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

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薛建成 著
图书标签:
  • 词典
  • 法语
  • 汉语
  • 双解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拉鲁斯
  • 外语
  • 参考书
  • 翻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新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外语教研
ISBN:9787560015804
商品编码:28708428007
出版时间:2001-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8-01
作者:薛建成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99.00 页数:2084 印次: 16
ISBN号:9787560015804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本书特点:
  1. 国内**部法汉双解词典,收录38000余词条,50000个同义词和20000个词组和短语。
  2. 以法国法语知名品牌的原版词典为蓝本,由国内10位法语教学专家、学者,历经4年翻译完成。
  3. 选词精当,释义准确,收词丰富,录有大量*新词汇,所有单词的读音以国际音标注音,便于读者正确发音。
  4. 所有单词都注明词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法语语言的演变和掌握法语词汇结构。

内容提要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该词典的法文原版是拉鲁斯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的《法语词典》(DICTIONNAIREDE LA LANGUE FRANCAISE)。这是一部中型词典,共38 000词条,含50 000个同义词及20000条短语。法文原版中《词典介绍》部分详细介绍了该词典的特点,我们认为还有以下几点特色: 1.几乎所有的词目都注明其词源,介绍之详尽在同类词典中实属少见。这对读者了解法语的语言演变和构词手段是很有帮助的。 2.释义中插入许多百科小知识介绍。无论涉及动植物还是数理化等专业学科词汇,常附有简洁、**的注释。读者在了解词义的同时,还可丰富相关的知识。3. 该词典从选词、释义到举例都注重反映时代,贴近生活,例如:bogue,bugn.m.[信](程序设计上的)错误,故障[如“千年虫”];transgenique adj.转基因的;mecaniquen.f.<转,书>手腕,方法,手段;four a micro-ondes, un micro-ondes微波炉;mereporteuse代孕母亲;trou dozone臭氧洞;ordinateur domestique, individuel oupersonnel家用电脑;个人电脑。由于目前法汉双语词典中的词目都是用汉语对应词代替释义,因而无法反映词义的细微特点,这对词义的准确掌握与运用会造成困难。有了法汉双解词典,既可从法文了解**的释义,又能获得汉语中的对应词,进而甚至可以在翻译时根据法文释义,参考汉语对应词,由自己选出一个词典上并未提供却又更为贴切的汉语对应词。《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正是为此目的而编译的一部工具书。由于本词典的内容涉及面很广,我们的科技文化知识及语言水平都感不足,缺点谬误、未尽完善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薛建成(1941.9-),男,汉族,江苏溧水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1981年至1983年在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国际关系系进修,攻读国际关系、宪法学。回国后继续从事法语教学工作的同时曾先后担任法语系副主任、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1991年、1993年、2000年曾应邀分别在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法学院、加拿大蒙特利埃大学政治学系及法国埃克斯政治学院国际关系系讲学。现任《国际论坛》副主编,在法语系开设的法语课程有《国际政治》、《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法国政治》。2001年开始指导以法国政治为专业方向的法语博士生。
  主要科研成果有《法语日常用语》、《大学法语简明教程》、《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法国工人阶级》、《瑞士的直接民主与半直接民主》、《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批准看法国的修宪与全民公决》。

目录

前言
体例说明
词典介绍
名词的复数
分词的性数配合
动词变位表
前缀和后缀
主要地名及其居民名称对照表
法语发音
本词典使用的缩略语
本词典使用的专业学科类目
正文


《不朽的篇章:世界文学经典选读》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精心编纂的世界文学经典选读集,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巨匠们留下的不朽篇章。我们摒弃了单纯的词典式知识罗列,转而聚焦于文学作品本身的深度、广度与思想价值,通过精选的片段与深入的赏析,构建起一座通往世界文学宝库的桥梁。 本书的选篇标准极为严苛,着重于那些在人类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刻影响了后世思想与艺术形态的作品。它并非对某一特定语言或地域的深度挖掘,而是力求展现世界文学“全景图”的广阔视野。从古希腊史诗的英雄主义与悲剧精神,到中世纪骑士文学的浪漫与信仰;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光辉,到启蒙运动对理性与自由的讴歌;再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社会洞察,浪漫主义的激情澎湃,以及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先锋探索与存在主义的深刻反思,无不包含其中。 核心章节与选目解析: 第一部分:文明的源头——史诗与神话的共鸣 本部分精选了人类早期文学的瑰宝,这些作品不仅是故事的载体,更是早期文明世界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我们选取了《荷马史诗》中关于命运与荣耀的段落,探讨奥德修斯漫长归途中的人性挣扎;细读了古希腊悲剧,分析索福克勒斯笔下俄狄浦斯王在宿命面前的无力与高贵。此处的重点不在于词汇的精确对应,而在于理解古人如何通过文学来确立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同时,我们也简要介绍了北欧神话中诸神黄昏的宏大叙事,以及东方早期神话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第二部分:信仰与世俗的交织——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转型 中世纪的文学,充满了宗教的虔诚与世俗的欲望的张力。本章选取了《神曲》中但丁对地狱、炼狱与天堂的奇幻描绘,重点分析其象征手法和对中世纪宇宙观的构建。随后的文艺复兴部分,我们将目光投向了莎士比亚。不同于语言工具书的侧重,我们着重剖析《哈姆雷特》中“生存还是毁灭”的哲学思辨,以及《李尔王》中权力崩塌后的人性至纯至恶。这里的解读侧重于人性的复杂性被文学首次如此彻底地揭示出来。 第三部分:理性的光芒与情感的爆发——启蒙与浪漫主义的对垒 十八世纪是理性的时代,但文学并未止步于此。我们选读了伏尔泰的讽刺小品,展现其对迷信和专制的犀利批判。然而,情感的洪流紧随而至。浪漫主义的兴起是对冰冷理性的反拨。本部分重点解读了歌德的《浮士德》,着重分析浮士德对知识的无限渴求与最终的救赎;以及拜伦的“拜伦式英雄”形象,那种叛逆、孤独而充满激情的个体精神。 第四部分:镜鉴社会——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深刻洞察 十九世纪是文学正视社会现实的时期。本书精选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的代表作片段。我们分析了巴尔扎克如何以“社会学家”的笔触描绘巴黎的众生相,揭示金钱对人性的腐蚀;以及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婚姻、家庭与社会规范的深刻拷问。自然主义部分则通过佐拉的作品,探讨环境对个体命运的决定性影响,展示文学对社会弊病的无情解剖。 第五部分:精神的迷宫——现代主义的破碎与重建 进入二十世纪,世界剧变,文学也随之进入了内在探索的深渊。本章选取了意识流文学的典范,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片段,重点分析其对时间、记忆和内心独白的颠覆性处理。卡夫卡的荒诞世界,展现了现代人在官僚体系下的异化与无助。加缪和萨特的ので存在主义文学,则将人类的处境聚焦于“荒谬感”与“自由选择”的沉重责任。 本书特色: 1. 重思想性,轻技巧: 本书并非旨在教授如何进行精确的语言转换或习得大量外语词汇,而是致力于阐发文学作品背后的哲学思辨、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 2. 跨文化视野: 选文覆盖欧亚大陆,强调文学作为全人类共通情感表达的载体,避免了地域偏见。 3. 深度赏析而非浅尝辄止: 每一篇选文都附有详尽的背景介绍和文学评论,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本的复杂性与多义性。 《不朽的篇章》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思考、渴望理解人类精神史的读者的书。它提供的不是一套查询工具,而是一次精神的远行,让读者在经典的字里行间,找到与伟大灵魂对话的契机。

用户评价

评分

使用这本词典的感受,可以用“渐入佳境”来形容。起初,面对海量的信息可能会感到一丝压迫,但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它提供的详尽的上下文语境。特别是对于那些跨文化交流中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达,这本书总能提供非常到位的解释和实例,帮助使用者避免“望文生义”的陷阱。它的编排结构在保持严谨性的同时,也兼顾了不同水平读者的需求,初学者可以只关注核心释义,而资深学习者则可以深入挖掘那些细微的差别和历史演变。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对知识深度与广度双重探索的绝佳体验,它不仅仅是翻译的桥梁,更是理解两种文明深层思维方式的钥匙。

评分

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这套书时,对它的实用性是抱有一点疑虑的。毕竟,市面上的电子词典和在线资源太过方便快捷,一本厚重的实体书似乎有点“反潮流”。但是,当我真正投入使用后,才发现这种“慢阅读”的学习方式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它的内容组织逻辑非常严谨,每一个词条的释义都力求全面而深入,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应翻译,更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语境分析。比如,同一个词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法差异,这本书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于真正想领悟一门语言精髓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我发现自己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一个词的意思,而是开始探究它背后的语源和文化负载,这种由点到面的知识拓展,是任何快速检索的APP都无法给予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精美了,拿到手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觉得很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薄纸。封面那种深沉的蓝,配上烫金的字体,散发着一种古典而又厚重的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书,而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号大小适中,字体清晰锐利,即使是看那些复杂的长句和例证,眼睛也不会感到太吃力。而且,很多重要词条的解释部分都用了不同的字体或者颜色进行区分,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和检索的效率。有时候我只是随便翻阅一下,都能从中感受到编纂者对于知识的敬畏和对读者的体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现今的很多出版物中是越来越少见了。这本词典不仅仅是用来查阅的工具,更像是摆在书架上的一件精神食粮,每次不经意间瞥到,都能带来一种沉静而充实的满足感。

评分

这本书的重量和厚度,坦白说,初次抱起来时确实需要一点适应,它不太适合放在背包里通勤时随时翻阅。然而,正是这份“沉重”,反而成了一种学习的仪式感。我通常会在一个安静的下午,泡上一壶茶,将它郑重地放在书桌上。这种物理上的接触,仿佛建立了一种与知识的更深层次的连接。我注意到,它的附录部分内容异常丰富,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术语表和文化术语解释,这些内容往往是普通词典会忽略的“边角料”,但对于学术研究或深度文化探索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基石。这显示出编纂团队在内容覆盖面上的野心与决心,他们显然不只是想做一个合格的工具,而是想打造一本包罗万象的语言百科全书。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检索系统感到非常惊喜,它不像传统词典那样死板,而是提供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引导路径。比如,它对于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处理得极其到位,往往会用一小段专门的论述来阐明它们在语气、情感色彩上的微妙差别,这对于写作和口语表达的精准性提升至关重要。我过去在翻译一些文学作品时,经常因为找不到一个最贴切的词而苦恼,而这本书总能提供几种选择,并清晰地指出每一种选择适用的场合。这种“庖丁解牛”般的细致,让我感觉自己手中的不再是一本冰冷的工具书,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语言学导师在耳边循循善诱。这种体验是那种一搜即得的在线工具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强制你慢下来,去思考语言的层次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