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版)
:28元
作者:骆郁廷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307081123
字数:371000
页码:241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骆郁廷、周叶中、佘双好主编的这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2版)》是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课题创新教材。教材共分12章内容,包括:绪论;人生发展与大学生活;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人生道路与值选择;社会发展与道德建设;人才成长与道德发展;合格公民与法律意识;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坐而论道与起而实践。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科学依据 1.1.1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需要 1.1.2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需要 1.1.3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需要 1.1.4 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值体系的需要 1.1.5 坚持适应大学生成长内在要求的需要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体系 1.2.1 逻辑起点 1.2.2 基本思路 1.2.3 内在结构 1.3 学习方法与要求 1.3.1 道德与法律相结合 1.3.2 内化与外化相统一 1.3.3 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1.3.4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促进第2章 人生发展与大学生活 2.1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起点 2.1.1 人生发展的广阔平台 2.1.2 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2.2 大学生身心发展基本特点 2.2.1 发展的不平衡 2.2.2 发展的矛盾性 2.2.3 发展的可塑性 2.3 大学生活的适应与调适 2.3.1 环境变化的调适 2.3.2 学习方式的转变 2.3.3 心理健康的维护第3章 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 3.1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3.1.1 人际关系的本质 3.1.2 人际关系的作用 3.1.3 人际和谐与社会和谐 3.2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3.2.1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3.2.2 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3.2.3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因素 3.3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3.3.1 把握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则 3.3.2 清除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3.3.3 优化人际交往的艺术第4章 人生道路与值选择 4.1 人生观是人生道路的指南 4.1.1 人生与人生观 4.1.2 人生观与人生目的 4.2 人生值的冲突与选择 4.2.1 人生值的冲突 4.2.2 人生值的选择 4.3 人生生涯的选择与规划 4.3.1 人生道路的选择 4.3 2 职业生涯的规划第5章 社会发展与道德建设 5.1 道德的本质与作用 5.1.1 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5.1.2 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5.1.3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5.2 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则 5.2.1 道德建设的核心 5.2.2 道德建设的则 5.3 公民道德建设 5.3.1 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5.3.2 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第6章 人才成长与道德发展 6.1 道德发展是人才成长的内在需要 6.1.1 影响道德发展的因素 6.1.2 道德发展对人才成长的作用 6.2 大学生道德发展的重点 6.2.1 大学生的学习道德 6.2.2 大学生的恋爱道德 6.2.3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 6.2.4 大学生的择业道德 6.3 大学生道德发展的路径 6.3.1 注重行为实践 6.3.2 承担道德义务 6.3.3 激发道德良心 6.3.4 提升道德境界第7章 合格公民与法律意识 7.1 法律是公民行为的基本准则 7.1.1 法律的概念 7.1.2 法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7.1.3 守法是合格公民的必要条件 7.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创制与实施 7.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7.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创制 7.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实施 7.3 公民法律意识 7.3.1 法律意识的概念 7.3.2 法律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7.3.3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第8章 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 8.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8.1.1 宪法的本质和功能 8.1.2 公民权利与国家体制 8.1.3 宪法的生命根植于公民的生活世界 8.2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8.2.1 行政法的概念 8.2.2 行政主体与行政方式 8.2.3 行政诉讼制度 8.3 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8.3.1 民法的基本概念及则 8.3.2 民事主体与民事权利 8.3.3 民事诉讼制度 8.4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8.4.1 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8 4.2 刑法的基本则 8.4.3 犯罪与刑罚 8.4.4 刑事诉讼制度第9章 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 9.1 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9.1.1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9.1.2 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9.1.3 法治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 9.2 政治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9.2.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9.2.2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与政治文明建设 9.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9.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中的法治建设 9.3.1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9.3.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需要 9.3.3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第10章 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 10.1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10.1.1 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点 10.1.2 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发展 10.1.3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构成 10.2 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10.2.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0.2.2 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0.2.3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面临的新课题 10.3 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 10.3.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战略意义 10.3.2 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第11章 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 11.1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1.1.1 理想的内涵与类型 11.1.2 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11.1.3 理想和信念的作用 11.2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 11.2.1 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发展规律 11.2.2 共同理想与崇高理想 11.2.3 社会主义信念与社会主义实践 11.3 为实现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11.3.1 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 11.3.2 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11.3.3 坚持树立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第12章 坐而论道与起而实践 12.1 实践是人生修养的现实基础和检验标准 12.1.1 人生修养及其真谛 12.1.2 实践是人生修养的现实基础 12.1.3 实践是人生修养的检验标准 12.2 自我修养与投身实践 12.2.1 自我修养是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12.2.2 投身实践是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2.2.3 努力实现修养与实践的统一 12.3 从他律走向自律 12.3.1 他律与自律 12.3.2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12.3.3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人生境界后记
内容提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2版)》一书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主线,按照社会主义大学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着重探讨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确立的理论依据及基本要求,人生发展与大学生活,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人生道路与值选择,社会发展与道德建设,人才成长与道德发展,合格公民与法律意识,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坐而论道与起而实践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非常贴合实际教学需求。我们学校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经常会引用这本书中的例证和观点,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平实,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使得我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讨论,这些都是我们年轻人最常思考的问题。它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探讨“法治精神”的时候,它也很好地结合了中国国情,让我们了解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和方向。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的教材,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建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对法律有基本的认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我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内容实用性。在现今社会,光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同样至关重要。这本书正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它并没有把“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割裂开来,而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我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探讨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时,书里深入剖析了不同社会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平衡个人追求与集体利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法律条文的解读,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会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让我能够真正理解法律的“灵魂”,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书中对于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身权益,以及如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也给出了清晰的指导。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编写方式,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手册,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帮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做出正确的判断。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一直觉得挺特别的,不同于很多教科书那种过于严肃或者说“教科书”式的封面,它带着一种比较沉稳又不失活力的感觉。拿到书的时候,我就被它扎实的纸张和清晰的排版吸引了。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同时又不乏人文关怀。我尤其喜欢里面引用的案例,很多都来自于现实生活,让我感觉这些理论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正能够指导我们生活的。比如在讲到个人品德塑造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结合了时下的一些热点事件,以及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经历,让我对“修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关于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部分,举的例子都非常贴切,让我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复杂概念的解释,都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即使是初次接触这些内容的读者,也能很快把握核心要义。感觉编者在内容组织上花了很多心思,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人读起来很有条理。
评分我是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对于未来充满了憧憬,也夹杂着一丝迷茫。而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指点迷津的一盏明灯。它让我明白,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更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书中关于“创新创业”与“社会责任”的结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且,书中关于“网络道德”和“信息安全”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如何做到文明上网,如何保护个人隐私,这些都是我以前很少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让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在这个虚拟空间里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即将开始的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前瞻性和人文关怀。在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它并没有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引领个人和社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作者们显然对当下的社会思潮有着深刻的洞察,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教材的编排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理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论述,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它教导我们如何辨别真伪,如何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同时,书中也强调了同情心、责任感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并且将这些美德与现代社会的伦理规范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温和而有力的引导。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启迪思想,塑造人格。感觉作者们是用一种非常真诚的态度在和读者交流,希望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有道德情操、有法律素养的社会公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