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87917
条码:9787511887917
图书名称: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
定价:49
作者:(苏丹)萨曼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12-01
内容
《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分析了南亚国际河流的5项主要双边条约机制,包括印度和孟加拉国之间的恒河条约机制,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科西河条约机制、根德格河条约机制和马哈卡利河条约机制,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印度河条约机制。本书阐释了南亚次大陆国家在面临显著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环境退化所带来的严峻水资源挑战的情境下,这些国际河流的背景情况和法律机制。对于国际律师、自然资源专家而言,本书具有十分有益的参考价值且提供了翔实的信息资料。
目录
译者序
致谢
序一
序二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南亚次大陆
第二节国际水法
第三节研究范围
第二编印度—巴基斯坦关系
第二章印度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印度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三编印度—尼泊尔关系
第三章科西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科西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四章根德格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根德格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五章马哈卡利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马哈卡利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六章对科西河、根德格河和马哈卡利河条约机制的综合检视
第四编印度—孟加拉国关系
第七章恒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恒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五编结论
第八章冲突、合作与条约:回顾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条约
河流湖泊译名对照表
条约译名对照表
术语表
表格
《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苏丹·萨曼 著)这个书名,恰恰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对国际关系中资源争夺现象的思考。在许多情况下,当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发生碰撞时,往往会上升到政治和军事层面,但很少有人深入挖掘,在这背后是否存在一套更为基础性的、由规则构成的“游戏”。“法律的视角”正是本书的核心切入点,这让我感到非常新颖和期待。我猜测,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冲突的描述,而是会深入探究法律在塑造这些冲突和促成合作中的作用。比如,作者是否会分析国际法中关于“共同利益”的定义,以及它如何在水资源分配中得到体现?或者,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国家在签署相关国际条约时,各自的法律考量和战略布局?我尤其想知道,在南亚这样一个地理和人文都极为复杂的地区,法律是如何被用来构建信任,又是在哪些时刻成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理解,当水流成为国家之间的“分子”时,法律这根“化学键”是如何被用来连接,抑或是割裂它们。
评分我被《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苏丹·萨曼 著)这个书名所吸引,并非因为我对南亚地区的地理或政治版图了如指掌,而是它指向了一个普遍存在于全球的议题——跨界水资源的分配与管理。而“法律的视角”则为这个宏大的主题注入了理性与秩序的维度。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为我们解读复杂的国际水事纠纷。这不仅仅是关于水量多少的争夺,更可能涉及到航运权、渔业资源、生态保护,乃至文化遗产等诸多层面。法律,作为规范国家行为的工具,在这其中又将如何发挥作用?它是否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的准则,来界定每个国家在共享河流中的权利与义务?书中或许会深入探讨一些国际水法中的经典原则,比如“合作的义务”、“信息共享的原则”等等。我设想,作者可能会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案例,来展示法律如何在实践中被应用,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促进了和谐共赢,还是在执行中遭遇了种种阻碍?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个更清晰的框架,去理解国家之间围绕水资源的博弈,以及法律在这个博弈中所扮演的角色,这让我充满好奇。
评分这本《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苏丹·萨曼 著)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提出的研究方法——“法律的视角”。我常常在想,在那些被媒体报道为充满紧张与对峙的河流争端背后,是否存在一套更为基础的、规则性的力量在运作?这套力量,或许就是国际法。本书似乎正是要揭示这层“幕布”,让我们看到法律如何在背后扮演着调和者、约束者,甚至煽动者的角色。我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南亚国际河流”的范围,以及他将选取哪些具体的河流作为研究对象。当然,我并不期待这本书会详细列举每一条河流的水文数据,或者逐一分析不同国家的水利工程细节。我更感兴趣的是,当这些河流的水流跨越国界,触及不同国家的利益时,法律是如何被 invoked(援引)的?是依据古老的习惯法,还是遵循近代签署的条约?是否存在一些普遍适用的原则,如“公平合理利用”(equitable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或“不造成重大损害”(no significant harm)原则,在这些冲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猜想,作者可能会梳理出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判例或国际仲裁,来印证法律在解决河流争端中的实际效力。而且,从“冲突与合作”这一对立统一的词语来看,本书也绝不仅仅是罗列法律条文,而是要深入分析法律在促进合作、化解冲突中的积极作用,这更令人期待。
评分一听到《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苏丹·萨曼 著)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一张地图,上面纵横交错着无数条河流,它们如同血脉般连接着不同的国家,也可能成为引发纷争的导火索。而“法律的视角”这个限定词,则让本书的主题从纯粹的地理或政治议题,上升到了一个更为理性和规范的层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扇窗户,让我窥见在国际河流的复杂博弈中,法律是如何充当调解者、规范者,甚至是利益的捍卫者。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冲突”和“合作”在法律层面的具体体现?是条约的签署与执行,还是国际法庭的裁决?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水权分配、水质保护、以及航运便利化等方面的法律原则?我猜想,本书不会仅仅是枯燥的法律条文罗列,而是会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来展示法律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及其成效。它或许会揭示,在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国际法能否真正成为化解跨界水资源争端的有力武器,并为构建持久的区域稳定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评分一本让人沉思的关于南亚河流的书籍,仅仅从书名《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苏丹·萨曼 著)就能感受到其宏大的主题和深邃的研究方向。我之所以对它产生浓厚兴趣,并非因为它直接描绘了某个具体河流的下游困境或上游的无尽索取,而是因为它承诺从一个更为冷静、理性的“法律的视角”来审视这些横跨国界的生命之脉。想象一下,在地理的壮阔背后,隐藏着无数条跨越国界的水道,它们如同天然的纽带,也可能成为隔阂的根源。作者以“冲突与合作”为关键词,预示着这本书将深入探讨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不同国家如何围绕水资源展开博弈,是走向对抗,还是寻求共赢。而“法律的视角”更是点睛之笔,它意味着作者不会仅仅停留在道义或政治层面的呼吁,而是会深入分析现有的国际法框架、条约协定,以及法律在解决争端、构建合作机制中的作用。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在国际河流的复杂图景中,法律这双“手”是如何被运用,又是如何塑造着国家间的关系。它或许会介绍一些经典的案例,剖析不同国家在法律上的立场和策略,甚至可能提出一些关于完善国际河流法律体系的创新性见解。这对于理解地区稳定、经济发展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宏大的议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