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成语全典(修订版)
定价:89.80元
售价:67.4元,便宜22.4元,折扣75
作者:张林川 朱祖延
出版社: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403439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大型成语词典,收录成语31000余条。2.根据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修订,标准实用。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大型汉语成语词典。全书收词范围广泛,收录成语31000余条,历代文献典籍中常见的成语基本有收录。编纂则从简洁实用、方便读者出发,力求精练,避免冗长引证;释义精当准确,先释疑难字词,再整体解释、指明用法;例证丰富典雅,体现时代气息。适合大、中学生及传统文化爱好者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张林川(1953—2004),古典文献学家,原湖北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湖北省高校古籍整理研究中心秘书长、武汉市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由他担任执行副主编的《尔雅诂林》和《尔雅诂林叙录》获国家图书奖、国家古籍整理一等奖;参编的《汉语大字典》(袖珍本)获中国图书奖,《汉语成语大词典》获“全国十大畅销书”奖。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语言文字有一定追求的人,我非常看重工具书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我可以明显感觉到编纂团队在字斟句酌上的严谨态度。在处理那些历史上有过争议性读法或者多重含义的成语时,编纂者并没有采取一言堂的做法,而是非常客观地列出了不同的观点,并辅以可靠的文献出处作为佐证,这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公信力。这种学术上的审慎态度,是评判一本优秀工具书的黄金标准。它不像有些市面上的普及读物那样追求“新奇”而牺牲准确性,而是脚踏实地,尊重语言的演变规律和既有的学术成果。读这本书,我感到的不是被灌输知识,而更像是在一位博学的老者身边,听他对文字的娓娓道来,充满了信赖感。
评分这本书的修订版本在继承前版优点的基础上,注入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新鲜血液,看得出编纂者并非墨守成规,而是紧跟时代和学术前沿。最显著的进步体现在对现代应用场景的考量上。在解释一些看似古老的成语时,它新增了关于现代媒体、网络用语中对这些成语的“引申义”或“新解”的探讨,这使得这本书立刻从一本偏向古籍的工具书,一跃成为了能够连接古今汉语脉络的桥梁。此外,修订版在对一些相对罕见或已不再常用的成语进行收录时,其“辨析”部分做得尤为出色,它清晰地指出了与形近、义近成语的细微差别,有效避免了日常写作和交流中的误用。整体而言,这次修订是成功的,它不仅保持了厚重的学术底蕴,更兼顾了当代读者的实际需求,是一部真正与时俱进的语言宝库。
评分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平衡点。它收录的成语数量之庞大,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微型的古代汉语百科全书。对于每一个收录的成语,它的释义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字面解释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甚至细致地阐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细微语义变化。更让我赞叹的是,它对例句的选择和编排,每一个例句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活”的语言片段,它们精准地还原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用法,避免了许多传统词典中那种生硬、脱离语境的示范句。这种详尽的考证和考据,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查阅工具,更是一部绝佳的古代汉语文化普及读本,能让人在查阅之余,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这本书的检索系统做得极其人性化,可以说是工具书设计中的一个典范。我过去用过不少同类书籍,常常为了找一个不完全确定的成语而耗费大量时间,不是部首查找太死板,就是拼音排序不够细致。但这本书似乎完全洞察了读者的这种痛点,它不仅提供了常规的拼音和部首索引,更加入了非常实用的“形近字互查”功能,对于那些经常混淆字形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救星。而且,它的索引做得非常全面,不仅仅是简单的首字检索,还延伸到了某些高频的关键词检索,使得查阅效率大大提升。我试着随机抽取了几个生僻的成语进行测试,无论是通过直接翻阅还是通过目录索引,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定位到目标条目,这对于需要高效率的文案工作者或学生来说,是无可替代的优势,体现了编纂团队在用户体验设计上的深度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典雅而不失现代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一看就知道是下过真功夫的精品。内页的纸张质量上乘,触感细腻,印刷的字体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笔画繁复的古老成语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查阅工具书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帧的细节处理得极其考究,比如封面烫金工艺的处理,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折射出低调而奢华的光泽,让人忍不住想一遍又一遍地抚摸。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匠心独运,虽然收录的条目众多,但整体布局却疏密有致,版式布局非常科学合理,即便是不太熟悉工具书排版规则的人,也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页,整体来说,从物理层面就给予了读者极佳的阅读体验,这份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编纂者对“工具书”这份职业应有的敬畏心和专业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