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趣味天文學 | 作者 |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 | 
| 定價 | 28.00元 | 齣版社 | 中國婦女齣版社 | 
| ISBN | 9787512709492 | 齣版日期 | 2015-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叢書是一套世界經典青少年科普讀物。在書中,科普大師彆萊利曼不僅嚮小讀者們講述瞭物理學、數學、天文學的常識和基礎知識,還運用各種奇思妙想和讓人意想不到的分析,為小讀者解密科學謎題、解析科幻故事,激發小讀者對學習科學知識産生更濃厚的興趣,讓小讀者學會活學活用科學知識。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不僅可以輕鬆愛上科學學習,還能激活無窮的科學想象力,掌握科學思維的技巧。同時,對各種生活現象與科學知識的內在聯係也能産生深刻的認識。總之,這是一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而又讓人受益無窮的超級科普讀物! | 
| 作者簡介 | |
|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1882-1942) 齣生於俄國格羅德省彆洛斯托剋市,是享譽世界的科普作傢、趣味科學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號”無人月球探測器傳迴瞭世界上張月球背麵圖,其中拍的一個月球環形山就被命名為“彆萊利曼”環形山,以紀念這位科普大師。 彆萊利曼從17歲時開始在報刊上發錶文章。1909年大學畢業後,開始全力從事科普寫作和教育工作。1916年,他用瞭3年時間,創作完成瞭其代錶作《趣味物理學》,為以後一係列趣味科學讀物的創作奠定瞭基礎。彆萊利曼一生共創作瞭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學讀物。他的作品從1918年至1973年僅在俄羅斯就齣版449次,總印數達1300萬,被翻譯成數十餘種語言。對俄國乃至全世界青少年的科學學習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彆萊利曼的趣味科學係列叢書妙趣橫生,而又立論縝密,是公認的受歡迎、*青少年閱讀的科普書。一些在學校裏讓學生感到十分難懂、令人頭痛的物理問題,到瞭他的筆下,都好像改變瞭呆闆的麵目,顯得和藹可親瞭。 | 
| 目錄 | |
| Chapter 1地球及其運動 → 1 不可思議的短航綫 → 2 經度肯定比緯度長嗎 → 10 阿濛森的飛機在往哪個方嚮飛 → 11 常用的五種計時法 → 13 白晝有多長 → 18 影子哪兒去瞭 → 21 物體重量跟運動方嚮有關係嗎 → 23 通過懷錶辨認方嚮 → 26 為什麼會有黑晝與白夜 → 29 光明與黑暗的交替 → 31 北極太陽之謎 → 33 四季開始於哪一天 → 34 有關地球公轉的三個假設 → 36 地球公轉軌道更扁長會造成什麼 後果 → 41 地球什麼時候距離太陽更近:中午 還是黃昏 → 48 假如地球公轉的半徑增加1米 → 49 從不同角度看運動 → 51 使用非地球時間 → 54 年月從什麼時候開始 → 56 2月有幾個星期五 → 59 Chapter 2月球及其運動 → 61 區分殘月與新月 → 62 月亮畫錯瞭 → 63 “雙胞胎”行星——地球、月球 → 66 太陽為什麼沒有把月球吸引到 身邊 → 68 看看月亮的臉 → 70 有沒有第二個月球 → 73 為什麼月球上沒有大氣層 → 75 月球究竟有多大 → 77 神奇的月球風景 → 79 月球上的奇異天空 → 84 天文學傢為什麼熱衷於研究月食 → 90 天文學傢為什麼熱衷於研究日食 → 92 為什麼每過18年會齣現一次日月食 → 97 地平綫上同時齣現太陽、月亮 → 100 有關月食的問題 → 101 有關日食的問題 → 102 月球上的天氣是什麼樣的 → 105 Chapter 3行星 → 109 白天也能看到行星嗎 → 110 古老的行星符號 → 111 無法畫齣來的太陽係 → 114 水星上為什麼沒有大氣 → 116 金星什麼時候明亮 → 118 火星的大衝 → 120 是行星還是小型太陽 → 122 土星上的光環消失瞭 → 125 天文學中的字謎 → 126 比海王星更遠的行星 → 129 小行星 → 131 小行星阿多尼斯 → 133 木星的同伴——“特洛伊英雄” 小行星 → 134 在太陽係裏旅行 → 135 Chapter 4 恒星 → 143 為什麼叫“恒星” → 144 為什麼恒星會眨眼,而行星不會 → 146 白天是否能看見恒星 → 148 星等 → 150 星等的代數學 → 151 用望遠鏡來看星星 → 155 計算太陽和月球的星等 → 157 比一比恒星和太陽的真實亮度 → 159 亮的恒星 → 161 地球天空和其他天空的各大行星的 星等 → 162 為什麼望遠鏡無法將恒星放大 → 164 測量恒星的直徑 → 167 恒星中的“巨人” → 170 不可思議的計算結果 → 171 極重的物質 → 172 為什麼叫“恒”星 → 176 用什麼單位來錶示恒星的距離 → 179 離太陽近的恒星係統 → 182 宇宙的比例尺 → 184 Chapter 5萬有引力 → 187 垂直嚮上發射的 → 188 高空中的物體重量變化 → 192 用圓規來畫齣行星軌道 → 195 嚮太陽墜落的行星 → 199 鐵砧從天而降 → 202 太陽係的邊界在哪裏 → 203 糾正凡爾納小說中的錯誤 → 204 地球的重量也能稱齣來嗎 → 205 地球的核心 → 208 算算太陽和月球的重量 → 209 計算行星的重量與密度 → 212 月球上和行星上的重力變化 → 214 想不到的天體錶麵重力 → 216 行星深處的重力變化 → 216 輪船重量發生瞭什麼變化 → 219 月球、太陽和潮汐 → 221 月球會影響氣候嗎 → 224 | 
| 編輯推薦 | |
| 暢銷20多個國傢,全世界超過2000萬冊 做一個瞭不起的科學少年! 世界科普大師、趣味科學奠基人彆萊利曼的代錶作品,對全世界青少年科學學習産生深遠影響的科普讀物。入選世界十大科普讀物。 其實啊,物理哪有那麼難!新奇、有趣、充滿想象力的科學玩耍手冊!與教科書上枯燥難懂的物理題目說“再見”,輕鬆學好物理學,激發無限科學想象力。 送給孩子*好的禮物!培養善於發現問題的眼睛和勇敢探索的心靈,讓每一個少年都成為“小牛頓”。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趣味天文學》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把開啓宇宙奧秘的金鑰匙。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先生,他的文字功底真是太深厚瞭,能夠將最復雜的科學原理,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講明白。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宇宙的尺度和時間,他通過一係列令人驚嘆的類比,讓我對宇宙的浩瀚和悠久有瞭直觀的認識。比如,他講到宇宙的年齡,就像把地球的曆史壓縮成一年,人類文明的存在也隻占其中一瞬間,這種對比,讓我既感到震撼,又感到一絲渺小。而且,這本書還詳細介紹瞭各種天體現象,從壯觀的星雲到神秘的黑洞,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驚奇與樂趣。它讓我明白,科學並非冷冰冰的數字和公式,而是充滿著生命力和想象力的探索過程。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星星控”,但對天文學的瞭解卻僅限於課本上那些零碎的知識點。《趣味天文學》這本書,就像是我的“天文學啓濛老師”,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把我帶進瞭宇宙的殿堂。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先生,他的文字非常有魔力,能夠讓最晦澀的科學道理,變得像聊天一樣輕鬆有趣。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星座的故事,他不僅僅介紹瞭星座的科學成因,還把那些古老的神話傳說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讓我在瞭解星座的同時,也領略到瞭人類對宇宙的浪漫想象。而且,他還講解瞭許多關於天體運動的知識,比如月相的變化,日食和月食的原理,這些內容我都以前似懂非懂,但讀完這本書,我終於豁然開朗。它讓我對地球和月球之間的關係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我們所處的這個小小星球,有瞭更多的敬畏之情。
評分我一直認為,宇宙是神秘而遙遠的,直到我翻開瞭《趣味天文學》。這本書,讓我覺得宇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存在,而是觸手可及的奇跡。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先生,用他那充滿智慧和幽默的筆觸,為我勾勒齣瞭一個無比精彩的宇宙畫捲。我深深地被書中關於行星軌道運動的講解所吸引,他用生動的比喻,讓我理解瞭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是如何支配著天體的運行,那種嚴絲閤縫的邏輯,讓我不禁感嘆宇宙的精妙。而且,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的啓發。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人類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多麼渺小,但同時,我們也擁有著探索未知、理解宇宙的偉大能力。這本書,激發瞭我對科學的無限熱情,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哦,簡直就像打開瞭一個通往宇宙的魔法盒子!我一直對星空充滿好奇,但那些專業的書籍總是讓我望而卻步,充斥著我看不懂的公式和術語。然而,當我翻開《趣味天文學》時,那種感覺完全不同瞭。作者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用一種極其生動、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浩瀚的宇宙展現在我眼前。他不是在“講課”,而是在“講故事”,用那些我能理解的語言,一點點地揭示宇宙的奧秘。我記得有一次,讀到關於黑洞的部分,我幾乎能想象到那個吞噬一切的巨大引力漩渦,彆萊利曼老師巧妙地運用類比,讓我這個對物理學一竅不通的人,也能窺見它的可怕與神秘。他還講到瞭行星的形成,恒星的一生,甚至宇宙的起源,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驚奇與發現。特彆是那些關於觀測方法的介紹,讓我躍躍欲試,恨不得立刻找個望遠鏡去看看月亮上的環形山,或者遠方的星雲。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天文學産生瞭前所未有的熱情,它就像一位溫和的嚮導,帶著我漫步在璀璨的星河中,讓我不再畏懼那些遙遠的光點,而是充滿瞭探索的欲望。它讓我明白瞭,原來科學並不總是冰冷枯燥的,它也可以如此富有詩意和想象力。
評分我一直以來對宇宙都充滿瞭好奇,但真正讓我能靜下心來,深入瞭解的,非《趣味天文學》莫屬。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先生,這位偉大的科普作傢,用他那行雲流水般的文字,為我鋪就瞭一條通往星空的璀璨道路。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智慧的啓迪。他將那些復雜的科學概念,化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場宇宙的漫遊。我尤其喜歡他對宇宙尺度的描繪,那種超越人類想象的距離和時間,讓我對自身的渺小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對宇宙的無限可能充滿瞭敬畏。書中關於光速的解釋,也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它們過去的模樣,這種“時空穿越”的感覺,真是太奇妙瞭!而且,這本書不僅僅滿足瞭我對宇宙的好奇心,更激發瞭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它讓我明白,科學的魅力在於它的嚴謹與浪漫並存,在於它不斷挑戰我們認知邊界的勇氣。
評分讀完《趣味天文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彆萊利曼老師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能瞬間抓住你的注意力,讓你沉浸在宇宙的宏大敘事中。我一直以為天文學是屬於科學傢們的領域,而我這樣普通人隻能仰望星空,帶著模糊的想象。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讓我意識到,即使是最復雜的科學概念,也能被化繁為簡,以一種充滿趣味和啓發性的方式呈現齣來。例如,在講解天體運行的原理時,他並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物理定律,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我體會到行星為何會遵循特定的軌道,又為何不會相互碰撞。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讓我感到非常舒服,沒有絲毫的壓力。而且,書中常常穿插一些有趣的“冷知識”,比如某個星座的起源神話,或者某個行星上奇特的地質現象,這些細節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也讓我對宇宙多瞭一份人文關懷。它不僅僅是一本科學書籍,更像是一本引人思考的哲學讀物,讓我開始思考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們為何會如此渴望瞭解未知。
評分讀完《趣味天文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奇妙的太空旅行。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教授,用他那充滿魅力的文字,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宇宙的窗戶。我一直對宇宙充滿好奇,但專業書籍總是讓我覺得難以理解。這本書,卻恰恰填補瞭我的知識空白,它用一種極其生動、有趣的方式,把我帶進瞭星辰大海。我尤其喜歡他講解關於光與我們視野的關係,他讓我明白瞭,我們所看見的星光,其實是它們億萬年前發齣的,這種“過去即現在”的奇妙體驗,讓我對宇宙的認知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而且,書中還穿插瞭很多有趣的“冷知識”,比如某個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或者我們能否穿越時空,這些都讓我對宇宙的探索充滿瞭無盡的遐想。
評分《趣味天文學》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次宇宙知識的盛宴!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先生,他真的是一位非常厲害的科普作傢,能夠把那些深奧的天文學知識,講得如此生動有趣,讓我完全沉浸其中,欲罷不能。我之前對天文學的瞭解僅限於一些皮毛,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對宇宙的認識可以說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僅僅介紹瞭各種天體的基本情況,還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它們背後的運行規律和演化過程。例如,他關於行星運動的講解,讓我對“日心說”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並且體會到瞭宇宙的精確與和諧。而且,這本書還讓我開始思考,人類在宇宙中的渺小與偉大,以及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它讓我看到瞭科學的邏輯美,也感受到瞭宇宙的浪漫詩意。
評分讀完《趣味天文學》,我感覺自己的世界觀被徹底刷新瞭!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教授,簡直是一位天生的“宇宙魔術師”,他能夠將最抽象、最深奧的科學概念,變得如此鮮活、如此有趣。這本書,讓我徹底告彆瞭曾經對天文學的刻闆印象,它不是枯燥的公式和遙遠的星圖,而是一個充滿生命力和奇跡的廣闊領域。我記得他描述恒星演變的部分,從一顆熾熱的年輕恒星,到最終變成一顆黯淡的白矮星,或者爆發成絢麗的超新星,整個過程就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他用極其形象的比喻,讓我能夠輕鬆理解恒星內部的核聚變,以及它們為何會發齣耀眼的光芒。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宇宙並非靜止不動,而是一個充滿動態變化、不斷演化的巨大係統。它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夜空,那些閃爍的星星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承載著無數故事的生命體。
評分這是一本真正讓我“腦洞大開”的書!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用他那充滿智慧的筆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待宇宙。我一直覺得,天文學離我的生活很遙遠,它似乎隻存在於那些高深的 textbooks 或者科幻電影中。但《趣味天文學》這本書,卻將那些遙不可及的概念,用一種極其親切、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在我麵前。他講述的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顆顆閃耀的星辰,照亮瞭我對宇宙的認知盲區。我最深刻的印象是關於星係碰撞的描述,他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瞭兩個龐大的星係在億萬年的尺度上,如同翩翩起舞的巨靈,緩慢而堅定地相互吸引、融閤。這種壯闊的景象,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而且,他並沒有止步於對宇宙現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這些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讓我不僅僅是“看熱鬧”,更能“看門道”。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是宇宙中的最小粒子,也遵循著宏大的規律,而這些規律,最終都指嚮瞭宇宙的壯麗與和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