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循证治疗学

糖尿病中医循证治疗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倪青 著
图书标签:
  • 糖尿病
  • 中医
  • 循证医学
  • 中西医结合
  • 临床医学
  • 内分泌学
  • 中医治疗
  • 糖尿病治疗
  • 循证治疗
  • 医学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18900152
商品编码:2896444702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糖尿病中医循证治疗学

定价:198.00元

作者:倪青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189001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倪青主编的《糖尿病中医循证治疗学(精)》采用 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系统梳理了通过文献评价方法 提取的糖尿病中医药治疗相关文献,结合近20年糖尿 病中医药临床研究*新进展,按照临床诊疗线索和基 本医学思维习惯,对糖尿病及其主要并发症的中医药 治疗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了系统整理,呈现的是一个 个有客观证据的“病证结合诊疗方案”,实为诊断与 治疗糖尿病及其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实践指南。
   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①总论部分,整理 了糖尿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思路、主要治则 、有效方药等。②各论部分,总结了当前中医药治疗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糖尿 病胃肠神经病变与胃轻瘫、糖尿病合并感染、糖尿病 合并血脂紊乱、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糖尿 病合并肥胖、糖尿病性性功能减退、糖尿病合并抑郁 症、糖尿病酮症与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疗方案和 临床经验。使糖尿病中医临床诊疗“有据可查”、“ 有本可依”、“有法可循”、“有方可用”、“有药 可选”。
   本书是主编历年为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讲课 的讲稿,在10余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而成。
  在内容取舍上,特别注重临床实用,重点介绍临床辩 证思维和遣方用药的基本思路,以病证结合形式,示 范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全过程。本书所有临床资料, 基于编写单位“糖尿病中医结构化住院病历信息采集 系统”的临床实践知识积累,内容“源于临床,经临 床验证,再回归临床”,是糖尿病中医临床、科研和 教学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工具书。可供从事糖尿病临 床工作的医务人员、研究人员、医学生,在应用中医 药防治糖尿病时阅读、借鉴、参考。

目录


总论
章 糖尿病及主要并发症古今病名变迁
1 糖尿病
2 糖尿病主要并发症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糖尿病辨证方法古今变迁
1 先秦两汉时期
2 魏晋隋唐时期
3 宋金元时期
4 明清民国时期
5 当代中医名家糖尿病辨证经验
6 糖尿病中医辨证标准化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糖尿病治则治法
1 未病先防
2 既病防变
3 扶正祛邪
4 治病求本
5 辨清虚实,调整阴阳、气血、五脏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糖尿病经方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 糖尿病经方
2 经方的特点及与糖尿病临床的关系
3 糖尿病经方应用现状
4 糖尿病经方研究现状
5 糖尿病经方的发展趋势
6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糖尿病的中成药治疗
1 中医对于糖尿病的认识
2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3 糖尿病的中成药治疗
4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成药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单味中药的降糖作用
1 发散药
2 清热药
第七章 降糖药物的主要成分与机制
第八章 常用降糖药物验案
各论
章 糖尿病前期
1 糖尿病前期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前期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前期的诊断
4 糖尿病前期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糖尿病
1 糖尿病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括
2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4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糖尿病肾病
1 糖尿病肾病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肾病诊断
4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糖尿病性心脏病
1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性心脏病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心脏病诊断
4 糖尿病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
1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诊断
4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
4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
1 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中医治疗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
1 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4 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1 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诊断
4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糖尿病合并肥胖
1 糖尿病合并肥胖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病因病机
3 糖尿病合并肥胖诊断
4 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糖尿病足
1 糖尿病足的概念以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足诊断标准
4 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糖尿病合并胃肠病变
1 糖尿病性胃肠病变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性胃肠病变的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胃肠病的诊断
4 糖尿病胃肠病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
1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诊断
4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糖尿病合并性功能障碍
1 男性糖尿病性性功能障碍
2 女性糖尿病性性功能障碍
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糖尿病合并泌汗功能异常
1 糖尿病泌汗功能异常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泌汗功能异常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泌汗功能异常诊断
4 糖尿病泌汗功能异常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状态
1 糖尿病伴发抑郁焦虑状态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伴发抑郁焦虑状态的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伴发抑郁焦虑状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4 糖尿病伴发抑郁焦虑状态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糖尿病合并感染
1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合并感染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合并感染诊断
4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 糖尿病低血糖
1 糖尿病低血糖症的概念及诊断
2 糖尿病低血糖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3 病理生理
4 临床表现
5 预防措施
6 治疗
7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概述及流行病学情况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因病机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
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二章 糖尿病合并高渗性昏迷
1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诊断
4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三章 糖尿病合并乳酸性酸中毒
1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概况
2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病因病机研究
3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
4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现任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中医内分泌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内分泌病重点专科”及“北京市中医糖尿病特色诊疗中心”主任、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分泌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助理及后备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全国糖尿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秘书长。主要社会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科专病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甲状腺疾病分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等。临床擅长采用调理阴阳法逆转糖耐量异常预防糖尿病、截断扭转法防治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益气滋肾活血法分步分阶段治疗糖尿病肾病、滋阴潜阳理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益气养血活血法治疗糖尿病闭塞性脑血管病、中医内外合治分期分步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理气化痰活血散结法治疗甲亢。滋肾健脾清利法治疗高尿酸血症。先后承担***课题36项。长期从事糖尿病中医住院病历结构化信息采集与数据利用方法研究。已培养硕士26名,博士7名,博士后5名。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曾获北京市“学习之星”和“科技新星”、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首届郭春园式好医生”和“科技之星”、“第二届首都**中青年中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等荣誉称号。已发表学术论文421篇(其中,SCI发表14篇),主编医学*作70余本。

文摘


序言



《经方时证辨治集锦》 序言 中医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浩瀚的中医经典中,《伤寒论》以其“辨证施治”的精髓,成为历代医家研习的圭臬。然而,时移世易,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其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将古圣先贤的智慧,灵活地应用于当下的临床实践,成为我们每一位中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经方时证辨治集锦》的问世,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临床需求,旨在汇集历代名医大家在经方运用上的经验,并结合现代疾病的新表现,提炼出切实有效的辨证施治思路与方法,以期启迪后学,惠及病患。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病种的详尽论述,也不是对某一学术流派的独家解读。其核心在于“经方”与“时证”的有机结合。经方,乃仲景以来,经过无数临床实践检验,疗效确切的方剂。这些方剂蕴含着深刻的病机认识和精妙的配伍艺术,是中医治疗的基石。而“时证”,则代表着当下疾病的真实面貌,包括其发病率、临床表现、病程特点以及易感人群等,这些都可能与古代有所不同。 本书的编撰,旨在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和时代性。我们深知,脱离临床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而脱离经典的临床实践则容易陷入泥潭。因此,本书力求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注重与时俱进,将经方理论的精髓,融会贯通于现代疾病的辨治之中。我们相信,只有这样,中医的生命力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人的健康需求。 本书的结构,以辨证为纲,以经方为目,辅以丰富的病例分析和临证体会。我们并非简单罗列方剂,而是着重阐述每个方剂背后的病机认识,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时证”进行加减化裁,使其发挥最大的疗效。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经方的能力,从而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病情时,能够游刃有余,有所依据。 第一章 经方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原则 本章将系统梳理中医经方的核心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在经方中的体现。重点阐述《伤寒论》“六经辨证”、《金匮要略》“杂病辨证”的精髓,以及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准确把握病机的关键。 一、 经方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地位与价值。 经方思维模式:从“证”入手,而非“病”的概念。 辨证论治原则的内涵: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经方与时证的辩证关系:经典理论在现代的体现。 二、 四诊在经方辨证中的应用 望诊:神色、形态、舌象、斑疹等关键信息。 闻诊:声音、呼吸、气味等细微之处。 问诊:详细询问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 切诊:脉象的八纲辨证(浮沉、寒热、虚实、滑涩)及脏腑脉象。 四诊合参,辨清病机。 三、 经方辨证的核心要素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运用。 六经辨证(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在具体病证中的分析。 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在经方应用中的补充。 病机分析:如何透过表象,抓住疾病的根本。 四、 经方化裁与个体化治疗 “主方”与“化裁”的意义。 加减变化的基本原则: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表里、兼证进行调整。 如何理解“效不更方,数剂辄已”的道理。 药证的理解:方剂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不同体质、年龄、性别在经方应用中的考虑。 第二章 常见时证的经方辨治思路 本章将针对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几种疾病证候,结合经方理论,分析其临床表现、病机特点,并提供相应的经方辨治思路。重点在于展示如何灵活运用经方,解决当前临床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 呼吸系统时证的经方辨治 感冒咳嗽类: 风寒感冒:桂枝汤、麻黄汤、九味羌活汤等。 风热感冒:银翘散、桑菊饮(化裁)。 久咳、哮喘:射干麻黄汤、定喘汤(化裁)。 支气管炎、肺炎的经方辅助治疗。 鼻渊、咽痛类: 鼻渊:苍耳子散、辛夷散(化裁)。 咽喉肿痛: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在经方中的应用。 二、 消化系统时证的经方辨治 胃痛、腹痛类: 寒邪犯胃:良附丸(化裁)、半夏泻心汤。 食积伤胃:保和丸(化裁)。 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化裁)、四逆散。 溃疡病、胃炎的经方调理。 泄泻、便秘类: 寒湿泄泻:胃苓汤、白头翁汤(化裁)。 湿热泄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虚寒泄泻:四君子汤、理中丸(化裁)。 肠燥便秘:麻子仁丸、润肠汤(化裁)。 三、 循环与代谢系统时证的经方辨治 心悸、胸闷类: 心血不足:归脾汤(化裁)。 痰饮阻滞:苓桂朮甘汤、真武汤(化裁)。 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化裁)。 高血压、心律失常的经方辅助管理。 水肿、尿频类: 阳水:五苓散。 阴水:真武汤、济生肾气丸(化裁)。 肾炎、水肿的经方调理。 四、 神经精神系统时证的经方辨治 失眠、头痛类: 心胆气虚:酸枣仁汤。 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化裁)。 痰浊阻窍:半夏白术天麻汤。 头晕、健忘类: 肾精不足:左归丸(化裁)。 脾胃亏虚:益智仁、远志等应用。 五、 妇科、儿科常见时证的经方辨治 月经不调、痛经: 血瘀型:桂枝茯苓丸。 寒凝型:温经汤。 气滞型:逍遥散(化裁)。 小儿感冒、积滞: 小建中汤、四君子汤(化裁)。 健脾消食方剂的运用。 第三章 经方临床验案精析 本章将精选历代名家及当代名医运用经方治疗不同时证的经典验案,对每则验案进行深入剖析。从辨证思路、方剂选择、加减变化、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力求让读者领略经方应用的奥妙与艺术。 一、 太阳病经方治验 案例一: 寒邪袭表,桂枝汤加减治疗感冒。 案例二: 阳明热盛,白虎汤治验发热口渴。 案例三: 少阳枢机不利,小柴胡汤治疗寒热往来。 二、 阳明病经方治验 案例四: 胃肠燥热,承气汤类方剂治验便秘腹胀。 案例五: 湿热蕴结,甘露消毒丹(化裁)治疗疫疠。 三、 少阳病经方治验 案例六: 胆经郁热,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胸胁苦满。 四、 太阴病经方治验 案例七: 脾阳虚衰,理中丸治疗腹痛泄泻。 五、 少阴病经方治验 案例八: 心肾阳虚,四逆汤治疗阳衰格逆。 案例九: 肾水上承,真武汤治疗水饮凌心。 六、 厥阴病经方治验 案例十: 寒热错杂,乌梅丸治疗久泻不止。 七、 杂病经方治验 案例十一: 咳嗽气喘,射干麻黄汤的临床应用。 案例十二: 胃痛泛酸,半夏泻心汤的辨治体会。 案例十三: 崩漏下血,温经汤的妙用。 第四章 经方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本章旨在探讨在实际临床中运用经方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内容涵盖对经典方剂的误解、辨证的难点、药不对证的应对等,帮助读者规避误区,提高经方的应用水平。 一、 对经典经方的认知误区 “一病一方”的思维定势。 对药证理解的片面性。 方剂配伍的机械套用。 二、 辨证中的难点与突破 表里寒热虚实夹杂的处理。 六经辨证的灵活运用。 杂病辨证与经方结合的技巧。 三、 药不对证的分析与纠正 如何通过复诊判断方证是否相符。 调整方剂的原则与方法。 中药的副作用与处理。 四、 经方与时证的动态平衡 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辨证。 环境、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经方治疗的长期管理策略。 五、 学习与实践经方的建议 加强理论学习,打牢基础。 勤于临床实践,积累经验。 虚心求教,师承学习。 重视文献研究,博采众长。 结语 《经方时证辨治集锦》的编写,是一次对中医经典智慧的致敬,也是一次对现代临床实践的探索。我们深信,经方作为中医的瑰宝,其生命力在于不断地传承与创新,在于其能够灵活地应对时代的挑战。本书的宗旨,是抛砖引玉,希望能为广大中医爱好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激发大家对经方研究的兴趣,并在各自的临床实践中,有所得,有所获。愿吾辈中医人,以古圣先贤为鉴,以时证为基,使中医之光,辉映千秋,造福万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大气,那种沉静而富有质感的色彩搭配,让人一眼就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认真研读的著作。拿到手里,份量很足,厚厚的几百页,瞬间就充满了对知识的期待。我一直对中医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应用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糖尿病,这个现代社会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更让我觉得有必要深入了解中医的智慧。我特别关注书里会不会详细介绍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医经典方剂,比如一些健脾益气的方子,或者清热养阴的方子,它们在临床上到底是如何根据不同证型进行加减变化的?还有,中医对于并发症的防治,比如糖尿病引起的眼部问题、肾脏损伤、神经病变等等,是否也有系统性的论述和治疗方案?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病案分析,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际的。如果书中能够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一些传统疗法的有效性进行科学的循证解读,那将是锦上添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基于证据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世界,让我对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医学体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名对传统医学充满好奇的读者,对中医的独特魅力一直深感着迷。这次偶然看到《糖尿病中医循证治疗学》这本书,它的名字让我觉得既有传承的底蕴,又不失现代的科学精神。“循证”这个词,我理解为它会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中医的疗效,这让我非常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像一个侦探一样,去发掘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隐藏的秘密。比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鲜为人知但效果显著的单方验方?或者,对于一些大家熟知的治疗糖尿病的中医理论,比如“治未病”,书中会如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释其作用机制?我特别想知道,中医是如何看待糖尿病的“并发症”,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思路的。这本书能否给我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逻辑和思路,并且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评分

说实话,我并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由于家里有长辈患有糖尿病,我一直在关注相关的健康信息,希望能为家人找到更合适的治疗和调理方法。《糖尿病中医循证治疗学》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非常专业,但“循证”二字让我觉得它应该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书。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简单易懂、但又科学有效的养生和食疗建议。比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哪些食物应该尽量避免,哪些食物有助于稳定血糖?是否有推荐一些适合在家制作的、有食疗作用的中医药膳?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普及一些中医的养生理念,比如如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作息规律来辅助糖尿病的治疗。如果书中能有一些针对不同体质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指导,那将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家庭健康指南,让普通人也能从中获益,为家人提供更好的健康照护,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医生和专业人士。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受到糖尿病困扰的患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稳定血糖、改善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在尝试了各种西医治疗方案后,我将目光投向了中医。这本书的书名《糖尿病中医循证治疗学》立刻吸引了我,循证两个字尤其重要,它意味着不仅仅是传统的经验之谈,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支持。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来个性化地管理糖尿病。比如,对于湿热壅盛型的患者,可能会推荐哪些药物和食疗方法?对于脾肾两虚的患者,又该如何调理?我更想知道,中医是如何从整体观念出发,调理身体的各个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的。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经过临床验证的治疗方案,并附带一些疗效评估的数据?我尤其关心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辅助治疗手段,比如针灸、推拿、艾灸等,它们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如果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并且有科学佐证的中医治疗思路,那将是我的一大福音,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战胜糖尿病的有力武器。

评分

我是一名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对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众多学术著作中,《糖尿病中医循证治疗学》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严谨和前沿的气息。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在理论体系上,它是否能够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更加深入的、符合现代医学认识的解读,并且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中医治疗的整体框架?其次,在治疗方法上,是否能够详细地阐述各种经典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特点以及在不同证型下的加减变化,并且能够提供一些现代药理学研究对这些方剂的解释?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引用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来证明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另外,对于近年来新兴的中医治疗技术,比如中药注射剂、中药外治法等,书中是否也有相关的介绍和循证评价?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些在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中都具有指导意义的论点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的中医循证治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