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新技术科普丛书--RNA干扰技术
定价:39.00元
作者:金由辛,赵波涛,马中良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1221713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更多生物好书
内容提要
《高新技术科普丛书:RNA干扰技术》系统阐述RNA干扰技术原理及在各领域的应用,内容包括RNA干扰技术的发现史、基本原理、基本技术,RNA干扰技术用于基因与基因组功能研究、用于药物靶点的确认、用于治疗药物的研发,以及各类天然的siRNA与miRNA简介。
目录
章 绪论
1.1 RNAi的发现史
1.2 发现RNAi的意义
1.2.1 RNAi的生理意义
1.2.2 发现RNAi的科学意义
1.2.3 科学在思想碰撞中前进
1.3 RNAi技术的应用
1.3.1 基因敲低
1.3.2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1.3.3 医学上的应用
1.3.4 生物技术
1.3.5 全基因组筛选
参考文献
第2章 RNAi的基本原理
2.1 与RNAi有关的酶、蛋白
2.1.1 Drosha蛋白
2.1.2 DGCR8蛋白
2.1.3 运载蛋白-5
2.1.4 Dicer酶
2.1.5 TRBP蛋白
2.1.6 Argonaute蛋白
2.1.7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
2.2 细胞质中的RISC
2.2.1 RISC的组成
2.2.2 RISC的装配
2.2.3 RISC的解旋
2.3 细胞质中RNAi作用的机理
2.3.1 mRNA的降解
2.3.2 翻译抑制
2.4 细胞核内的siRNA与基因沉默
2.4.1 siRNA与RdDM
2.4.2 siRNA与异染色质
2.4.3 siRNA与DNA切除
2.4.4 siRNA与减数分裂的沉默
2.5 其他小分子RNA
2.5.1 piRNA
2.5.2 其他几种小分子RNA
参考文献
第3章 RNAi的基本技术
3.1 发展RNAi技术的不同途径
3.1.1 人工合成的siRNA
3.1.2 长链dsRNA
3.1.3 病毒载体表达的shRNA
3.2 人工合成siRNA的设计与合成
3.2.1 siRNA的设计原则
3.2.2 siRNA的合成
3.3 shRNA的设计及含shRNA载体的构建
3.3.1 shRNA的设计
3.3.2 shRNA载体的构建
3.4 siRNA的导入方法
3.4.1 裸siRNA的直接递送
3.4.2 siRNA的非病毒载体体内递送
3.4.3 病毒载体导入
参考文献
第4章 RNAi用于基因及基因组功能研究
4.1 RNAi技术在动物系统中的应用
4.1.1 RNAi干扰分子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4.1.2 在不同的动物系统中应用RNAi技术研究基因功能
4.1.3 条件型的基因沉默
4.1.4 RNAi的脱靶效应
4.1.5 采用全基因组规模的RNAi筛选策略研究基因及基因组功能
4.1.6 RNAi技术在动物系统中研究功能基因的进展
4.2 RNAi技术在植物系统中的应用
4.2.1 RNAi技术研究植物基因组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4.2.2 植物siRNA相关的载体及载体构建
4.2.3 高效的植物RNAi载体
4.2.4 RNAi技术改良植物性状
参考文献
第5章 RNAi用于药物靶点的确认
5.1 核酸药物
5.1.1 单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5.1.2 寡核苷酸类
5.1.3 多核苷酸类
5.2 miRNA药物及siRNA技术用于药物靶标的研究
5.2.1 miRNA药物与靶标
5.2.2 siRNA技术用于药物靶标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章 RNAi用于治疗药物的研发
6.1 RNAi在抗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6.1.1 抑制HIV的siRNA研究
6.1.2 抑制HCV的siRNA研究
6.1.3 抑制HBV的siRNA研究
6.1.4 抑制RSV的siRNA研究
6.1.5 抑制流感病毒的siRNA研究
6.1.6 抑制SARS冠状病毒的siRNA研究
6.2 RNAi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6.2.1 RNAi抑制肿瘤相关的基因
6.2.2 用RNAi来筛选肿瘤的治疗靶点
6.3 RNAi在抗其他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6.3.1 RNAi应用于人类遗传性疾病
6.3.2 RNAi应用于人类过敏性疾病
6.4 RNAi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天然RNAi
7.1 植物中的天然siRNA
7.1.1 反式作用siRNA
7.1.2 天然顺式反义转录本siRNA
7.1.3 异染色质siRNA
7.1.4 抗病毒相关的siRNA
7.2 动物中的天然siRNA
7.2.1 来自转座子成分的siRNA
7.2.2 来自顺式天然反义转录本的siRNA
7.2.3 来自哺乳动物假基因的siRNA
7.2.4 来自发夹转录本的siRNA
7.3 动植物中的miRNA分子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就像是一盏及时雨,照亮了我心中对于“RNA干扰”这个概念的迷雾。我一直对生物学领域充满兴趣,但时常感到信息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金由辛、赵波涛、马中良先生所著的这本《RNA干扰技术》,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他们巧妙地将复杂的科学原理,通过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的叙述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RNAi作用机制的讲解。从双链RNA的识别,到Dicer酶的切割,再到siRNA的生成,以及最终通过RISC复合物降解靶向mRNA,整个过程被描绘得细致入微,却又不失流畅。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性的发展节点,例如RNAi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的首次发现,以及后续在其他生物体中的研究突破,这些故事性的叙述,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这项技术的来之不易。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局限于理论,而是将大量的篇幅放在了RNAi技术的实际应用上。从基础研究到疾病治疗,从农业育种到新药开发,每一个应用领域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列举了相关的研究案例和技术挑战。这让我不仅认识到了RNAi技术的强大潜力,也对其发展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知识的宝库,更是一次关于生命科学前沿探索的精彩旅程。
评分坦白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RNA干扰”这个概念只是一知半解,甚至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当我翻开《RNA干扰技术》这本书,我完全被它所吸引了。金由辛、赵波涛、马中良先生们用一种非常亲切和易懂的语言,把这个复杂的技术讲得就像讲故事一样。他们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把RNAi比作细胞内部的“高级安保系统”,能够识别并“屏蔽”有害的基因信息。又比如把siRNA比作“定制的遥控器”,只能控制特定的“频道”,也就是目标mRNA。这种方式让我很容易就理解了RNAi的核心原理。书中对RNAi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介绍也充满了吸引力。从最初偶然的发现,到科学家们不懈的探索,再到这项技术如今在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整个过程被讲述得引人入胜,让我对科学研究的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RNAi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书中列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比如在治疗癌症、病毒感染等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为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希望。它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可能。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评分作为一名生物科技领域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关注着各种新兴技术的进展。《RNA干扰技术》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著作。金由辛、赵波涛、马中良先生们在这本书中,对RNA干扰技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从RNAi的基本原理,包括siRNA、shRNA、miRNA的产生机制、作用模式,以及RISC复合物的组建与功能,书中都有详尽的论述。对于RNAi技术在不同生物系统中的应用,如植物、动物细胞,作者们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重点探讨了该技术在基因治疗领域的潜力和挑战。书中在讨论基因治疗时,不仅介绍了如何设计和合成siRNA,还深入分析了在体内递送siRNA所面临的难题,例如如何提高siRNA的稳定性、靶向性,以及如何规避脱靶效应。作者们还对目前主流的递送策略,如脂质体、纳米颗粒、病毒载体等进行了比较和评价,这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书中对RNAi技术在疾病研究、药物开发、以及农业育种等领域的应用也进行了广泛的介绍,并列举了相关的成功案例和前沿研究进展。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使其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无论是对于科研人员还是对RNAi技术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和实用的知识。
评分作为一名对生命科学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让我理解基本概念,又能领略前沿进展的科普读物。《RNA干扰技术》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金由辛、赵波涛、马中良先生们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RNA干扰这项复杂但至关重要的生物技术展现在我面前。他们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从一个普遍的科学问题——“我们的细胞是如何精确调控基因表达的”——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RNAi的奇妙世界。书中对于RNAi分子机制的阐述,比如siRNA和shRNA的作用,siRNA的生成过程,RISC复合物的组建以及它如何精确地靶向mRNA,都描绘得如同生动的图景。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生动的类比,比如将RNAi比作细胞内的“精密剪刀”,将mRNA比作“指示信”,将siRNA比作“精准的导航员”,这些形象的比喻让抽象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释RNAi在不同生物体中的应用时,所展现出的宏大视角。从最初在生物体中发现RNAi现象,到后来在不同细胞模型中的广泛应用,再到如今在基因治疗、疾病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整个发展历程被勾勒得清晰而充满故事性。书中对于RNAi技术在农业育种、疾病研究、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具体案例分析,也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巨大的实际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让我不禁惊叹于人类智慧的伟大和科学探索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觉像是在经历一场奇妙的科学探险。作者金由辛、赵波涛、马中良先生们就像是我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深入探索RNA干扰这个神秘而迷人的领域。一开始,我以为会遇到很多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结果却被书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详细的图解所吸引。他们将RNAi比作细胞内的“基因沉默大师”,又将siRNA比作“精准制导的导弹”,这些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RNAi的核心功能。书中对于RNAi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介绍,也充满了故事性。从最初在植物中发现的奇怪现象,到后来科学家们如何一步步揭示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再到如今这项技术在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整个过程被讲述得引人入胜,让我不禁为科学家的智慧和执着而感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RNAi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书中列举了许多具体的案例,比如在癌症、艾滋病等疾病的研究进展,让我看到了RNAi技术在对抗疾病方面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它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人类健康带来希望。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科学科普的意义,它不仅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人们去探索未知。
评分我是一名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的学生,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讲解前沿生物技术的书籍。当我偶然翻到《RNA干扰技术》这本书时,我感到非常幸运。金由辛、赵波涛、马中良先生的这本著作,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述风格,彻底征服了我。书中对RNA干扰(RNAi)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极其细致的阐述,从siRNA的产生、加工,到shRNA的设计与表达,再到RISC复合物的组建以及其在靶向mRNA降解中的核心作用,都进行了清晰而准确的描述。作者们甚至深入探讨了RISC复合物中关键蛋白(如Argonaute家族)的功能,以及不同类型RNAi(如siRNA、shRNA、miRNA)在调控基因表达中的异同。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基础机制的讲解,更在于其对RNAi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深刻剖析。例如,在基因治疗领域,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siRNA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并探讨了在体内递送siRNA的策略,如脂质体、纳米颗粒等,以及如何提高siRNA的稳定性和靶向性,克服脱靶效应等关键技术难题。此外,书中对RNAi在疾病模型中的应用,如癌症、病毒感染、遗传性疾病等,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展示了该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疾病诊断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讲解之透彻,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评分作为一个曾经在生物技术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对市面上大量的技术书籍有着相当挑剔的眼光。很多书要么过于浅显,缺乏深度;要么过于晦涩,难以阅读。然而,这本《RNA干扰技术》却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金由辛、赵波涛、马中良先生们在内容的组织和叙述上,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书中对于RNAi技术的核心原理,从RNAi的分子机制,如siRNA、shRNA的产生和作用,RISC复合物的组建与功能,到miRNA的调控作用,都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解析。特别是在讨论siRNA的合成和加工过程时,作者们详细地阐述了Dicer酶的作用,以及siRNA的双链结构如何决定其靶向性,这对于理解RNAi的特异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RNAi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如在哺乳动物细胞、植物以及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基因治疗部分,作者们不仅介绍了RNAi在抑制致病基因表达方面的潜力,还坦诚地分析了在体内递送siRNA、提高稳定性以及克服脱靶效应等方面的技术挑战,并对当前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这充分体现了作者们对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思考。书中对于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如miRNA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CRISPR-Cas9与RNAi的结合应用等,也都有所提及,这使得本书的内容兼具深度和广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评分我以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尽管我不是RNAi领域的直接研究者,但作为一名分子生物学背景的研究人员,我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比较强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专业性和前沿性。作者金由辛、赵波涛、马中良先生们显然在RNAi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独到的见解。书中对于RNAi分子机制的阐述,无论是从siRNA的生成、加工,还是到shRNA的导入、介导,再到RISC复合物的形成与功能,都进行了非常详尽和准确的描述。对于一些关键的酶类,如Dicer和Ago蛋白家族,书中的介绍也十分到位,甚至触及到了它们在不同物种中的同源性以及功能上的细微差异。更重要的是,书中并没有停留在基础机制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RNAi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技术优化和挑战。例如,在基因治疗领域,书中就讨论了如何提高siRNA的稳定性、靶向性,以及如何克服递送系统方面的难题。对于一些正在探索中的研究方向,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RNAi的相互作用,以及miRNA通路在调控细胞分化和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书中也都有所涉及,展现了作者们对未来研究趋势的敏锐洞察。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参考文献的引用也相当充分,这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RNAi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不仅适合科普,对于相关的科研人员来说,也是一本非常好的参考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RNAi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为我们自己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对生物科学充满好奇的非专业人士,我一直苦于找不到能够通俗易懂又能深入浅出的科普读物。市面上充斥着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过于浅尝辄止的介绍。然而,当我翻开这本《RNA干扰技术》,我瞬间感觉找到了知音。作者金由辛、赵波涛、马中良先生们用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将RNA干扰这项复杂但至关重要的生物技术展现在我面前。他们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从一个普遍的科学问题——“我们的细胞是如何控制基因表达的”——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RNAi的奇妙世界。书中对于RNAi机制的阐述,比如siRNA和shRNA的作用,siRNA的生成过程,RISC复合物的组建以及它如何精确地靶向mRNA,都描绘得如同精美的图景。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生动的类比,比如将RNAi比作细胞内的“精密剪刀”,将mRNA比作“指示信”,将siRNA比作“精准的导航员”,这些形象的比喻让抽象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释RNAi在不同生物体中的应用时,所展现出的宏大视角。从最初在线虫中发现RNAi现象,到后来在植物、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广泛应用,再到如今在基因治疗、疾病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整个发展历程被勾勒得清晰而充满故事性。书中对于RNAi技术在农业育种、疾病研究、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具体案例分析,也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巨大的实际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让我不禁惊叹于人类智慧的伟大和科学探索的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启迪,让我对生命科学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RNA干扰”这个词一直感到有些神秘和遥远,总觉得那是科学家们才能触及的高深领域。但当我接触到这本《RNA干扰技术》时,我发现我的这种认知被彻底颠覆了。金由辛、赵波涛、马中良先生们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原本复杂抽象的生物技术,讲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他们并没有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而是善于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比喻。比如,他们将RNAi比作细胞内部的一种“信号过滤系统”,又比如将siRNA比作“特工”,能够精准地找到并“沉默”目标mRNA。这种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RNAi的核心概念。书中对于RNAi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描述也充满了故事性。从最初在实验室里偶然发现的现象,到后来科学家们一步步揭示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再到如今这项技术在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整个过程被讲得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RNAi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比如在癌症、病毒感染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书中列举了许多具体的例子,让我看到了RNAi技术在对抗疾病方面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它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人类健康带来希望。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科学科普的意义,它不仅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人们去探索未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