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 毛明春 9787537749152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 毛明春 9787537749152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毛明春 著
图书标签:
  • 形意拳
  • 武术
  • 传统武术
  • 拳法
  • 五行
  • 四象
  • 毛明春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武学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闻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7749152
商品编码:29265126576
出版时间:2014-11-01

具体描述

书名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
定价30.00
ISBN9787537749152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毛明春
编号1201023690
出版日期2014-11-01
印刷日期2014-11-01
版次1
字数181.00千字
页数226

D1一章形意拳概述
D1一节形意拳的核心理念
D1二节形意拳心法、功法和技法
D1三节形意拳的运动特点
D1四节形意拳的价值
D1二章形意拳基础练习
D1一节无极桩
D1二节太极桩
D1三节三体式
D1三章形意拳四象
D1一节鸡腿
D1二节龙身
D1三节熊膀
D1四节虎抱头
D1四章形意拳基本手型、步型
D1一节掌型
D1二节拳型
D1三节步型
D1五章五行拳
D1一节劈拳
D1二节崩拳
D1三节钻拳
D1四节炮拳
D1五节横拳
D1六节五行连环
D1七节进退连环
D1六章练功体悟
后记

毛明春编著的'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本着清晰、有序、合理的原则对形意拳的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做了一定的解析 使读者易于理解和练习;也详细介绍了五行拳练法的分解动作和训练说明 便于读者有个清晰认识 进而易于掌握。这些方法都是经过了多年的练习体悟而不断总结出来的 但这只是攀登形意拳高峰的初步。我发现学练形意拳有个有趣的现象 就是每天练习的感悟都有所不同 不仅架子经常变化 而且劲力、体感、认识也会经常变化 很多同学者也有同感 这可能就是“变易”吧。记得李桂昌师父说过一句话:“只要是活人就会不停地变。”他在耄耋之年还在体悟 还在思考 还在变化。形意拳的拳架是活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的拳架有不同的作用 比如抻筋拔骨的拳架与弹抖发力的拳架就有所不同:前者是慢慢拉 “长筋腾膜”;后者是快速弹抖 全身肌肉协调发力。因此 我们不应拘泥于某种拳架 而是根据练功程度的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

毛明春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国武术八段 *国武术段位制教材编者之一 香港武术家协会学术顾问。
少年时代开始习练形意拳 由于练武去除了多年的体寒、散光、头疼等多种疾病而对武术痴迷。1977年考入山西大学体育系 师从陈盛甫 后又拜陈济生等几位高人为师 学习形意、太极、八卦、易筋经等传统武学 不断参悟内劲理法。1982年又考取了山西大学武术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武术内功。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教学和传播 将自己多年珍贵的心得和体悟用于教学 惠及大众。发表研究论文近60余篇 承担多项国j1a和省级科研项目 出版了十余张武术录像带及光碟。
重要研究成果:太极拳对人体经络波的影响;太极图与太极站桩肌电图。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毛明春编著的'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虽是形意拳的初级入门 仅对五行拳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论述 但也经过深思熟虑 几易其稿 耗时耗力才得以完成。*初想对形意拳的形、意、气、力诸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 也试图将十二形都编写完成.但在写作过程中才发现论述形意拳是个巨大的工程.且形意拳理法写作的*大程度特点是“**” 若没有亲身的练功体悟是写不出来的 也是不能写的。本着为读者负责的原则 绝不能胡乱编造 更不能异想天开 所以这个大工程不是一人一时之力可以完成的 遂改变写作思路 进行精简 *后决定将力量集中在五行拳上 因为五行拳是“母拳” 是形意拳大厦的基础。在多年研练五行拳的过程中 越来越发现五行拳入门容易 但要想得到其精要确是极难。譬如“会走路就会打形意拳”“打拳似走路” 人人都会走路这是天生的本能 从这方面说形意拳是“简易”的 但由于它是在本能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潜能 所以要想得到形意拳的精髓 就必须研究人的站、走、跑等本能运动的机理 进而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

形意拳,中华武术瑰宝,源远流长,其精妙之处,在于以意领气,以气催力,直击要害,化繁为简。其法不尚花巧,力求实战,将天地万物之理,融于拳法之中,故得“形意”之名。 拳法之源,可追溯至宋代名将岳飞,后经元、明、清各代武术名家的传承与发展,至近代,以李洛能、宋世荣、郭云深、车永宏等为代表的大家,将形意拳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形意拳的基本特征,在于“形”(意念中的形象)与“意”(内心的意念)的合一,通过模仿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形态与动作,提炼出十二种基本形(龙、虎、猴、马、鸡、犬、鹰、燕、蛇、鹞、雀、狸),再将这十二形融于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生克变化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技击体系。 所谓“四象”,在形意拳理论中,常指代阴阳、虚实、动静、开合等对立统一的运动规律。这四象是形意拳运动的纲领,是理解和运用形意拳技法的关键。阴阳相济,动静互变,虚实相生,开合并用,构成了形意拳变化无穷的精髓。例如,阴阳可理解为进退、攻守;虚实则体现在身体的虚实转换与劲力的虚实结合;动静乃是动作的起止与劲力的蓄发;开合则指代肢体的开张与收缩,以及劲力的由内而外的发放。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形意拳技击体系的骨架。五行拳,亦称“杂 B”,是形意拳最基础、最核心的拳种,它们分别是: 劈拳(金): 属“金”,其势如劈,劲力刚猛,直上直下,以势不可挡之劲力破击对手。劈拳的动作特点是向前、向上、向下的直线运动,劲力收放自如,如金之锐利,能穿金断玉。其内含“以不变应万变”的哲学思想,强调主宰于我,气势连贯。 钻拳(木): 属“木”,其势如钻,劲力柔中带刚,螺旋向前,如钻头穿透。钻拳的动作特点是身体的拧转与劲力的螺旋发放,强调身体的整体协调与劲力的渗透。其内含“柔能克刚”的智慧,体现了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崩拳(火): 属“火”,其势如崩,劲力骤起,如火山爆发,迅猛凌厉。崩拳的动作特点是闪电般的出击,强调速度与爆发力,劲力如烈火般喷发,瞬间制敌。其内含“势如破竹”的勇猛,体现了果断、决绝的战斗精神。 炮拳(水): 属“水”,其势如炮,劲力圆活,如水之流动,裹缠回旋。炮拳的动作特点是身法的变化与劲力的缠绕,强调以柔化力,借力打力,如水般能容纳百川,亦能掀起滔天巨浪。其内含“四两拨千斤”的玄妙,体现了随圆就方、因势利导的智慧。 横拳(土): 属“土”,其势如横,劲力稳实,如大地承载,厚重扎实。横拳的动作特点是稳固的下盘与沉重的发力,强调根基的稳固与力量的传递,如大地般承载万物,亦能孕育万象。其内含“厚德载物”的境界,体现了沉稳、坚韧的品格。 五行拳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行的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拳法中体现为力量的传递与转化;五行的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则体现在技击中化解与制服对手的策略。例如,金克木,可以将劈拳的刚猛之劲用来克制钻拳的螺旋之力;水克火,可以用炮拳的缠绕之劲化解崩拳的爆发力。 形意拳的训练,绝不仅仅是肢体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修炼。它要求习练者在练习过程中,涵养意念,体悟精神,将自身的精、气、神与拳法中的形、意、劲紧密结合。初学者往往注重形体的模仿,而随着功力的加深,则会逐渐体会到“意”的重要性,最终达到“以意为先,以形为辅,以气催力,以力制敌”的境界。 形意拳的修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基础的桩功(如三体式),到五行拳的练习,再到十二形拳的揣摩,以及最终的各种套路(如连环拳、五行连环、八式、十二形等)和器械(如刀、枪、剑、棍等)的学习,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武学哲理。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根基,是“形”与“意”的初步结合。它要求身体正直,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气沉丹田,步法稳固,眼神锐利。在三体式中,习练者体会身体的对拉拔长,以及内外的松静自然。 十二形拳,则是形意拳技击的灵魂。它们模仿十二种动物的形态与搏斗特点,将抽象的武术原理具象化。例如,龙形的蓄势待发,虎形的扑咬与撕裂,猴形的灵巧闪避,马形的冲撞与奔跑,蛇形的蜿蜒游走,鹰形的锐利抓击,这些都为习练者提供了丰富的技击思路。 形意拳的精义,在于其“以神运劲,以意助气,以气驱力”的独特修炼法门。它不仅仅是一套徒手的搏击术,更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修炼之道。通过形意拳的修炼,习练者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磨砺意志,培养坚韧不拔的品格,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形意拳的实战价值,在于其直接、简洁、高效的攻击方式。它不追求花哨的招式,而是直取对手的要害,以最少的动作达成最大的效用。无论是近距离的贴身短打,还是中距离的快速突进,形意拳都能展现出强大的威力。其“贴身近打,短距离发力”的特点,在现代搏击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形意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武术,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精妙的技击方法和深刻的哲学内涵,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四象五行”的理论框架,为理解和掌握形意拳的精髓提供了清晰的路径。通过对形意拳的深入学习和潜心练习,不仅能够掌握一套有效的防身技艺,更能从中体悟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柔并济的民族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传统武术的书,里面的理论阐述真是引人入胜。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太极拳的阴阳转换和刚柔相济的哲学思想,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如何将心意与动作完美结合,书中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指导和练习方法。那些关于“棚劲”、“捋劲”的细致描述,配上生动的插图,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领会其中的精髓。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强调技法的同时,也注重武术的养生意义,认为习武不仅是强身健体,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修炼和对生命哲学的探索。书中对不同套路中蕴含的意境分析得非常到位,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先辈们在练功时的那种专注与沉静。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入门与进阶指南,它不仅仅停留在动作的表层,更是触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谐统一的深刻思考。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图解动作方面做得非常专业和细致,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主要依靠视觉学习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每一个关键动作,无论是起势、进步、转身还是发力瞬间,都配有清晰的多角度照片或线条图。更难能可贵的是,图解旁边附带的文字说明,不仅标注了肌肉群的发力点,还精确地指出了身体重心的转移路径和关节的微调角度。例如,在讲解“缠丝劲”时,作者不仅画出了手臂旋转的轨迹,还用箭头标明了力线的方向,这极大地帮助我修正了以往练习中常见的错误姿态。很多其他武术书籍的图解往往模糊不清,或者只展示最终定格的姿势,而这本书却捕捉到了动作连贯过程中的关键受力点,使得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走弯路的可能。

评分

我最近在练习一种结合了呼吸控制与肢体协调性的功法,这本书里刚好有一章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操作步骤。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平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内功心法。它将复杂的内功理论拆解成一系列可以逐步达成的目标,比如如何感知“气沉丹田”,如何做到“周身一家”。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引,配合特定的呼吸节奏进行练习,虽然只是初步尝试,但已经能感受到身体内部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那种内在的稳定性和力量感确实增强了。最让我受益的是关于“意念引导”的阐述,它强调了精神集中和放松的辩证关系,提示我们在练习中不能一味求“紧”,而要在松弛中蓄积爆发力。这本书对于想从外形训练转向内在体悟的习武者来说,简直是一盏明灯。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用心。纸张的选择偏向于哑光质感,使得阅读时眼睛不易疲劳,即便是长时间研读那些复杂的理论推演,也不会感到烦躁。章节的划分逻辑性极强,从基础功法到高级应用,再到理论升华,层层递进,结构清晰。而且,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经常穿插一些引人深思的武术典故和名人轶事,这些“调剂品”让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武学研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授拳术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人、如何面对挑战的心灵鸡汤,它教会我们武术的核心精神在于谦逊和持之以恒。每次合上书本,内心总会涌起一股平静的力量,激励我更加踏实地走在武学的道路上,去感悟那份沉淀在动作之下的深远意境。

评分

这本书在探讨武术的历史渊源和流派传承方面做得相当出色,资料翔实,考证严谨。我发现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来梳理不同历史时期武术理念的演变,尤其是对近代武术家们在吸收外来思想后所做的创新和调整,进行了客观而深入的分析。那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历史脉络的清晰梳理,让读者在学习招式之余,也能建立起对整个武术体系的宏观认知。读完这部分,我才明白,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许多招式,背后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无数先辈的智慧结晶。书中的一些旧档案和老照片的引用,更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性,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沉浸,感觉像是在翻阅一部武术界的“编年史”。对于那些热衷于探究武术根源的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提供了远超一般技法书的广阔视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