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八宅明镜(文白对照·足本全译)》为四库全书,中国古代风水学名著。
内容简介
“八宅派”起源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在阳宅堪舆中独占鳌头,被尊为风水堪舆的正宗。中国古代有众多的风水流派,八宅派之所以能够独领风骚,主要因为它能化繁为简,提出的观点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并且能够以点带面,深入到风水理论之中,还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八宅明镜》就是八宅派的代表作品。这本书根据人的年命,强调家宅的门、灶和吉凶方位,从浅入深,初学风水的人不但容易理解、明白,还能够融会贯通,很快就能学会相度阳宅的基本方法。当然,作为一本风水著作,《八宅明镜》这本书中也有许多唯心的观点,书中既有精华,同时也存在糟粕,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理智地对待它的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古为今用。
作者简介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人也称为“杨救贫”。窦州人。
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死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
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地理风水学家。
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是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精彩书摘
人之生命不同,宅之宜忌各异。故祖孙或盛或衰,父子或兴或废,夫妇前后灾祥不同,兄弟而孟仲休咎迥别,或居此多坎坷,或迁彼得安康,实皆命之合与不合有以致此也。古人云:“命不易知。”故从卦以演命之理,次从宅舍各事之宜以合天命,庶得趋所宜,而不拂天地、八卦、五行所生之理,则庆流奕世而祥卒当身矣。坎、离、震、巽为东四宅,而男女命以三例,吊至此四宫者为东命。乾、坤、艮、兑为西四宅,而男女命以三例,吊至此四宫者为西命。男之上元甲子起坎,中元甲子起巽,下元甲子起兑,自坎转离、转艮、转兑、转乾、转中、转巽、转震、转坤而逆行,得中宫则寄坤。女之上元甲子起中宫,中坤,下艮,自中至乾、至兑、至艮、至离、至坎、至震、至巽而顺行,得中宫则寄艮。俱以九宫排山掌诀,轮数而得其宫也。
【今译】
每个人的八字都不一样,家宅也各有不同的讲究。所以,家族的盛衰,人丁的兴旺,夫妻是否和睦,兄弟各自的贫富,悬殊差别都比较大。有时候,居住在某个地方,总是命途坎坷、生活不顺,可是迁居到另外一个地方之后,生活却慢慢变好了,日子过得安宁富足。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在于一个人的八字与他居住的地方是否匹配。古人说:“命运并不容易知晓。”所以,才利用卦象来推演人的八字命理,预测住宅居家的吉凶祸福,以顺应天命,趋吉,从而不与天地、八卦、五行中相生相克的命理相冲突,这样于当下和未来都是有好处的。坎宅、离宅、震宅、巽宅是东四宅,男女的命理推算都是从三元甲子开始,推算到坎、离、震、巽这四个宫位,就是东四命。乾宅、坤宅、巽宅、兑宅是西四宅,男女的命理推算从三元甲子开始,推算到乾、坤、艮、兑这四个宫位,就是西四命。
《堪舆玄妙识:中华风水流派精要》 导言:寻龙点穴,观象知微 自古以来,人居环境的选择与营造便是关乎家族兴衰、个人福祉的头等大事。风水学,这门融合了天文、地理、气象、美学与哲学的古老智慧,旨在探寻天地自然之道,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本书《堪舆玄妙识:中华风水流派精要》并非对特定某一部经典(如《八宅明镜》、《地理五诀》等)的详尽解读,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视角,梳理和剖析中国风水学历史长河中几大主流派系的理论精髓、核心技法及其应用差异。它力求在广博的知识体系中,勾勒出不同流派间的脉络与联系,为现代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地图。 本书的撰写,聚焦于风水学的宏观体系构建,避开了对单一术数的深度挖掘,转而探讨风水理论的底层逻辑和方法论的演变。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内容翔实,力求展现风水学作为一门复杂系统的全貌。 --- 上卷:峦头基础与形势派的源流(约700字) 上卷集中探讨风水学的“体”——峦头,即对自然山川形态的观察与判断,这是所有风水学派共尊的基石。 第一章:风水学的哲学溯源与概念辨析 本章首先追溯了风水学在古代典籍中的早期萌芽,从《周易》的阴阳五行学说谈起,阐述了“气”在风水学中的核心地位。重点辨析了“形、理、气”三者的关系,强调形势派(峦头派)以“形”为先的论断。本章不涉及任何具体的八宅或飞星公式,而是深入探讨“龙、穴、砂、水、向”五要素的传统观察标准。例如,龙脉的起伏、太祖山与少祖山的辨识、朝山与护砂的朝拜姿态等,均以形象描述为主,旨在培养读者对地理环境的直观感受力。 第二章:形势派的精要:山水辩证 形势派,又称形象派或峦头派,是风水学中最古老、最直观的流派。本章详细解析了形势派在考察环境时所遵循的“趋吉避凶”法则,这些法则基于对自然形态的拟人化理解。 砂水理论的剖析: 深入探讨了“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象的对应法则。重点阐述了“抢砂”与“环抱有情”的吉兆,以及“逼压”与“破碎”的凶兆。书中对“水法”的论述,侧重于其形态(如曲、直、动、静)对“气”的影响,而非侧重于三合派或三元派的水流计算模型。 穴位的选取标准: 详细介绍了传统地理学家在寻找“藏风聚气”之地的考察步骤,包括对“阳”与“阴”的平衡把握,以及“平洋”与“山地”环境下的不同侧重点。强调了“界水”与“界气”的重要性。 第三章:形势与理气的初步交融 本章探讨了在纯粹的形势观察中,理气的观念是如何渗透进来的。重点介绍了“明堂”的布局学意义,包括大、中、小明堂的层级划分,以及明堂如何作为“理气之基”来承载后续的定向和取用。本章仅作为过渡,引出下一卷中对不同“理气”系统的比较分析。 --- 下卷:理气体系的演化与应用分野(约800字) 下卷将焦点转向风水学中关于“定向”与“时空”的量化分析体系,即理气。本书将重点对比分析影响中国风水史的几大主要理气系统,突出它们的理论起点和应用侧重,而不深入某一派系的精确推盘技巧。 第四章:罗盘的结构与象数基础 本章是理解所有理气派的基础。详述了传统罗盘的构造,特别是罗盘上各层(如地盘、天盘、人盘)所代表的哲学和数理意义。重点介绍了: 河图洛书的运用: 阐述了河图洛书如何作为风水学中关于方位和数的原始模型,是区分三合、三元等流派的底层逻辑框架。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对仗: 解释了先天(体)与后天(用)在风水定向中的不同哲学地位。 第五章:三合派理论的核心概念 本章着重解析了以“元运”和“水法”为核心的三合派风水理论。 三合派的水法精要: 详细阐述了三合派对水流的分类(如“生气水”、“墓库水”等),以及判断水流吉凶的“禄马贵人”等概念,强调水流的来去在不同“元运”下的动态变化。 十二长生法的应用哲学: 讲解十二长生在山与水上的循环规律,以及它们如何与地支组合,影响特定方位的吉凶效应。 第六章:三元派的时空观与定向 本章深入探讨了以“元旦盘”和“运盘”为核心的三元派(玄空)风水,凸显其对时间维度的重视。 玄空飞星的原理: 阐述了每一“元运”的星曜(一白到九紫)如何根据空间方位(地盘)进行推演(天盘)。重点在于解释“旺、相、死、囚”之气的空间分布,以及如何通过“星盘、运盘、山盘、向盘”的组合判断吉凶。 替星与零正神的辨别: 探讨了玄空风水中关于“零神”与“正神”的定义,以及在城市建筑环境变化中如何进行动态修正。 第七章:其他重要流派的概览 本章简要介绍了一些在特定地域或历史阶段具有影响力的流派,以展现风水学的多样性,例如: 八宅理论的方位取用逻辑(强调其基于东西四命的简易定向)。 太极点与周边环境的整体平衡(对所有流派的共通要求)。 结语:整合与现代视野 全书最后总结,真正的风水实践,往往是将形势的“体”与理气的“用”相结合。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读者理解不同流派的“语言”和“语法”,从而能在面对复杂信息时,形成独立判断的能力,而非盲目依附于某一套固定的公式。本书对所有风水术数的推演步骤均采取概括性描述,重点在于理论溯源和方法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