保物法律性质的界定——以账户体系为视角【杨 光】/227
12 论网络互助计划的保险属性及完善监管建议【曹顺明】/251
13 更加主动、全面、深度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标准的制定【王 刚 程梦凡 马羽思】/264
14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风险点探析【陈 旭 朱 鹤】/270
15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与度量——基于风险仪表盘方法【王一涵】/288
16 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监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肖 节 尹振涛】/305
17 金融科技监管政策分析与国际比较【杜晓宇 巴洁如】/322
18 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夏诗园】/350
19 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模式的新挑战【李泽广 钱若晨 马 楠】/362
20 保险偿二代的风险管控效果及制度完善【王向楠 周华林】/385
21 高频交易的市场影响——以中国为例【吴 亮】/400
22 私募投资基金的风险特征及其监管研究【杨 楷】/414

Ⅳ 附录
23 2017年度金融监管大事记【吕志成】/429

Abstract/446
Contents/447


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 概述 《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是由胡滨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深度解析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年度报告。本书汇聚了2018年度中国金融监管领域的最新动态、政策调整、挑战与机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视角,理解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不仅仅是对过去一年金融监管工作的梳理,更是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风险防范的战略性思考。 核心内容与结构 本书的结构清晰,内容翔实,围绕着中国金融监管的核心要素展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宏观经济背景与金融监管的相互作用 报告开篇通常会回顾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态势,分析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主要挑战,例如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结构性矛盾、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金融监管政策如何在宏观经济目标下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金融监管是会趋于审慎以防范风险,还是会适度宽松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报告会通过数据和案例来分析2018年中国在这方面的政策取向和实际效果。 二、 金融风险的识别、监测与防范 2018年是中国金融风险化解攻坚的关键一年。本书会重点关注报告期内中国金融领域面临的主要风险点,包括但不限于: 影子银行风险: 随着监管的收紧,影子银行的规模和形态可能发生变化,报告将分析其演变趋势、潜在风险以及监管部门采取的应对措施,如资管新规的落地和影响。 P2P网络借贷风险: P2P行业在2018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洗牌,大量平台出清。本书会深入分析P2P行业风险的成因,监管部门如何进行整治,以及对金融市场和消费者权益的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隐性债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报告会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结构和风险传导机制,以及监管部门如何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手段进行防范。 房地产金融风险: 房地产市场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不容忽视,报告会关注房地产金融的监管政策,如限购、限贷政策的变化,以及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市场稳定的潜在影响。 外部风险传导: 2018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贸易摩擦、全球加息周期等都可能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外溢效应。报告会分析这些外部风险如何传导至国内,以及监管部门如何应对。 三、 主要金融领域的监管动态与政策分析 报告会分别对中国主要金融领域的监管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银行业监管: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石”,其监管政策备受关注。报告会分析2018年针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流动性等方面的监管要求,以及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同时,还会关注对中小银行、农信社等机构的差异化监管措施。 证券期货监管: 资本市场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会分析2018年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重点,包括IPO审核、并购重组、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方面的监管政策。同时,也会关注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情况,以及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保险业监管: 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和社会保障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受到高度重视。报告会分析2018年保险业的偿付能力监管、产品审批、市场乱象治理等方面的政策。同时,也会关注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创新业务的发展情况。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报告会分析2018年对支付机构在备付金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反洗钱等方面的监管要求,以及对支付行业的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金融科技(FinTech)监管: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金融创新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报告会深入分析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挑战,如监管套利、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滥用等问题,以及监管部门在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寻求平衡的思路和举措。 四、 监管体制与机制的完善 2018年是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特别是国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稳委)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发挥。本书会深入分析: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报告会探讨金稳委在宏观审慎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协调各监管部门职责等方面的作用。分析其如何推动形成监管合力,弥补监管空白。 监管科技(RegTech)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监管部门也开始探索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率和能力。报告会可能涉及监管科技在风险监测、数据分析、合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监管能力建设: 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和风险,监管部门如何加强自身专业能力、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提升跨部门合作能力。 国际监管经验借鉴: 报告也会关注中国金融监管与其他国家在监管理念、政策工具、合作机制等方面的交流与借鉴,分析国际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对中国的影响。 五、 重点政策解读与影响分析 报告会选取2018年出台的重要金融监管政策进行深度解读,例如: 资管新规的实施细则与影响: 资管新规是2018年影响金融市场最深远的政策之一。报告会详细分析其对公募、私募、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各类资管业务的影响,以及对资产管理行业的重塑。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的推进: 报告会梳理2018年“三年攻坚战”在各项重点领域的进展和成效,分析其对金融市场生态和风险格局的影响。 其他重要监管政策: 如外商投资监管、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大股东行为监管等,报告会逐一进行分析。 六、 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在对2018年金融监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书的最后部分通常会展望中国金融监管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这可能包括: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何通过监管优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如何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更好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提升金融风险处置能力: 如何构建有效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 推动金融开放与风险防范并重: 在稳步推进金融开放的同时,如何有效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和外部冲击。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如何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不仅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研究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也为关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企业界人士、投资者以及普通公众提供了了解金融监管最新动态和未来趋势的重要窗口。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覆盖,成为理解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演进的重要文献。通过对2018年金融监管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本书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这本书,我怀揣着一种严谨求实的期待。2018年,那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份,全球经济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地缘政治风险也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是如何应对这些外部挑战,同时又如何处理内部积累的风险?我非常希望从书中能够得到一些关于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深入剖析。尤其是那些在2018年被重点关注的领域,例如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监管机构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遏制其扩张,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此外,金融开放的进程在2018年又有哪些新的进展和挑战?监管又是如何适应这些变化的?我渴望从胡滨先生的专业视角中,看到一个更加宏观、更加有深度地关于中国金融监管的分析,理解其决策的逻辑和战略的考量,从而能够更清晰地认识中国金融体系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韧性与活力。

评分

翻开这本《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我内心涌动着一种探寻真相的渴望。2018年,那一年,我们或许还沉浸在对金融自由化的某种憧憬中,但暗流涌动之下,挑战也悄然滋生。我很好奇,胡滨先生笔下的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的?它是否如我们表面所见的那般平静,还是背后隐藏着惊涛骇浪? 我特别关注的是,在那个时期,中国金融监管是如何应对“脱实向虚”的苗头,如何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那些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在监管的视野下,又被赋予了怎样的意义?它们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引擎,还是潜在的风险源?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理解那些看似高深的监管术语背后,是怎样具体的制度设计和操作实践,又是怎样一群人在默默地维护着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这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像是一部记录时代变迁的编年史,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那个特定年份里,中国金融监管的呼吸与脉搏。

评分

当我看到《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这个书名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探究的冲动。2018年,对于中国金融而言,无疑是充满变数与机遇的一年。我在想,在那一年里,金融监管的“天网”是如何织就的?它是否在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又是否在及时捕捉那些潜在的风险?我尤其关注的是,在那个时期,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的金融监管是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化解潜在的危机?那些关于资本市场、银行体系、保险业等不同领域内的监管政策,在2018年又有哪些具体的亮点和突破?作为一份年度报告,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份详实的历史记录,让我能够回溯那个时期的金融监管脉络,理解其背后的决策机制,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金融体系是如何在挑战中前行,在变革中发展的。

评分

一本名为《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的书籍,在我眼前铺展开一幅关于中国金融监管的宏大画卷。2018年,那个时间点,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开放也在加速推进。我很好奇,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金融监管的“指挥棒”是如何挥舞的?它是否在努力平衡发展与安全的天平?我特别想知道,在科技赋能金融的浪潮下,监管是如何跟上步伐的?那些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在2018年是否面临着严峻的监管考验,它们的崛起又对传统的金融业态带来了怎样的冲击?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作为一份“蓝皮书”,它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未来金融监管方向的洞察?在经历了一年的实践之后,监管者们是否对未来金融发展的趋势有了更清晰的预判,并据此调整了监管的重点和策略?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出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的深层逻辑,理解其在时代洪流中的作用与担当。

评分

一本厚重的著作摆在面前,金色的烫金字体闪烁着庄重与专业的光芒,那是“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仅仅是书名,便足以引发我对于中国金融体系发展轨迹的好奇与探究。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在中国金融史上,无疑是充满变革与挑战的一年。在那个节点上,我们国家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如何审视当下,又如何布局未来?本书的作者,胡滨先生,作为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出品,我期待着他能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揭示隐藏在纷繁复杂数据和政策背后的真正逻辑。我尤其想了解,在当时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是如何平衡稳健发展与防范风险的,是如何在创新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点的。那些关于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在2018年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监管政策又是如何应对这些新趋势的?一本“蓝皮书”,总是意味着对一个领域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我渴望从中看到一副清晰的中国金融监管全景图,理解其脉络,洞察其精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