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
| 作者 | (美)丹尼尔·卡尼曼 |
| 定价 | 85.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0169330 |
| 出版日期 | 2013-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799Kg |
| 内容简介 | |
丹尼尔·卡尼曼、保罗·斯洛维奇、阿莫斯·特沃斯基编著的《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代表作,被誉为“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研究领域的。 《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含有35篇经典论文,分成10个部分,汇集了有关判断和推理研究的经典作品,基本囊括了目前所有关 于判断研究领域*的文献,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书所代表的有关判断的研究综合了各个相关领域的成果:临床预测、统计预测、有关主观概率的研究、有关因果归因和常人心理解释的研究 ,以及心理学中有关推理启发式和策略的研究等。 |
| 作者简介 | |
|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nneman),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具有以色列与美国双重国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普林斯顿大学心理系教授。2002年,他同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VernonSmith)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的突出贡献在于“把心理学成果与经济学研究有效结合,从而解释了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进行判断”。卡尼曼重要的成果是关于不确定状况下人类判断、推理和决策的研究,他证明了人类的决策行为如何系统性地偏离标准经济理论所预测的结果。目前他从事行为经济学和积极心理学尤其是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斯洛维奇(PaulSlovic)1938年出生于芝加哥,1959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又分别于1962年和1964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心理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在是俄勒冈大学心理系教授和俄勒冈决策研究中心主任。他在人类判断和决策、风险感知、评估和沟通等领域有的贡献。 特沃斯基(AmosTversky,1937-1996),以色列人,曾任职于希伯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他一生获得过多个奖项,发表了120多篇论文,其中15篇发表在的心理学期刊《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lReview)上,这个记录超过其他任何单个作者在这本刊物上所发表的文章数量。他与人合作编撰有10本著作。他的成就引起了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逻辑理论家等的广泛关注。 |
| 目录 | |
| 序言 部分 引论 章 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 第二部分 代表性 第2章 小数律的信念 第3章 主观概率:代表性判断 第4章 论预测心理学 第5章 对代表性的研究 第6章 有关代表性的判断和依据代表性的判断 第三部分 因果性和归因 第7章 普通的归纳:信息不必然使人知情 第8章 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中的因果图式 第9章 归因过程中的缺陷:错误的社会评估的起源和维持 0章 基率的证据式影响 第四部分 便利性 1章 便利性:用于频率和概率判断的启发式 2章 便利性和归因中的自我中心偏差 3章 社会知觉和互动中的便利性偏差 4章 模拟启发式 第五部分 共变和控制 5章 非正式的共变评估:基于数据的判断与基于理论的判断的比较 6章 控制的错觉 7章 测验结果的随意性 8章 临床医学中的概率推理:问题及机遇 9章 从经验中学习与决策中的次优规则 第六部分 过分的信心 第20章 在个案研究的判断中的过分信心 第21章 关于概率评估训练的进展报告 第22章 概率的校准:从当前的状况(1977)到1980 第23章 致那些注定要研究过去的人:事后诸葛亮的启发式和偏差 第七部分 多阶段评估 第24章 序列选择中复合概率的估计 第25章 人类信息处理中的保守主义 第26章 多阶段推理中的佳推测假设 第27章 根据回忆信息推论个人特征 第八部分 校正程序 第28章 决策中非常规线性模型的优美之处 第29章 虚构数字的生命力 第30章 直觉预测:偏差和校正程序 第31章 去偏差过程 第32章 改善归纳推理 第九部分 风险知觉 第33章 事实对恐惧:理解可觉知的风险 第十部分 附录 第34章 论统计直觉的研究 第35章 不确定性的变式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丹尼尔·卡尼曼、保罗·斯洛维奇、阿莫斯·特沃斯基编著的《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分成十个部分。**部分,包含有关直觉判断的启发式和偏差的早期评论;第二部分,则具体关注代表性启发式(therepresentativenessheuristic);而在第三部分中,它被拓展至因果归因的问题;第四部分。描述便利性启发式(availabilityheuristic)及其在社会判断中的角色;第五部分,则覆盖有关协方差(covariation)的知觉和学习的问题,并且详尽说明在常人和专家的判断中存在伪相关;第六部分,讨论概率评估的度量,并且证明在预测和解释中普遍存在的信心过分(overconfidence)的现象;第七部分,讨论与多阶段推理有关的偏差;第八部分,评论校正和改善直觉推理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程序;第九部分,在特定的关注领域即风险知觉领域中,总结有关判断偏差的效应的研究;而*后的部分,则包括与启发式和偏差研究有关的概念和方法论难题的当前思考。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出版历程和它所带来的学术影响,本身就是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初稿到最终定稿,再到被全球学术界和业界奉为圭臬,这其中蕴含的智慧积累是巨大的。我特别留意了译者的处理方式,从文字转换的准确性来看,译者显然对原著的精髓有着深刻的理解,无论是专业术语的对译,还是行文节奏的把握,都体现了极高的水准。这种高质量的翻译,保证了原作者那些微妙的语境和深层次的含义能够完整地传递给中文读者,避免了因语言转换而产生的意义损耗。对于这类跨文化、跨学科的经典作品而言,译本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其价值的体现程度,而这个版本无疑是上乘之作,让人感到物有所值。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持久的影响,不是某个具体的理论点,而是思维模式上的彻底转变。它像一面高清的镜子,让你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非理性”的那一面是如何运作的,并且是以一种系统性、可预测的方式在运作,而不是随机的失误。这种认知上的升级,让我对待投资决策、人际交往,乃至日常消费时的选择,都多了一层审慎的缓冲垫。它没有提供一个“万能药方”来保证你永远做出最佳选择,但它赋予了你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识别出自己可能犯错的潜在区域。这种内省的工具,其价值远超书本的价格,它实实在在地提高了生活质量中“决策的质量”,是一种投资于自我心智成长的绝佳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典藏版本。封面设计简洁却又不失大气,那种低调的奢华感,很符合它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作品的身份。我尤其喜欢那种字体排版的考究,即便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在视觉上传达出来的信息也是清晰有条理的,这对于阅读体验来说是极大的加分项。而且,书脊的装订工艺看起来很牢固,感觉可以经受住反复翻阅的考验,对于我这种喜欢做大量批注和标记的读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本书的整体呈现,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让人在翻开第一页之前,就已经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极好的点缀。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文笔出奇地流畅和富有洞察力,完全没有一般学术著作那种晦涩难懂的架势。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耐心而又犀利地引导你审视自己大脑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影响我们判断的“锚定效应”或“可得性启发”时,那种文字的画面感极强,让你能立刻在脑海中构建出那个认知陷阱的形象。语言的张力掌握得恰到好处,既保持了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性的趣味,这种平衡是极难把握的。有时候,读着读着,我会忍不住笑出声来,不是因为内容幽默,而是因为作者精准地描述了我自己刚刚做出的某个愚蠢判断,那种“原来如此”的自我觉察带来的震撼,是任何平铺直叙的教科书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结构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人不由得佩服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清晰的思维脉络。我发现作者在引入新的理论框架时,总是先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细微、最容易被忽略的决策场景切入,这种“由小及大”的叙事手法,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每讨论到一个关键的认知捷径或系统性的思维谬误时,都会辅以大量的案例和实验数据作为支撑,数据引用精准而有力,绝非空穴来风的理论堆砌。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tter,因为它揭示的规律与我过去对“理性人”的固有认知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这种被挑战后的顿悟感,是阅读严肃学术著作时最令人兴奋的时刻。可以说,它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工具箱,来审视我们每天都在做的无数个“不完美”的决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