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字白书——特效字体设计专业教程
作者:Jansoon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印刷时间:2016-7-1
版 次:1
印 次:1
页 数:307
字 数:509000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ISBN:9787115423405
定价:79元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Jansoon以兴趣为动力,以爱好为灵感,赋予单纯的字体以质感、画面感,甚至每个字体都有故事,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去观赏这些字,都可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和画面。书中的字体以炫酷效果为主,打破常规又合情合理,让人眼前一亮。随书附赠书中所有案例的素材和源文件,另外,为了让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字体设计流程,Jansoon精心录制了书中所有案例的同步教学视频,时长1077分钟。
目录
01 开始一段字体生活 /11
1.1 开篇 /12
1.1.1 什么是字体设计 /13
1.1.2 字体笔画的分析 /14
1.1.3 字体设计的基本流程 /15
1.2 字体的基本准则 /18
1.2.1 字体的适用性 /19
1.2.2 字体的美感 /21
1.2.3 字体的统一性 /21
1.3 以字义去设计 /23
02 字体基础篇 /27
2.1 结构与重心的把握 /28
2.1.1 字体结构的认知 /29
2.1.2 字体重心的调整法则 /30
2.2 字体的常见类型 /32
2.2.1 具象型 /33
2.2.2 共用型 /34
2.2.3 曲线型 /34
2.2.4 拉长型 /35
2.2.5 刚直型 /35
2.2.6 断肢型 /36
2.2.7 纤细型 /36
2.3 装饰角的实用性 /37
2.3.1 力量型——刚直装饰 /38
2.3.2 锋利型——尖锐装饰 /38
2.3.3 柔软型——圆角装饰 /39
2.3.4 方圆型——重叠装饰 /39
2.3.5 柔刚型——半圆装饰 /40
2.3.6 折纸型——切角装饰 /40
2.3.7 柔美型——卷角装饰 /41
03 字体操作篇 /43
3.1 字体设计的方法 /44
3.1.1 矩形造字法 /45
3.1.2 钢笔造字法 /48
3.1.3 曲线造字法 /52
3.1.4 西文中用法 /54
3.2 书法字的设计窍门 /58
3.2.1 “东风破”案例解析 /60
3.2.2 “兰亭序”案例解析 /66
3.2.3 “极限”案例解析 /70
3.3 字体设计在商业中的重要性 /76
3.4 商业字形的解析 /79
3.4.1 花海 /80
3.4.2 娘子 /84
3.4.3 珊瑚海 /88
3.4.4 心雨 /92
3.4.5 安静 /96
3.4.6 本草纲目 /99
3.4.7 可爱女人 /102
04 字体变形记 /107
4.1 伊斯坦堡 /108
4.2 忍 者 /114
4.3 .长的电影 /120
4.4 迷迭香 /125
4.5 飘移 /129
4.6 对不起 /134
4.7 蓝色风暴 /138
4.8 蒲公英的约定 /143
4.9 威廉古堡 /149
4.10 暗 号 /155
4.11 浪漫手机 /159
4.12 八度空间 /164
4.13 发如雪 /169
4.14 同一种调调 /174
4.15 说好的幸福呢 /179
4.16 我不配 /186
4.17 回到过去 /193
4.18 困兽之斗 /198
4.19 懦夫 /202
4.20 白色风车 /206
05 特效字体设计 /213
5.1 字体连弹 /214
5.2 依然范特西 /221
5.3 夜的第七章 /230
5.4 彩 虹 /237
5.5 牛仔很忙 /242
5.6 青花瓷 /248
5.7 时光机 /254
5.8 甜甜的 /259
5.9 将 军 /265
5.10 魔术先生 /271
5.11 龙战骑士 /277
5.12 千里之外 /288
5.13 扯 /294
06 字体连弹 /301
作品鉴赏 /302
内容介绍
《字白书——特效字体设计专业教程》收录了作者精心设计的诸多字体作品。书中以条理清晰的章节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有层次地讲解了字体设计的各个环节,将作者对字体的实操经验与心得全部记录了下来。《字白书——特效字体设计专业教程》共6章,第1章和第2章主要介绍了字体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字体设计的概念、原则、设计流程和字体结构与重心的把握,以及一些常见的字体类型;第3章主要讲解了字体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并对一些商业字形进行了分析;第4章和第5章对作者的字效风格作品的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解析,逻辑清晰,讲解细致、全面;第6章为作品欣赏,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字白书——特效字体设计专业教程》的配套学习资源包括案例素材和源文件,以及书中所有软件操作的视频教学文件,读者可通过在线方式获取这些资源,具体方法请参看本书前言。《字白书——特效字体设计专业教程》适合字体设计爱好者、平面设计师和标志设计师阅读,也适合字体设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对于零基础的读者而言,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友好,它没有一开始就用晦涩的术语轰炸你。第一章的入门部分,简直是为我这样半路出家的人量身定做的“预科教育”。它首先建立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知框架,比如通过类比建筑结构来解释字体的骨架和骨骼,使得抽象的几何概念变得容易理解。作者在讲解基础笔画构成时,采用了“拆解—观察—重组”的循环教学模式,每完成一个小节的学习,都会立刻提供一个动手练习的小任务,这些任务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科学,确保你在掌握了基础的“元素积木”之后,才能去尝试搭建复杂的结构。更重要的是,书中在关键概念的解释部分,经常会穿插一些设计界的“行家窍门”或者被大众忽略的误区,这些小插曲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惊喜。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教学,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你耳边耳提面命,循循善诱,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扎实的学科基础和正确的审美倾向,让人感觉学习曲线平滑且充满成就感。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对“字体的性格”与“品牌调性”融合的探讨。很多字体教程往往停留在教你怎么把字画漂亮,但这本书却上升到了品牌战略的高度。它清晰地阐述了,一个字体选择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例如,为什么金融机构倾向于使用稳健的衬线体,而科技初创公司则偏爱极简的无衬线体。书中列举了大量跨行业的案例研究,剖析了那些经典字体的“人设”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设计师如何通过调整字体的x高度、字重、以及笔画的对比度,来微妙地影响用户的情感反馈。这部分内容让我意识到,字体设计绝非孤立的图形创作,而是品牌沟通中最核心的载体之一。它引导我跳出单纯的技术思维,开始思考“这个字要对谁说话?它想表达什么样的情绪?”这种深度的人文关怀和商业洞察力的结合,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个技术手册的范畴,更像是一本关于视觉说服力的教科书。
评分这本书在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技巧方面,提供了一些我从未见过的“效率黑魔法”。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常用的矢量绘图软件已经很熟悉了,但书中分享的那一套关于钢笔工具的“路径节点优化”和“曲线平滑处理”的工作流,直接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它没有浪费篇幅去教基础操作,而是聚焦于“如何用更少的点创建更完美的曲线”,特别是针对中文字复杂笔画的描摹,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且可复制的快捷键组合和操作习惯。此外,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在不同分辨率和显示设备上,字体渲染差异带来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后期调整策略,比如如何通过微调字偶间距来适应低DPI屏幕的显示效果。这部分内容非常实用,因为在数字时代,字体设计最终还是要接受屏幕的检验。它展现出一种面向实际应用的务实态度,没有沉溺于理论的象牙塔,而是真正站在一个专业设计师的角度,去解决日常工作中的痛点。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重新设计了一个Logo中的字母,仅仅是调整了几个关键节点的控制手柄,字体的呼吸感和流畅度就得到了显著提升,效果立竿见影。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有心了,光是拿到手里摩挲那种纸张的质感,就觉得物超所值。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处理,却又不失细腻的光泽,字体排布也十分考究,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和平衡感,本身就是对设计原理的一种直观展示。我特别喜欢它在色彩运用上的克制,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而是用几种高级的莫兰迪色系作为点缀,将“专业”和“艺术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内页的印刷质量也是一流,墨迹清晰,即便是涉及复杂的网格系统或细微的点阵结构,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学习细节把控是至关重要的。我之前买过一些设计类的书籍,经常遇到内页模糊或者容易反光的问题,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些困扰。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一个好的阅读体验能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坚持度。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言部分,就能感受到编者在排版逻辑上的严谨性,他们似乎预设了读者可能在哪些环节感到困惑,并提前在视觉组织上做了铺垫。这种从“外在美”到“内在逻辑”的过渡是如此自然流畅,让我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充满了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设计品,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深入阅读前几章关于字体历史演变的部分,我真是大开眼界。作者并没有采取那种枯燥的编年史叙述方式,而是巧妙地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字体风格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技术革新紧密结合起来。比如,他们会用大量的对比图例,清晰地展示哥特体那种垂直的、强调宗教威严的结构是如何受到中世纪手抄本工艺的限制与影响的;紧接着,又对比文艺复兴时期罗马体那回归理性、追求清晰度的变化,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生动性和记忆点。书中对于衬线(Serif)和非衬线(Sans-serif)的结构分析,也绝对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有脚和没脚”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到了笔画的起收、字重的分配以及视觉重量的平衡等核心概念。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视觉错觉”在字体设计中应用的那一段论述,它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看起来笔画粗细均匀的字体在实际应用中却显得不平衡,这种对人眼接收信息的深入剖析,对于想要从“模仿”走向“创造”的读者来说,是极为宝贵的思维训练。这种从宏观历史背景到微观结构分析的层层递进,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做字体,更是在理解一种视觉语言的进化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