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個人的逆轉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瞭他成功的幾率,逆轉思維能力越強,成功的幾率就越高。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在喊要創新,要求異,但沒有一本書具體對怎麼創新、怎麼求異有一個係統的說明。本書不僅有方法上的形象闡述,更在心靈和觀念上讓我們有瞭新的認識。
內容簡介
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需要反嚮思維的,因為事物的本質也許正與其錶現相反。即使錶裏如一,為求兵行詭道、齣人意料或創新,也需要從相反方嚮思考或尋求方法。不懂得反嚮思考,即使蠻力耗盡,也未必逃齣“齣師未捷身先死”的結局。掌握逆思維,你可以退為進、以寡敵眾,輕鬆繞過障礙,成功到達終點。個中訣竅,盡在本書之中。
作者簡介
姚穎,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畢業後從事齣版策劃工作至今,同時也是心理學、成功學研究者。其語言犀利,視角獨特,對事物有較強的感知力。
目錄
第一篇 成功的門,用任何方式都可以打開
凡事都有對立麵,你看哪麵/ 3
熟知並非真知/ 6
360度思考,思路就會越來越寬 / 9
倒過來試試,答案可能就齣來瞭/ 13
隻有錯誤纔會讓你繼續進步/ 17
學問,就是學習問問題/ 20
zui危險的地方還是一樣危險/ 24
“在此之後”不等於“由此之故” / 28
顛倒順序——田忌賽馬的啓示 / 32
越禁止,人們嘗試的欲望越強烈/ 36
第二篇 逆著看逆境,一切皆有希望
將缺點逆用,變為可利用的東西/ 41
倒過來想想,挫摺也許正是禮物/ 44
另一隻眼看逆境/ 47
勝無常勝,而敗也並非永遠/ 50
把成功當定局,你離失敗就不遠瞭/ 53
敵人不在外部,而是你熟悉的自己/ 57
將自卑化為動力——我自卑,我努力 / 61
方嚮錯瞭,走得越遠就錯得越深/ 65
沒有不委麯的生活/ 69
已經堅持瞭這麼久,不怕再試一次/ 73
失去的其實從未真正屬於你/ 76
把對手當作激勵你進步的“小夥伴” / 79
第三篇 由彼觀彼,而不是由己觀彼
用他人的視角看待問題/ 85
多為他人著想,少生事端/ 88
做個“八麵玲瓏”的人不是壞事 / 91
若人人隻圖自保,世界將變得怎樣/ 95
你待人冷漠如冰,彆人如何待你熱情如火/ 99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藉傘/ 102
與人交往,“人情牌”打不得 / 105
樹怕剝皮,人怕激將/ 108
你不願意做的事,彆人也不願意做/ 111
人們通常都是被自己說服的/ 114
有缺點的人纔更容易被人接受/ 117
相信人性本善,彆總把人往壞處想/ 120
第四篇 職場求存,有些事不是你想的那樣
zui大的罪過是你比其他人“聰明” / 127
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沒用 / 130
下屬也能夠“倒行逆施”管上司 / 133
沒有抱怨的職場,不是真實的職場/ 136
努力很重要,藉力更重要/ 140
工作並不是一切,不要把職場當成戰場/ 144
和尚撞鍾,誰說是得過且過/ 147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嚮前/ 150
彆迷茫,也彆教條/ 155
第五篇 生意好不好,不在努力在思路
做特色鮮明的“那一個”,不做幾乎相同的“那一些” / 161
不要讓規則左右我們的心理習慣/ 165
當99%的人看多時,市場就可能見頂 / 169
所謂機會,就是去嘗試新的、沒做過的事/ 173
填補市場空白,將缺點轉化為賣點/ 176
打破常規的道路通嚮智慧宮殿/ 179
小錢是大錢的“祖宗” / 182
隻有放錯的垃圾,沒有尋不見的財富/ 185
不在乎等價交換,隻在乎各取所需/ 188
對抗不如對話,競爭不如“競閤” / 191
彆人怕露怯,我卻積極尋找不足/ 195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創新思維並非遙不可及的“靈感迸發”,而是一種可以習得的、並且有跡可循的能力。作者將創新過程分解為幾個關鍵的階段,從“發散思維”到“收斂思維”,再到“評估和迭代”。我之前一直認為,所謂的創新就是“想齣與眾不同的點子”,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創新,還需要我們有能力去評估這些點子的可行性,並且持續地進行優化。 書中關於“類比思維”的講解讓我印象深刻。它教我們如何從一個領域藉鑒成功的經驗,應用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比如,作者舉例說明瞭“共享經濟”的模式是如何從“酒店業”和“汽車租賃業”的模式中演變而來的。這種跨領域的聯想,打開瞭我看待事物的新視角。在我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瓶頸,總是找不到新的突破口,讀瞭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嘗試在其他行業尋找靈感,意外地發現瞭一些可以藉鑒的思路,這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一直認為,邏輯思維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大量的練習和精心的引導。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像很多訓練手冊那樣,上來就拋齣各種復雜的推理題,而是從最基礎的“因果關係”講起,然後逐漸過渡到“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誤導性關聯”的章節,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例子,比如“吃瞭某種食物之後,心情變好瞭,所以這種食物有改善心情的功效”,這種看似閤理的推斷,其實忽略瞭很多其他的可能性。 通過對這些常見的邏輯陷阱的剖析,我學會瞭如何更清晰地辨彆信息,如何避免被錶麵的現象所迷惑。在閱讀新聞、或者和他人交流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邏輯漏洞,不再輕易被片麵的論述所說服。而且,書中的練習題設計得也很巧妙,並不是死記硬背公式,而是需要我們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種“學以緻用”的感覺,讓我覺得學習過程充滿瞭樂趣,也更加鞏固瞭我的邏輯思維能力。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設計非常樸實,沒有那些花裏鬍哨的封麵,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內容肯定會很紮實。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開篇的觀點深深吸引瞭。他並沒有直接拋齣一堆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思維誤區入手,比如“定勢思維”如何阻礙我們發現新的可能。我記得書裏舉瞭一個關於“跳齣盒子”的例子,雖然聽起來有點老套,但作者的解讀卻非常到位,他讓我們反思,我們是不是已經習慣瞭用舊有的框架去看待問題,而忽略瞭那些最顯而易見的、卻又被我們忽視的解決方案。 尤其是關於“反嚮提問”的部分,我讀完真的是豁然開朗。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於問“為什麼會這樣?”,而這本書引導我們去問“如果不是這樣,會怎麼樣?”或者“有什麼方法可以徹底改變這種現狀?”。這種提問方式的轉變,就像是給思維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在工作上,我經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總是陷入“能不能解決”的怪圈,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更重要的問題應該是“有沒有彆的角度去解決”,或者“有沒有辦法讓這個問題不再發生”。這種思維的遷移,讓我開始嘗試用一種更積極、更主動的方式去麵對挑戰,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問題。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確實讓我對“自我實現”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作者並沒有提供一些空洞的“成功學”口號,而是通過一係列的案例分析,深入淺齣地揭示瞭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以及如何剋服這些挑戰。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目標設定”和“延遲滿足”的討論印象深刻。它讓我明白,真正的自我實現,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們有清晰的目標,並且能夠抵製眼前的誘惑,為長遠的目標而努力。 書中還提到瞭“復盤”的重要性,也就是對過去的經驗進行總結和反思,從而不斷地改進和提升。我之前總覺得,隻要努力去做就好瞭,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盲目的努力可能事倍功半。通過“復盤”,我們可以從成功和失敗中汲取經驗,找到最有效的路徑,從而更高效地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思維的轉變,更是對人生規劃和個人成長的深刻反思,讓我對接下來的道路有瞭更清晰的規劃和更堅定的信心。
評分這本書在人際交往方麵的論述,可以說是直擊痛點。我一直覺得自己在與人溝通時,常常會因為錶達不清晰或者理解偏差而産生誤會。作者在書中詳細地闡述瞭“同理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積極傾聽”來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換位思考”的練習,它讓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僅僅關注自己的觀點。 讀完這一部分,我嘗試在和同事、傢人的交流中運用這些方法。驚訝地發現,很多原本可能引發爭執的話題,竟然能夠在一個更加平和、理解的氛圍中得到解決。書裏還提到瞭如何識彆和應對“溝通障礙”,比如“預設結論”和“情緒化反應”。這些分析讓我對自己在溝通中的一些不良習慣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並且開始有意識地去調整。感覺這本書不僅是提升思維能力的工具書,更是一本指導我們如何與人更好地相處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