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
書名:發育原理(第2版)/國外生命科學教材譯叢
定價:120.00元
ISBN:9787040164428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作者:(英)沃爾珀特,周榮傢
齣版日期:2009-04-01
字數:820000
頁碼:45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發育原理》(第2版)簡明扼要,概括性強,每章用不長的篇幅既係統闡述瞭發育原理又重點介紹瞭必要概念;選用瞭大量圖解配閤有關章節內容形象地解釋發育原理和重要概念,並精心撰寫瞭各章節的小結附於其後,對主要內容的展示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在編排體係上,內容銜接邏輯性強,因而易於講授與學習;書後附有重要的術語,便於訣者對這些關鍵性概念的檢索和理解。
1 發展史和基本概念
發育生物學的起源
1.1 亞裏士多德早定義瞭後成論和先成論
1.2 細胞理論改變瞭胚胎發育和遺傳的概念
知識框1A爪蟾發育的基本過程
1.3 發育的鑲嵌型和調整型
1.4 誘導的發現
1.5 遺傳學和發育的結閤
概念工具箱
1.6 發育的五個過程:細胞分裂、模式齣現、變形、細胞分化和生長
知識框1B胚層
1.7 細胞行為為基因活動和發育過程提供聯係
1.8 基因通過控製一個細胞哪些蛋白質來控製細胞的行為
這本《現代生物學的基石:從分子到係統的演化探索》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生命科學領域懷有濃厚的好奇心,尤其是在分子層麵生命是如何被調控的。這本書的敘事非常清晰,將復雜的細胞信號通路、基因調控機製,通過生動的圖例和循序漸進的邏輯,一一展現在眼前。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手把手地指導你構建一個完整的生物學認知框架。特彆是關於發育生物學中形態發生的章節,作者對非編碼RNA在組織邊界形成中的作用的闡述,簡直是精妙絕倫,讓我對“指令”如何轉化為“結構”有瞭更為深刻的理解。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反復揣摩那些精妙的實驗設計思路,它們完美地體現瞭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創造力。對於任何希望從基礎層麵深入理解生命體如何構建自身,並對未來生物技術發展保持敏感度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財富,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點,更是一種科學思維的熏陶。
評分這本書《復雜係統中的自組織與穩態維持:發育過程中的動態平衡藝術》的敘述風格極其嚴謹和數學化,對於喜歡邏輯推演的讀者來說,簡直是饕餮盛宴。它大量運用瞭非綫性動力學模型來描述胚胎發育中細胞群體的行為。雖然某些數學推導部分需要我格外集中注意力,但正是這種精確性,讓我清晰地看到瞭生命係統如何通過內在的反饋機製,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微環境中,依然能高效且穩定地産生精確的結構。書中關於形態發生素梯度的經典案例分析,被提升到瞭信息論的高度來解讀,這提供瞭一個非常新穎的視角——發育過程本質上是一個信息解碼和傳播的過程。對於那些已經掌握瞭基礎分子生物學知識,並渴望進入理論生物物理學前沿的讀者,這本書會成為他們構建模型思維的絕佳工具。它展現瞭生命背後隱藏的簡潔而強大的數學規律。
評分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的閱讀感受,那就是“豁然開朗”。這本書《生命奧秘的解密鑰匙:從模型到實際應用的跨學科橋梁》的魅力在於其極強的應用導嚮性和跨學科融閤能力。它並沒有將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割裂開來,而是清晰地展示瞭基礎原理是如何指導生物醫學工程和再生醫學發展的。書中關於乾細胞分化潛能調控的實例分析,詳細展示瞭如何通過體外模擬天然微環境(如特定的細胞外基質剛度和生物信號分子組閤)來誘導特定譜係的形成。這種從“理解機製”到“工程實現”的無縫銜接,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生物學潛能的想象。它鼓勵讀者跳齣傳統學科的藩籬,用工程學的思維去解決生物學問題。對於有誌於從事生物技術産業化或關注前沿醫療進展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極具前瞻性和實踐指導意義的寶典。
評分說實話,當我拿起這本《生命曆程中的設計藍圖:演化與可塑性的交織》時,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的筆法極其優雅,充滿瞭哲學思辨的深度,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而是不斷追問“為什麼會這樣”和“在不同環境下會如何變化”。它將比較發育學與環境適應性緊密地聯係起來,探討瞭外部壓力是如何塑造生命形態和功能的。比如,它對不同物種麵對同一環境挑戰時,選擇的進化路徑差異的分析,展現瞭生命演化路徑的驚人多樣性和內在邏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討論錶觀遺傳修飾對性狀穩定的影響時,所采用的宏大敘事視角,這使得原本枯燥的遺傳學內容變得富有戲劇張力。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適應性”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更具動態性的理解,不再將其視為靜止的結果,而是持續不斷的動態博弈過程。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以前對“曆史”類書籍總是提不起太大興趣,總覺得是過去的事情瞭。然而,這本《從蓋倫到基因組:生物學思想的百年激蕩》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將生物學思想的演進過程描繪得如同史詩般壯闊。重點在於,它沒有簡單羅列時間綫,而是深入剖析瞭關鍵思想轉摺點背後的社會、技術和哲學背景。書中對孟德爾遺傳學被重新發現的論述尤為精彩,它不僅講述瞭實驗本身,更還原瞭當時科學界的思想阻力與最終的突破。作者高超的文學功底,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即便是復雜的理論更迭,也被處理得如同精彩的偵探故事。通過迴顧前輩們的探索曆程,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當代生物學的每一個結論都是建立在無數次失敗、質疑和跨時代洞察之上的。這是一本真正能夠激發學術敬畏心的曆史讀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