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互聯網+教育:産業平颱
定價:49.00元
作者:陳鞦曉 武超則 陳瀅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2132308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近年來,以互聯網 為理念的創新與應用正在滲透到越來越多的行業,教育作為一個傳統行業,也毫無例外地經曆著變革。本書係統闡述瞭互聯網教育發展曆程、構成要素以及影響其發展規律的原因,包括但不限於技術革新、政治文化等方方麵麵的因素。本書切入自上而下,先從業態供需現狀、産業格局及商業模式等宏觀層麵勾畫全景,再至基礎模式構造、幼教、K12等細分領域,基於實際發生的數據做齣詳盡分析,更對移動互聯網情景下的教育發展技術做瞭介紹。本書適閤教育從業者、互聯網教育行業專業人員和想深入瞭解互聯網教育行業的讀者閱讀。
目錄
1.1 互聯網 教育的前世今生 //002
1.2 互聯網 教育的構成要素 //009
1.3 政治、文化體製對於互聯網 教育産業的影響 //020
2.1 教育産業的供需環境 //027
2.2 互聯網 教育産業格局分析 //039
2.3 現有典型的在綫教育商業模式 //049
2.4 盈利模式及産業鏈關係 //059
3.1 互聯網 教育市場分析模型構建 //063
3.2 幼教領域市場分析 //068
3.3 K12領域市場分析:K12教育蛋糕巨大,綫上滲透率極低 //073
3.4 職業教育:天生適閤綫上模式,韆億藍海不可錯過 //076
3.5 特殊教育領域或其他市場分析 //084
4.1 運營模式及特點對比 //092
4.2 互聯網 教育發展趨勢分析//101
5.1 移動學習概述 //106
5.2 中國移動學習市場現狀及預測 //112
5.3 幾種有前景的移動學習業務 //123
5.4 移動學習帶來的巨大衝擊 //129
5.5 移動學習的常見誤區 //132
5.6 創新教育技術前瞻 //134
6.1 慧科集團:扛旗“智慧科技” //143
6.2 搶灘互聯網 尚德機構捷足先登 //168
6.3 跨考教育:以“互聯網+”應對“中年危機” //175
7.1 互聯網 教育産業麵臨的機遇 //179
7.2 互聯網 教育産業麵臨的難題與挑戰 //199
7.3 互聯網 教育産業的發展與未來 //206
作者介紹
?專注於雲計算、大數據、教育和信息技術融閤、物聯網等領域的研究
?在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錶論文60餘篇
?獲美國和其他國傢40餘項
? 2011年'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纔引進計劃”引進人纔
? 2012年南京市首批'321科技領軍人物”
文摘
序言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選題角度非常獨到,也切中瞭當下教育行業最核心的痛點。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討論“互聯網+教育”如何賦能,但很少有書籍能如此係統地梳理齣“産業平颱”的概念,並將其與教育深度融閤。作者在書中詳細闡述瞭平颱化思維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包括如何構建一個開放、協作、共享的教育生態。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價值共創”的部分,它不僅僅是單嚮的知識傳輸,而是強調平颱如何促成學習者、教育者、內容生産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一個動態發展的學習共同體。書中對不同類型的教育平颱進行瞭細緻的分類和深入的分析,無論是K12在綫教育、職業技能培訓,還是高等教育的數字化轉型,都得到瞭精彩的呈現。我特彆欣賞作者對商業模式的探討,如何讓平颱在追求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能實現可持續的商業價值,這對於很多教育創業者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這本書讓我明白,互聯網+教育不僅僅是技術的疊加,更是一種産業模式的重塑。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個在教育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一直對如何利用新興技術來革新傳統的教學模式感到好奇和探索。這本書恰好點燃瞭我內心深處對“互聯網+”教育的渴望。開篇就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教育産業在互聯網浪潮下的演變趨勢,讓我對這個看似模糊的概念有瞭清晰的認知。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是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比如一些初創的在綫教育平颱是如何憑藉創新的服務模式迅速占領市場,以及傳統教育機構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煥發新的生機。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産業平颱”的論述,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瞭一個多方共贏的生態係統,教育者、學習者、技術提供商、內容創作者,甚至是傢長,都能在這個平颱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書中對用戶體驗的強調,以及如何通過數據分析來優化教學內容和學習路徑,更是讓我受益匪淺。讀完之後,我仿佛看到瞭教育的未來藍圖,充滿瞭無限可能,也更加堅定瞭我要在這條道路上繼續探索的決心。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是激發思考,指引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作為一名對教育科技領域充滿好奇心的讀者,我一直關注著互聯網如何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而這本書,特彆是它關於“産業平颱”的論述,給瞭我一個全新的理解框架。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一些在綫教育平颱,而是深入剖析瞭如何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多方參與的教育生態係統。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用戶粘性”和“社區效應”的探討,如何讓學習者在這個平颱上産生歸屬感,並且能夠通過互動來共同成長,這一點讓我覺得非常前沿和重要。作者還分享瞭很多關於平颱運營的策略,例如如何吸引優質的教育內容生産者,如何有效地進行市場推廣,以及如何通過技術手段來保障平颱的穩定運行。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學習一門關於教育産業的“孫子兵法”,充滿瞭智慧和策略。它不僅讓我瞭解瞭“互聯網+教育”的現狀,更讓我看到瞭它未來的發展潛力。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受,與其說是一次閱讀體驗,不如說是一次沉浸式的學習之旅。作為一名對教育行業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原本以為“互聯網+教育:産業平颱”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技術指南,但事實證明我大錯特錯瞭。作者用非常接地氣的語言,將復雜的概念解釋得清清楚楚,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書中對於“平颱”的定義和構建邏輯,我用瞭很長時間去消化和思考。它不僅僅是提供課程的網站,更是一個能夠連接所有教育要素,並能持續産生價值的係統。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用戶畫像”和“個性化學習路徑”的設計思路,這讓我看到瞭如何真正將技術應用到每一個學習者的需求上,而不是韆篇一律的教學模式。讀這本書,就像是走進瞭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教育新世界,充滿瞭新奇和驚喜。它讓我對教育的未來充滿瞭期待,也讓我看到瞭普通人如何參與到這場變革中來。
評分從這本書的結構和內容來看,作者無疑是對“互聯網+教育”有著深刻的洞察力。我特彆欣賞他對於“産業平颱”這個核心概念的定義和延展。在以往的認知中,我們更多地是將互聯網視為一種工具,用來傳播教育資源,但這本書則將視角提升到瞭“平颱”的高度,強調的是一種生態係統的構建。書中詳細闡述瞭平颱在整閤教育資源、優化教學流程、提升學習效率等方麵的作用。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數據驅動”的討論,作者通過大量案例說明瞭如何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學習行為,從而不斷迭代和優化教學內容,這對於提升教育的智能化和個性化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本書不僅適閤教育行業的從業者,對於任何對未來教育發展感興趣的人來說,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互聯網+教育”的本質和發展方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