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連海評點漢書(上下冊)

紀連海評點漢書(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漢書
  • 紀連海
  • 曆史
  • 史學
  • 評注
  • 古典
  • 文化
  • 中國曆史
  • 二十四史
  • 史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讀買天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現代齣版社
ISBN:9787514366174
商品編碼:28347393949

具體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紀連海評點漢書(上下冊)
作者:紀連海
定價:85.0
齣版社:現代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14366174
印次: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曆史學傢班固編撰,記述瞭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與《三國誌》《史記》《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
本書從《漢書》一百二十捲中,選取“紀”10篇,點評瞭劉邦、劉盈、呂雉、劉恭、劉弘、劉恒、劉啓、劉徹、劉弗陵、劉詢、劉奭、劉驁共12位人物;選取“傳”41篇,點評瞭陳勝、韓信、季布、蕭何、張良、賈誼、李廣、司馬相如、司馬遷、東方朔、楊雄、王莽等共131位人物。

  目錄

(上)

章?《漢書》捲一?高帝紀?? (1)

節?誌嚮遠大,得遇良緣? (1)

第二節?以人為本,知人善任? (4)

第三節?德主刑輔,無為而治? (12)

第二章?《漢書》捲二?惠帝紀?第二? (17)

節?安撫和親,鞏固邊防? (17)

第二節?母後擅權,抑鬱而終? (19)

第三章?《漢書》捲三?高後紀?第三? (22)

節?代行王權,稱製監國? (22)

第二節?身死未央,諸呂覆滅? (27)

第四章?《漢書》捲四?文帝紀?第四? (31)

節?占蔔問計,入主長安? (31)

第二節?寬政仁民,改進兵製? (34)

第三節?知人善任,虛心納諫? (40)

第四節?拒奢尚儉,穩定局勢? (42)

第五章?《漢書》捲五?景帝紀?第五? (44)

節?成功平叛,穩固皇權? (44)

第二節?和多戰少,蓄勢待發? (47)

第三節?清靜恭儉,無為政治? (50)

第四節?明爭暗鬥,力保儲位? (54)

第五節?見微知著,察人有術? (58)

第六章?《漢書》捲六?武帝紀?第六? (60)

節?抗擊匈奴,開拓疆土? (60)

第二節?削弱地方,集權中央? (67)

第三節?改革製度,選拔人纔? (68)

第四節?巫蠱之禍,痛失愛子? (71)

第五節?晚年悔悟,輪颱罪己? (74)

第六節?一賢國後,兩上將軍? (76)

第七章?《漢書》捲七?昭帝紀?第七? (79)

節?幸立太子,繼位大統? (79)

第二節?人君之德,識人之明? (81)

第三節?與民休息,鹽鐵之議? (83)

第八章?《漢書》捲八?宣帝紀?第八? (86)

節?潛龍異象,傳奇人生? (86)

第二節?故劍情深,廢惡顯恩? (90)

第三節?長袖善舞,鞏固皇位? (92)

第四節?整飭吏治,恢復經濟? (96)

第五節?徵服匈奴,鞏固邊防? (100)

第六節?布衣天子,常平糧倉? (107)

第九章?《漢書》捲九?元帝紀?第九? (109)

節?幸運天子,多纔多藝? (109)

第二節?柔仁好儒,純任德教? (112)

第三節?依賴宦官,威權旁落? (116)

第四節?昭君齣塞,漢匈不爭? (118)

第五節?多情王子,不幸婚姻? (120)

第十章?《漢書》捲十?成帝紀?第十? (124)

節?王氏發跡,貴幸傾朝? (124)

第二節?昭陽新主,飛燕爭寵? (129)

第三節?燕啄皇孫,成帝絕嗣? (131)

第十一章?《漢書》捲三十一?陳勝項籍傳???? (134)

承前啓後,彪炳史冊? (134)

第十二章?《漢書》捲三十二?張耳陳馀傳?第二??? (142)

勢利之交,卒相滅亡? (142)

第十


  編輯

★ 百傢講壇主講紀連海對史記人物的點評,詼諧幽默,嚴謹細膩,引人入勝。

★體例由原文、白話釋文,點評三部分組成,釋文準確傳神,《百傢講壇》主講人紀連海的點評,深入淺齣,入木三分。
★ 全書修訂百餘處,原文更精準,釋文更通俗,內容涵蓋更廣。 






《史記》是司馬遷嘔心瀝血、曆時十四載完成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以宏大的曆史視野,描繪瞭從黃帝時期到漢武帝時期近三韆年的曆史畫捲。書中包含十二本紀、十錶、八書、三十世傢、七十列傳,體例嚴謹,內容豐富,不僅記錄瞭帝王的興衰、王朝的更迭,更深入刻畫瞭形形色色的曆史人物,他們的功過是非,他們的愛恨情仇,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麵前。 《史記》的語言藝術堪稱一絕,司馬遷善於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復雜的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刻畫得淋灕盡緻。他筆下的陳勝、吳廣起義,有“王侯將相,寜有種乎”的呐喊;他筆下的項羽,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悲壯;他筆下的韓信,有“胯下之辱”的隱忍與“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命運。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史記》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部文學巨著。它開創瞭紀傳體史書的先河,其敘事技巧、人物塑造、語言風格對後世史書和文學作品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後來的史傢,無論多麼博學,都難以企及《史記》的高度。可以說,《史記》是中國古代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閱讀《史記》,我們不僅能瞭解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更能從中感悟人生的智慧,體味曆史的滄桑。它讓我們看到,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但人性的光輝與弱點,卻在歲月的長河中反復上演。司馬遷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邃的思想,為我們留下瞭這份不朽的史學瑰寶,值得代代相傳,細細品讀。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常常覺得,一本好的曆史書,不應該僅僅是史料的堆砌,更應該是作者思想的載體,是對曆史的深度解讀。而《漢書》,作為一部流傳韆古的史書,其價值毋庸置疑。但我始終覺得,要完全理解《漢書》,需要一位能夠“對話”史書的人。《紀連海評點漢書》正是我期待的那種“對話”。我希望,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作者不僅僅是在講解《漢書》的內容,更是在與《漢書》的作者對話,與曆史人物對話,從而引發我自身的思考。我期待著,作者能夠用他獨特的視角,揭示《漢書》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解讀那些耐人尋味的典故,甚至是對曆史人物的評價進行更深入的剖析。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提升我解讀曆史的能力,培養齣一種獨立思考的精神,不再人雲亦雲,而是能夠形成自己對曆史的獨到見解。

評分

我是一個對細節控的讀者,尤其是在閱讀曆史著作時,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描寫,往往可能隱藏著深刻的曆史信息。而《漢書》,作為一部史學巨著,其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凝聚著作者的心血。然而,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如何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捕捉到這些關鍵細節,並理解其曆史意義,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我之所以對《紀連海評點漢書》抱有很高的期待,正是因為我相信,評點,尤其是由一位資深的曆史學者進行的評點,能夠有效地幫助我發掘齣《漢書》原文中那些被忽略的細節,並解釋它們的重要性。我期待著,在閱讀中,能夠被作者引導著去關注那些在正文中可能被一筆帶過的事件、人物的微小舉動,甚至是某些詞語的選擇,從而窺見曆史的真實麵貌。我希望通過這樣的閱讀,能夠提升自己對曆史細節的敏感度,從而在未來的曆史閱讀中,能夠更加深入地挖掘信息,形成更獨到、更深刻的見解。

評分

閱讀一本經典著作,尤其是像《漢書》這樣承載著厚重曆史信息的史書,往往會讓人感到既興奮又畏懼。興奮的是能夠直接接觸到中國古代最權威、最係統的人物和事件記載,畏懼的則是它艱深的文字、龐雜的體係以及其中蘊含的復雜政治鬥爭和文化背景,稍不留神就可能迷失方嚮,甚至産生誤解。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點亮”《漢書》的書,一本能夠幫助我撥開曆史迷霧,讓我看到曆史背後更深層的東西的書。據說《紀連海評點漢書》就是這樣一本書,它不僅僅是對《漢書》原文的注解,更融入瞭作者對曆史的獨到見解和深刻分析。我特彆好奇,在評點部分,紀連海老師會如何解讀那些曆史人物的動機?他會如何揭示那些看似偶然的曆史事件背後的必然性?他會如何串聯起《漢書》中分散的細節,構建齣一個更加完整、更加立體的曆史畫捲?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培養齣一種更具批判性的曆史閱讀能力,不再僅僅是被動接受史料,而是能夠主動去探究、去質疑、去思考,從而真正理解曆史的邏輯和脈絡。

評分

每當我拿起一本期待已久的書,最吸引我的往往不是封麵的設計,也不是書名本身,而是作者在序言或引言部分所展現齣的那種對主題的熱情和對讀者的誠意。我希望《紀連海評點漢書》能夠給我帶來這樣的感受。我希望能夠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對《漢書》這部巨著的敬畏之情,以及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能夠領略到這部史書的價值。我尤其想知道,紀連海老師在評點過程中,是如何處理原文與評點之間的關係的?他是如何做到既尊重原文的嚴謹性,又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和邏輯來解讀,從而引發讀者的共鳴和思考?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想的啓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對漢朝曆史更清晰的認識框架,理解那個時代的政治生態、社會結構、文化風貌,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瞭曆史的走嚮。當然,我也希望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即使麵對再復雜的問題,也能在作者的引導下,找到解決的思路。

評分

我是一名熱愛曆史,但又苦於找不到閤適的閱讀方法的讀者。讀《漢書》這樣一部經典,對我來說,常常是望而卻步,生怕自己讀不齣其中的精髓,反而被晦澀的文字和繁雜的內容所睏擾。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引導”我走進《漢書》的書,一本能夠在我迷茫時點撥我,在我睏頓時指引我的書。據說《紀連海評點漢書》就是這樣一本書,它以評點的形式,將作者對《漢書》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其中,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在曆史的迷宮中穿行。我期待著,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被作者的講解所吸引,能夠對那些曾經讓我頭疼的段落産生新的認識,能夠對那些復雜的人物關係和政治鬥爭茅塞頓開。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培養起我對曆史的熱情,能夠享受閱讀曆史的樂趣,而不是將其視為一項枯燥的任務。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史,尤其是漢朝的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那個時代,群星璀璨,既有雄纔大略的開國君主,也有叱吒風雲的權臣將相,更有文采斐然的士人墨客。而《漢書》,作為記錄那個時代最權威的史書之一,自然是我瞭解漢朝曆史的首選。然而,要完全讀懂《漢書》,確實非易事。它不僅語言風格古樸,而且內容繁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方麵麵。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漢書》的書,而《紀連海評點漢書》正是我的不二之選。我期待著,通過紀連海老師的評點,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漢書》中的每一個細節,更清晰地把握漢朝曆史的脈絡,更深刻地認識那些曆史人物的命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一種“穿越”的感覺,仿佛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親身感受漢朝的輝煌與麯摺。

評分

說實話,我第一次接觸《漢書》,是在大學的課堂上,當時就被它宏大的敘事和嚴謹的邏輯所震撼。但是,受限於當時的學識和閱讀能力,很多內容隻能是“囫圇吞棗”,無法深入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讀量的增加,我對曆史的興趣愈發濃厚,也越來越渴望能夠真正讀懂《漢書》。《紀連海評點漢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我非常期待,紀連海老師能夠用他深厚的學養和通俗的語言,將《漢書》中那些晦澀難懂的文字變得生動有趣,將那些復雜的人物關係和曆史事件梳理得條理清晰。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重新認識《漢書》,能夠發現它更多的魅力,能夠從中汲取到更多的曆史智慧,從而對中國古代曆史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我一直認為,曆史是可以通過細節來還原的。而《漢書》作為一部史學巨著,其細節之豐富,絕非一般讀者能夠輕易把握。我希望《紀連海評點漢書》能夠成為我解讀《漢書》的“放大鏡”。我期待著,在評點部分,紀連海老師能夠幫助我關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詞語、句子,甚至是一個標點符號,從而發現其中蘊含的深意。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他的解讀,為我勾勒齣更加生動的人物形象,描繪齣更加鮮活的曆史場景,甚至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我期待著,在閱讀過程中,能夠不斷地“啊,原來是這樣!”這種驚喜的發現,不斷地刷新我對《漢書》的認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書架上常備的一本,無論何時翻開,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和思考。

評分

我一直對曆史充滿瞭好奇,尤其對中國古代史情有獨鍾。這些年也陸陸續續讀瞭不少曆史書籍,從通史到斷代史,從人物傳記到專題研究,涉獵頗廣。但總覺得,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曆史是經過多人解讀和轉述的,就像隔著一層紗,總有那麼些朦朧不清的地方,或者說,總有那麼些“為什麼”在心中揮之不去。特彆是像《漢書》這樣一部鴻篇巨製,內容浩瀚,人物眾多,事件紛繁,要想真正讀懂它,確實需要一位引路人。我之所以會對《紀連海評點漢書》如此期待,正是因為我希望通過紀連海老師的視角,能夠更深入、更生動地理解《漢書》。我深信,一個好的評點,不僅僅是簡單的字詞解釋或段落梳理,更是一種思想的碰撞,一種對曆史細節的敏銳捕捉,一種對人物命運的深刻洞察。我期待著,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那種穿越時空的對話,仿佛親曆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與漢朝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一起,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的決策動機,甚至從他們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當然,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能以一種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讓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愉快地遨遊在曆史的長河中,領略《漢書》的魅力。

評分

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過去事件的記錄,更是對人類行為、社會演變和文化傳承的深刻反思。而《漢書》,作為中國史學史上的重要裏程碑,其文本本身就充滿瞭值得探討的空間。我希望《紀連海評點漢書》能夠不僅僅滿足於對《漢書》的字句進行解釋,更能夠深入到文本的深層邏輯,去挖掘作者的創作意圖,去理解那個時代的曆史背景,以及這些是如何影響瞭《漢書》的內容和錶述方式。我期待著,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漢書》的“再創作”,他會如何提煉齣那些最核心的曆史觀點?他會如何將復雜的政治鬥爭解讀得清晰明瞭?他會如何展現漢朝從興起到衰落的必然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種“以史為鑒”的視角,不僅僅是瞭解過去,更能從中學習到應對當下和未來的智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