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从生活学中医丛书:自己辨证学开药方
:28.00元
作者:陈华丰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ISBN:9787535956484
字数:
页码:179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340 g
编辑推荐
《自己辨证学开药方》西医很多病可以用中医辩证,并开中药处方治疗!《自己辨证学开药方》简洁实用,是教大众学开处方的大胆尝试,确保安全、可靠、有效,轻轻松松学会自己开处方。把西医的病名、病症,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疾病得以痊愈。西医病名+中医辨证,中药处方+病情加减。
目录
章 做自己的医生开药方
烈日炎炎怎么办——暑证的治疗方
春夏犯困可能是病了——疰夏的治疗方
秋季除燥分温凉——秋燥的治疗方
胸腹胀闷没食欲——湿阻的治疗方
肝气不畅要对症下药——肝气的治疗方
肝火太旺了怎么降——肝火的治疗方
肝风内动如何熄——肝风的治疗方
虚证进补需得当——虚证的治疗方
经常出汗怎么治——汗证的治疗方
水土不服有妙方——水土不服的治疗方
鼻子、牙齿总流血不容忽视——鼻衄、齿衄 的治疗方
还你茂盛的黑发——脱发、斑秃的治疗方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高发,防治起来也有办法
扁桃体虽小,烦人事不少——治疗急性扁桃 体炎的妙方
咽喉炎有没有生命危险——慢性咽喉炎的治 疗方
对症治鼻炎,小方作用大
鼻咽癌肆虐怎么办——鼻咽癌的治疗方
声门水肿吃药消
中医药方让支气管炎不再是你的困扰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奇方妙药
支气管扩张症要对症调治
别把肺炎当感冒——肺炎的治疗方
粉尘弥漫要防范——矽肺的治疗方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笑口常开幸福——口腔炎的治疗方
常常烧心莫轻视——食道炎的治疗方
贲门痉挛有妙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 方
食物返流不能掉以轻心——食管憩室症的治 疗方
呃逆分虚实,药到病自除——呃逆的治疗 方
脱肛吃何药——脱肛的治疗方
保护好自己的胃——胃神经痛的治疗方
别把胃炎不当回事——胃炎的治疗方
与饮食有关的上腹痛——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方
饭后腹胀,小心胃下垂——胃下垂的治疗方
赶跑胃癌有妙招——胃癌的治疗方
胃肠功能紊乱怎么办——胃肠神经官能症的 治疗方
肠粘连是怎么回事——肠粘连的治疗方
多年肝炎怎么办——迁延性、慢性活动性肝 炎
肝硬化是怎么回事——肝硬化的治疗方
排砂化石清胆囊——胆石症的治疗方
胆管蛔虫全秒杀——胆管蛔虫症的治疗方
战胜癌症有良方——胰腺癌的治疗方
第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
风湿热是怎么回事——急性风湿热的治疗 方
头晕、心悸赶快治——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治 疗方
肺心病是怎么回事——肺性心脏病的治疗 方
冠心病不再是难题——冠心病的治疗方
降压护心有良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 方
让心脏正常地跳动——心律失常的治疗方
心力衰竭有良方——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方
高血压也能根治——高血压病的治疗方
升压中药真不少——低血压症的治疗方
中药也能降血脂——高脂血症的治疗方
头痛有良方——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方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感染吃什么药——泌尿系统感染的 治疗方
消石化石有良方——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方
尿毒症也能根治——尿毒症的治疗方
肾盂肾炎有良方——肾盂肾炎的治疗方
小便混浊要注意——乳糜尿的治疗方
小便不能控制怎么办——膀胱括约肌麻痹证 的治疗方
忽视前列腺炎则后患无穷——前列腺炎的治 疗方
夜间多尿要注意——夜尿症的治疗方
肾区酸痛是不是肾下垂呢——肾下垂的治疗 方
中药让你性致勃勃——性功能减退的治疗方
阴茎易举也可能是病——阴茎异常勃起症的 治疗方
遗精、滑精不会影响生育——治疗失精有妙 方
无法生育别发愁——无精子症的治疗方
第六章 造血系统疾病
补铁补血有中药——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
总是贫血不能忽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 疗方
皮肤瘙痒需警惕——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 疗方
皮肤瘀斑别害怕——紫癜症的治疗方
血细胞计数少了可不好——白细胞减少症和 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方
第七章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分裂有良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
药到病除治癔症——癔症的治疗方
镇心定痫有良方——癫痫的治疗方
脑震荡痊愈了吗——脑震荡后遗症的治疗 方
天旋地转患病了——内耳性眩晕的治疗方
半身不遂有良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治 疗方
身体多处不适怎么回事——神经衰弱症的治 疗方
经常头痛怎么办——神经性头痛的治疗方
头痛难忍有良方——偏头痛的治疗方
颊部疼痛有方止——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
两肋串痛有良方——肋间神经痛的治疗方
从腰到腿的疼痛不再是折磨——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
突然歪嘴巴怎么办——面神经麻痹症的治疗方
四肢健康才舒服——多发性神经炎的治疗方
第八章 淋巴、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
颈部有串珠样肿块要小心——颈淋巴结核的 治疗方
脖子有肿块可能要人命——甲状腺肿大的治 疗方
经常饥饿许是病——自发性血糖过低症的治 疗方
根治糖尿病不是梦——糖尿病的治疗方
多饮多尿可能是重病——尿崩症的治疗方
柯兴氏综合征怎么办——肾上腺皮质机能亢 进症的治疗方
第九章 骨 、 关 节 、 肌 肉 系 统 疾 病
关节疼痛中药除——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方
健康的关节才活力无穷——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治疗方
肋软骨胀痛是不是化脓啦——非化脓性肋软 骨炎的治疗方
腰肌酸痛可——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 方
第十章 传染性疾病
让流行性感冒不再流行——中医秘方
孩子患流行性腮腺炎——吃中药,清热解毒 又消肿
小心别感染肝炎——中医药方破解病毒性肝炎
治疗肠伤寒有妙方——肠伤寒的治疗方
斑疹伤寒也有良方治——斑疹伤寒的治疗 方
蚊虫叮咬需谨慎——感染疟疾的治疗方
孩子患痢疾莫着急——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
果酱样便怎么办——阿米巴痢疾的治疗方
时刻谨记食品安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 疗方
好煮熟再吃肉——绦虫病的治疗方
别小看肚里的蛔虫——蛔虫病的治疗方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提要
暂无相关内容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009年7月,福州南先生的女儿得了泌尿系统感染病,来找我看病。孩子才10岁,有尿频、尿急、尿痛、偶有血尿、腰部酸痛等症状。急性期多见恶寒发热,慢性期可见低热。
检查报告显示:尿常规有蛋白质、见红细胞、脓细胞。
泌尿系统感染属中医“淋症”、“膀胱湿热”等范畴,多由湿热之邪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或结热伤络,迫血妄行。若湿热久留,可导致肾的气阴受损。
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时,初起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凉血解毒;后期可滋肾益阴。常用方有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导赤散(清心火、利小便)、黄连解毒汤(泻火清热)、知柏地黄汤(滋阴益肾、清火利尿)等。
我给孩子开了药方,基本方用鸭跖草、车前草、黄柏清热解毒,蒲蓄、石苇、六一散利水通淋,生地黄凉血清络。她吃了4个疗程的药病隋就基本好转了。
清热利湿药有马鞭草、萆薢、凤尾草、地锦草、泽泻、冬瓜子、灯芯草,解毒通淋药有白花蛇舌草、金银花、半枝莲、蒲公英、土茯苓、大青叶,凉血止血药有旱莲草、牡丹皮、大蓟、小蓟、瞿麦、生地榆等,均可选用。如尿中有脓细胞时,用龙胆草、土茯苓有效。根据病情可适当加减后应用。
2009年4月,合肥的龙先生患了泌尿系统结石来找我看病,他的腰部突发阵发性剧烈绞痛,并沿该侧输尿管向膀胱、会阴、大腿两侧放射,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绞痛后可出现血尿。
检查报告显示:尿检有大量红细胞、脓细胞;B超、放射线腹部平片检查或肾盂造影检查多可确诊。
泌尿系统结石属中医学“砂淋”、“石淋”、“血淋”或“腰痛”等范畴,多因湿热蕴结下焦,化火灼阴,煎熬尿液,凝结成为砂石,影响气化不行,气血滞涩,不通则痛,或热伤脉络,导致血尿。
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时,实者宜清利湿热、排石通淋,虚者则配合补益肾气与肾阴肾阳,以助鼓动砂石排出。常用方有石苇散(利水通淋)、泌尿排石汤(利尿排石)、化石汤(利水消石)、凿石丸(行气消石、利水通淋),肾石方(益肾排石)、输尿管结石方(利水、清热、排石)、消石散(利水消石)、三金汤(利尿消石)等。
我给龙先生开了药方,基本方用金钱草、海金砂、生鸡内金消坚涤石,冬葵子、滑石、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地龙解痉,王不留行通利血脉,有助于砂石的排出。他吃了6个疗程的药病情就基本好转了。
作者介绍
陈华丰,著名医学家,出生于中医世家。现为国际针灸联合会理事、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专家组顾问、“名医堂”创始人。
长期从事医学研究的学者,著有《观面无隐私》、《芒针现代临床应用》、《陈氏血压三焦学说》、《回春有术》、《家庭食疗百食通》等医学专著和科普读物。
医药产品领域的发明家,发明有“红石谷系列养生酒”、“佛龙宝抗癌胶囊”、“陈氏护心腕”、“陈氏哮喘帖”、“陈氏降压一帖”、“名医堂美容治疗仪”、“陈氏一次性针灸针”等重大研究成果。
《从生活学中医丛书:自己辨证学开药方》 一、 传承经典,活化千年智慧 自古以来,中医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洞察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辨证论治的理念,因人施治,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从生活学中医丛书:自己辨证学开药方》正是这样一本致力于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给每一位关注自身健康的朋友。本书并非照搬古籍,而是紧密结合现代生活,将历代名医的临床经验与现代人的养生保健需求融为一体,旨在帮助读者掌握中医的精髓,学会“自己辨证,自己开药方”,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掌舵人。 本书的作者陈华丰,在中医临床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他深知中医的魅力所在,也深切体会到许多人对中医望而却步的困境。因此,他以推广中医、服务大众为己任,精心编撰了这套丛书。本书最大的特点,便是将抽象的中医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和身体反应,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观察、体会、理解中医的原理。 二、 辨证为基,识病之源 中医治病,首重辨证。何为“辨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患者的病情信息,分析其内在的病机,从而判断属于哪一种证型。不同于西医侧重于发现病原体或病灶,中医更关注人体的整体状态和功能失调。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证型;同一种证型,也可能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因此,准确的辨证是后续治疗的关键。 本书在辨证论治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它不会让你去死记硬背那些复杂的药方和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阴阳”、“五行”、“脏腑”等概念出发,引导你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例如,在讲解“湿热证”时,书中会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表现,如舌苔黄腻、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黏滞等,让你直观地感受到湿热在体内的存在。再比如,对于“肝郁”的描述,书中会联系到情绪波动、胸胁胀痛、失眠多梦等常见的心理和生理症状,让读者更容易将中医理论与自身感受联系起来。 本书的编写,充分考虑了普通读者的认知习惯。它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将复杂的辨证过程变得形象化。通过阅读这些案例,读者可以学习如何观察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如何通过日常的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的变化来推断身体可能存在的失衡。书中还会提供一些简便的自我检查方法,例如观察舌象、面色、听声音等,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三、 药方为用,因人施治 辨证之后,便是“施药”。但这里的“药方”,并非仅仅指代药物,更包含了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起居等一系列的治疗手段。《自己辨证学开药方》的精髓在于,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生病了该怎么办”,更是教你“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 本书在药方的讲解上,采取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它会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阐述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但不会让你去背诵大量的药理知识。另一方面,更侧重于讲解如何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食材、穴位、推拿手法等,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例如,当一个人出现“脾虚”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时,书中可能会推荐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红枣等,并提供一些简单的食疗方。同时,也可能指导读者按摩足三里、脾俞等穴位,或者进行一些温和的腹部推拿,来帮助脾胃功能的恢复。这种“食疗”、“穴疗”、“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门槛,也更符合现代人追求自然、温和的健康理念。 对于一些读者可能关心的药物使用,本书也会进行科学的指导。它会强调,中药虽然天然,但并非人人适用,用药需要谨慎。书中会介绍一些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小的常用中成药,并说明它们适合的证型。同时,也会强调,在病情复杂或不确定时,仍需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本书的目的,是 empowering 读者,而不是取代专业医生。 四、 融入生活,点滴养生 《从生活学中医丛书:自己辨证学开药方》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中医的智慧,真正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告诉我们,养生并非遥不可及的玄学,而是可以从每一个细微之处着手。 书中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达到养生目的。例如,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体质,推荐合适的饮食禁忌和宜忌。春季养肝,夏季清暑,秋季润肺,冬季补肾,这些传统的养生理念,都会以非常具体的方式呈现。还会介绍如何利用食材的药用价值,制作出既美味又健康的家常菜。 此外,本书还关注了作息、运动、情志等对健康的影响。它会引导读者认识到规律作息的重要性,如何根据身体的昼夜节律来安排睡眠和工作。在运动方面,会介绍一些适合不同体质和年龄段的传统养生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并解释它们如何与中医的经络理论相辅相成。在情志养生方面,书中会教导读者如何通过调节情绪来改善身体状况,例如,当出现“肝郁化火”时,如何通过音乐、冥想等方式来疏导情志。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简洁明快,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对中医一无所知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经过精心设计,力求直观、形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五、 读者受益,受益终生 阅读《从生活学中医丛书:自己辨证学开药方》,你将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些健康小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你会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掌握基础中医辨证能力: 你能初步判断自己或家人的身体状况,了解可能存在的失衡,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学会辨证施治的简便方法: 你能根据自己的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饮食、运动、穴位按摩等方法,达到养生和辅助治疗的目的。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你会认识到健康是内在的平衡,而非仅仅是疾病的消失,从而更注重整体的健康管理。 提升生活品质: 通过中医的智慧,你将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从而拥有更充沛的精力,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从生活学中医丛书:自己辨证学开药方》是一本真正为大众读者量身打造的中医启蒙读物。它不是让你成为一名中医大夫,而是让你成为自己健康生活的设计师。它将中医这颗璀璨的明珠,从高高在上的殿堂,请入了寻常百姓家,让你在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的生活中,都能感受到中医的温暖与力量。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开启一段与中医结缘,与健康同行,受益终生的美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