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价值投资者的护城河:识别并持有高品质公司,持续获取超额利润
作者:[美]劳伦斯·A.坎宁安(Lawrence A.Cunningham) 托克尔·T.艾德(Torkell T. Eide) 帕特里克·哈格里夫斯(Patrick Hargreaves)
定价:52.00
开本:16
页码:208
装帧:平装
出版时间:2018年2月
书号:978-7-5154-0793-7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编辑推荐
1、既是专业而实用的投资手册,也是一首对优秀企业的颂歌;有趣的案例和观点,不仅能让投资者受益匪浅,还能让追求建立高品质企业并长久经营的领导者获益良多。
2、清晰易懂,见解深刻。本书结合了识别可持续增长(Sustainable growth)的洞察力以及精准的运算,让你在机会来临之际果断出击,并提供有利可图的投资艺术
内容简介
从价值投资跃迁品质投资
在不确定市场赚取确定性收益
在本书中, 劳伦斯联合知名基金公司AKO Capital 的两位投资组合经理,结合寻找并投资高品质公司的亲身经历,提出衡量高品质企业的三大指标:强大的且可预测的现金增值能力、资本可持续的高回报和极具吸引力的增长机会。同时,他们详细解读联合利华、通力电梯、瑞安航空、爱马仕等名企案例,透彻解析定价权、收费公路、“低价+”、全球化能力等可以让企业永葆竞争优势的12 种盈利模式及其“护城河”。
他们认为,让投资者获利的出色技能不仅是找到拥有“护城河”的企业,更是如何持有这些企业。因此,他们还分享了周期性、技术革新、消费者偏好等诱惑以及有效降低投资错误的风险的方法。
另外,本书不仅可以让投资者获取丰厚利润,还可以帮助企业家或高管打造高品质企业,实现基业长青
作者简介
劳伦斯·A. 坎宁安(Lawrence A.Cunningham)
他著有十几部作品,包括 1996 年后不断再版的关于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先生传说的系列书籍——《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股份公司教程》(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卡多佐法律评论出版社 1997 年出版)、广受好评的《chao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 :价值的持久值》(Berkshire Beyond Buffett: The Enduring Value of Values)(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4 年出版)、《现实世界的契约 :流行契约的故事及其重要性》(Contracts in the Real World :Stories of Popular Contracts and Why They Matter)(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2 年出版)。
坎宁安的专栏文章经常在世界各地的报纸上发表,包括《金融时报》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其研究成果也刊登在由哥伦比亚、哈佛、范德堡等大学出版的出众学术期刊中。
他是乔治·华盛顿大学极受欢迎的教授,广泛开设讲座,每年为各种学术、商业和投资团体开设的讲座逾 50 场次。
托克尔·T. 艾德(Torkell T. Eide)
他最初是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融资实践的企业管理顾问,随后连续三年担任AKOCapital 的投资分析师,之后连续四年任挪威 SKAGEN 基金的90亿美元全球股票基金投资组合经理。
2013年,他重返 AKO Capital,任投资组合经理一职。艾德曾获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经济学一级荣誉学位。
帕特里克·哈格里夫斯(Patrick Hargreaves)
他是AKO Capital 的投资组合经理。 在2011年加入 AKO Capital 以前,他在高盛投资集团(Goldman Sachs)工作了八年,先领导欧洲中小型股票研究团队,后成为泛欧研究部门副部长。
此前,他是嘉诚集团(Cazenove)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ricewaterhouse Coopers)的注册会计师。哈格里夫斯获牛津大学英国文学学位。
目录
第~章 识别品质企业的基本要素
H&M; 的销售增长率略高于 1%,每股收益却翻升 1 倍 ;联合利华深挖“品牌护城河”,竞争对手即使手握重金,也只能望“河”却步 ;尽管消费者无法对比两种面霜的效果,但兰蔻的售价是妮维雅的 5 倍,它究竟如何“将消费者对美的渴望转变为定价权”?《反垄断法》可以轻而易举粉碎标准石油和微软的规模垄断,却对建立在消费者头脑里的垄断无能为力,因为它无法强制偏爱万宝路的老烟枪移情希尔顿。
“4+1”条资本配置途径
衡量配置效果的三大指标
占据六大源泉,让销量持续增长
高水平管理者,擅长管理股东资本的人
产业结构 :竞争对手眼中的品质企业
难以量化,却可以创造超额经济利润的四种效益
竞争优势 :可放大又可复制的护城河
第 2 章 评估竞争优势持久性的 12 种模式
初装电梯销售额数年骤降,通力电梯的复合年增长率却依然高达 13%,并且使营运资本下降到罕见的负值,它是怎么做到的呢?穆雷、标普是债务评级行业的“黄金标准”,微软 Excel 是财务软件的“黄金标准”,企业究竟如何成为行业标杆?又如何将竞争优势保持得更持久呢?众多零售商竞相模仿好市多“低价的平方”策略,却没有一家成功,削减成本看似简单,为何落地之路如此艰难?
稳定的经常性收入
友好中间商 :盟友?敌人?
收费公路模式
“低价 +”模式
获取定价权
提升品牌实力 :赢取消费者的爱
创新,并不一定建立优势
前向整合模式
攫取市场份额
全球化能力和全球领导力 :乐购之殇
企业文化,识别高敏感性品质企业
复制的成本 :要想得到,打个颠倒
第 3 章 寻找品质企业,需要抵挡四重诱惑
沃伦·巴菲特趁金融危机肆虐之际,大手笔买入高盛和通用电气。当别人惊魂未定、瑟瑟发抖时,他却开始毫不吝惜地收集筹码。他如何驾驭股市周期,并敢于在周期底部果断买入? 1998 年,诺基亚超越摩托罗拉,成为行业老大 ;2007 年,它独占 40% 全球市场份额 ;2012 年,它巨亏 20 亿欧元,轰然崩塌。视品质为生命的诺基亚究竟应该怎样应对苹果公司“掘墓式创新”?诺基亚的战略决策能力竟然薄弱到不堪一击?
驾驭周期性
技术革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过度依赖不确定性
引导消费者偏好
第 4 章 如何降低投资错误的风险
一家零售企业想要扩大市场份额,并非难事,乐购曾在12 年间,年均增幅超过 30% ;当 CEO 特里·莱希扯起海外扩张的大旗后,却急流勇退,乐购的大好日子戛然而止,而众多投资者“低估了消极因素积累起来的影响”,眼巴巴地持有股票滑落深渊。自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来,篡改会计报表就像阴魂一样从未散去,发明放射治疗设备的医科达公司就是著名案例之一 — 大幅虚增应计收入、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高管参与内幕交易……老费舍的“流言蜚语法”还可用吗?
执行品质投资的四项挑战
困扰买入决策的四个错误
金钱不能承受的“长期持有”
估值和市场定价
老费舍减少错误之法
结 语 品质投资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附录
尾注
致谢
读完《价值投资者的护城河》,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投资不应该是盲目追逐风口,而是一种对企业内在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耐心等待。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护城河”这一概念具象化,并且提供了系统性的分析框架。作者在书中对“成本优势”的讲解,让我意识到,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行业,例如沃尔玛的仓储和物流,也能通过极致的成本控制,形成强大的竞争壁垒。 书中还强调了企业管理层在构建和维护“护城河”中的关键作用。一个有远见、有诚信的管理团队,能够持续地 reinvest 利润,研发新产品,优化运营,从而不断加固自身的“护城河”。反之,如果管理层只顾眼前利益,不思进取,那么再宽的“护城河”也会逐渐被侵蚀。这让我认识到,在投资决策中,除了分析企业本身,对管理层的考察同样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让我明白,伟大的投资不仅仅是买入便宜的好公司,更是找到那些能穿越周期、拥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
评分《价值投资者的护城河》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揭示了价值投资的核心奥秘。我之前一直以为“价值投资”就是找那些被低估的股票,然后等着它涨回来,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告诉我,真正的价值在于企业本身能否建立起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就是“护城河”。书中对“规模经济”的阐释,让我明白,为什么一些大型企业能够长期保持盈利能力,因为它们在生产、研发、营销等方面拥有巨大的规模优势,这使得新进入者难以与其竞争。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转换成本”的案例分析。作者通过分析一些软件公司,如SAP,是如何通过其复杂且定制化的ERP系统,让企业用户难以轻易更换供应商。这种“锁定效应”使得这些公司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并拥有定价权。这本书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股票代码,但它教会了我一种思考企业价值的方式,一种识别真正伟大公司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投资思路更加清晰,也更有信心去寻找那些真正有潜力的公司,而不是仅仅追逐市场的短期热点。
评分读罢《价值投资者的护城河》,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价值投资殿堂的窗户。我原本对投资这个领域充满迷茫,总觉得那些成功的投资者背后都有着神秘的“秘籍”,而这本书,则为我揭示了其中最核心的秘密——“护城河”的力量。书中对“品牌优势”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一些百年老店能够经久不衰,它们所积累的不仅仅是客户,更是一种深厚的信任和情感连接,这种无形的资产是任何竞争对手都难以复制的。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特许经营权”和“专利”的深入剖析。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解释了这些法律赋予的独特性是如何为企业构建起一道坚实的壁垒,例如一些制药公司凭借其创新药物的专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拥有了垄断的利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投资不是一种投机,而是一种对企业长期价值的判断。它教会我如何去识别那些拥有强大“护城河”的公司,并耐心持有,等待价值的实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
评分终于读完了这本《价值投资者的护城河》,虽然书名听起来就很硬核,但我还是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刚开始翻开的时候,确实被那些关于“护城河”的理论概念吓到了,感觉像是要啃一本晦涩的学术论文。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巧妙,他并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定义,而是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比如巴菲特是如何识别和构建可口可乐、吉列这些公司的“护城河”的,还有那些曾经辉煌却因为忽视“护城河”而衰落的企业,这些故事引人入胜,让我对“护城河”这个概念有了直观而深刻的理解。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无形资产”的章节,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阐述品牌、专利、特许经营权等在构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中的作用。举个例子,书中分析了星巴克是如何通过其独特的品牌文化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范围内构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护城河”,使得其他咖啡品牌难以与之抗衡。这种从宏观理论到具体公司分析的过渡,做得非常到位。而且,作者在分析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无形资产的形成机制和可持续性,这让我对投资一家企业时,如何去评估其“隐形”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价值投资者的护城河》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投资指南,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商业洞察的哲学读物。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充斥着各种复杂的财务报表分析和估值模型,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更侧重于理解企业内在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护城河”。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转换成本”的详细论述,作者通过分析微软的操作系统和Adobe的创意软件,生动地展示了用户一旦习惯了某个平台或产品,更换到另一个的成本有多高,这种粘性是如何转化为企业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的。 书中对“网络效应”的解读也让我茅塞顿开。像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这类企业,用户越多,其价值就越大,吸引更多用户,形成一个正向循环。作者用Facebook的崛起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这种“赢家通吃”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早期投资者如何凭借对这种效应的敏锐洞察而获得丰厚回报。这种对商业本质的深刻剖析,远比那些教你如何看K线图的书籍更有价值,它帮助我跳出了短期的市场波动,开始思考企业长期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