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书 名 | 微分动力系统 文兰 | ||
| 外文书名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作 者 | 文兰 | 原作者 |
|
| 出版时间 | 2014.11 | I S B N | 9787040412239 |
| 套装书 | 否 | 引进版 | 否 |
| 装 帧 | 平装 | 版 次 | 1 |
| 字 数 | 160 (千字) | 配套资源 | |
| 页 数 | 173 | 开 本 | 特殊 |
| 丛书系列 | 现代数学基础 | ||
| 重点项目 |
| ||
| 获奖信息 |
|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可供研究微分动力系统方向的研究人员,以及应用数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参考。 |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讲述微分动力系统的基本理论,主线是结构稳定性和双曲性,包括双曲集的稳定流形族定理和结构稳定性定理的完整证明。本书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把这些重要内容严格地讲述出来,引导读者迅速进入微分动力系统的核心。本书可供数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使用参考,也可供对动力系统感兴趣的数学爱好者阅读。 | |||
| 作者简介 | |||
|
文兰(1946.3—),安徽泾县人,生于甘肃兰州。数学家,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大学教授。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1在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导师为廖山涛先生,1986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R.Williams。1988年2月-1990年7月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获得华罗庚数学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分动力系统。 | |||
| 目 录 | |||
| 前言 | |||
| 营 销 语 | |||
|
| |||
| 精彩书评 | |||
|
| |||
| 书 摘 | |||
|
| |||
作为一本专业性极强的著作,《微分动力系统》在符号使用和术语定义上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规范。文兰和文兰对流形上的张量分析和微分形式的应用,为理解高维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必要的数学语言。我注意到书中对非一致收敛性在动力系统中的作用有独到的见解,这对于分析那些边界情况下的系统行为至关重要。虽然早期章节对某些高级代数拓扑背景知识有所假设,但通过查阅参考书目,这些知识点都能被有效地补充起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经典力学、拓扑学和现代非线性分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自洽而强大的理论体系。它不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读物,但它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并能在每次重温时都能带来新发现的经典之作。
评分这本《微分动力系统》的作者是文兰和文兰,内容之深邃与广博,实在令人赞叹。初次翻阅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方程和相图构筑的奇妙世界。书中的叙述逻辑清晰,从基础的常微分方程理论娓娓道来,逐步深入到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前沿。尤其是关于混沌和分岔的章节,作者的讲解犹如庖丁解牛,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剖析得透彻而生动。我特别喜欢作者在阐述偏微分动力系统时所采用的几何直观方法,这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系统的长期行为和稳定性。对于任何希望在这一领域打下坚实基础的研究生或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像是一次系统的思维训练,引导读者以动力学家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复杂现象。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推敲那些精妙的数学推导,每一次理解的深入都伴随着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
评分拿到这本厚重的《微分动力系统》时,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内容的严谨性。文兰和文兰两位作者显然倾注了大量心血,确保每一个定理的陈述和证明都无可挑剔。不同于市面上一些侧重于应用而牺牲理论深度的教材,这本书完全扎根于扎实的数学基础。书中对于拓扑动力学的介绍部分尤其精彩,它巧妙地连接了微分几何与动力系统的桥梁,展示了流的结构是如何由底空间的拓扑性质决定的。我清晰地记得,书中对庞加莱截面和周期轨道分析的论述,提供了处理高维非线性系统的有力工具。对于那些对理论推导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数学功底,但回报也是巨大的——一旦掌握了书中的核心思想,很多看似无解的工程和物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中。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我认为在于它对全局截面的处理方式上。文兰和文兰对系统的长期演化趋势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这一点在他们对吸引子的分类和描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关于混沌系统的吸引子结构,比如奇怪吸引子的存在性与测度论性质,书中的论述既富有数学美感,又充满了物理上的可解释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这些高级概念时所保持的审慎态度,他们没有急于给出一个“万能”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认识到这些复杂系统本质上的不确定性和内在的规律性。相比其他过于强调数值模拟的书籍,这本书将重心放在了“为什么”和“如何证明”,这对于构建一个坚固的理论框架至关重要。读完后,我对宇宙中一切看似随机的现象,都多了一层由微分方程构成的内在秩序的理解。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并非一蹴而就,它更像是一场需要耐心的马拉松。文兰和文兰编著的《微分动力系统》在处理奇异摄动理论时展现了大师级的风范。他们对快慢变量分离的精妙处理,以及对奇摄动解的构造方法,清晰地勾勒出了系统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行为差异。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关于极限环稳定性的判定标准,特别是如何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来确定其全局或局部稳定性。书中配有的例题虽然不多,但每一个都经过精心挑选,恰到好处地印证了前文的理论。这种克制而精准的教学方式,反而迫使我们必须自己动手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探索。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提升自己理论视野的绝佳选择,它将你从熟悉的欧几里得空间拉出,带入到更抽象、更富有洞察力的动力系统流形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