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名称: | 西游记鉴赏辞典 |
| 作者: | 李时人,张兵,刘廷乾 |
| 定价: | 49.80 |
| ISBN: | 9787532638253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开本: | 32开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3-10-1 |
| 印刷日期: | 2013-10-1 |
| 本书是“中国古代小说名著鉴赏系列”丛书之一。《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名著,是老少咸宜,是一部人人都能欣赏、人人愿意欣赏的小说。然而《西游记》无论其思想倾向、形象意义还是认识价值,都聚讼纷纭,这体现了它本身的复杂性和深度。其混同三教、滑稽诙谐的内容和风格,蕴藏着时代人生的切实内容和历史况味。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鉴赏辞典》遴选“偷桃乱盛会”、“三打白骨精”、“大闹三清观”、“真假美猴王”、“灵山见佛祖”等76个重要情节和唐僧师徒四人、观音菩萨、太白金星、牛魔王等31个主要人物进行鉴赏,帮助读者确切把握《西游记》所包含的社会内容、精神意蕴,深入体验小说谐谑的艺术风格,并从欣赏中得到真正能的审美愉悦。
|
| 李时人 张兵 刘廷乾三位作者都是明清小说史专家。李时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内知名的小说史研究专家,对西游记犹有建树,著有《西游记考论》。张兵,复旦大学编审,出版了大量小说研究论著。刘廷乾是后起新秀。 |
| ; |
| 篇目表 前言 正文 附录 |
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并且从内到外都充满诚意的《西游记》研究读物。我一直认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蕴含着丰富的层次和多维度的解读空间。而这本《鉴赏辞典》,正是这样一本引导读者深入挖掘《西游记》宝藏的工具书。它的内容组织非常有条理,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比如,对于猪八戒的解读,它并没有简单地将他定义为一个贪吃好色、憨态可掬的形象,而是深入探讨了他身上的复杂性,他既有缺点,也有优点,他的存在,使得取经队伍更具人情味,也反映了人性的某些普遍弱点。书中对孙悟空的解读更是多角度,既有他大闹天宫的叛逆不羁,也有他护师心切的忠诚勇敢,还有他历经磨难后的成熟蜕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西游记》艺术手法的赏析部分印象深刻,它详细分析了作者是如何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塑造人物、推动情节,以及营造神话色彩的。比如,对于那些神奇的妖精洞府的描写,辞典会分析其意象象征,以及与人物性格的关系。这本书让我觉得,阅读《西游记》,不仅仅是在读一个故事,更是在品味一种艺术,一种智慧,一种文化。它的编纂者显然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才能够做到如此全面而深刻的解读。
评分读完这本《西游记鉴赏辞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西游记》这部经典的认知深度。以往阅读小说,更多的是关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而这本辞典则像是请了一位博学的老先生,娓娓道来《西游记》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深层含义。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解释,更像是对这部伟大作品的一次全面“考古”。例如,关于书中出现的各种神仙、佛陀、菩萨的来历、职能以及他们与故事情节的关联,辞典都一一做了梳理,让我对佛教、道教的元素在《西游记》中的体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一直对“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神奇能力感到惊叹,辞典里对这些法术的来源、原理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解释,甚至还联系了一些古代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最让我觉得受益匪浅的是,辞典对《西游记》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的剖析。书中对唐僧取经之路的象征意义、师徒四人各自的成长蜕变、以及佛教“普度众生”的理念在故事中的体现,都做了深刻的探讨。这种解读方式,让我不再仅仅把《西游记》当作一个神魔故事,而是将其提升到了对人生、对修行的思考层面。这本书,让我仿佛重新认识了《西游记》,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这本《西游记鉴赏辞典》我收到的时候,简直惊喜连连。包装严实,书的装帧更是精美,封面设计既古典又不失现代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充满了厚重感。我之前看过很多版本的《西游记》,但都是直接阅读小说原文,很多地方觉得意犹未尽,或者对其中一些典故、人物的理解有些模糊。这本辞典的出现,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词语,而是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西游记》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一直对孙悟空的金箍棒来历以及其法力渊源感到好奇,辞典里就用了很篇幅来讲述它的起源,包括它与东海龙宫的关系,以及它在故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还有书中对各个妖魔鬼怪的出身、能力、以及它们与主角之间关系的分析,都非常细致。我尤其喜欢的是它对一些经典桥段的赏析,比如“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辞典不仅解读了白骨精的狡猾,更深入分析了唐僧为何会三次误会孙悟空,从人性的弱点、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等角度进行解读,让我对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辞典中的插图也是一大亮点,虽然不是写实风格,但笔触细腻,意境深远,为文字的解读增添了不少想象空间。整体来说,这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读物,作为《西游记》爱好者,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辞典”两个字吸引的。我一直对《西游记》情有独钟,但总觉得阅读原文的时候,很多细节性的东西,比如一些生僻的词汇、奇特的法宝、或者是一些人物的来历,如果没有注释,很容易就一笔带过了。这本《西游记鉴赏辞典》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个需求。它把《西游记》中出现的各种元素,从人物、地点、事件、到法器、药物、甚至是一些对话中的典故,都做了条目式的解释。我翻开辞典,看到关于“金蝉子”的条目,不仅解释了其作为唐僧前世的身份,还详细说明了“金蝉脱壳”这个典故的由来,以及它在佛教中的寓意。还有关于“芭蕉扇”的条目,不仅仅解释了它能灭火的功效,还追溯了它与铁扇公主、牛魔王的渊源,以及它在整个故事中的关键作用。这种“查阅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也能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那些我之前不甚了解的细节。而且,辞典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易懂,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即便是初次接触《西游记》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它就像一本《西游记》的“说明书”,让我能够更全面、更细致地欣赏这部名著。
评分我一直对《西游记》充满了敬畏之情,但总感觉自己对这部巨著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这次购入的这本《西游记鉴赏辞典》,彻底刷新了我对它的认知。它提供的视角非常独特,并非是传统的学术研究,而是更倾向于一种“贴近读者”的解读方式,让那些原本觉得有些遥远的神话故事,变得鲜活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辞典中对《西游记》中出现的各种“机关”、“阵法”的解释。比如,书中提到的“盘丝洞”的七个蜘蛛精,他们吐丝结网的场景,辞典里不仅解释了这种“丝”的物理特性,更从象征意义上解读了这种“诱惑”和“困境”对修行者的考验。再比如,对于“火眼金睛”的由来,辞典里详细阐述了孙悟空被炼丹炉烧灼后,眼睛所产生的特殊功能,以及这一功能如何帮助他识别妖魔鬼怪,这让我觉得,即使是孙悟空的超能力,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着故事背景的铺垫。书中还包含了不少关于《西游记》版本流传、以及不同解读学派的介绍,这让我看到了《西游记》在漫长历史中,是如何被一代代人所传承和发展的。这本书,让我觉得《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个承载着中华文化、历史、哲学、甚至是中国人精神内核的宝库,而这本辞典,就是开启这个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