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3册】环境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处理工程技术手册+环境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 ||
| 定价 | 740.00 | |
| ISBN编码 | T9787122153517 | |
| 废气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 ||
| 定价 | 235.0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13年01月 | |
| 开本 | 04 | |
| 作者 | 王纯,张殿印 | |
| 页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22153517 | |
《环境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共分四篇二十章,第*篇污染源篇,介绍废气的分类、来源、危害以及各行业废气的产生量和排放量。第*篇废气治理篇,介绍废气治理的对象、方法,颗粒污染物的分类、性质与除尘技术,气态污染物的性质与控制技术以及主要行业废气治理技术。第三篇设备设计篇,介绍除尘设备设计,吸收、吸附、换热装置设计及除尘和净化系统设计。第四篇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篇,介绍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原则与方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环境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利用本书可进行废气处理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设备选型、设备设计、维护管理,并能利用《环境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判断、解决工程和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与设备问题。
本书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 废水污染控制技术手册 | ||
| 定价 | 260.0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13年01月 | |
| 开本 | 04 | |
| 作者 | 潘涛,李安峰,杜兵 | |
| 页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22152916 | |
| 环境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 ||
| 定价 | 245.0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13年01月 | |
| 开本 | 04 | |
| 作者 | 聂永丰 | |
| 页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22153968 | |
作为一名资深的工艺工程师,我深知,一套好的手册的价值,不在于它涵盖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它能在关键时刻提供“一锤定音”的指导。这套三册书的编排逻辑,充分体现了这种实战导向。特别是那本综合性的《环境工程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本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参考工具。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做一个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项目,涉及到不同工艺单元的衔接问题,比如预处理的pH值波动对后续生化反应器的影响,以及不同设备间的管道水力计算校核。以往我需要查阅至少三本不同专业的设备手册才能得出结论,而在这本书里,关于水力平衡、传热计算、以及常见设备的容积效率等核心参数,都被整理得井井有条,并且提供了大量实际工程中的修正系数。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涉及到了环保工程项目的经济性评估方法和项目后期的运维策略,比如如何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来优化能耗,如何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这种全方位的视角,极大地提升了我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综合决策能力,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工艺设计,而是能够更全面地掌控项目的成本与风险。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的环保技术书籍很多都存在一个通病:要么是过于学术化,充斥着复杂的数学推导,脱离实际应用;要么就是流于表面,仅仅是设备的宣传册堆砌。然而,这套丛书的编者显然深谙此道,他们在保持技术严谨性的同时,非常注重“可操作性”的体现。例如,在讲解废气处理中常见的填料塔设计时,他们不仅仅给出了理论上的液体分布均匀性标准,还配上了如何通过调整布水器的类型和间距来应对不同流量波动时的实际工程建议,甚至提到了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水力负荷需要做哪些调整。这种对“边界条件”的关注,是教科书往往忽略的,但却是工程实践中决定成败的关键。此外,对于环境监测和合规性方面的内容,虽然不是主线,但穿插其中的相关章节,也为我们提供了及时的指引,确保我们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始终走在合规的轨道上。总而言之,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从宏观概念到微观操作的无缝衔接,让人感觉每翻开一页,都仿佛有位经验丰富的顾问在身旁指导。
评分我一直觉得,环境工程领域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固体废物处理”这块硬骨头,它不像水处理那样有相对明确的流程,更多的是与物料的复杂性、政策的变动性以及末端处置的资源化难题纠缠不清。这套书中的《环境工程技术手册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技术》部分,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我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我特别欣赏它处理危废和一般工业固废的思路划分,非常清晰。举个例子,在讲解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时,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焚烧炉的炉膛温度控制、二噁英的生成与消除机制,更难得的是,它还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模型,帮助工程师在项目初期就能预判出环境影响报告书(EIA)中可能遇到的审查难点。对于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比如污泥的稳定化处理和建筑垃圾的再生骨料生产,它也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参数和设备选型指南,甚至提到了不同地区对再生骨料应用范围的政策差异。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对接地方环保局审批的项目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过去我们往往只能依赖一些零散的行业报告,信息过时且碎片化,而这本手册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让我在面对复杂的固废处理难题时,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有了一张清晰的导航图。
评分我对这套手册的赞赏,更多地源于它对于“跨学科”问题的整合能力。环境工程的复杂性就在于它要求从业者必须对化学、物理、机械、材料等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在处理固体废物的高温焚烧环节,仅仅依靠焚烧技术本身是不够的,你还需要理解材料科学中耐火材料的选择与寿命,理解热工学中余热回收的效率边界。这套书巧妙地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到各自的技术模块中,形成了一种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废气处理部分讨论酸性气体吸收塔的腐蚀问题时,它会引用到材料耐腐蚀性的标准,而在固体废物处理的炉渣或飞灰的稳定化部分,又会涉及到化学固化剂的选择和反应动力学。这种知识的交叉引用,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不再将某个技术问题孤立地看待。对我来说,这不再是一套工具书,更像是一次系统的、高强度的专业知识再充电过程,它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应对那些需要整合多方面知识才能解决的复杂环境治理工程。
评分这套手册的出现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常年在一线摸爬滚打的环保工程师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记得上次为了一个新建化工厂的废气净化系统设计方案,光是查找最新的排放标准和成熟的脱硫脱硝技术参数,就耗费了我几乎一周的时间,每天对着电脑屏幕眼睛都快花了。翻开这套书的《废气处理工程技术手册》部分,我立刻被那种详尽到近乎偏执的专业性所折服。它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规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评估现场工况,如何根据不同污染源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处理工艺路线。比如,书中对催化燃烧(RCO)和蓄热式热氧化(RTO)的优缺点对比,不仅从热效率角度分析,还深入到催化剂的选择、再生周期以及系统维护的难点,这些都是教科书里通常一带而过,但在实际工程中却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细节。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收录了大量工程实例的优化案例,那些因为设计不当导致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改进喷淋塔的填料布局或增加文丘里管的尺寸来提升净化效率的具体操作步骤,都写得清清楚楚,仿佛我能直接带着这本书去现场指导施工。这种将理论深度与工程实用性完美结合的特点,使得它远超一般参考资料的范畴,更像是一部活的、可以随时翻阅的“工程字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