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八宅明鏡(文白對照·足本全譯)》為四庫全書,中國古代風水學名著。
內容簡介
“八宅派”起源於唐朝,盛行於宋朝,在陽宅堪輿中獨占鰲頭,被尊為風水堪輿的正宗。中國古代有眾多的風水流派,八宅派之所以能夠獨領風騷,主要因為它能化繁為簡,提齣的觀點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並且能夠以點帶麵,深入到風水理論之中,還給人們提供瞭許多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法。《八宅明鏡》就是八宅派的代錶作品。這本書根據人的年命,強調傢宅的門、竈和吉凶方位,從淺入深,初學風水的人不但容易理解、明白,還能夠融會貫通,很快就能學會相度陽宅的基本方法。當然,作為一本風水著作,《八宅明鏡》這本書中也有許多唯心的觀點,書中既有精華,同時也存在糟粕,所以,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理智地對待它的內容,去粗取精,去僞存真,從而古為今用。
作者簡介
楊筠鬆,名益,字叔茂,號筠鬆,後人也稱為“楊救貧”。竇州人。  
生於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死於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  
楊筠鬆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颱地理事,為唐朝地理風水學傢。  
因為其用地理風水術行於世,是貧者緻富,所以世人稱其為“救貧”先生,後人由此也稱其為“楊救貧”。
精彩書摘
人之生命不同,宅之宜忌各異。故祖孫或盛或衰,父子或興或廢,夫婦前後災祥不同,兄弟而孟仲休咎迥彆,或居此多坎坷,或遷彼得安康,實皆命之閤與不閤有以緻此也。古人雲:“命不易知。”故從卦以演命之理,次從宅捨各事之宜以閤天命,庶得趨所宜,而不拂天地、八卦、五行所生之理,則慶流奕世而祥卒當身矣。坎、離、震、巽為東四宅,而男女命以三例,吊至此四宮者為東命。乾、坤、艮、兌為西四宅,而男女命以三例,吊至此四宮者為西命。男之上元甲子起坎,中元甲子起巽,下元甲子起兌,自坎轉離、轉艮、轉兌、轉乾、轉中、轉巽、轉震、轉坤而逆行,得中宮則寄坤。女之上元甲子起中宮,中坤,下艮,自中至乾、至兌、至艮、至離、至坎、至震、至巽而順行,得中宮則寄艮。俱以九宮排山掌訣,輪數而得其宮也。  
【今譯】  
每個人的八字都不一樣,傢宅也各有不同的講究。所以,傢族的盛衰,人丁的興旺,夫妻是否和睦,兄弟各自的貧富,懸殊差彆都比較大。有時候,居住在某個地方,總是命途坎坷、生活不順,可是遷居到另外一個地方之後,生活卻慢慢變好瞭,日子過得安寜富足。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在於一個人的八字與他居住的地方是否匹配。古人說:“命運並不容易知曉。”所以,纔利用卦象來推演人的八字命理,預測住宅居傢的吉凶禍福,以順應天命,趨吉,從而不與天地、八卦、五行中相生相剋的命理相衝突,這樣於當下和未來都是有好處的。坎宅、離宅、震宅、巽宅是東四宅,男女的命理推算都是從三元甲子開始,推算到坎、離、震、巽這四個宮位,就是東四命。乾宅、坤宅、巽宅、兌宅是西四宅,男女的命理推算從三元甲子開始,推算到乾、坤、艮、兌這四個宮位,就是西四命。
   
 
				 
				
				
					《堪輿玄妙識:中華風水流派精要》  導言:尋龍點穴,觀象知微  自古以來,人居環境的選擇與營造便是關乎傢族興衰、個人福祉的頭等大事。風水學,這門融閤瞭天文、地理、氣象、美學與哲學的古老智慧,旨在探尋天地自然之道,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本書《堪輿玄妙識:中華風水流派精要》並非對特定某一部經典(如《八宅明鏡》、《地理五訣》等)的詳盡解讀,而是以一種宏觀的視角,梳理和剖析中國風水學曆史長河中幾大主流派係的理論精髓、核心技法及其應用差異。它力求在廣博的知識體係中,勾勒齣不同流派間的脈絡與聯係,為現代研究者提供一個清晰的理論地圖。  本書的撰寫,聚焦於風水學的宏觀體係構建,避開瞭對單一術數的深度挖掘,轉而探討風水理論的底層邏輯和方法論的演變。全書分為上下兩捲,內容翔實,力求展現風水學作為一門復雜係統的全貌。  ---   上捲:巒頭基礎與形勢派的源流(約700字)  上捲集中探討風水學的“體”——巒頭,即對自然山川形態的觀察與判斷,這是所有風水學派共尊的基石。  第一章:風水學的哲學溯源與概念辨析  本章首先追溯瞭風水學在古代典籍中的早期萌芽,從《周易》的陰陽五行學說談起,闡述瞭“氣”在風水學中的核心地位。重點辨析瞭“形、理、氣”三者的關係,強調形勢派(巒頭派)以“形”為先的論斷。本章不涉及任何具體的八宅或飛星公式,而是深入探討“龍、穴、砂、水、嚮”五要素的傳統觀察標準。例如,龍脈的起伏、太祖山與少祖山的辨識、朝山與護砂的朝拜姿態等,均以形象描述為主,旨在培養讀者對地理環境的直觀感受力。  第二章:形勢派的精要:山水辯證  形勢派,又稱形象派或巒頭派,是風水學中最古老、最直觀的流派。本章詳細解析瞭形勢派在考察環境時所遵循的“趨吉避凶”法則,這些法則基於對自然形態的擬人化理解。     砂水理論的剖析: 深入探討瞭“硃雀玄武、青龍白虎”四象的對應法則。重點闡述瞭“搶砂”與“環抱有情”的吉兆,以及“逼壓”與“破碎”的凶兆。書中對“水法”的論述,側重於其形態(如麯、直、動、靜)對“氣”的影響,而非側重於三閤派或三元派的水流計算模型。    穴位的選取標準: 詳細介紹瞭傳統地理學傢在尋找“藏風聚氣”之地的考察步驟,包括對“陽”與“陰”的平衡把握,以及“平洋”與“山地”環境下的不同側重點。強調瞭“界水”與“界氣”的重要性。  第三章:形勢與理氣的初步交融  本章探討瞭在純粹的形勢觀察中,理氣的觀念是如何滲透進來的。重點介紹瞭“明堂”的布局學意義,包括大、中、小明堂的層級劃分,以及明堂如何作為“理氣之基”來承載後續的定嚮和取用。本章僅作為過渡,引齣下一捲中對不同“理氣”係統的比較分析。  ---   下捲:理氣體係的演化與應用分野(約800字)  下捲將焦點轉嚮風水學中關於“定嚮”與“時空”的量化分析體係,即理氣。本書將重點對比分析影響中國風水史的幾大主要理氣係統,突齣它們的理論起點和應用側重,而不深入某一派係的精確推盤技巧。  第四章:羅盤的結構與象數基礎  本章是理解所有理氣派的基礎。詳述瞭傳統羅盤的構造,特彆是羅盤上各層(如地盤、天盤、人盤)所代錶的哲學和數理意義。重點介紹瞭:     河圖洛書的運用: 闡述瞭河圖洛書如何作為風水學中關於方位和數的原始模型,是區分三閤、三元等流派的底層邏輯框架。    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對仗: 解釋瞭先天(體)與後天(用)在風水定嚮中的不同哲學地位。  第五章:三閤派理論的核心概念  本章著重解析瞭以“元運”和“水法”為核心的三閤派風水理論。     三閤派的水法精要: 詳細闡述瞭三閤派對水流的分類(如“生氣水”、“墓庫水”等),以及判斷水流吉凶的“祿馬貴人”等概念,強調水流的來去在不同“元運”下的動態變化。    十二長生法的應用哲學: 講解十二長生在山與水上的循環規律,以及它們如何與地支組閤,影響特定方位的吉凶效應。  第六章:三元派的時空觀與定嚮  本章深入探討瞭以“元旦盤”和“運盤”為核心的三元派(玄空)風水,凸顯其對時間維度的重視。     玄空飛星的原理: 闡述瞭每一“元運”的星曜(一白到九紫)如何根據空間方位(地盤)進行推演(天盤)。重點在於解釋“旺、相、死、囚”之氣的空間分布,以及如何通過“星盤、運盤、山盤、嚮盤”的組閤判斷吉凶。    替星與零正神的辨彆: 探討瞭玄空風水中關於“零神”與“正神”的定義,以及在城市建築環境變化中如何進行動態修正。  第七章:其他重要流派的概覽  本章簡要介紹瞭一些在特定地域或曆史階段具有影響力的流派,以展現風水學的多樣性,例如:     八宅理論的方位取用邏輯(強調其基於東西四命的簡易定嚮)。    太極點與周邊環境的整體平衡(對所有流派的共通要求)。  結語:整閤與現代視野  全書最後總結,真正的風水實踐,往往是將形勢的“體”與理氣的“用”相結閤。本書旨在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讓讀者理解不同流派的“語言”和“語法”,從而能在麵對復雜信息時,形成獨立判斷的能力,而非盲目依附於某一套固定的公式。本書對所有風水術數的推演步驟均采取概括性描述,重點在於理論溯源和方法論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