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农业的历史源流
定价:26.00元
作者:国风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505855236
字数:130000
页码:16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广涉中外史书,研究史料之心血。科学地运用现有的考古实物和文献资料,将历史与现实辨证地结合在一起,从农村、农民、农业三位一体的视角,清晰地再现了自上古时代起,我们的先祖们为了追求幸福生活所做的艰辛劳作和取得巨大成就的恢弘历史,揭示了“三农”与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渊源关系。 作者由古而今、从宏观到微观、集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体、“述”必有据、“作”而新颖、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而又不拘泥于成说的思辨和表述方式,不仅使其新著给读者以深刻的哲学启迪,同时也具备了明显的可读性。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命名,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农业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奋斗史的史诗。历史源流,意味着它会追溯本源,探讨事物的发生与发展,而“国风”的修饰,又赋予了它一种民族的、文化的色彩。我设想,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或许会兼具学术的严谨与文学的生动。它不会回避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挑战,比如自然灾害、战乱、技术瓶颈,但同时也会着重展现中国人民在逆境中如何运用智慧和毅力,克服困难,不断前进。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案例分析,比如对某个时期某个地区农业辉煌的详细描写,或者对某个农业改革的深刻剖析。我更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国风”在农业历史中的体现的,它是否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一种价值观的延续,还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引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不仅仅是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经验,为我们当下和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正版达中国农业的历史源流9787505855236国风"。光是“历史源流”这几个字,我就预感到这会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深入了解我们祖先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如何从最原始的生存需求,逐渐发展出如此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我尤其好奇的是,“国风”这两个字,它究竟是指农业技术上的创新,还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那些关于春耕秋收的诗歌,还是那些代代相传的农事谚语?这本书如果能将物质层面的发展和精神层面的传承巧妙地结合起来,那将是一次极其深刻的学习体验。想象一下,翻开书页,仿佛就能听到遥远的号角声,看到先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感受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从石器时代的粗犷,到唐宋的精耕细作,再到近代农业的转型,每一步都承载着无数人的辛勤汗水和不懈探索。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现在,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的人们,能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并从中汲取力量,思考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依然保有那份源远流长的“国风”。
评分我对于“正版达”这个词,觉得很有意思。它或许暗示着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权威性,内容是经过精心考证和严格审核的,不会出现一些坊间流传的、似是而非的说法。中国农业的历史源流,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课题,涉及到的文献资料、考古发现肯定非常庞杂。如果这本书能够将这些复杂的知识,用一种清晰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那将是一项巨大的成就。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梳理中国农业发展的脉络,是从某个具体的历史时期开始,还是从更早的史前时代追溯?它会关注哪些关键性的转折点,比如铁器的大规模使用,灌溉技术的进步,还是粮食作物种类的演变?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某个被遗忘的农业发明家,或者一段关于某种特殊农作物的传奇故事。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构建一个清晰的中国农业发展的时间轴,了解各个时期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我们今天所享有的物质富足,是如何一步步奠定下来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我猜想一定非常考究。毕竟,中国农业的历史源流,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主题,而“国风”的点缀,更增添了一份古典雅致。我喜欢那种沉甸甸的厚重感,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淀。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古代农具演变的故事,比如从最初的木犁到铁犁,再到后来的各种精巧的收割工具,每一个小小的改进,都意味着生产效率的飞跃,都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我还会关注书中对古代水利工程的描写,像都江堰、郑国渠这样的伟大工程,它们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如果书中能配上一些精美的插画,描绘出古代农田的阡陌纵横,耕牛犁地,农民劳作的场景,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了。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水墨画般的意境,在文字的引导下,画面逐渐清晰,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淳朴的农耕文明。我更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农业生产模式的细致分析,了解它们是如何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地理环境,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
评分“9787505855236”,这个国际标准书号,虽然只是一个代码,但它代表着这套书的正式出版和流通。我期待这本书的内容,能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中国农业历史的浩瀚海洋中航行。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史实堆砌,更应该包含对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解读。例如,在讲述某个农业技术的发明时,它能否分析这种技术对当时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甚至人口增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探讨某个历史时期农业政策的得失时,它能否揭示背后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博弈?我对于书中关于“国风”的解读尤为好奇,它是否会涉及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如何渗透到农业生产中的?是否会讲述一些关于农时、农谚、农耕习俗中蕴含的文化智慧?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读到那些关于土地、关于粮食、关于汗水的故事,感受到中国人民在与自然斗争中展现出的坚韧、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