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鼓谱的排版简直是灾难,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有点傻眼。首先,字号实在是太小了,对于我这种视力不算太好的人来说,简直是折磨。每一次练习,都得眯着眼,眼睛酸痛不说,生怕看错了一个音符,影响了整体的节奏感。而且,谱面上的标记也做得极其含糊,有时候那个重音符号和休止符几乎分不清,让人在初学阶段就感到无比的挫败。我试着对比了几本其他教材,人家的设计就清晰明了得多,即便是复杂的节奏型,也能一目了然。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在印刷质量和版式设计上下点功夫,毕竟,好的教材是成功的一半,而这本在“阅读体验”这一块,失分太多了。特别是那些跨页的设计,有时候鼓点会正好切在页面的接缝处,节奏的连贯性被硬生生地打断了,简直让人想摔鼓的冲动都有。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显然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鼓手,他对非洲鼓的理解非常深刻,但这份深刻似乎没有被有效地转化为适合初学者吸收的教学语言和结构。它更像是一位大师写给其他大师看的备忘录,里面充满了“你懂的”的省略和简写。作为一本声称“从零起步”的教材,它对“零”的定义显然比我这个真正的初学者要高出好几个层次。如果我的背景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或许能从中挖掘出一些宝贵的节奏概念,但对于一个只是想在周末放松心情、学会几个基础节奏的普通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门槛实在太高了,让人望而却步,最终只能束之高阁,转而寻求其他更直观的入门资源。
评分我原本对手工敲击乐器抱有极大的热情,尤其对非洲鼓那种原始而富有生命力的律动充满了向往。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理论著作,而不是一本“从零起步”的实用教程。它的理论部分似乎过于冗长和抽象,上来就抛出一堆我根本无法理解的音乐术语和复杂的节奏分解,这对于一个完全的新手来说,无疑是筑起了一道高墙。我更期待的是那种“拿起鼓槌就开敲”的直观引导,比如清晰的动作分解图,告诉你手掌的哪个部位应该击打在鼓面的哪个位置,力度如何分配才能发出标准的“低音(Bass)”和“高音(Tone)”。遗憾的是,这本书在这方面显得相当吝啬,更多的是文字的堆砌,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啃一本枯燥的乐理书,而不是在学习一门活泼的演奏艺术。
评分从音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引导简直是“纸上谈兵”。非洲鼓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丰富的音色变化——从深沉的低音到清脆的高音,再到中音的各种变化,这些都需要精准的手型和击打点来控制。但这本教材在描述如何“制造”这些音色时,用词非常模糊。比如,它会说“用手掌根部击打中央获得低音”,但我尝试了很多次,出来的声音要么是“闷闷的”,要么就是“失焦的响声”,远没有达到我听到的那种富有穿透力的“咚”声。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我的鼓有问题,后来请教了一位有经验的朋友,他听了我的描述后指出,教材对“手指的放松程度”和“击打后的离鼓时间”这些关键细节描述不足,导致我无法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对于打击乐来说,听觉反馈至关重要,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听觉指导”是缺失的。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实用性”方面也让我大打折扣。它似乎更侧重于展示各种复杂的节奏组合,而不是循序渐进地建立基础。我花了好大力气才摸清了如何发出一个稳定的基础音,结果翻开下一页,就直接跳到了需要双手配合进行复杂切分的进阶乐句。这种跳跃式的教学进度,让我的练习过程充满了断裂感和不确定性。我需要的是那种“米粒般的”小练习,比如先练习左手击打五分钟,再练习右手,然后才能慢慢过渡到双手交替。这本书里对基础功的打磨似乎不够耐心,仿佛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和协调能力。如果教材作者能多加入一些针对性的肌肉记忆训练和慢速分解示范,哪怕只是通过文字和图示的详细描述,也会对初学者有极大的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