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85180
条码:9787511885180
图书名称: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
定价:38
作者:桂公梓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11-01
内容
本书是桂公梓的随笔集,内容涉及法官思想、工作和生活各个领域,包括作者对于时事的观点,对于法治的体悟,对于爱情的感受,对于生活的期许,覆盖面广。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生活、有感悟的年轻法官形象跃然纸上。本书形散而神聚,分为四个篇章,其中,《金陵12区》获得“银河奖”,多篇文章改编自微信阅读量10万+的文章,具有很强的适读性。
目录
Contents
单行线
我如何成为了一名法官
法官的自我修养
法官的“千钟粟”与“万户侯”
我是技术控
情怀癌
请对法官好一点
法律人的“职业病”
由《辩护人》谈到“恶法亦法”
总有一种恶意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的积极意义
时光机
写给青春的墓志铭
“男神”返校记
奔跑吧,少年
摩天轮
爱的把手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再美的容颜都会经过岁月的洗礼
乱弹琴
金陵十二区
“高四”怪谈
时间的形状
吹过太平洋的风
“正版现货 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这个书名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作为一名对法律领域充满兴趣但非专业人士,我总是试图去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层的东西,而不仅仅是那些晦涩难懂的条文。桂公梓先生,这位在法律界享有盛誉的学者,他的作品无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2015年11月出版,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尤其是书名所暗示的,对法律人思维过程的深入挖掘。我设想,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法律教科书,而是可能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人生的感悟。它或许会探讨,在那些没有明确判决指引的情况下,法律人是如何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逻辑推理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解,来填补法律的空白。书中会不会有关于法律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如何进行跨学科思考的案例?我期待着它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现法律人的思考艺术,揭示那些不被判决文书所记录的、却至关重要的思想活动。它可能会让我对法律这个行业,以及身处其中的人们,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它与那些厚重的法典和案例汇编截然不同。书名“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本身就充满了艺术性和哲学性,这不像是一本教人如何起草法律文书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次关于法律人内心世界的探索。桂公梓先生,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他在法律学界有着深厚的造诣,由他来写这样一本“非典型”的法律读物,让我倍感期待。2015年11月出版,这个相对较近的年份,意味着书中可能触及到一些当下更具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或社会现象。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个老友的闲谈,将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有趣。它可能会分享一些法官在审理案件之余,是如何消化信息、形成观点的;律师在庭审之外,又是如何进行战略性思考和客户沟通的;抑或是法律学者们,如何在学术研究的间隙,迸发出新的灵感。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能融入一些真实的生活片段,或是作者在漫长法律生涯中的个人感悟,甚至是一些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幽默故事。这样一本能够触及法律人“非工作状态”的书,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了解法律世界的一扇绝佳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这几个字,让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我们常常看到判决书的严谨和专业,但很少有人去思考,在那些冰冷的文字背后,法律人是否也有着更为柔软、更为人性化的一面?桂公梓教授,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法律界的智慧与深度。1977年出版,我好奇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法律人的思考方式与现在相比,会有怎样的异同?这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中国法律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超越单纯的法律知识灌输,而是在更广阔的维度上,探讨法律与生活、法律与伦理、法律与人性的交织。它是否会深入剖析那些在法律之外,影响甚至塑造判决的关键因素?比如,法官的个人经验、社会价值观念、甚至是当时的时代情绪?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引领我穿梭于法律条文的迷宫之外,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却至关重要的“非判决”内容。它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在相似的案件中,会得出不同的判决;又或者,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律人是如何进行推理和判断的。
评分“正版现货 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这书名一出现,便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仿佛在宣告,我们即将触及的,并非那些束之高阁的法律条文,而是隐藏在日常工作之下的,法律人的思想火花。桂公梓先生,作为一位法律领域的专家,其名字本身就赋予了这本书足够的吸引力。2015年11月出版,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现代化的期待,或许能看到一些关于当下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的探讨。我非常好奇,在完成那些逻辑严密、证据确凿的判决之外,法律工作者们究竟在思考些什么?他们的灵感从何而来?他们又如何看待那些法律框架之外的复杂人性?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分享一些关于法律人的学习方法、他们的阅读习惯、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观察,甚至是对艺术、文学的鉴赏。它是否会像一个轻松的下午茶,让你在品味咖啡的同时,听法律人谈笑风生,分享他们对生活、对职业的独到见解?我希望这本书能打破我对法律人刻板、严肃的印象,让我看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体会他们的思考深度和人文关怀,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法律”这一概念。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着实吸引了我:“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光是这几个字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的意味。作为一个对法律这个宏大而严谨的领域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常常在想,法律工作者们是否如同其他职业一样,也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或是在完成主要职责之外的思考与实践。这本书的作者是桂公梓,一位在法律界颇有名望的学者,这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更多分量。1977年出版,这个年份让我感到一种历史的沉淀感,仿佛可以从中窥见那个时代法律人的思考方式和时代背景。虽然我对法律条文本身并不十分精通,但我对法律背后的逻辑、人文关怀以及它如何影响社会运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法律领域“非正式”或“延展性”知识的渴望。它是否会揭示律师、法官、学者等不同法律身份的人们,在完成那些“正式”的法律文书之外,是如何思考、交流、甚至放松的?书中是否会有一些充满智慧的对话、生动的案例分析,或者对某个法律现象的独到见解?我期待着它能以一种轻松但不失深度的视角,带我走进法律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面对复杂案件、严谨规定时,那些不落于纸面的思考与顿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