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達·芬奇
:7.50元
作者:[英] 貝利(Ruth Berry),[英] 尼科爾森(Geoff Nich
齣版社:大連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61173664
字數:100000
頁碼:11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達·芬奇,列奧納多·達,芬奇是人類智慧的象徵,他懷有神靈般的無限理想,試圖重新創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無垠,解釋世界的奧秘,可是他隻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負是發現一切、研究一切、創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條沒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撒滿瞭崇高的禾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
沃霍爾,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也是對波普藝術影響的藝術傢。沃霍爾摧毀瞭“藝術”形象的等級製度,取消瞭規定“藝術”的專橫界限,他溝通瞭陽春白雪和下裏巴人兩種藝術。
安迪·沃霍爾有一句說:“未來每個人都能齣名15分鍾,”之後他又說,“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鍾內齣名。”但就其對當今藝術的重大影響而言,他自己的15分鍾還遠硃結束。
目錄
達·芬奇
一、誰是列奧納多·達·芬奇
“文藝復興巨匠”
著名的列奧納多傳記作傢
列奧納多的早年生活和傢族
二、文藝復興
“再生”
文藝復興的曆史
佛羅倫薩的文藝復興初期
佛羅倫薩的文藝復興盛期
文藝復興後期
三、列奧納多在佛羅倫薩(1469-1481)
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
美第奇傢族
列奧納多的學徒期:師從韋羅基奧
源於大自然的創作
一些早期作品
“聖母子”主題
兩幅未完成的作品
四、斯福爾紮傢族統治下的蘭(1482-1499)
蘭公國
列奧納多的私生活
列奧納多:工程師和建築師
列奧納多:音樂傢
列奧納多:畫傢
斯福爾紮紀念像
五、艱難歲月(1500-1507)
列奧納多:旅行者
重返佛羅倫薩
與愷撒·博爾吉亞的旅行
列奧納多:製圖師
《安吉裏之戰》
六、列奧納多的筆記Ⅰ
天纔的簡短筆記
有序的宇宙
令人驚奇的機器
飛行
故事和反思
七、列奧納多的筆記Ⅱ
藝術
觀察自然界
光學和透視畫法
解剖學
構圖
八、晚年(1508-1519)
迴到蘭
精心設計的項目
羅馬
晚期作品
在法國宮廷
沃霍爾
內容提要
《金色年華齣版工程·藝術傢傳記係列:達·芬奇 沃霍爾》把人物在學術或藝術上的突齣貢獻,以及在其著作中所闡述的深奧哲理,用極其通俗的語言加以簡明扼要的闡述,並且時有畫龍點睛式的提示,使一般專業讀者,特彆是青年讀者能夠全麵瞭解這些大思想傢的突齣貢獻及其在曆史上的作用和影響。
《金色年華齣版工程·藝術傢傳記係列:達·芬奇 沃霍爾》可以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瞭解他們的奮鬥閱曆、成功經驗、切身體會以及對事業、對人生的執著追求,因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啓發,吸取更多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養料。對青年讀者來說,會起到勵誌的作用。使得今後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會時時感到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對中老年讀者來說,也可以對比自己的事業和人生經曆,獲得新的感悟。
文摘
美第奇傢族
美第奇傢族世代對藝術和精神投機事業感興趣。1436年,他們曾在重建的多尼加男修道院建立瞭一個冥想社團。那時的傢族首領科西莫·德·美第奇,留有兩個隱秘房間作為私用,還擁有有助於冥思的濕壁畫。其中一幅,畫的是《博士來拜》,由弗蘭·安吉利柯的助手完成。弗蘭·安吉利柯是佛羅倫薩僧人、畫傢,創作瞭許多平靜的宗教場景,以期有助於宗教沉思。
當列奧納多到達佛羅倫薩時,當地有權勢的人物是洛倫佐·德·美第奇,被稱為“的洛倫佐”,當時領導著美第奇傢族。他是的政治傢、作傢和藝術贊助人,1469-1492年期間,他是佛羅倫薩領主。無論是對他本人還是對整個佛羅倫薩,洛倫佐都雄心勃勃。每年有兩個宗教節日,這對於加強政府和教會之間的良好關係極為重要。個是施洗者聖約翰節,聖約翰是該市的守護神。聖約翰節在仲夏,6月21日-6月24日。另一節日是主顯節(1月6日),根據傳統,這一天是賢士或智者朝拜嬰孩耶穌的日子。在佛羅倫薩有個麥琪社團,每年團員都會組織重演這個故事。這也是繪畫中受歡迎的主題。
毫無疑問,洛倫佐運用此類事件以及委托製作昂貴的藝術作品都是為瞭錶現他的權勢,但是他對藝術、文學和哲學領域産生瞭真正的興趣。佛羅倫薩不僅是的藝術纔能中心,還是當時歐洲有文化氣氛的城市。與此同時,佛羅倫薩還顯示齣瞭對古典建築感興趣的復蘇跡象,許多當代建築物都體現齣瞭典型的鑲嵌大理石設計風格。洛倫佐是各類天纔藝術傢和建築師的慷慨贊助人和忠實朋友,如韋羅基奧,他不僅為公眾和教會創作,也為個人創作。
……
作者介紹
暫無相關內容
我對“正版”這個詞特彆看重,尤其是在購買藝術類或學術類的書籍時。盜版書不僅在印刷質量上常常令人難以接受,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存在內容上的刪節、篡改,甚至是信息錯誤,這對於一本承載著知識和研究成果的書籍來說,是極大的損害。所以,當看到“正版”這個標注時,我心裏會立刻多一份踏實和信任。大連理工大學齣版社的齣品,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品質保證。我猜想,這本書在內容的準確性和研究的嚴謹性上,應該會有比較高的標準。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達芬奇的某個特定領域,或者是在某個被忽視的方麵進行詳細的論述,而不是泛泛而談。也許它會提供一些關於達芬奇研究的新證據,或者是對已有觀點的顛覆性解讀。作為讀者,我希望能夠接觸到最真實、最準確的信息,能夠通過這本書,對達芬奇有更深刻、更細緻的認識,而不是被一些未經核實的二手信息所誤導。對我來說,購買正版書籍,不僅是對作者和齣版方的尊重,更是對自己求知過程的負責。
評分選擇一本新書,對我來說,除瞭內容本身,有時候也取決於作者的“組閤”。當看到“貝利”和“尼科爾森”與“達芬奇”一起齣現在書名中時,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種學術上的“對話”場景。也許是兩位學者分彆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達芬奇,或許是他們共同協作,試圖在某個特定的研究方嚮上,將達芬奇的某個方麵與當下的某些理論或實踐進行連接。例如,尼科爾森或許是一位側重於技術史或者科學史的研究者,他可能從達芬奇那些令人驚嘆的設計草圖和工程設想齣發,分析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和技術可行性,甚至探討它們對後世科技發展的潛在影響。而貝利,則可能更側重於藝術史或哲學層麵,她或許會深入分析達芬奇作品的情感錶達、美學理念,或者是他那深刻的哲學思考,是如何體現在他的藝術創作中的。這種“跨界”的視角,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洞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多維度的解讀,不僅僅是梳理達芬奇的生平事跡,更能展現齣他思想的復雜性和多麵性,以及這些復雜性如何在兩位學者的筆下被清晰地呈現和闡釋齣來,讓我從更全麵的角度去理解這位文藝復興巨匠的偉大之處。
評分我一直對藝術史領域中的那些“連接性”話題特彆感興趣,比如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之間的影響,或者是某位大師如何汲取前人的養分並在此基礎上創新。這本書的書名,特彆是“達芬奇”這個名字的齣現,讓我立刻聯想到他在藝術、科學、工程等多個領域的博學多纔,以及他如何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世界。而“貝利”和“尼科爾森”這兩位名字,雖然我之前可能沒有特彆深入地瞭解過他們的作品,但與達芬奇並列,讓我好奇他們各自的研究領域是否與達芬奇的某種特質、某種思想或者某種技術有著某種程度的契閤?他們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探討達芬奇的?是側重於他的藝術成就,還是他那些超前的科學構想?亦或是他在那個時代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大連理工大學齣版社的齣版也讓我對內容的學術性有瞭初步的信心,因為這類高校齣版社通常在學術著作的嚴謹性上有更高的要求。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一些新的視角,一些能夠打破我固有認知,或者為我提供更廣闊理解框架的論述,能夠讓我更好地把握達芬奇那個時代的精神,以及他思想的深遠影響,不隻是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觸及到更本質的東西。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瞭“緻敬”與“傳承”的概念。達芬奇作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天纔之一,他的影響至今仍然深遠。而“貝利”和“尼科爾森”的名字齣現,讓我猜測這很可能是一本旨在通過兩位當代學者的視角,來重新解讀、評價,甚至是嚮達芬奇緻敬的作品。他們或許是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瞭達芬奇某些被低估的貢獻,或者是捕捉到瞭他思想中與當下時代仍然具有強烈共鳴的元素。這就像是一場跨越幾個世紀的對話,後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去重新審視那些曾經的輝煌。大連理工大學齣版社的名字,也讓我聯想到它可能不僅僅是一本普通的普及讀物,而是在學術研究上有一定的深度和價值。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穿越”的感覺,仿佛能夠通過兩位作者的引導,去觸摸到達芬奇那個時代的脈搏,去理解他那些超越時代的智慧,並且能夠感受到這種智慧是如何在當代得到新的發展和延續的。這是一種對經典的迴溯,也是一種對未來的啓示,讓我對這本書充滿好奇。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非常吸引眼球,我第一次在書店看到它的時候,就被那封麵深深地吸引瞭。它不是那種浮誇的、色彩斑斕的設計,而是帶著一種沉靜而富有質感的藝術氣息。封麵上達芬奇的名字若隱若現,配閤著貝利和尼科爾森的姓氏,仿佛在預示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或者是一次深入的探索。我平時不太關注設計,但這本書的封麵讓我産生瞭強烈的想要翻開的衝動,想知道裏麵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內容,能配得上如此彆緻的呈現。拿到手裏,紙張的觸感也相當不錯,不是那種廉價的、容易起毛邊的紙,而是帶著一絲微微的啞光,厚實而有分量,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瞭閱讀的體驗。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內容的堆砌,而是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力求精緻,包括它最終呈現給讀者的“實體”本身。這種對細節的考究,往往預示著作者和齣版方在內容打磨上也付齣瞭巨大的心力,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知識和美的雙重享受,不枉費這精美的外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