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 | 
| 定价 | 30.00 | 
| ISBN | 9787537749152 | 
| 出版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作者 | 毛明春 | 
| 编号 | 1201023690 | 
| 出版日期 | 2014-11-01 | 
| 印刷日期 | 2014-11-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181.00千字 | 
| 页数 | 226 | 
| D1一章形意拳概述 D1一节形意拳的核心理念 D1二节形意拳心法、功法和技法 D1三节形意拳的运动特点 D1四节形意拳的价值 D1二章形意拳基础练习 D1一节无极桩 D1二节太极桩 D1三节三体式 D1三章形意拳四象 D1一节鸡腿 D1二节龙身 D1三节熊膀 D1四节虎抱头 D1四章形意拳基本手型、步型 D1一节掌型 D1二节拳型 D1三节步型 D1五章五行拳 D1一节劈拳 D1二节崩拳 D1三节钻拳 D1四节炮拳 D1五节横拳 D1六节五行连环 D1七节进退连环 D1六章练功体悟 后记  | 
| 毛明春编著的'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本着清晰、有序、合理的原则对形意拳的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做了一定的解析 使读者易于理解和练习;也详细介绍了五行拳练法的分解动作和训练说明 便于读者有个清晰认识 进而易于掌握。这些方法都是经过了多年的练习体悟而不断总结出来的 但这只是攀登形意拳高峰的初步。我发现学练形意拳有个有趣的现象 就是每天练习的感悟都有所不同 不仅架子经常变化 而且劲力、体感、认识也会经常变化 很多同学者也有同感 这可能就是“变易”吧。记得李桂昌师父说过一句话:“只要是活人就会不停地变。”他在耄耋之年还在体悟 还在思考 还在变化。形意拳的拳架是活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的拳架有不同的作用 比如抻筋拔骨的拳架与弹抖发力的拳架就有所不同:前者是慢慢拉 “长筋腾膜”;后者是快速弹抖 全身肌肉协调发力。因此 我们不应拘泥于某种拳架 而是根据练功程度的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 | 
| 毛明春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国武术八段 *国武术段位制教材编者之一 香港武术家协会学术顾问。 少年时代开始习练形意拳 由于练武去除了多年的体寒、散光、头疼等多种疾病而对武术痴迷。1977年考入山西大学体育系 师从陈盛甫 后又拜陈济生等几位高人为师 学习形意、太极、八卦、易筋经等传统武学 不断参悟内劲理法。1982年又考取了山西大学武术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武术内功。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教学和传播 将自己多年珍贵的心得和体悟用于教学 惠及大众。发表研究论文近60余篇 承担多项国j1a和省级科研项目 出版了十余张武术录像带及光碟。 重要研究成果:太极拳对人体经络波的影响;太极图与太极站桩肌电图。  |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毛明春编著的'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虽是形意拳的初级入门 仅对五行拳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论述 但也经过深思熟虑 几易其稿 耗时耗力才得以完成。*初想对形意拳的形、意、气、力诸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 也试图将十二形都编写完成.但在写作过程中才发现论述形意拳是个巨大的工程.且形意拳理法写作的*大程度特点是“**” 若没有亲身的练功体悟是写不出来的 也是不能写的。本着为读者负责的原则 绝不能胡乱编造 更不能异想天开 所以这个大工程不是一人一时之力可以完成的 遂改变写作思路 进行精简 *后决定将力量集中在五行拳上 因为五行拳是“母拳” 是形意拳大厦的基础。在多年研练五行拳的过程中 越来越发现五行拳入门容易 但要想得到其精要确是极难。譬如“会走路就会打形意拳”“打拳似走路” 人人都会走路这是天生的本能 从这方面说形意拳是“简易”的 但由于它是在本能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潜能 所以要想得到形意拳的精髓 就必须研究人的站、走、跑等本能运动的机理 进而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 |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传统武术的书,里面的理论阐述真是引人入胜。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太极拳的阴阳转换和刚柔相济的哲学思想,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如何将心意与动作完美结合,书中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指导和练习方法。那些关于“棚劲”、“捋劲”的细致描述,配上生动的插图,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领会其中的精髓。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强调技法的同时,也注重武术的养生意义,认为习武不仅是强身健体,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修炼和对生命哲学的探索。书中对不同套路中蕴含的意境分析得非常到位,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先辈们在练功时的那种专注与沉静。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入门与进阶指南,它不仅仅停留在动作的表层,更是触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谐统一的深刻思考。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图解动作方面做得非常专业和细致,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主要依靠视觉学习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每一个关键动作,无论是起势、进步、转身还是发力瞬间,都配有清晰的多角度照片或线条图。更难能可贵的是,图解旁边附带的文字说明,不仅标注了肌肉群的发力点,还精确地指出了身体重心的转移路径和关节的微调角度。例如,在讲解“缠丝劲”时,作者不仅画出了手臂旋转的轨迹,还用箭头标明了力线的方向,这极大地帮助我修正了以往练习中常见的错误姿态。很多其他武术书籍的图解往往模糊不清,或者只展示最终定格的姿势,而这本书却捕捉到了动作连贯过程中的关键受力点,使得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走弯路的可能。
评分我最近在练习一种结合了呼吸控制与肢体协调性的功法,这本书里刚好有一章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操作步骤。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平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内功心法。它将复杂的内功理论拆解成一系列可以逐步达成的目标,比如如何感知“气沉丹田”,如何做到“周身一家”。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引,配合特定的呼吸节奏进行练习,虽然只是初步尝试,但已经能感受到身体内部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那种内在的稳定性和力量感确实增强了。最让我受益的是关于“意念引导”的阐述,它强调了精神集中和放松的辩证关系,提示我们在练习中不能一味求“紧”,而要在松弛中蓄积爆发力。这本书对于想从外形训练转向内在体悟的习武者来说,简直是一盏明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用心。纸张的选择偏向于哑光质感,使得阅读时眼睛不易疲劳,即便是长时间研读那些复杂的理论推演,也不会感到烦躁。章节的划分逻辑性极强,从基础功法到高级应用,再到理论升华,层层递进,结构清晰。而且,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经常穿插一些引人深思的武术典故和名人轶事,这些“调剂品”让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武学研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授拳术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人、如何面对挑战的心灵鸡汤,它教会我们武术的核心精神在于谦逊和持之以恒。每次合上书本,内心总会涌起一股平静的力量,激励我更加踏实地走在武学的道路上,去感悟那份沉淀在动作之下的深远意境。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武术的历史渊源和流派传承方面做得相当出色,资料翔实,考证严谨。我发现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来梳理不同历史时期武术理念的演变,尤其是对近代武术家们在吸收外来思想后所做的创新和调整,进行了客观而深入的分析。那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历史脉络的清晰梳理,让读者在学习招式之余,也能建立起对整个武术体系的宏观认知。读完这部分,我才明白,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许多招式,背后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无数先辈的智慧结晶。书中的一些旧档案和老照片的引用,更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性,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沉浸,感觉像是在翻阅一部武术界的“编年史”。对于那些热衷于探究武术根源的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提供了远超一般技法书的广阔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