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高深莫測的內傢功夫到底為何物?如何理解八卦、形意、太極“三傢閤一理也”?孫祿堂深諳此三種拳術,為近代內傢武術集大成者,在他的五本武學著述中,定能找到答案。
全書包括孫祿堂所著《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八卦劍學》《拳意述真》五冊,融民國版原貌與現代簡體版於一爐,孫祿堂嫡孫女孫婉容點校,注以拳拳之誠,並收錄孫氏拳傢罕見照片與書法作品,可供讀者研讀收藏。更有孫祿堂珍貴拳照,引您一睹近代絕頂功夫之真容。
《形意拳學》
唯形意體本太極,擴而發之,不窮於用,且年過可學,一介儒生下至婦人女子,力無不可為者,而緩衣博帶無擇技,之至者進乎道而通乎神。——趙衡
蒲陽孫先生祿堂曩著《形意拳學》一書,餘受而讀之,深服先生用力之勤,而於力氣一道,純任自然,閤乎中庸之極,則殆內傢之上乘也。——吳心榖
《八卦拳學》
八卦拳學之意義,則在化後天之力,運先天之氣,體柔用剛,變化無窮,與《易經》消息盈虛之理、變化順逆之方息息相通,技也而進於道矣。——吳心榖
餘恐久而失其傳也,爰不辭固陋,每式繪之以圖,並於各式後附以淺說,非敢自矜一得,亦聊以廣先生之傳已耳。——孫祿堂
《太極拳學》
故其術專氣緻柔,蓋閤於道傢,非數十年功力不能用之精純而皆宜。——陳微明
孫祿堂師以所編《太極拳學》見示,餘反復參觀,見其中頗有與老氏之旨相閤者。形上謂之道,吾無間然矣。——吳心榖
《八卦劍學》
餘獲親炙祿堂夫子,始得見所謂八卦劍者,竊以為嘆觀止矣。蓋此劍脫胎於八卦拳術,左鏇為陽,右鏇為陰,於開閤變化之中,見參互錯綜之妙。靜則太極,動則爻變,究其神之所至,即在不動時已含有靜極而動之妙用,非所謂陰陽閤撰者耶?——吳心榖
《拳意述真》
先生融會三傢,而能得其精微,筆之於書,錶章先輩,開示後學,明內傢道藝無二之旨、動靜交脩之法,其理深矣,其說俱備於書,閱者自知之。——陳微明
凡拳中之奧義,闡發無遺,平日所聞之諸先生輩者一一筆之於書,使好拳術者,由此而進於道焉,俾武術之真義不緻湮沒,此先生之苦心也。——吳心榖
作為一位長期習武者,我必須承認,閱讀《孫祿堂武學集注》是一個不斷“修正”自己原有認知、不斷自我迭代的過程。我之前對某些流派的理解可能有些偏頗或片麵,但通過這套書的係統梳理,我纔得以建立一個更宏大、更統一的武學觀。它對“螺鏇勁”、“纏絲勁”的解釋,不再是模糊的形容詞,而是結閤瞭人體結構力學和運動學的具體描述,非常科學嚴謹。更讓我感動的是,書中對於武德的強調,始終貫穿始終,提醒著習武者,技藝的精進必須與心性的修養同步進行。讀完一部分後,閤上書本,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仿佛與那位武學大傢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刻對話,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麵對武學的態度和精神指引。
評分這套《孫祿堂武學集注》確實是武術愛好者案頭的必備珍品,我剛入手,就被那厚厚的幾冊內容給鎮住瞭。首先,我得說,它絕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武術理論書籍,而是紮紮實實的內傢拳精髓匯編。比如,關於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的闡釋,這本書裏給齣瞭遠超一般教科書的深度解析。它不僅僅停留在口訣層麵,而是結閤瞭大量的圖文對照和實際應用的場景來闡述,讀起來讓人茅塞頓開。尤其是對“捋、擠、按、采”這些核心技法的層次剖析,簡直細緻到瞭骨子裏。我以前總覺得某些動作做不到位,看瞭這本書後纔明白,原來是氣息配閤的火候還不到傢。那種行文的嚴謹程度,透露齣作者對孫師一脈武學的敬畏和深刻理解,絕不是隨便拼湊齣來的資料集。對於想真正深入理解內傢拳修煉路徑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標價。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也讓我非常欣賞。它那種沉穩大氣的風格,很符閤內傢武學的氣韻。我特彆喜歡它對曆史背景的梳理,尤其是在介紹孫祿堂先生的生平和武學經曆時,資料搜集得非常翔實可靠,這為理解他武學的形成提供瞭堅實的土壤。很多武術書籍往往忽略瞭“人”與“時代”的關聯,但《集注》卻很注重這一點,讓人明白,這些精深的技藝並非空中樓閣,而是經過特定曆史環境的錘煉。每當讀到他對樁功和內功心法的講解,那種對精、氣、神的內在要求,讓我深刻體會到武學修行是一條漫長而寂寞的道路。這種對修行哲學的深度挖掘,使得這本書的層次陡然升高,不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部修身養性的指南。
評分我個人偏愛其中關於“實戰應用”的章節,這部分內容處理得尤為精彩。很多理論在脫離瞭攻防場景後,就變得空洞無力,但這套書的作者顯然花瞭大功夫去還原那些具體的對打情境。他們不是簡單地描述招式,而是深入剖析瞭在瞬息萬變的交手中,如何利用陰陽開閤、虛實轉換來掌控全局。特彆是對於“以靜製動”和“後發先至”的理解,書中給齣的解析比我之前聽過的任何口訣都要來得具體和可操作性強。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思路去模擬推演,明顯感覺到思維的敏捷度和身體反應的協調性都有瞭質的提升。這套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讓你在“知其然”的基礎上,真正“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瞭將理論轉化為可執行的武術智慧。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我原本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畢竟市麵上關於形意拳和八卦掌的資料多如牛毛,真正能稱得上“集注”的鳳毛麟角。但翻開這第五冊後,我立刻意識到自己撿到寶瞭。它的編排邏輯非常巧妙,並非簡單地按拳種羅列,而是將不同拳種之間互相印證、融會貫通的思想綫索貫穿始終。例如,形意拳的“五行拳”與八卦掌的“掌法演變”之間的內在聯係,這本書揭示得非常到位,讓你看到孫祿堂先生是多麼高瞻遠矚地將不同武術體係熔鑄一體。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自己平時的練習來迴體會,那種對身體內部力的調動和對空間感的把握,書中描述得絲絲入扣,讀起來感覺像是在聽一位功力深厚的前輩在耳邊細語指點,那種信息密度和專業度,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往下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