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蘭文化

中國蘭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性遠,馬楊塵 著
圖書標籤:
  • 蘭花
  • 中國傳統文化
  • 園藝
  • 花卉
  • 植物學
  • 養花
  • 藝術
  • 文化
  • 收藏
  • 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英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林業齣版社
ISBN:9787503851667
商品編碼:29230274199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08-0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蘭文化

:80.00元

作者:馬性遠,馬楊塵

齣版社:中國林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503851667

字數:580000

頁碼:364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1.16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敘述瞭中國蘭文化的發展曆史,挖掘瞭中國蘭花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關係,探索瞭前人對蘭花的認識過程和欣賞理念,即“人以端嚴為重,蘭亦以端嚴為貴,不獨以罕見而為世所珍”之觀點,闡明瞭蘭文化的演變過程和發展趨勢。還整理瞭古今文人以蘭為題材的詩、畫、麯、文和佚事趣聞。見解獨到,說理透徹,為中國蘭花産業化的持續發展打下瞭理論基礎。

目錄


作者介紹


馬性遠,男,1947年生,浙江紹興人。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數學係,長期從事文化、教育、體育的教學與和行政工作。興趣廣泛,尤喜愛攝影藝術與藝蘭。受父輩蘭文化的熏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養蘭,後潛心於蘭文化的研究。著有《紹興蘭文化》《春蘭譜》等著作。

文摘


序言



《中國蘭文化:寂寞纔子的風雅頌》 這是一本關於中國傳統文化中“蘭”的專題讀物,它並非單純的植物學手冊,而是深入挖掘蘭花在中國人心靈深處所承載的豐富意涵。本書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一同領略蘭花從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到如今傳承不息的文化符號的演變曆程。 一、 曆史的沉澱:自古及今的蘭韻流芳 本書首先追溯蘭花在中國曆史長河中的地位。從屈原《離騷》中“沅有茝兮,長沙在茲。椒宋兮,蘭芷列兮。”的早期詠嘆,到曹植“蘭葉春葳蕤,桂華鞦皎潔。”的贊美,蘭花早已與高潔、典雅的品格緊密相連。書中將詳細考證,蘭花是如何在曆代詩詞、書畫、傳說中被賦予人格化的特徵,成為文人心目中“幽榖美人”的象徵。我們將探索不同朝代對蘭花的審美取嚮,以及它們如何巧妙地融入當時的哲學思想,尤其是道傢“道法自然”的理念。 二、 品格的升華:蘭花之“德” 本書的另一核心在於剖析蘭花所代錶的深層品格。“高潔”是蘭花最為人熟知的特質。我們將從植物學的角度,結閤曆史文獻,闡釋蘭花何以能“質本潔來還潔去”,它們在幽榖中默默綻放,不爭不搶,自有一種超然物外的風骨。書中將聚焦於蘭花的“空榖幽蘭”意境,分析這種品格如何在動蕩的社會變革中,成為讀書人堅守氣節、不慕榮華的精神支撐。此外,本書還將探討蘭花的“香”,並非濃烈張揚,而是淡雅宜人,這種“不求聞達,但求自芳”的品性,正是君子之道在自然界的投射。 三、 藝術的綻放:蘭在筆墨丹青間 蘭花與中國傳統藝術密不可分。本書將 dedicate 相當篇幅來展現蘭花在繪畫、書法、詩詞中的藝術錶現。我們將品鑒曆代大傢如鄭闆橋、文徵明等人的蘭花畫作,分析他們如何通過筆墨的濃淡、綫條的起伏,捕捉蘭花的神韻。本書將不僅僅停留在欣賞層麵,更會嘗試解讀畫作背後的文化語境和作者心境。在詩詞方麵,我們將搜羅大量以蘭為主題的經典詩篇,對其進行深入的解讀,體會作者藉蘭抒懷的深意。此外,本書還會涉及一些與蘭花相關的傳統工藝,如蘭花紋飾在陶瓷、織錦上的運用,展現蘭花作為裝飾元素的廣泛傳播。 四、 文化的傳承:從士人階層到尋常百姓 本書將探討蘭花文化是如何從士大夫階層,逐漸滲透到尋常百姓傢的。我們將考察民間關於蘭花的傳說和故事,瞭解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對蘭花的認知和喜愛。例如,一些地方的節慶習俗中是否與蘭花有關聯?蘭花在民間的象徵意義與文人階層的有何異同?本書還將關注當代蘭花文化的生存狀態,包括蘭花的栽培技藝、蘭花展覽的盛況,以及現代人如何重新解讀和傳承這份古老的文化遺産。我們會思考,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蘭花所代錶的精神品格,是否依然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五、 蘭花與人生:哲學與情懷的交融 蘭花不僅僅是一種植物,更是一種人生哲學的載體。本書將深入探討蘭花所蘊含的東方哲學智慧。它的“不與眾花爭艷”,體現瞭“處無為之事,行無為之治”的道傢思想;它的“寂寞而不孤單”,展現瞭獨立自足、內省修為的君子風範。我們將嘗試理解,為何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無數文人選擇以蘭花作為自己精神的寫照,在寂寞中尋求慰藉,在清雅中體悟人生。本書將通過對曆史人物、文學作品、藝術錶達的梳理,展現蘭花如何成為一種連接曆史與當下、物質與精神的橋梁,讓讀者在品味蘭花之美的同時,也反思自身的人生價值和生活態度。 這本書,是一次與古人對話的邀請,一次對中國傳統美學和人文精神的深度探索。它將帶領你走進那片幽深的蘭榖,感受那裏飄蕩著的,穿越韆年的風雅與情懷。

用戶評價

評分

哇,拿到這本《中國蘭文化》真是太驚喜瞭!我一直對蘭花情有獨鍾,但總覺得隻是停留在“漂亮”、“高雅”這樣的層麵,對它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瞭解不多。這本書就像一本鑰匙,一下子打開瞭我認識蘭花的新世界。從書的裝幀就能感受到齣版者的用心,紙張的質感很好,圖片也都很清晰,非常適閤慢慢翻閱。我特彆喜歡裏麵關於蘭花在文人雅士生活中的描繪,讀著讀著,仿佛自己也穿越迴瞭那個清風徐來、案頭焚香的年代,看著古人如何賞蘭、詠蘭、畫蘭,那種超然物外的心境,真的讓人心生嚮往。書中對不同品種蘭花的介紹也非常詳細,不隻是簡單的圖鑒,還融入瞭曆史典故和傳說,讓每一種蘭花都有瞭生命和故事,感覺不再是冰冷的植物,而是有靈魂的藝術品。我還在書中看到瞭很多關於蘭花養護的技巧,雖然我不是專業的養蘭人,但讀來也覺得受益匪淺,希望能把這份美好延續到我的生活裏。總而言之,這本書滿足瞭我對蘭花從感性到理性的所有期待,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非常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感受。我一直覺得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些東西是難以言傳的,而蘭花恰恰是其中一種。這本書恰恰捕捉到瞭這種微妙的意境。它沒有羅列枯燥的數據,也沒有大段艱深的理論,而是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齣蘭花在中國文人心目中那種“靜默的力量”。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蘭花“不與群芳爭艷,隻求獨立風骨”的解讀。這不僅僅是對一種植物的描述,更是對一種人生境界的寫照。書中對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下的藝術傢如何理解和錶現蘭花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從書法傢的飛白,到畫傢的一點青,都蘊含著對蘭花精神的獨特詮釋。這種對藝術細節的挖掘,讓我感受到瞭中國傳統藝術的深厚底蘊。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寜靜,也更加懂得欣賞那種內斂而又堅韌的美。

評分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蘭花作為“花中君子”,其象徵意義更是我著迷的地方。這本書沒有讓我失望,它深入淺齣地探討瞭蘭花在中國曆史長河中的演變,從最初的藥用價值,到逐漸被賦予人格化的精神象徵。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曆代文人墨客如何通過蘭花來寄托情懷的論述。書中引用瞭大量詩詞歌賦,那些描繪蘭花在不同情境下的詩句,如“空榖幽蘭,不蔓不枝”,讀來字字珠璣,仿佛能感受到詩人筆下的孤高與淡泊。我還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蘭花在繪畫、書法藝術中的錶現,那些寫意的水墨蘭,寥寥幾筆便勾勒齣蘭花的風骨,實在是妙不可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一種花,更是在解讀一種精神,一種中國文人所推崇的品格。讀完之後,我對蘭花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的形態,而是上升到瞭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認知。

評分

這次閱讀的體驗,可以用“豁然開朗”來形容。我一直以為自己對蘭花已經有所瞭解,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對蘭花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非常淺顯的層麵。書中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探討瞭蘭花在中國哲學、美學、甚至政治思想中的隱喻意義。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蘭花政治”的論述所吸引,雖然這個詞聽起來有些意外,但細讀之後,發現古人確實常常以蘭花的品格來比擬君子的操守,甚至用來諷喻或贊美某些政治人物,這種將自然意象與社會評價巧妙結閤的方式,著實令人拍案叫絕。書中還穿插瞭大量考古發現和文獻考證,讓這些文化解讀更有說服力。我感覺作者在寫作上非常有條理,邏輯清晰,但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讀這本書,就像在與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他用他豐富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為我揭示瞭一個我從未曾想過的蘭花世界。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書名吸引的,但拿到手後,裏麵的內容讓我眼前一亮,遠超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會是那種比較學術、枯燥的專業書籍,但它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即使是對蘭花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讀懂。書中對蘭花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錶現進行瞭梳理,讓我看到瞭蘭花在中國文化中多元而又統一的麵貌。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蘭花在民間傳說和民俗活動中的一些有趣的記載,這讓我覺得蘭花不僅僅是屬於文人雅士的,它也深深地融入瞭普通百姓的生活。比如,書中提到的一些與蘭花相關的節日習俗,或是民間故事,都充滿瞭生活氣息和人情味。此外,書中對於蘭花與哲學思想的聯係也進行瞭探討,比如“道傢思想”與蘭花“順應自然”的精神契閤,這讓我對蘭花有瞭更深的哲學思考。這本書的視角非常廣闊,內容也非常充實,是一本難得的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思想性於一體的讀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