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修订版) |
| 作者 | 李国祥 |
| 定价 | 35.00元 |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
| ISBN | 9787540343910 |
| 出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字典收单字头1万余个,是供初高中、大学生及其他中等文化层次读者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一般古籍的中型古汉语工具书。本字典以规范的简体字排列字头,括注繁体字和常见异体字;释义精准到位,简明扼要;例证丰富,具有典型性,疑难字词句附注解,方便读者理解。 |
| 作者简介 | |
| 李国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所长。连续三届担任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古委会大型古籍整理项目《明实录类纂》的整理工作,主编《古籍整理研究(八种)》、《国学知识指要》等书。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李国祥等十余位古汉语专家历经数载进行编写,是学习古汉语的必备工具书。□收录古汉语常用字一万余个,复音词千余条,极具典型性和实用性。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个人在使用古汉语学习材料时,最看重的是释义的深度和准确性。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为了追求篇幅的“大而全”,往往在解释上流于表面,一个词条可能就两三种最常见的用法,稍微遇到一些比较冷僻或有时代特色的语境时,就束手无策了。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真正做到了“深入骨髓”。它的例句选取非常精妙,不仅涵盖了从先秦到近古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典型用法,更重要的是,它对那些一词多义、意义随时代演变的字词,都做了清晰的梳理和标注。比如某个动词,在先秦时期是“治理”的意思,到了魏晋时期就演变成了“处理、应付”,这种细微的语义漂移,在这本词典里被捕捉得非常到位。这极大地帮助我避免了因为时代错位而导致的理解偏差,让我在阅读古籍时,能够更贴近作者本来的意图。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经典工具书,应该是能够穿越时间的考验的。很多新近出版的辞书,虽然紧跟时代步伐,用了很多新的理论框架去解释古语,但总感觉少了那么一丝历史的沉淀感和厚重感。这本词典则不然,它在对传统训诂学的精髓进行继承和发扬的同时,也适当地融入了现代语言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使得它的解释体系既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又具备了足够的现代解释力。这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它不是一本仅仅告诉你“这个字过去是什么意思”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思考“为什么古人会这样使用这个字”的书。带着这种思考去阅读,你会发现,学习古汉语的乐趣,远不止于识字断句,而在于与千年前的智慧进行思想的碰撞与对话。这本词典,无疑为这种深度对话提供了最坚实、最可靠的桥梁。
评分对于学习者来说,检索的便捷性决定了工具书的生命力。如果一本词典查找起来费时费力,那么再好的内容也难以被充分利用,很可能就积灰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检字系统做得极为细致和智能。不仅仅是传统的部首查字法,它还提供了多种辅助检索途径,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异体字的收录和标注非常清晰。在古籍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异体字是家常便饭,如果工具书不能及时给出准确的对应,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这本书似乎预料到了学习者可能遇到的所有检索困境,并提前设置了解决方案,让我感觉每翻开一页,都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进行高效的对话,而不是在跟一本死板的书籍较劲。这种流畅的查找体验,是衡量一本优秀工具书的重要标准。
评分这本词典的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纸张的质量摸起来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纸,阅读起来眼睛也不会那么容易疲劳。尤其是版式设计,非常人性化,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安排都显得非常讲究,即便是初次接触古汉语学习的读者,也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查找的字词,不会感到迷茫。不同于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普及本”,这本工具书透着一股子严谨和专业的气息,光是翻阅的这段时间,就觉得自己的书房里多了一位沉稳可靠的老师在旁协助。对于我们这些对传统文化抱有敬畏之心的人来说,工具书的“手感”和“观感”同样重要,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阅读体验的延伸。装订处也做得非常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担心书页会松散,这点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福音。它的设计哲学,似乎就是告诉使用者:我们是来认真做学问的。
评分这本书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光看其出版背景和编纂团队的严谨程度,就足以让人放心。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并没有将内容写得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它在对一些经典词汇的解释后面,往往会附带一些简短的“辨析”或“小贴士”,这些“小花絮”非常贴合现代读者的认知习惯。它们并非冗余的废话,而是点到为止地解释了某个用法在今天为什么会产生歧义,或者在古人那里为什么是理所当然的。这种教学相长的设计,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互动的探索。对于那些希望从“工具书使用者”进阶到“古汉语学习爱好者”的读者来说,这些细节设计无疑提供了极大的助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