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0 10:25:28 来自: 叶芝 (风尘孤剑在,湖海一身单) 孟子譯注的评论 5 这个初冬的午夜,多是伴着《孟子译注》入眠的。 我通读《孟子》,缘于叙姐。大概一个月前,叙姐送了一本《孟子译注》与我,并郑重地说,她读《孟子》会感觉很有力量。我对叙姐的话不以为然,但很好奇,这《孟子》里有什么秘密呢? 于是,读之。我的古文功底实在一般,好在有杨伯峻先生的译文,读起来倒也顺畅。需说明一点,除了午夜躺在床头,就着台灯,抱书而读之外,有几日的中午或者傍晚趺坐在茶盘前,伴着窗外的狂风大雪或微云丽日,边喝茶边诵《孟子》,倒也别有情趣。这《孟子译注》,每日读一点,终于在前夜读完了。读时还是很有感觉的,只是读到后面,前面的细节差不多忘光了,仅有几处印象深刻的留下来。幸好可以随手翻来粗看一下,慢慢回忆起读时的感觉。 《孟子》七章句上下共十四节,我对其中的《梁惠王下》、《公孙丑下》、《离娄上》、《万章下》、《告子上》、《告子下》、《尽心上》印象较其余的深刻,喜《尽心上》中“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句。下面对喜欢的各章句做简单的摘抄与分析: 《梁惠王下》:可爱的齐宣王。这一章我对孟子倒没有特殊的感觉,只是觉得齐宣王很可爱。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夫子你说我怎么办呀?至于孟子的苦口婆心的引导规劝云云,就略下不说了。 《公孙丑下》:苦中作乐的为臣之道。对这一章节,孟子把自己的为臣之道说了出来。直白点,孟夫子并不把某个王作为实现自己治世抱负的依托,而是要看这个王(比如齐王)的言行,还要摆谱:“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这是很多读书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优点和臭毛病的根源。君王不是孟夫子,孟夫子也不是君王,两个人之间的交集太小,并且都不能与对方融为一体,所以事情就难办了。孟夫子苦心孤诣,“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齐王却无察觉或者有意为之,“而王不予追也”。他老人家郁闷吗?显然!郁闷归郁闷,还是要吹吹牛皮自我安慰一下的:“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否则气死了。 《离娄上》:回归自身。作为人臣,孟夫子无疑是失败了,不过,他老人家在修身这一块,我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这句话真的是太好了,深有体会,否则我也不会写出“事非经过不知易,书到用时方恨多”的句子来。“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这句话我也赞叹不已,孟夫子早就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了嘛!李敖写的情歌《忘了我是谁》,更是道出爱人眼神的特别,能让人心跳泪垂。“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句话也是普通人该注意的。莎翁在他的《皆大欢喜》中有一段描写人生的诗句,说人生可分为七个阶段,其中有一个竟然是法官(justice)阶段。这个阶段大概就是说好为人师吧。 《万章下》:教你如何沟通。如何交朋友呢?“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态度呢?“恭也。”恭敬真诚罢了。确实如此啊。 《告子上》:教你辨析差异。孟夫子的性善恶论给我的感觉是画蛇添足,我觉得孔夫子说的:“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就可以了,凡物皆有自性嘛。怪不得人家说孟夫子好辩呢,倘若换作迦叶,定是笑而不语。不过,“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种做事的方式还是要的,但于心,我觉得还是“得失随缘,心无增减”的。另“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老师的言传身教太重要了。 《尽心上》:人生应该如此过。正宗的儒家做事方式:“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正宗的儒家心态“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吗?还真能找到几个这样的例子,我需继续向他们学习。“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嘻嘻,我喜欢这句话,靠这句话才能在世上活下去。“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人生境界啊。 另《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我就被师父这样教导过,印象深刻啊。《公孙丑上》:“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早知道这句话是读金大侠的《天龙八部》,萧峰大战聚贤庄那一段。的确,读金大侠这段小说的时候,真的是热血沸腾啊,浑身充满了力量,一种悲壮的力量。不知这个与叙姐所感受的力量是否类似?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我十分感激叙姐的赠书、赠言,愿一起分享我的上述感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