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OS实战

CoreOS实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MattBailey著蒲成译 著
图书标签:
  • CoreOS
  • 容器
  • Docker
  • Kubernetes
  • Linux
  • 系统管理
  • DevOps
  • 云计算
  • 自动化部署
  • 基础设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泰州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94522
商品编码:29164862423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CoreOS实战》介绍CoreOS的生态系统与组件,如何在本地和云系统中设置CoreOS,然后逐步完善一个容器应用开发实例,*后介绍系统管理。 《CoreOS实战》是在CoreOS Container Linux上部署基于容器的系统的清晰指南。在其中,读者将看到一些讲解如何同时在私有基础设施和云系统中设置CoreOS的示例,并且可以使用真实的代码来实践常规的监控和升级技术。读者还将探究重要的容器感知的应用程序设计,其中包括微服务、Web和大数据示例,通过真实用例将读者所学知识转换成自有观点。

关联推荐
容器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软件运行、部署的效率,方便系统资源的管理。CoreOS Container Linux是专门为容器设计的轻量级Linux操作系统,适合集群部署,为关键的应用程序提供自动化、安全性和可伸缩性。读者对象是系统管理员、软件工程师以及对构建可扩展容错系统感兴趣的人。扫描书封底二维码,下载源代码 
目录
目  录  DⅠ部分  增进了解CoreOS D1章  CoreOS家族介绍    3 1.1  迎接CoreOS    3 1.1.1  CoreOS家族    4 1.1.2  etcd和分布式配置状态    5 1.1.3  fleet和分布式服务状态    6 1.1.4  充DCoreOS init系统 的systemd    6 1.1.5  Docker和/或rkt,容器 运行时    6 1.1.6  使用cloud-config进行 初始化配置    7 1.2  将核心服务装配到一起    7 1.2.1  CoreOS工作流    8 1.2.2  创建和运行服务    9 1.2.3  创建单元文件    10 1.2.4  服务拓扑和故障转移    12 1.3  本章小结    14 D2章  在工作站上开始研究    15 2.1  设置Vagrant    15 2.1.1  需求和设置    16 2.1.2  设置Vagrant并且运行它   17 2.1.3  让CoreOS集群在Vagrant中 运行    20 2.2  用于与CoreOS交互的工具   21 2.2.1  fleetctl    22 2.2.2  etcdctl    26 2.2.3  Toolbox容器    27 2.2.4  Linux管理员的概念转换   28 2.3  本章小结    29 D3章  可预期的故障:CoreOS中的 容错    31 3.1  监控的D前状态    31 3.1.1  有何不足    32 3.1.2  CoreOS的处理有何不同    33 3.2  服务调度与发现    34 3.2.1  部署生产环境NGINX 和Express    35 3.2.2  将etcd用于配置    35 3.3  进行一些破坏    40 3.3.1  模拟机器故障    40 3.3.2  自修复    41 3.4  应用程序架构和CoreOS    42 3.4.1  常见陷阱    42 3.4.2  新项目和遗留项目    43 3.4.3  配置管理    43 3.5  本章小结    43 DⅡ部分  应用程序架构 D4章  生产环境中的CoreOS    47 4.1  规划和部署选项    47 4.1.1  YMX Web服务    48 4.1.2  使用内部VM基础设施    50 4.1.3  在裸机上    50 4.2  与网络有关的注意事项    50 4.2.1  网络的可编程程度有多大  51 4.2.2  使用flannel启动和运行    52 4.3  我们的大容量存储在何处    55 4.3.1  数据系统背景    55 4.3.2  NAS和存储外包    56 4.3.3  Ceph    57 4.4  本章小结    61 D5章  应用程序架构和工作流    63 5.1  应用程序和十二要素方法论    63 5.1.1  CoreOS的方法    64 5.1.2  架构检查清单    65 5.2  软件开发周期    66 5.2.1  代码库和依赖性    66 5.2.2  环境逻辑和微服务    67 5.2.3  应用程序外沿    69 5.3  本章小结    69 D6章  Web栈应用程序示例    71 6.1  示例范围    71 6.1.1  这个应用程序会做些什么    72 6.1.2  应用架构概览    73 6.1.3  目标环境    74 6.2  设置持久化层    75 6.2.1  Couchbase设置    75 6.2.2  设置memcached    77 6.3  应用程序层    79 6.3.1  工作线程    80 6.3.2  Web应用    83 6.4  由此向何处发展    89 6.4.1  对故障进行响应    89 6.4.2  遗漏了什么    90 6.5  本章小结    91 D7章  大数据栈    93 7.1  本章示例的范围    93 7.1.1  架构的增加项    94 7.1.2  新的数据源    95 7.2  新的栈组件    95 7.2.1  Twitter数据收集器    96 7.2.2  编制Couchbase    98 7.2.3  启动和验证    105 7.2.4  启动工作线程    106 7.3  破坏我们的栈    108 7.3.1  监测故障    108 7.3.2  恢复机器    108 7.4  本章小结    109 DⅢ部分  生产环境中的CoreOS D8章  AWS上的CoreOS    113 8.1  AWS背景介绍    114 8.1.1  AWS地区和正常运行 时间    114 8.1.2  AWS服务    115 8.1.3  本章必要条件    115 8.1.4  CloudFormation模板    116 8.1.5  AWS中的云配置    126 8.1.6  部署    129 8.2  本章小结    132 D9章  整合到一起:部署    133 9.1  新的CloudFormation对象    134 9.1.1  参数和输出    134 9.1.2  AWS Lambda    135 9.1.3  API Gateway    137 9.1.4  更新栈    138 9.2  部署应用    139 9.2.1  Web sidekick    139 9.2.2  初始化部署    140 9.3  自动化部署    142 9.3.1  Docker Hub设置    142 9.3.2  推送变更    143 9.4  本章小结    144 D10章  系统管理    145 10.1  日志记录和备份    145 10.1.1  设置日志    146 10.1.2  更新云配置    146 10.1.3  单元中的awslogs    147 10.1.4  浏览日志    148 10.1.5  备份数据    149 10.2  系统扩展    151 10.2.1  集群扩展    152 10.2.2  扩展分区    153 10.2.3  迁移服务    153 10.3  CoreOS展望    154 10.3.1  新的工具    155 10.3.2  rkt    155 10.4  本章小结    159

《云原生时代的应用部署与运维实践》 内容简介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企业对应用部署的效率、弹性和可维护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传统的部署模式已难以应对快速迭代、动态伸缩的业务需求。本书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时代下,应用部署与运维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广大开发者、运维工程师、系统架构师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实践指南。 本书将带领读者全面了解云原生技术栈的核心概念,并重点聚焦于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实现高效、可靠的应用交付与管理。我们将从容器化技术的基础出发,逐步深入到容器编排、服务治理、自动化运维等多个关键领域,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的云原生实践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容器化技术基石——Docker与容器生态 本部分将为读者打下坚实的容器化基础。我们将从Docker的起源和核心概念讲起,详细介绍Docker镜像的构建、管理,容器的生命周期,以及Docker网络的配置与优化。理解Docker不仅是掌握云原生的第一步,更是实现应用轻量化、隔离化部署的根本。 Docker入门与核心概念: 深入解析Docker的原理,包括分层文件系统(AUFS/OverlayFS)、容器运行时(containerd/runc)等,帮助读者理解Docker为何能够实现高效的资源隔离和快速的启动。 Docker镜像构建与管理: 学习Dockerfile的最佳实践,掌握如何编写高效、安全的Dockerfile,构建精简、可重复使用的镜像。介绍Docker Hub、Harbor等镜像仓库的使用,以及镜像的扫描和安全加固。 Docker容器生命周期与资源控制: 详解容器的创建、运行、停止、删除等生命周期管理,学习如何利用Docker的资源限制功能(CPU、内存)来保证容器的稳定性,避免“雪崩效应”。 Docker网络与存储: 探索Docker的网络模式(bridge, host, none),理解容器间通信和与外部访问的机制。介绍Docker的卷(volume)和绑定挂载(bind mount)等存储解决方案,解决容器数据持久化和共享的问题。 Docker Compose与多容器应用: 学习使用Docker Compose来定义和管理复杂的、多服务的应用,简化本地开发和测试环境的搭建。 第二部分:容器编排的艺术——Kubernetes深入解析 Kubernetes作为当前事实上的容器编排标准,是实现大规模、高可用容器化应用部署的核心。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Kubernetes的架构设计、核心组件以及常用操作。 Kubernetes架构与核心概念: 剖析Kubernetes的控制平面(API Server, etcd, Controller Manager, Scheduler)和节点平面(Kubelet, Kube-proxy, Container Runtime),理解它们各自的职责和协同工作方式。 核心对象详解: 详细讲解Pod、Deployment、StatefulSet、DaemonSet、Service、Ingress、ConfigMap、Secret、PersistentVolume等核心Kubernetes对象的定义、用途和配置。 Pod与多容器应用: 深入理解Pod作为Kubernetes的最小部署单元,以及Pod的生命周期管理、共享存储和网络。 部署策略与应用更新: 掌握Deployment的声明式更新、回滚、滚动更新等高级功能,实现应用的平滑升级和故障恢复。 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 理解Service的作用,实现Pod的抽象化和访问入口的统一。介绍不同类型的Service(ClusterIP, NodePort, LoadBalancer)以及Ingress Controller在外部流量管理中的作用。 存储管理与数据持久化: 探索Kubernetes的存储解决方案,包括PersistentVolume(PV)、PersistentVolumeClaim(PVC)、StorageClass,以及如何为容器化应用提供持久化的存储。 配置管理与密钥安全: 学习使用ConfigMap和Secret来管理应用的配置信息和敏感数据,确保应用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Kubernetes的网络模型: 探讨Kubernetes的网络模型(CNI),介绍Flannel、Calico等主流CNI插件的原理和配置,实现Pod间的网络通信。 Helm包管理器: 学习使用Helm来打包、部署和管理Kubernetes应用,极大地简化复杂应用的部署流程。 第三部分:云原生生态下的自动化运维 在云原生环境下,自动化运维是保障应用稳定运行、提升效率的关键。本部分将聚焦于自动化运维的核心实践,包括CI/CD、监控、日志、告警以及安全性。 CI/CD流水线构建: 介绍持续集成(CI)和持续部署(CD)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Jenkins、GitLab CI/CD、GitHub Actions等工具,构建端到端的自动化部署流水线,实现代码提交到生产环境的快速、可靠交付。 应用监控与性能分析: 学习Prometheus、Grafana等主流监控工具的使用,实现对Kubernetes集群和应用指标的全面监控。掌握Metrics Server、Node Exporter、Kube-state-metrics等关键组件。 日志聚合与分析: 介绍ELK Stack(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或Loki、Grafana等日志管理方案,实现容器日志的统一收集、存储、查询和分析,为故障排查提供有力支持。 告警机制与事件响应: 配置Alertmanager,设置有效的告警规则,实现对异常事件的及时通知。学习如何建立完善的事件响应流程。 基础设施即代码(IaC): 介绍Terraform、Ansible等IaC工具,实现基础设施的自动化配置和管理,提高部署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安全性实践: 探讨Kubernetes的安全模型,包括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网络策略(Network Policies)、Pod安全策略(Pod Security Policies)等。学习如何对镜像进行安全扫描,以及如何保护敏感信息。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初步: 简要介绍服务网格的概念,以及Istio、Linkerd等服务网格工具在实现流量管理、可观察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作用,为微服务架构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第四部分:云原生时代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将探讨云原生应用部署与运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高级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多云与混合云策略: 探讨在多云或混合云环境中部署和管理应用的挑战,以及如何利用Kubernetes的跨平台特性来实现灵活的部署。 云原生安全进阶: 深入探讨Kubernetes安全最佳实践,包括运行时安全、秘密管理、镜像供应链安全等。 混沌工程(Chaos Engineering): 介绍混沌工程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主动引入故障来提升系统的韧性。 Serverless与云原生: 探讨Serverless架构与Kubernetes的结合,以及未来云原生应用的演进方向。 可观察性(Observability)的深化: 除了监控和日志,还将探讨分布式追踪(Distributed Tracing)在理解复杂分布式系统中的重要性。 本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案例,力求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云原生应用部署与运维的核心技能。无论您是初涉云原生领域的开发者,还是经验丰富的运维专家,都能从中获益。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自信地应对云原生时代的各种挑战,构建更具弹性、可伸缩性和可靠性的应用系统。 目标读者 开发者: 希望学习如何将应用程序容器化,并了解其在云原生环境下的部署流程。 运维工程师: 致力于掌握Kubernetes集群的管理、应用部署、自动化运维和故障排除。 系统架构师: 寻求设计和构建现代化、可扩展的云原生基础设施的解决方案。 技术爱好者: 对容器化、微服务和云计算领域感兴趣,希望深入了解云原生技术栈的实践应用。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更多关于Kubernetes在CoreOS上深度集成的实战案例,但它似乎将更多的篇幅倾注在了对操作系统本身“无状态”理念的构建上。在我实际操作的场景中,往往需要迅速搭建一个面向生产环境的、能够处理复杂网络策略的服务网格。这本书在网络层面的描述,虽然扎实地介绍了flannel或此后的一些网络驱动机制,但对于Cilium或Istio这类更现代、更侧重eBPF的进阶网络解决方案,提及得相对保守,更像是一种对基础的奠基。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这种克制,使得本书的生命力更长久。它没有追逐当前最热的流行框架,而是专注于打牢基础,让我能够回头审视我们现有集群中那些看似理所当然却又隐藏着性能瓶颈的底层配置。读完关于系统更新和回滚策略的部分,我深刻体会到,一个真正健壮的平台,其稳定性的保障来源于其更新机制的可靠性,而非上层应用的无限弹性。这对我重构公司内部的CI/CD管道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强调了基础设施的“可预测性”高于一切。

评分

要说这本书的缺点,可能在于其时间敏感性。由于Linux生态系统迭代速度极快,书中引用的某些工具版本或者特定的命令行参数,在今天可能已经有了更优或更新的替代方案。例如,在某些章节中对特定容器编排工具的早期配置描述,与当前主流的云厂商提供的托管服务中的默认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版本兼容性嗅觉”,能够将书中的原理映射到最新的工具链上。然而,正是这种基于核心原理的讲解,反而赋予了它超越具体版本的价值。它教会我的不是某个命令的用法,而是理解为什么这个命令会以这种方式工作,以及当新工具出现时,应该如何去评估其设计是否遵循了相同的稳定性原则。所以,尽管在查阅最新的API文档时需要做一些额外的对照工作,但本书对系统初始化、原子性升级和故障恢复的底层逻辑的阐述,仍然是无可替代的基石。它为我理解整个Container Linux生态圈的演进路径提供了最清晰的历史坐标和逻辑框架。

评分

这本《CoreOS实战》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种硬朗的线条和深邃的配色,立刻就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技术深度和实操精神。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吸引的是它对于底层系统理解的坚持。它似乎没有急于带你进入花哨的部署流程,而是耐心地从容器化基础设施的基石开始阐述,比如对cgroup和namespace的细致剖析。读到关于etcd集群一致性保证的那几章,我简直像是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脑力训练,作者并没有将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分布式理论简单地用几句概括带过,而是用一种近乎工匠般的细致,一步步拆解了Raft协议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与调优。我尤其欣赏它在“最小化”哲学上的贯彻,这种对系统冗余的去除,让我在理解CoreOS如何实现自愈和原子升级时,豁然开朗。它不像某些教程那样堆砌大量的示例代码,而是将核心理念打磨得锋利无比,确保读者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仅仅是“怎么做”。如果你是那种对操作系统内核、系统服务抽象层次有强烈好奇心的工程师,这本书无疑是打开了通往下一代Linux发行版管理哲学的一扇门。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略显陡峭。它默认读者已经对Linux系统管理和基础的虚拟化概念有着相当的了解,一旦跨过前几章关于Systemd和容器运行时(如Docker的早期用法)的介绍,后面立刻就进入了定制内核模块和自定义OSTree的深水区。我记得有一段关于如何通过修改`ignition`配置文件实现复杂的用户态服务初始化时,我不得不反复查阅外部文档来对照理解那些特定的JSON结构和安全上下文的设定。这种“高密度信息”的传递方式,虽然让资深用户感到酣畅淋漓,但无疑会筛掉一部分希望快速入门的读者。它更像是一本“专家手册”而非“入门指南”。然而,正是这种不妥协的专业度,让我对CoreOS(或更准确地说,是其理念的继承者们)产生了更深的敬畏。它强迫你像系统设计师一样去思考,而不是像应用开发者一样去使用。每一次成功的配置应用,都伴随着一种“掌控全局”的满足感,这种体验是其他浮于表面的教程无法给予的。

评分

我个人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对“不可变基础设施”这一核心理念的哲学深度挖掘。作者没有停留在“把服务器当牛羊一样对待”的口号上,而是深入探讨了这种范式转变对运维文化的冲击和重塑。在讨论Secrets管理和配置漂移(Configuration Drift)时,书中提供了一套基于主机状态声明式定义的严谨流程,这与传统配置管理工具那种命令式的、逐步修改的思维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对OSTree这种文件系统快照机制的细致讲解,我明白了为什么CoreOS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安全补丁的部署而无需重启整个配置管理服务器。这种对“系统身份”的重新定义,是全书的灵魂所在。它成功地将一个技术工具提升到了管理学和工程哲学的层面,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团队目前依赖的那些手动干预和临时修复是如何慢慢侵蚀系统稳定性的。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技术指南,不如说是一部关于现代云原生基础设施构建的宣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