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 |
| 作者: | 纪连海 |
| 定价: | 88.0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05-01 |
| ISBN: | 9787514366143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写成,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本书收入本纪4章,点评五帝、秦始皇、汉高祖、吕太后。世家7章,点评齐太公、楚世家、越王勾践、范蠡、陈涉、萧相国、留侯张良。列传21章,点评韩非子、外戚、伍子胥、孟尝君、平原君、廉颇蔺相如、屈原、吕不韦、淮阴侯韩信等20多位人物。 |
| 目录 | |
(上) 章?《史记?五帝本纪》点评?? (1) 节?大哉,黄帝!??? (1) 第二节?颛顼帝喾,光照日月? (13) 第三节?巍巍尧帝,任贤图治? (21) 第四节?尧禅位于舜,成千古美谈? (27) 第五节?德行天下,四海升平? (36) 第六节?孝子明君,生前身后? (43) 第七节?五帝何以为篇? (50) 第二章?《秦始皇本纪》点评? (53) 节?儿时历磨难,少年成帝王? (53) 第二节?铲除异己,亲政纳贤? (57) 第三节?奋六世余烈,成一统大业? (65) 第四节?锐意改革,建大秦帝国??? (71) 第五节?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77) 第六节?千古一帝唯始皇? (81) 第三章?《项羽本纪》点评??? (83) 节?少年英雄,志在天下? (83) 第二节?钜鹿之战,雄霸天下? (86) 第三节?妇人之仁,妇人之见???? (90) 第四节?垓下悲歌,英雄末路? (95) 第五节?是非成败,后人评说? (100) 第四章?《高祖本纪》点评??? (102) 节?少时无赖儿,却有凌云志? (102) 第二节?时势造英雄,变身为“沛公”? (106) 第三节?仁爱之心尽显,与民有约咸阳? (110) 第四节?楚汉风云变幻,刘邦反败称王? (115) 第五节?知人善任,高祖成其帝业? (118) 第五章?《吕太后本纪》点评? (124) 节?太后人本善良??? (124) 第二节?莫过吕太后? (127) 第三节?太后称制大封吕姓??? (130) 第六章?《史记?齐太公世家》点评 (135) 节?周师齐祖姜太公? (135) 第二节?春秋霸齐桓公? (141) 第三节?崔庆之乱,姜姓衰微? (145) 第四节?田代姜权,历史的选择与疑问? (150) 第七章?《史记?楚世家》点评 (153) 节?楚国渊源及崛起? (153) 第二节?“春秋荆楚王”熊通?? (161) 第三节?春秋霸主楚庄王? (164) 第四节?骄奢淫逸楚灵王? (169) 第五节?昏庸无能楚怀王? (174) 第八章?《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点评?? (181) 节?吴越征伐,会稽之耻? (181) 第二节?卧薪尝胆,立志雪耻? (184) 第三节?苦心人,天不负,十年终吞吴? (187) 第四节?范蠡传奇——从范将军到陶朱公??? (190) 第九章?《史记?陈涉世家》点评?? (193) 节?少有鸿鹄志? (193) 第二节?认清形势,筹划起义? (195) 第三节?揭竿而起,建国张楚? (199) 第四节?起义失败原因探秘??? (204) 第十章?《史记?萧相国世家》点评 (209) 节?慧眼识丁的萧 |
| 编辑 | |
★ 百家讲坛主讲纪连海对史记人物的点评,诙谐幽默,严谨细腻,引人入胜。 ★体例由原文、白话释文,点评三部分组成,释文准确传神,《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的点评,深入浅出,入木三分。 |
我一直是个对历史充满好奇心的人,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常常让我觉得无从下手。市面上也有不少《史记》的解读本,但很多都过于学术化,或者过于简化,很难找到一个既尊重原著,又能让普通读者轻松理解的。直到我遇到了《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样的人量身定做的。纪连海老师的点评,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接地气”。他仿佛穿越了时空,直接和司马迁对话,然后把司马迁想要表达的,用最通俗易懂,又充满智慧的方式,传达给我。他点评的时候,常常会跳出《史记》本身,去联系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或者用一些大家都能理解的比喻,来解释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逻辑。这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过去,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他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反转式”解读,更是让人拍案叫绝。我一直以为某位皇帝就是那么坏,某位将军就是那么忠诚,但经过纪老师的剖析,我才发现,事情的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更有意思得多。他会在点评中加入很多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这些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引人深思。我特别喜欢他在点评中偶尔流露出的幽默感,让我在紧张的历史事件中,也能会心一笑。这本书的上下两册,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但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和一位博学多才的朋友在交流,从他那里汲取智慧,也从他那里获得乐趣。
评分读《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之前,我一直觉得《史记》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只属于学者的经典,望而生畏。然而,当这本书摆在我面前时,它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亲切感,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多了几分现代的活泼。翻开第一页,纪连海老师的语言风格就扑面而来,没有古文的晦涩难懂,也没有枯燥乏味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坐在你身边,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一点一点地为你解开历史的迷雾。他点评得不像是生硬的解读,更像是对司马迁笔下人物的“再创作”,将那些几千年前的帝王将相、市井小民,重新注入了鲜活的生命。我尤其喜欢他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他总能抓住那些最微妙、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某个眼神,某个动作,甚至是某句话的潜台词,然后抽丝剥茧,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读完他对秦始皇的评点,我才明白,原来这位千古一帝,在他雄才大略的背后,也藏着深深的孤独和不安。他对项羽的解读,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英雄末路的悲壮,以及那份难以言说的宿命感。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发出惊叹,因为纪老师总能用一种出人意料的角度,去审视那些我们熟悉的故事,让我对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评点”的方式,比单纯的阅读原文要容易接受得多,也更能激发我的好奇心,让我渴望去了解更多关于那个时代的细节。上下两册,份量十足,但每次翻开,我都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完全沉浸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感受着先人的喜怒哀乐,体会着历史的厚重与变迁。这本书,真的打破了我对经典史书的刻板印象,让我觉得历史原来可以如此触手可及,如此引人入胜。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伟大的历史作品,其魅力在于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且能在不同的时代,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去解读。《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纪连海老师的点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人性关怀”。他不是将历史人物简单地视为符号或者事件的载体,而是真正地去关注他们作为“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会去揣摩人物内心的挣扎,去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在历史洪流中,所扮演的无奈和伟大的角色。比如,他对某个被流放的大臣的描写,他不仅仅是描述了流放的痛苦,更是深入到了那位大臣对家国的思念,对世事的无奈,以及他身上那种不屈的傲骨。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让历史人物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且,他的语言也非常富有画面感。他描绘某个场景的时候,常常会让你感觉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看到了那个画面。我记得他描述某个战争场面的时候,那种紧张、惨烈,以及战士们视死如归的情景,都让我心潮澎湃。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和事件列表,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上下两册,内容丰富,但每一次阅读,我都会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为那些历史人物的命运而感慨。
评分说实话,在读《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之前,我对《史记》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各种影视剧和通俗读物。我总觉得历史事件应该是简单明了的,人物关系也应该是非黑即白的。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这种浅薄的认知。纪连海老师的点评,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细节控”。他不是那种只关注宏大叙事的学者,而是能从司马迁笔下最细微之处,挖掘出惊人的信息量。他会分析一个人物的语气、一个词语的选择、甚至是某个场景的描写,来推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事件的真实走向。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对《史记》的认识,从“故事书”提升到了“史学著作”。同时,他的语言又非常生动活泼,一点也不古板。他会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古人的行为,让我们这些后人能更容易理解那些历史人物的无奈、挣扎和智慧。我记得他点评曹操的时候,不仅仅是把他描绘成一个奸雄,而是深入剖析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身上兼具的雄才大略和权谋诡计,以及他为了统一北方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种多角度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人物形象。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让你读懂《史记》,更是让你学会如何去“读懂”历史。它教会我,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学会从多方面去审视一个事件,要去挖掘人物背后的动机。读完上下两册,我感觉自己像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洗礼,对历史的理解,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历史作品,应该像一面镜子,既能照见过去,也能映照当下。《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纪连海老师的点评,最让我赞赏的是他的“深刻洞察”。他不仅仅是解读文字,更是挖掘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以及人性本质。他常常能从细微之处,洞察到事件发展的规律,以及历史人物的真实动机。比如,他对某个朝代官员之间的党争的点评,他会分析出这种党争背后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纠葛,让我们看到,这种现象在不同的时代,都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历史的穿透力”,让我觉得受益匪浅。而且,他的语言非常有力量,而且充满了逻辑性。他点评的时候,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让人不知不觉地被他的思路所吸引。我特别喜欢他点评某个历史事件的转折点时,他会用一些非常精准的词语,来概括那个关键的时刻,以及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这本书,让我觉得阅读历史,不仅仅是了解事件的发生,更是要理解事件的逻辑,理解历史的走向。上下两册,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消化,但每一次阅读,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的冒险,不断地挑战我的认知,不断地拓宽我的视野。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经典的著作,需要有不同时代的解读,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可以说是将《史记》这颗璀璨的明珠,经过精心的打磨和抛光,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纪连海老师的点评,最让我惊叹的是他的“穿透力”。他不仅仅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是能深入到司马迁写作时的心境,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去理解人物的言行举止。他点评的视角非常独特,常常能抓住一些我作为普通读者,可能一扫而过的细节,然后通过他的解读,这些细节就变成了理解整个事件的关键。比如,他对某个大臣进谏的用词、某个皇帝回应的态度,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那个时代,这样一句话,就能掀起巨大的波澜。而且,他的语言非常有感染力,他不是在“翻译”史记,而是在“再讲述”史记。他会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把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历史事件,变得清晰明了。我特别喜欢他点评刘邦的部分,他没有将刘邦简单地塑造成一个草根英雄,而是深入剖析了他身上那种混不吝的性格,以及他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一次次地化险为夷,最终成就霸业。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看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上下两册,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但一点也不让人感到疲惫,反而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想深入了解。
评分在我看来,一部好的历史普及读物,应该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准确性,二是可读性。《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这两点都做得非常出色。纪连海老师的点评,让我感受到他对《史记》原文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他点评的每一个字,都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有理有据。但他又不像一些纯粹的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点评的语言,就像是和你面对面聊天一样,让你感觉不到任何的距离感。我特别喜欢他点评人物的时候,那种“不留情面”又“充满理解”的态度。他不会因为某个人是历史上的大人物,就刻意去美化,而是会指出他们的缺点和过失,同时也会分析他们做出这些行为的原因。比如,他对某个皇帝的猜忌心,他的点评就非常犀利,但同时又让你理解,为什么在那个权力至上的时代,皇帝会有那样的担忧。这种 balanced 的评价方式,让我觉得非常信服。而且,他还会穿插一些历史趣闻和典故,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我记得他讲到某个朝代的官员选拔制度时,引用了一些生动的小故事,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那些制度的特点。这本书,让我觉得阅读《史记》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享受。上下两册,我读了很久,但每一次翻开,都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
评分刚拿到《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对历史一直有兴趣,但《史记》的原著,说实话,我确实读不进去。文字古朴,句式也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读起来总感觉隔着一层厚厚的屏障。这本书就像是一座桥梁,把我和司马迁笔下的世界连接起来。纪连海老师的语言,真的太有魔力了。他不是那种一味地去解释词语的学者,而是更像一个讲故事的人,把那些发生在几千年前的事件,讲得绘声绘色,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他点评的细节,往往是我自己阅读原著时会忽略掉的,但经过他的点拨,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比如,他对某个君王下诏罪己的分析,他会从当时的时局、君王的性格、甚至是一贯的行事风格来推断,这远远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能够解释的。他还会结合一些野史趣闻,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有趣,一点都不枯燥。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人物动机的挖掘,他不会简单地给人物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而是深入到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读完他对项羽的评价,我对他那种“霸王别姬”的悲情英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故事的层面,而是看到了他性格中的无奈与挣扎。这本书让我对《史记》的敬畏之心,变成了亲近和喜爱。它不是那种让你需要考据一番才能读懂的书,而是让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吸收历史的养分,感受历史的魅力。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抱着一种敬畏之心,总觉得《史记》这样的大部头,是属于那些大名鼎鼎的学者们的。然而,《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这种“距离感”。纪连海老师的点评,最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温度”。他用一种非常亲切、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司马迁笔下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不是在“说教”,而是在“分享”。他会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或者用一些幽默的口吻,来点评那些历史人物。我记得他点评某个皇帝生活奢侈的时候,用了很多我们现在也能理解的“消费主义”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个皇帝为什么会被后世诟病。这种“跨越时空”的沟通方式,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和我们息息相关。而且,他对人物的点评,非常有人情味。他不会刻意去批判,而是会去理解。他会分析某个历史人物,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他身上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比如,他对某个在乱世中艰难求生的普通人的描写,就让我看到了历史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个体命运。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温情。上下两册,我读了很多遍,但每一次翻开,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温暖,感受到历史带给我的力量。
评分对于我这种对历史有些热情,但又缺乏系统学习的人来说,《纪连海评点史记(上下)》简直就是一份“及时雨”。我一直想深入了解《史记》,但原著实在难以啃动,市面上的一些解读,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学院派。这本书,恰恰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纪连海老师的点评,最让我欣赏的是他的“智慧启迪”。他不是简单地复述司马迁的原文,而是会带着我们去思考,去发现历史背后隐藏的道理。他常常会问一些问题,引导我们去想象,去推测,让我们主动参与到历史的解读过程中。比如,他对某个君王用人的点评,他会分析这个君王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人,这个人又会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如果换做其他人,结果又会怎样。这种互动式的点评方式,让我觉得阅读的过程充满了乐趣,也充满了挑战。而且,他的语言非常精炼,而且富有哲理。他能在短短几句话中,点出事情的本质,或者揭示人性的弱点。我特别喜欢他点评一些政治斗争的时候,他会用一些非常精辟的语言,来概括那些复杂的权谋手段,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这本书,让我觉得阅读历史,不仅仅是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提供借鉴。上下两册,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和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交流,从他那里获得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