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黄渤海常见底栖动物图谱 |
| 作者: | 冷宇,张洪亮,王振钟主编 |
| 定价: | 385.0 |
| 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ISBN: | 9787502799267 |
| 印次: | |
| 版次: |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遴选了黄渤海海域较为常见的海洋底栖动物,整理了其鉴定资料并附显微拍摄照片。共收录底栖动物实体照片1459张,共计635种。标本主要来自今年来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和海洋保护区监测等项目所采集的生物标本。 |
从资源保护和环境监测的角度来看,这本图谱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线数据。它收录的物种分布广泛,几乎覆盖了黄渤海区域最具代表性的底栖群落构成。这意味着,当我们在进行生态调查或评估污染对生物群落影响时,可以依赖这本书作为标准参照系。我注意到,一些在近些年才逐渐被关注的边缘物种,也被细致地记录和描绘了。这种前瞻性的收录,对于未来建立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模型至关重要。它不只是一本‘此时此刻’的记录,更像是一份‘时间胶囊’,为后来的研究者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影像资料,其价值在于其作为长期监测的基础工具的潜力。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海洋爱好者,我之前看过的相关书籍,要么是过于简化,对深层内容一带而过,要么就是专业术语过于晦涩,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难得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描述既保持了科学的严谨性,使用了精确的生物学术语,但同时,大量的图解和对比图,有效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即便是像我这样没有接受过高等海洋学训练的人,也能大致掌握核心信息。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频繁地查阅旁边的专业词典了,因为书中很多复杂的结构都是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法,让枯燥的分类学变得生动起来,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探索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或者说知识呈现的方式,出乎意料地具有一种引导性。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列表堆砌,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在旁边耐心讲解。每种动物的条目下,除了标准的学名和形态描述,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它们生态习性、栖息地偏好甚至捕捞季节的简短说明。这种‘活的’信息,极大地增强了实用价值。比如,书中提到某个甲壳类在特定的海藻床活动频繁,这对于制定更有效的采样方案无疑是极大的启发。我感觉作者在编写时,始终没有忘记读者可能是需要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从业者。这种对应用层面的关怀,让它区别于许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专业著作,读起来更有代入感和操作性。
评分我是在研究近岸渔业资源的时候偶然接触到这本图谱的,起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这个领域的图鉴更新速度很快,很多老资料的准确性存疑。然而,这本书的编撰水准显然是经过了长期、严谨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比对的。它对那些形态极为相似、容易混淆的种类,提供了近乎病态的细致区分点,什么棘刺的排列方式、附肢的微小结构差异,都用清晰的线条图和高分辨率的照片给标注出来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物种鉴定时,这种‘吹毛求疵’的专业性简直是救命稻草。我曾经为确认一个棘皮动物的分类纠结了好几天,结果在这本书里,仅仅通过一个侧视角的微距照片和标注的比例尺,就豁然开朗了。这种对基础生物学特征的精准把握,是任何网络数据库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图鉴的装帧设计,首先就给人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封面那种沉稳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生物剪影,透着一股海洋科学的专业气息。内页的纸张选得非常好,不像有些图册那样反光刺眼,使得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跨页大图的排版,既保证了物种整体形态的展示,又不失细节的捕捉。翻阅时,那种厚重感和书页间特有的油墨香气,让整个阅读过程都变成了一种享受,仿佛真的能从中触摸到那片广阔海域的质感。尽管我不是海洋生物学专业的,但光是看这些精美的插图和排版,就已经觉得物有所值了。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那种对知识的敬畏感和对自然的尊重,都浓缩在了这本实体书的每一个环节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