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组合问题 |
| 定价 | 9.00 |
| ISBN | 9787308052412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陶平生 |
| 编号 | 11626665 |
| 出版日期 | 2007-04-01 |
| 印刷日期 | 2007-07-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110.00千字 |
| 页数 | 79 |
| D11讲组合计数 知识点金 例题精析 同步检测1 D12讲抽屉原理 知识点金 例题精析 同步检测2 D13讲容斥原理 知识点金 例题精析 同步检测3 D14讲*端原理 知识点金 例题精析 同步检测4 D15讲组合几何 知识点金 例题精析 同步检测5 D16讲覆盖 知识点金 例题精析 同步检测6 D17讲平面凸集、凸包及应用 知识点金 例题精析 同步检测7 参考答案 |
| 丛书特点是: 1.充分吸收了世界各地的很好数学竞赛试题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剖 传授数学思想方法 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唯解题而解题; 2.本着少而精的原则xuan择材料 不搞题海战术 不追求大而全 而是以点带面 举一反三; 3.以数学修养和能力培养为立意 通过深刻剖析问题的数学背景 挖掘数学内涵 培养学生的数学品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注重基础知识训练同时 有适当程度的拔高 对参加冬令营甚至是更高层次的竞赛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
说实话,我接触过不少号称是“竞赛精要”的教材,但很多要么过于侧重理论的堆砌,要么就是题目难度与讲解的深度不成正比,读完后感觉知识点依然零散,难以形成体系。然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结构非常严谨,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学术专著,而非应试辅导材料。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循序渐进的逻辑链条,他似乎总能找到一个最自然、最符合人类认知习惯的方式来阐释那些抽象的数学思想。举个例子,在讨论容斥原理的变式时,他并没有直接抛出公式,而是先用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引导读者体会“排除再容纳”的过程,这种教学手法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理解门槛。更让我欣赏的是,书中对每类问题的典型解法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不仅仅停留在“如何解出答案”,更着重探讨了“为什么这个方法最有效”,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此方法”。这种对方法论的强调,对于培养真正的数学思维至关重要,远非刷题所能比拟。
评分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今年的目标是冲击省一等奖,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我对书籍的实用性和效率要求极高。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干货满满,毫不拖泥带水”。我不是那种喜欢在冗长的前言和不相关的历史背景上浪费时间的读者,我需要的是立刻就能应用到解题中的高效工具。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节的篇幅都非常精炼,但信息密度极高。我尤其喜欢它在例题选择上的独到眼光,选取的都是那些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的“陷阱题”或者“思路题”,而不是那种纯粹比拼计算能力的大题。通过解析这些精巧的题目,我发现自己原先习惯性的思维定式被不断打破。比如,对于那些涉及“圆桌排列”的问题,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线性排列截然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旋转对称性,让我茅塞顿开。可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语速极快的教练在耳边点拨,每句话都直击要害,让人在短时间内获得效率的最大化提升。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之前,已经在网上看了不少关于组合数学的在线课程和一些非正式的学习资料。坦白说,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大多只能解决“点”上的问题,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面”上的知识网络。而这本《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最让我觉得宝贵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景式”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将组合数学的各个分支——从基础计数到生成函数,从容斥原理到图论基础——有逻辑地串联起来,展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借鉴的关系。这种全局观的建立,对于处理那些跨越多个知识模块的综合性竞赛大题至关重要。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高地上,不仅能看清脚下的每条小路(具体技巧),更能洞察整个地图的布局(学科脉络)。这种从“术”到“道”的升华,是任何速成指南都无法给予的,也是我决定长期珍藏这本书的核心原因。
评分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显然是下了大工夫的。在数学书籍中,清晰的排版和恰当的公式格式是保证阅读体验的关键,很多印刷质量差的书,公式和变量混在一起,读起来非常痛苦。浙大出版社的出品果然值得信赖,这本书的版面设计非常大气,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无论是手写体还是印刷体,都清晰可辨。更重要的是,图表的运用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专业水准。尤其是在解释一些涉及几何构造或集合划分的证明时,作者配上的示意图精准到位,往往一个好的图胜过千言万语的文字描述。我曾被一个关于鸽巢原理的复杂变体困扰多时,看了好几本别的书都没搞懂那个“分组划分”的逻辑,直到看到这本书中那张精美的树状图(或者说是韦恩图的拓展应用),我才瞬间理解了作者构建的那个数学模型。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社和作者对严肃学术的态度,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在高强度学习期间的阅读舒适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抓人眼球,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标题字体,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它的纸张质感吸引了,厚实而富有韧性,翻阅起来有一种踏实感,这对于需要反复研读的数学书籍来说非常重要。我当时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数学建模比赛做准备,急需一些能提升思维深度和解题技巧的资料,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到每一个章节的细节中去,但从目录的编排和章节的划分来看,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良苦。特别是关于那些复杂计数原理的梳理,感觉脉络非常清晰,不像有些参考书那样把知识点堆砌在一起,让人望而生畏。我个人比较期待的是其中对“构造法”和“生成函数”这两种核心工具的深入讲解,毕竟在处理一些看似无从下手的组合问题时,灵活运用这些高级工具是制胜的关键。光是翻阅前几章对排列组合基础概念的重新定义和不同视角下的诠释,就让我对一些老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这绝对是一本能让人“吃透”而非仅仅“看过”的竞赛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